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技能培訓調查報告

來源:才華庫 2.07W

技能培訓是為了增強市場就業競爭力,由技能培訓機構開展的。通過技能考核,可以得到國家認可的技能證書,下面為大家分享了關於就業技能培訓的調查報告,一起來看看吧!

就業技能培訓調查報告

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是促使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加快農民增收步伐,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全面掌握我縣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進展情況,探索推動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有效途徑,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最近,縣政協經科委組織部分委員會同縣農業局、人勞局等職能部門,在各主席的帶領下,深入全縣14個鄉鎮及部分私營企業和勞動力培訓機構,通過聽彙報、查資料、座談討論、走訪部分農民工、發放調查統計表等形式,對我縣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現狀與成效

我縣農業人口38.4萬人,其中農民工181820人,佔農業總人口的48%。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和省市委關於增加農民收入的有關檔案精神,圍繞“三大戰略”的實施,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陽光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星火科技培訓、雨露工程等,極大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充分就業和農民收入的穩步增長。目前,全縣參加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31034人,佔農民工總數的17%;有職業資格證書的686人,佔參加技能培訓的2.2%,在本市境內就業的佔55.2%。全縣農民的工資性收入2007年已佔到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5%,2008年佔到了48.2%,工資性收入已逐步成為我縣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1、齊抓共管,培訓網路初步形成。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援

和各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縣目前已建立農民教育培訓機構173所,其中縣級培訓機構5所(縣職教中心、五丈原綜合高中、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縣農機校和縣衛校)、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4所、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54所,在全縣初步形成了以縣職教中心為龍頭,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和其它職業學校為依託,鎮村成人技術學校為輻射點的農民工培訓網路體系。縣職教中心已建成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省級興農示範學校,雍川、蔡家坡、祝家莊、鳳鳴4個鄉鎮已建成省級示範鄉鎮成人技校。

2、各司其職,培訓形式靈活多樣。縣教育體育局、農業局、財政局、科技局、人勞局、農發辦、供銷聯社等職能部門,發揮各自優勢,依託縣職教中心、五丈原綜合高中、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縣農機校等培訓機構,圍繞我縣大棚西瓜栽培、奶牛養殖、民俗接待、園藝栽培、獼猴桃種植、機械加工等特色產業發展,先後開展了各種不同種類、不同形式的技能培訓,提高了廣大農民工的文化素質、專業技能和就業競爭能力,促進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和城市轉移,增加了農民收入。各鄉鎮政府也根據本鄉鎮產業優勢和特點,由鄉鎮站辦所人員發揮各自優勢,針對不同勞動物件、邀請市、縣專家開展了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促進了農民經營性收入的穩步增長。

3、多措並舉,資金投入初具規模。縣級部門從上級爭取專案,以專案帶動培訓是我縣農民工技能培訓資金來源的主渠道。縣農業局的陽光工程、教育局人人技能工程、人勞局的就業培訓等,08年共爭取上級資金103萬元。另外,許多部門、企業結合工作實際,多渠道自籌資金

開展培訓。縣供銷聯社三年自籌資金3萬元,培訓農產品經紀人206人。縣工商聯採取企業籌資的辦法,對會員中的企業管理層人員開展培訓。京泰公司、華強公司等非公企業安排專項資金對職工進行崗前、在崗培訓。為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地方財政增長髮揮了積極的作用。

困難和問題

我縣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培訓機構的努力下,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與目前農民工就業的嚴峻形勢相比,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

1、思想認識不到位。據調查統計,我縣共有16至50歲的農民工151456人,佔農民工總數的.84%,其中國中及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26911人,佔農民工總數的69%,由於文化程度較低,大部分農民工對新形勢下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工出路問題缺乏清醒認識,有“安於現狀,安於溫飽”的思想,對參加教育培訓,提高就業技能水平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思想仍停留在憑體力闖市場,靠吃苦耐勞掙錢的老觀念上,認為培訓不僅耽誤時間,而且直接影響其經濟收入,因而培訓不積極主動,參訓率低,加之部分領導在認識上的偏差直接影響了培訓活動的全面開展。

2、培訓經費投入不足。目前,我縣的農民工技能培訓主要依靠專案經費投入和社會力量辦學,而專案配套經費難落實,經費投入不足帶來了諸多問題:一是基礎設施不完善,縣就業培訓中心建成因經費問題作用未能充分發揮,技能提升、創業培訓缺乏裝置和場地。鄉鎮沒有培訓經費,部分鄉鎮成人技術學校名存實亡,財產流失嚴重。縣級培訓機

構沒有足夠的實習基地和供學員實踐操作的機械裝置,無法按培訓要求完成各項教學任務,難以保證培訓質量。二是師資力量薄弱。受培訓基地條件和經費限制,難以培養、吸引、留住培訓師資,無法滿足培訓需求。三是由於經費不足,承擔培訓任務的單位積極性不高,不願意組織培訓,或培訓活動不紮實,影響了培訓效果。

