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環境汙染調查報告

來源:才華庫 1.79W

8月29日,《南淝河環境調查報告》出爐。報告顯示,生活汙水的排放,是南淝河的最大汙染源之一。對此,蜀山區琥珀街道翠竹園社群準備聯絡轄區內學校,成立護河聯盟,並在小區內進行摸排,看看有無汙水管道接入雨水井中現象,“保護母親河,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希望人人都能參與進來。”翠竹園社群黨委書記張虎向市民呼籲。

合肥市環境汙染調查報告

檢測結果:生活汙水是最大汙染源之一

8月29日,合肥市善水環境保護髮展中心(以下簡稱“善水”)發出了《南淝河環境調查報告》。報告中詳細介紹了南淝河現狀。南淝河全長70餘公里,其支流眾多,流域總面積1640平方公里 ,其中山丘區佔90%,圩區佔10%。蕪湖路橋以上為丘陵河道,比較陡,約1/6000;蕪湖路橋以下進入平原圩區,比降平緩,約1/15000~1/30000。亳州路橋至施口河段長33.3公里,河底寬30~80米,河底高程6~5米,洪水深約8米,兩岸堤防高程16.2~13.0米。

南淝河是巢湖的一條重要入湖河流,上游被董鋪水庫截流,是合肥市的主要河流,其匯水區域幾乎覆蓋了整個市區及肥東縣、長豐縣部分割槽域,支流有店埠河、二十埠河、板橋河、二里河、史家河、四里河。

根據徒步行走南淝河沿岸與水質監測,“善水”專家稱,行走過程中沿岸發現河道周邊有少量垃圾,河道上有少量漂浮物。六項水質檢測指標中五項正常,總磷含量0.4—0.5mg/L。(注:本次現場快速檢測試劑所得資料能夠讓公眾更直觀感受環境質量情況,不作為評判環境質量的唯一標準。所有環境質量相關資料資訊請以環保部門公佈資料為準。)

磷的`來源一般包括生活廢水、地表徑流、養殖業、工業、降水等幾部分。生活廢水中磷的來源主要包括人體排磷、洗衣粉中的磷排放、其它生活洗滌排磷。人體排磷主要是人體的大便、小便。

我國人體排磷每人每年大約為0.5 kg。部分廢水經過化糞池後,接入市政汙水管網,經汙水處理廠處理後排入河道。但若汙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轉可能導致生活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同時由於南淝河歷史汙染原因,其中底泥中有氮磷等汙染物沉積,成為汙染河水的另外一個重要來源。

“這說明我們監測的河段,生活汙水是最大的汙染源之一。”“善水”專家劉鬆介紹。

專家建議:減少汙水排放,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

對於這樣的檢測結果,劉鬆也給出了建議,一是河道周邊垃圾入庫,一定要及時清理,避免雨水沖刷進入河道;二是加強城市汙水處理廠建設,保證生活汙水及時處理;三是居民應該減少汙水排放,減輕汙水處理廠負荷,愛護城市環境,不亂扔垃圾。

“保護環境,從節約用水做起,從不亂扔垃圾做起,節約用水,除了給自己省了水費,也減少了汙水的排放,減輕了汙水處理廠的壓力,保護了河流的環境。”8月29日,劉鬆把檢測報告向志願者詳細講解後,說出了這番話,“我們每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是這麼多的力量綜合在一起,也是一股保護母親河的重要力量。”

住在琥珀街道的李家榮老太太,已經76歲了,平時主要在小區裡保護環境衛生,這一次參與徒步南淝河活動,老人家當仁不讓,一路走到底,“以後我們老人也會組建巡邏隊,定期到南淝河岸邊執勤,制止不文明現象,用自己的方式守護我們的母親河。”

十多個跟著父母一起來徒步行走的孩子,也把自己提前準備的環保心願卡掛在了樹上,“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與我們一起,做南淝河的守護人。”殷寶運小朋友說。

我們在行動:社群創新保護母親河,檢視窨井,做到雨汙分流

看到南淝河的“體檢”報告,琥珀街道翠竹園社群也給出建議。除了原有的工作人員每日巡邏排查外,翠竹園社群還啟動青年志願者開展護河行動,聯絡轄區內學校,形成護河聯盟,組織中國小生清掃垃圾、發放宣傳資料和對各種不文明行為進行監督和制止,使得保護母親河行動深入人心。

同時組織少先隊員深入校園、社群、街道進行宣傳,在青少年中樹立起環保意識和文明理念,廣泛開展宣傳和環境整治行動,並圍繞著“什麼是生活陋習”、“怎樣革除生活陋習”、“革除生活陋習我該怎麼做”等主題開展問卷調查和徵文,形成聲勢,讓青少年在生活中養成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的習慣,並以孩子的行為去影響每一個家庭的其他成員,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促進全民參與。

“接下來我們還要聯合轄區物業公司對小區的窨井進行摸排,檢視有無汙水接入雨水井或雨水接入汙水井現象,發現問題及時督促物業公司進行整改;同時與街道市容科合作,定期排查沿街飯店、大排檔有無向雨水井傾倒汙水及垃圾現象,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教育及處罰。”翠竹園社群黨委書記張虎介紹,社群也會與志願者緊密合作,一是加大對居民及沿街經營戶的環保意識宣傳,二是不定期開展環保活動保護母親河。“社群一定會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和措施並落實到人,形成有效的長期保護機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