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學生調查報告彙編9篇

來源:才華庫 7.75K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學生調查報告彙編9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根據有關部門的資料顯示,32%的中國小生在暑期中參加了課外輔導班,但喜歡參加課外輔導班的孩子數只佔6%。資料顯示,家長在孩子學費上的支出佔所有支出的65%,學習科目主要集中在英語、計算機、數學、文藝等方面。其中,28%的家長希望孩子通過參加暑期活動來提高學習成績,26%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提高學習興趣。

一、原因

如今錯別字已經屢見不鮮,什麼小攤小販的招牌、網路文章、廣告上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因此,我決定來一次錯別字調查報告。

二、調查

先就近開始,從我身上開始調查吧。本來我信心滿滿,認為錯別字肯定不會多。一調查錯別字還真不少,就拿上次考試來說。有一個成語“一如既往”,而我竟然寫了一個“一如繼往”。這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錯別字例子麼,調查到這裡,我的臉也紅了,恨不能直接用鑽地術到地底下躲著。“算了,還是走上街頭進行一次調查吧。”我心中暗想,“估計小商小販的錯別字也不會少。”於是,我騎著單車,來到了大張購物商店門口。

我學著孫悟空,大眼一掃,頓時就發現了一個可疑目標——“臭豆付”。“這家是幹嘛的,這年頭連臭豆付都有了。應該是臭豆腐吧。”我心中暗笑,邁步走了不去,誠懇地對店主說道:“您好,您的招牌好像有點問題。”“你個小毛孩子懂什麼?”店主毫不耐煩地說道,“這是為了簡單。”沒辦法,出師不利,我繼續調查。沒多久,我就又發現了一個“頂頭上絲”,可人家卻說這是為了迎合潮流。再去看網上的文章,錯別字更是數不勝數,“的地得”三兄弟老是玩換位置的遊戲; 還有的書中總是把“像”寫成“象”……

我曾經在看電視時,聽到裡面的人把“高樓大廈”錯讀成“高樓大夏”,真讓人哭笑不得。 我還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王武的人上山砍毛竹,不料毛竹溜下山,刺中了別人的心臟,使那人當場身亡,王武在寫悔過書時竟把“竹溜死人”寫成了“溜竹死人”,而縣官不經調查,就根據悔過書定了他死罪。一個人因為兩個字的錯誤賠了性命,這樣嚴重的後果真叫人聽了不敢相信。聽了這個故事你說王武死得值不值?

三、分析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會有這麼多的錯別字。”一番調查之後,我陷入了沉思。“有人可能是不太熟知祖國漢字的使用方法,例如我把“一如繼往”給寫錯了,還有把‘的地得’用錯地方;有的人大概是為了簡單,減少筆畫,比如把招牌上的‘腐’寫成‘付’;個別人可能是為了迎合潮流,吸引更多顧客的來臨……”看來,錯別字也是多種多樣啊。

四、建議

“總不能把那些把漢字寫錯的人塞進國小課堂吧?那該多滑稽啊,真不亞於唐僧娶妻。”我頭疼地想著,好容易才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真應該來個錯別字宣傳班,把那些容易錯的字都宣傳出去,並且提醒大家注意,告訴大家正確的使用方法。而我們在寫的時候也應該多加註意,千萬不能讓錯別字這個傢伙來‘偷襲’。這樣的話,估計錯別字出現的機率就會小多了。”

這次錯別字調查行動也就完美落幕了,如果所有人都能正確使用祖國漢字,這該多好啊!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隨著社會經濟的縱深發展,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其一生的品德行為。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財商",就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

1.消費方式已經進入網路電子時代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社會消費方式已經從原來單一的現金交易向現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樣化的交易方式轉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趨方便快捷。當代大學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著開放的思想意識,從不落後於時代的發展。那麼在消費方式上是怎樣的狀況呢?在調查中發現,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網路電子時代。許多大學生