3、培訓質量不高。目前,除了縣職教中心之外,大多數培訓以短期為主,很難學到過硬技術,在實際中難以勝任本職工作,加之有些培訓機構受經濟利益驅動,只講數量,不講質量,針對性、實用性不強,影響培訓效果。特別是對輸入地勞動力供求資訊把握不準,培訓內容的安排與崗位需求脫節,廣大農民工即使經過了培訓,也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遇到市場變化,極易造成迴流,影響了穩定就業。 4、培訓組織化程度不高。目前,我縣涉及農民工技能培訓的部門、單位、鄉鎮各自為陣,培訓力量分散,培訓內容不繫統、不全面、不規範,影響了實際培訓效果,造成一次輸出就業率低。 建議及對策

如何適應市場需求,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和穩定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是各級黨委、政府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內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為此建議:

1、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一是建立“黨政牽頭,服務配套”的工作機制,縣鄉兩級成立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綜合協調。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我縣產業特點,儘快出臺《岐山

縣農民工培訓中長期規劃》,明確培訓目標、原則、要求、資金保障等內容,使農民工教育培訓工作有計劃、有步驟進行。二是要把培訓工作納入相關部門和培訓機構的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範圍,根據形勢變化,實行動態管理。三是要加大對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採取講座、會議、印發資料等形式,大力宣傳國內外經濟形勢,宣傳黨和國家的強農惠農政策及對農民工培訓的要求,宣傳優秀農民工、高階技工、土專家的先進典型事蹟,宣傳各地用工資訊,提高各級幹部群眾對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認識,在全社會樹立靠技術致富的觀念,增強搞好農民工培訓工作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激發農民工參與培訓的熱情。

2、整合培訓資源,加大經費投入。一是整合現有培訓資源。發揮人勞、教育技能培訓主渠道作用,以職業學校、鄉鎮村成人技校為基礎,整合師資、裝置、校舍等資源,統籌安排,合理使用。同時,重點打造5—10個較高層次培訓基地,以適應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加強鄉鎮成人技術學校建設,配備1—2名農業科技教師,滿足農民在種植、養殖等方面的技術指導。三是把農民工教育培訓納入公共服務範圍,縣財政加大配套資金投入,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有關部門及培訓機構予以獎勵,改善培訓基礎設施。

3、著眼長遠目標,創新培訓方式內容。一是與市場掛鉤,強化培訓與輸出結合。組建農民工用工資訊站,探索校企聯合辦學模式,開展定單定向培訓,建立起供需直通車。二是引入競爭機制,調動培訓機構積極性。凡具備條件的公辦、民辦培訓機構經人勞部門審查合格後,都可承擔政府財政支援的培訓專案。由政府向農民工發放“培訓卡”或“培訓券”,農民自行選擇培訓內容和地點,培訓機構負責組織培訓內容、只向農民收取培訓卡,統一憑卡到培訓中心結算。形成政府買單、培訓機構自由競爭、農民自主選擇的新格局,激發培訓主體和培訓物件的積極性。在師資聘請上,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廣納賢才,競爭上崗。三是打造勞務品牌,提高培訓質量。要根據我縣產業特色,圍繞建設蔡家坡汽車工業城,在蔡家坡、五丈塬、曹家等鄉鎮,重點開展鉗工、車工、銑工等專案培訓,使“岐山技工”走向全國。圍繞建立鳳鳴旅遊名鎮,在縣城及周邊地區,突出飲食文化特色,重點開展岐山麵皮、岐山鍋盔、岐山哨子面製作等專案培訓,使“岐山小吃名吃”譽滿天下。在祝家莊、青化、蒲村等鄉鎮,重點圍繞傳統產業開展種養殖業培訓,使我縣的傳統種養業儘快走向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軌道。四是實施分層分類培訓,增強培訓針對性。對農村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直接送職業學校開展勞動預備制培訓,至少熟練掌握一項職業技能,實現穩定就業;對確有培養前途,因家庭貧困未能進入高校的初、高中畢業生,利用扶貧資金,送到中、高階技校繼續深造,做到培訓一人,輸出一人,脫貧一人,帶富一片;對有經濟基礎和經營能力的農民工開展創業培訓;對有外出務工意願的農民工,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對普通工、初級工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努力使農民工由體力型、數量型向技能型、質量型轉變。

4、搞好跟蹤服務,維護農民工權益。縣上各培訓機構要建立跟蹤服務機制,及時掌握受訓人員就業和勝任工作情況,不斷調整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增強轉移農民工的就業穩定性和適應性。同時,要加強對農民工的法律知識、安全知識、城市生活常識、公民道德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受訓人員綜合素質,增強農民工遵紀守法、文明誠信和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使我縣農民工“出得去,穩得住,多掙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