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苦樂之境作文(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2.33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的苦樂之境作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的苦樂之境作文(精選5篇)

讀書的苦樂之境作文1

我喜歡寧靜、淡薄,涼風習習的清晨,手捧一本書悠然地將自己沉浸其中,是多麼美妙!

開啟窗戶,縷縷清風便隨之而入。我獨坐書齋,流連書海,從架上搜尋能吸引我的眼球的書籍,目標鎖定,開始品讀。讀著讀著,不知不覺一種莫名的情緒油然而生,在我的胸中激盪、翻騰。古人、今人……這時從我眼前——走過,彷彿有千言萬語要對我訴說,古事、今事這時就在我腦際一一回旋,常常使我陷入深深的思索。讀到趣事不免也會開懷一笑,至於感傷之事,也是隨之默默流淚。如果說一個人是一個世界,那麼一本書就好似一道風景了。世間有多少書,那就可以成為一個大觀園了,在這園裡可以領略風情萬種。

讀罷,佇立窗前,思緒繼續無限的遐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是否依然那樣地悠然寧靜,守護著自己的那一塊淨土;一聲“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否實現了他的夙願;汨羅江畔,亡國之痛,撕扯著你的心。回想起你的空前傑作《離騷》,無與倫比。是啊,過去的已經永遠過去,眼前的一切卻成為永遠過不去的現實。你決心已定,一頭扎進淚羅江,江水瞬間將你吞噬。多少叱吒風雲的人物都已遠去,都隨著世事而被淘盡。由此我進一步領略到人生是多麼的短促,在這短促的時間裡如何把握,如何在人生旅途上留下堅實的腳印。

獨坐書齋,靜靜讀書,使我不為塵世所困,融入書帶給我的淡泊、悠遠、寧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這裡是冬雪無瑕的一方精神淨土,這裡是養神、養身、養性的精神樂園。在這裡,我完全擺脫的精神的重荷,去靜心領悟人生的真諦,感受萬物的靈動,體驗生命的永恆——我的靈魂,正是在這方淨土中我得到的慰藉,我的生命,也正是在這個精神家園中得到了昇華、超越。

讀書的苦樂之境作文2

從小到大,我們就從書中學會了許多。它教會你如何做人,教會你各種知識,教會你在困難時就要堅持,教會你有夢想就要勇敢去追……所以,書就像我們的老朋友,也是知識的海洋,令我們盡情遨遊。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的確是這樣。當我開啟一本本絢麗多彩的圖書,我會被裡面的內容給深深吸引。動人的小說,美妙的詩歌,感人的童話,精美的散文……都會讓我感到難以忘懷,它們給了我無窮的快樂,彷彿令我置身於一個新的世界。

當我遇到挫折時想要放棄,我就會想到三毛說的:“一個人至少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這使我咬咬牙又堅持了下去。當我想看一看世界各地的美景時,我就想起了《80天環遊地球》這本書,雖然我沒有去過其中任何一個地方,但是我彷彿像和作者一起去遊玩了一次……當然,這些都是書的功勞。

我還酷愛唐詩宋詞:“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是陸游在抒發他對妻子無限的懷念之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唐朝元稹的絕句,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出自李商隱的《無題》,我們還常用這句詩來形容誨人不倦的老師們……由於書看得多,積累的也就多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同學們來考我古詩詞背誦,我竟能一字不差地對答如流,贏得了滿堂彩。這可都是我這位“老朋友”——書的功勞。

書,就好比我的精神食糧。每天閱讀它們,其實是一種享受,我樂此不疲。

去讀書吧,它將把你帶到理想的世界,給你插上一雙寬大的翅膀,是你盡情地翱翔!

讀書的苦樂之境作文3

在人生的旅途中,或有歡樂,或有悲傷,但這一切的情感一旦通過閱讀的洗禮,一切情感都已全無,只剩讀書之樂。

或許有人會說:“書是一杯不加糖的咖啡,品起來可真苦啊!”可是不然,你殊不知,口感越苦,越會使人振奮,口感越苦,越能使人體味深刻,正如錢鍾書的那句:“真正的讀書的快樂是不放糖的咖啡,在苦中能品出甜味來,苦才真正是讀書的快樂的引誘。”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書中,我們可以重返《三國》的激烈戰場,感受《水滸》英雄的英姿颯爽,身臨《西遊記》的神人怪鬼之界,垂憐《紅樓夢》中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在書中,從孔子的《論語》到的《詩詞選》,從魯迅的的《彷徨》《吶喊》到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從冰心的《小桔燈》《繁星·春水》到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在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四季輪迴,從“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從“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讀書令我們感受到了從古至今,由國內到國外,從老一輩到新一代的改變與不同,博覽群書,生活是如此充實。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真”,“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讀書,才能為未來的藍圖染上光輝的色彩。是故有古人頭懸樑,錐刺股,鑿壁偷鄰光,更有程門立雪,囊螢映雪,燃糠自照,最終終成一代名人。因此,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更可以造就一個人,何樂而不為呢?