都有校園ic卡、交通ic卡、銀行取款卡、上網絡卡甚至運動健身卡等,"刷卡"時代使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瀟瀟灑灑,用某些同學的話來說,就是"卡一刷,錢就花"。

2.消費多元化傾向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步入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們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儘管書籍仍是主要的消費物件,但已不是首選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費專案。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遊、電腦、影音娛樂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調查中,當問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旅遊",其次是"買電腦",反映出大學生具有想走出校園、融入社會與自然、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

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4.追求時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話題

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專案。有調查表明學生手機擁有率不低於4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絡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他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等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討論會上,當問及對"財商"

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少數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2.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15.2%的同學在200元以下"有點痛苦"的生活線上堅持學業;有28.3%的同學在250-350元之間"勉強過得去",有23.7%的同學在350-450元之間"稍為有點爽",有16.7%的同學在500元左右"可以瀟灑走一回";有6.9%的同學在600元左右"比較自由";有7.5%的同學月消費800元以上可以說是"跟著感覺走--無憂無慮"。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比較分明,

3.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8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問題是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4.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

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5.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500元。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三、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裡,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那麼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能提出什麼建議呢?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緒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迴圈。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目的

身在一線的老師都知道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會自主性學習。“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主線,能力培養為核心,素質提高為宗旨的適應21世紀需要的一門嶄新課程。 在學習化的社會裡,自主學習將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要學會自主的學習,才能與時俱進。而《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故而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自學能力,對少年兒童的成長,對新一代人才素質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

“國小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是一項涉及運用和理論研究範疇的綜合性課題,其宗旨是從當代國小生的特點出發,探討實現國小生自主學習的基本途徑,從而促進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創造能力以及主動積極精神的培養,提高國小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運用價值和實際意義。我校開展“三案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我校語文組參加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少教多學”在中國小語文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研究。並在此課題的輻射下本人於20xx年申報的市級微型課題“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研究”為了解我校學生自學現狀,發現問題尋找教育對策,也為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依據,掌握教研教改的第一手材料,我對本校我班學生自主學習現狀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物件:本校五年級(4)班的66名學生

三、調查人:甘泉縣第二國小來靜

四、調查方式:本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和個別談訪的方法的方式進行,重點是問卷調查,統一發放問卷,由調查物件填寫後立即回收。調查完成後,對回收的問卷進行處理和分析,作為調查報告的資料依據。

五、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採取座談、問卷和個別談訪的方法,重點是問卷調查,統一發放問卷,由調查物件填寫後立即回收。調查完成後,對回收的問卷進行處理和分析,作為調查報告的資料依據。,學生課前預習的深入與否,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課文的效率。而且,學生一旦有了預習的習慣則事半功倍。同時,指導預習又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預習中的學法指導與訓練,可以使學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對學生來說,是終身收益的。

六、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問卷涉及學生在校、在家自主學習的情況,如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和學生家庭因素等方面。包括學生對自主學習意義的認知、感興趣程度、學習習慣及能力、對老師和家長指導自己自學的方式認識及自學表現評價等。從中歸納出以下幾大類進行結果分析。

(一)學習主動性的分析

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它表現為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他表現為“我要學”,是基於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國小生的學習動機與目的的調查結果顯示認識到學習是為了自己的學生高達89。3%。有的人說會不會是家長老師經常給孩子灌輸學習為自己的思想的原因造成的。這樣的話那說明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起到一定效果了。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學習、生活中具備主動性的學生還是不多,隨著年齡增加,更多的是在父母社會等外在壓力下去學習的,而把學習作為樂趣的人極少。而且10。6%的學生不容忽視,這些孩子沒有找到學習的目的。這正是需要老師關注和關心的群體。這些群體的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的彈性區域就比較大。表現出不穩定的特點,甚至厭學傾向。

(二)學習興趣的分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能產生自主的學習勁頭。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學生選擇喜歡語文和數學,而且對體育、音樂、美術一貫保持充足的興趣。通過資料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在校愛好單一,沒有積極參與學校各項學習活動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興趣,指導學生確立奮鬥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各種有益活動,佔領學生在校無聊的生活空間,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積極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成果之處,轉變評價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習習慣的分析

