2016年國小清明節主題班會設計

來源:才華庫 1.97W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下面是語文迷網為大家提供的清明節主題班會教案,希望你喜歡。
 

2016年國小清明節主題班會設計

活動目的:

1、通過隊會,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瞭解。

2、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我校精神文明建設。

3、通過教育,讓學生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先烈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活動準備:清明節來歷和風俗等資料的介紹

活動過程:

引入:師朗誦: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師問:同學們還記得這首詩嗎?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對,是《清明》。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清明時節憶先烈”革命傳統教育主題班會。希望同學們能夠在班會中有所收穫。

主持人甲:春天,萬物復甦,盎然春意。

主持人乙:春天,是最令人嚮往的季節。

主持人甲:人們總不會忘記,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烈,

主持人乙:看烈士事蹟,學烈士精神,踏上紅色之旅。

主持人甲:看到了嗎,聆聽了嗎,感受到了嗎?

主持人乙:革命烈士的英勇和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二、介紹清明節:

主持人甲: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年的4月4日是什麼節日嗎?

主持人乙:對,那天是我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說起清明節的來歷,我們就會想起一個人——介子推。下面,讓我們來聽一聽介子推的故事吧。

傳說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晉文公),大肆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帶了母親隱居綿山。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死了。晉文公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的柳樹樹洞裡的`衣襟上,題了這樣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了。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

清明節習俗的介紹

同學們都蒐集了哪些關於清明節習俗,能來介紹一下嗎?

主持人甲:謝謝為我們做的介紹,現在,我又多瞭解了一些關於清明節的知識了。

主持人乙: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紀念碑,已成為我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一種形式了。

四、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

主持人乙:王二小真了不起,年紀雖小卻那麼勇敢。

主持人甲: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

主持人乙:是他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鬥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主持人甲:下面,再讓我們聆聽一個關於夏明翰的故事。

五、詩歌朗誦《英雄讚歌》:

鮮花   像燦爛的火把燃燒在眼前……

五星紅旗  像熊熊的烈焰映紅了蒼穹……

面對莊嚴的墓碑  我們心如潮湧

面對先烈的英靈  我們熱淚盈眶……

耳邊,彷彿還震盪著激烈的槍炮聲

眼前,好像還瀰漫著戰鬥的濃濃硝煙……

永遠不會忘記    身先士卒,革命志士逞英豪

永遠不會忘記    力戰頑敵,一片丹心照乾坤

一個聲音高喊著  勇往直前,戰鬥不息……

是你們  使天空變得晴朗高遠

是你們  使大地變得瑰麗斑斕

是你們  使陽光變得燦爛輝煌

是你們  使春風變得和煦溫暖

高亢的國歌在耳邊響起  鮮豔的國旗在空中飄揚

聽,革命先烈  鮮紅的熱血

譜寫的英雄讚歌  是多麼的嘹亮,多麼激昂……

主持人甲:先烈們的故事,我們記在心裡,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先烈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主持人乙:先烈的愛國精神讓我們動容,更應在我們身上延續。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主持人甲主持人乙:我宣佈,《清明時節憶先烈》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師:今天,在《清明時節憶先烈》的主題班會中,我們同學既瞭解了清明節的一些知識,又知道了一些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蹟。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先烈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希望你們能發揚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做一個正直無私的人,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1)到了清明節,最主要的一項活動就是祭祖掃墓了。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史書記載,秦漢時,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

為什麼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在祭掃時,給墳墓剷除雜草,新增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2)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主要向大家介紹一個放風箏的習俗。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在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