在現在,多數同學只重視讀課本,而不重視課外閱讀,只重視考試成績而不重視身心感悟,只重視表面意思而不重視深層涵意,這並不是真正的閱讀,這樣讀書只會覺得乏味,枯槁,必會感到苦了,而只有用心,用愛去讀書,讀書之樂必會令你樂得合不攏嘴。

讀書會有苦,但苦即為一種樂,讀書會感到快樂,而必須是在經歷苦的條件之後,是亦苦即是樂,樂必經苦,這便是讀書的苦樂之境了。

讀書的苦樂之境作文4

不同人對於讀書苦樂之境的看法是有差異的。自古以來,人們就一直在宣揚什麼“勤學苦讀”“三年寒窗”等等,使人們誤以為讀書總是似苦海一般,寂寞而又孤獨的。但在我看來,讀書是為了獲得知識與教養的.,它的方式多樣,應當是富有個性與趣味的。

古代的大聖人孔子十分崇拜學習,他曾經講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為何孔子能在讀書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尋得快樂呢?首先孔子是以豐富自身知識,提升自己的教養為目的的。這樣子的讀書會讓人感到心靈上的充實與滿足,不斷的進步也會給人以激勵,自然而然,那種最純質的快樂也就產生了。反而再看我們現在以及過去為了科舉而讀書的文人,由於讀書與功利掛了鉤後,內心由衷的快樂也就無從談起了。大學聯考好似一把壓在眾多考生頭上的刀,這時讀書自會有一種苦的感覺。

但也並非真就是如學海無涯一般的,我們是由於緊張的壓迫感將那快樂沖淡了,但不是講就一定“苦”。當我們不將考試作為唯一的目標之時,我們就可以走入快樂讀書的境界。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淵源流傳,詩書名作數不勝數,其中又何嘗沒有樂趣呢?

讀書應當是人生中最有樂趣的事。通過讀書,我們發現了這個世界是如何的廣大恢巨集與令人神往。我們在每一本書中尋找和體驗著自己,發現人生的價值。書就像一把鑰匙一樣,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更為廣闊與豐富的世界,帶領人們去重新認識自身。可以說,書帶給了我們的智慧與品德、勇氣與力量,書塑造了我們。

我們也要學會在樂中讀書。書籍正如海洋一般,有著無盡的寶藏。似乎乍一想,天下之書,無其不多,而一部書又是如此之厚,我們在這就要有那麼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書再多、書再厚,也未必是要去“苦讀”。我們在一部書裡,獲得了新鮮不同的理解,在內心深處激發著不同的共鳴,這不就是以為樂了嗎?我認為讀書之“苦”完全是由於思想的僵硬造成的,當我們有了開闊的視野時,書就不再只是死板的知識了,它也有了新奇的思想,樂趣自然而升。

讀書之苦樂之境,全由個人之定。我覺得,讀書應當充滿著快樂的。

讀書的苦樂之境作文5

古往今來,勤學苦讀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這一經歷代頌揚的精神,主要源於一個“苦”字。

在古人看來,讀書便在於苦學,苦練。尊敬師長,虛心求學,勤思好問便是“苦學”的一種體現。古代流傳下來的故事“程門立雪”,講述學生上老師家請教問題,卻不想打擾老師休息,便甘願在寒風暴雪中等待,直到面頰通紅,嘴脣發紫。在今天,我作為一名學生,與各科老師並非“形影不離”,每問一次問題便要從這幢樓的教室跑到那幢樓的辦公室,每往返一次,通常都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而這些,雖說消耗體力,但與其他的苦相比,卻是微不足道的。

俗話說,熟能生巧。要多練習,多鞏固舊知識,才得以在讀書方面得心應手。語文英語常常需要抄寫大量生詞,進行頻繁寫作訓練,才能說出流利話語,書寫優美文章;數學物理則需練習一道又一道習題,埋首於題之海洋。這樣讓我常常手腕痠痛,苦於枯燥乏味的練習,但這樣的“苦”對明代大學士宋濂來說,也身受所苦,“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他閱讀的每本書,都要抄寫一遍,對文章才能更加熟悉,應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同樣是宋濂,他求學之路上,環境艱苦也是一大障礙,他“負篋曳履行深山巨谷之中,大雪深數十,足膚皸裂而不知。”儘管身體上受到環境影響,但他依然刻苦鑽研,算是達到了苦讀之境。近日倍受世界矚目的中國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始終堅持在自己山東老家的一個小村子中進行創作。山村道路泥濘,雞犬不寧,生活條件遠遠不及城市的那樣優越。而莫言,卻忍受得住這艱苦的環境,甘於清貧。而恰恰就是這艱苦的讀書創作環境,給予了他寫作的靈感,造就了這位文壇巨匠。

如果說讀書的苦,久而久之可化為一種境界。那麼這一境界必定是苦中品出來的一絲甜,累中籌得的一種“樂”。像許多中學生,我經歷了從辦公室到教室間的奔走,品味到抄寫生詞,苦戰題海的痠痛後,在期末考試中取得驚人的進步時,那些抱怨,汗水都化作心中的欣喜。再回首往日的付出,苦便真的成了一段歡樂的記憶。古人也是如此,正因有了大將呂蒙的勤學苦讀,手不釋卷,才有“非復吳下阿蒙”的讚歎,正因有了孔子的溫故知新學而善思,日省吾身,才有不亦樂乎的感嘆。

讀書之境,必是苦樂交加。但我認為,若全神貫注,專注投入知識的海洋,樂總是會多於苦。這正如宋濂所說“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這也便是讀書的苦樂之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