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於思維能力與數學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國小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1、預習的習慣

學生課前預習的深入與否,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課文的效率。而且,學生一旦有了預習的習慣則事半功倍。同時,指導預習又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預習中的學法指導與訓練,可以使學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對學生來說,是終身收益的。

調查顯示中很高興看到一半多點的同學掌握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預習。能夠全面預習的學生高達57。7%。課前自學的能力決定了一個孩子的綜合學習能力。這正是自我檢驗,自我篩選和自我歸納的過程。但是將近19。2%的同學沒有養成這一學習習慣,自主學習應該從質疑開始。預習不僅僅是簡單的閱讀,而要在頭腦中產生多少疑問,然後通過深入閱讀,大膽思考一個一個突破這些疑問。這絕對是鍛鍊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實在解決不了的疑問就可以拿到課堂上認真聽講,著實解決。預習好比火力偵察,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瞭解重、難點在哪裡,帶著疑問上課,從而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複習的習慣

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的東西,課後還會忘記,這是大腦遺忘規律的表現。因此,只有及時複習,才能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平日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彌補學生知識的缺陷。調查顯示10%的學生能在課後及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18%的學生需在老師或家長的要求下進行復習,另有31%的學生不會複習。這一結果啟示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要多與家長溝通聯絡,爭取家庭教育的配合,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複習策略。

3、課外閱讀的習慣

對於國小生來說,閱讀更是寫作的基礎。只有多讀,才能更多地接觸不同文章的不同構思及寫作特色,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正如杜甫所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調查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在課外大量閱讀了一些書籍,諸如國小版的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童話故事《裝在口袋裡的爸爸》《魯濱遜漂流記》以及外國讀物《愛的教育》等等。通過閱讀,學生們從這些名著中可以感受語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語感,促進自己的寫作,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但也有32%的學生不喜歡讀書,或貪玩,或由於家庭因素未能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為此,教師教學中要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閱讀,要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要教會學生如何從眾多的課外讀物中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書來學習,幫助其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4、自我檢測學習結果的習慣

學會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這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在這個環節上查漏補缺,鞏固所學知識很重要。僅有3。8%的同學能夠做到自己檢查。高達34。6%的同學是老師或家長檢查。知道老師或父母對孩子關心,這個沒有對錯。但是應該培養學生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自主學習從小就要紮根學生心理最深處。葉聖陶說過:“能不能把古來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於主動的地位呢?假如著重在培養學生自己動手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學生引導和指點,該怎麼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在學生的學習中,應把這種積極性逐漸引導到自我評價上來,使他們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

5、大膽質疑問難,解決難題的習慣

僅有15。4%的學生遇到困難能夠自己想辦法解決。但是有一種現在不容忽視:53。8%的學生遇到問題就問父母或者老師,自己懶於動手,動腦。告誡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有很多種:上網,看書查資料;問父母或者長輩;問同伴;問老師。但是,一定要在自己努力解決卻始終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再採取其他方式,而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一點也不動腦思考,這是萬萬不可取的。

(四)家庭因素分析

兒童的成長有賴於學校、家庭、社會,家庭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支援,是兒童學習成長的重要支援力量,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不能忽視的教育資源。

從以上調查表中不難看出,優秀學生的家庭成員關係都很和睦,文父母對孩子有較高的期望值,有比較明確的培養目標,大都有較為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圍,大都有較好的教育方法。無論家庭居住條件如何,都比較注意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除此之外,這部分學生的家長自身文化素質比較高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中等學生的家庭對孩子有一定的期望值,大部分家長對孩子都有一定的要求,家庭能根據自己的條件給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環境,但是在教育方法上差異較大。有的採取放任不管,讓其自我成長;有的則過分關注,陪讀、包辦,有的則把精力過多地放在關注孩子的生活上。

分析學習成績差的這一部分學生的家庭因素,可以發現這些學生的家庭成員本身的文化素質比較低,有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也比較緊張,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比較差,學生的學習環境都不太好。家長對孩子沒有什麼要求,即使對孩子有一定的要求,父母的教育意見和教育方法也存在較大分歧。這部分學生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嚴重地缺乏教育方法。由於家庭教育的乏力,學校和家庭之間的聯絡很難收到效果,教師只能唱獨角戲,由此造成了孩子的學習滯後。在這方面的研究我們主要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學習型家庭建立、家長參與學習評價這些方面的探索。

四、調查體會及解決策略

調查顯示,我校學生的自主意識相對比較弱,對自我有比較明確的認識,主動參與意識、責任意識和批判意識均有一定的發展。相對於自主意識而言,學生的自主能力要弱一些。在學生自主學習中也的確存在這一問題,而且不同的性別之間仍存在差異,因此需要在實踐中督促學生將自己的自主意識轉化為自主的言行,教會學生一些實現自主學習的技能、技巧。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目前的教學中的確存在著許多不適合學生髮展的地方,教師的觀念有待於改變,教學的方式方法有待於改進。因此,研究《國小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必須的,也是可行的。在開展此課題研究的同時,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更是切實可行的。

(一)、更新教師觀念。

葉聖陶老先生曾有這樣的論述:“把某些精要的東西化為自己的血肉,養成永遠的習慣,終於以之,永遠實踐。”本次調查試驗,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學生具有巨大的學習潛能。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讓這些學習潛能發揮出來,並讓它成為一種習慣,形成學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而受用終身。另外調查也讓我們認識到:那些機械的、簡單的學習內容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要加強督促,這樣可節省出課堂教學時間,將其有效地用在“刀刃”上,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除此以外,教師還應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不斷探索新的教法,切實處理好“學生自學與教師教學之間的關係。”

(二)、教師角色轉變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新課程的重要任務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的平臺。學習方式的轉變期待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學模式的轉變始於教師角色的轉變。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對學生的學習來說,要由管理者變為組織者,由傳授者變為參與者,由控制者變為幫助者,由主導者變為引導者,由仲裁者變為促進者;對課程及教師自身的發展來說,教師要由教書匠變為研究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此外,教師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不給學生,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激發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 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動力,也是發展智力潛能的契機。產生興趣的兩個基本因素是求知慾和對客體的肯定的情緒態度。因此,只有那些對語文學習有濃厚興趣,把學習看成自己的願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個認識活動活躍起來。

(四)、家校溝通,借用家庭力量激發學習源動力。

充分利用家長會和校訊通培訓家長,教給家長在家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使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和聯絡,讓家長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是培養國小生自主學習的基礎。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成效等跟家長的關注程度是成正比例的。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越高,給予的關注就越多,大多數的子女就能朝著父母所期望的方向成長。相反,家長缺乏對子女成才的期盼,或者期盼值不充分,對子女的關注也不多,學生就產生不了學習的動力,對學習效果的好壞不關心,漸漸地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因而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由於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的行為習慣還沒有形成,加上有意注意力還非常薄弱,這時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往往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源動力,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可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科學的教育教學方式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

1、教師要重視學法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其實是一個“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要把學法指導放在重要地位。權威人士指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今天所教的百分之九十應該放在科學法論、教學方法、推理方法、蒐集資料的方法,從事實中做出結論的方法以及分析綜合事實到能力上面。

2、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的自學。這是改變陳舊教學模式的關鍵。教學模式不應該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模式,而應當注重學生自學,在自學、討論、探究的基礎上達到知識的掌握 ,這種能動式學習使學習者本身主動而自信。

3、指導學生學會自由學習。所謂自由學習,就是衝破教育框架的束縛,在開放的環境中,自主地選擇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21世紀,人類將面臨的是一個科學技術高速度發展,知識總量急劇增長的資訊化時代。當各種資訊撲面而來時,我們必須學會選擇,學會 思考,學會廣泛而有效地汲取。因此,我們在教學不能囿於僅有的幾本教材,指導教學自主學習,廣泛涉獵,學會找到正確的資訊源,教師要相信學生的學生潛能。同時採取切實的措施,除了備、上課之外,要把相當的精力放在為學生提供所 需要的學習資源上。

4、指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從心理角度分析,人對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調節的。學生要學會 學習,必須學會自我評價,學會自我調節和監控通過對學習過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學會學習策略,並應用學習策略主動地 規劃自己的學習任務,確定發展方向,教師要在一個階段之後,引導學生總結經驗,反思得失,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以利進一步改進並選擇學習方法,發展自我學習的能力。

5、抓好現代課程改革中的合作學習,促進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合作學習是指在集體或小組這一特定環境下,通過分工,一起探究,一起討論,共同研究得結論的一種先進的學習方法。教師一定不要把合作學習停留在“表面熱熱鬧鬧,課內亂亂轟轟,瞎說一氣……”上,應充分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細緻安排,精心謀劃,使學生各負其責,各盡其則,蒐集資料,代表發言等都要有理有據,詳實可靠,教師經常提醒各小組,調換分工,鼓勵小組間的團結與協作和參與 精神。及時肯定各小組的獨到發現,獨到的見解等,調動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這樣學生一定會在業餘時間主動地蒐集資料,分析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目的。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內容摘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娛樂業的不斷進步,大學生的業餘生活越來越豐富。這,已不僅僅侷限於體育專案和歌唱文藝方面以及閱讀寫作。網路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將更多的精力花費在網路上,網路遊戲則是其中一項,佔據了大學生的業餘時間。因此,我們選擇網路遊戲這一方面作為研究,旨在為了客觀、公正的瞭解大學生對網路遊戲的認識程度,更好地瞭解大學生玩網路遊戲的相關情況和表現,從而根據調查的結果具體分析在校大學生玩網路遊戲存在的問題和影響,給沉迷網路遊戲的在校大學生提出在玩網路遊戲時的一些建議和看法,可以更好地指引大學生理智的、正確的看待網路遊戲問題。

二、調查目的

我們這一次問卷調查重點在於調查在校大學生對玩網路遊戲的認識程度和對相關的問題的看法,以及在校大學生在玩網路遊戲的心裡狀態,通過這一次問卷調查和結果分析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瞭解在校大學生玩網路遊戲對生活和學習的影響,而且可以幫助大學生不斷增長對玩網路遊戲的認識程度,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對玩網路遊戲做出正確的態度。

二、調查內容

本次問卷的調查內容包括在校大學生對網路遊戲的喜歡程度、玩網路遊戲的間隔時間及喜歡的型別等;在校大學生對網路遊戲的認識、玩網路遊戲的目的及玩網路遊戲對於學習的影響等情況。

四、調查概況

1.調查時間:20xx年11月10日—11月30日

2.調查物件:全國各地在校大學生

3.調查方法:騰訊問卷平臺的網上問卷調查形式

五、問卷的設計思路

我們在設計在校大學生玩網路遊戲的調查問卷的時候,問卷的設計結構要十分科學合理,結構統一,調查問卷的問題要考慮全面,調查問卷要簡潔,明確好我們這次問卷調查的目的,為了獲得我們需要了解的在校大學生玩網路遊戲對學習和生活的影響,以這個目的為這次問卷設計的中心,然後通過不同的問題獲得相關的資訊。

在設計問卷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分析瞭解在校大學生的一些特質,然後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合理提出問卷的相關問題,能明確體現出我們這次在校大學生玩網路遊戲問卷的目的,調查問卷的前言和題目要儘量圍繞這次主題,問卷主旨要明確,可以很好對這次在校大學生玩網路遊戲的調查進行概括準確說明,儘量可以吸引在校大學生的興趣,設計的問題能夠準確反映出在校大學生玩網路遊戲的實際情況!

六、問卷發放/回收情況分析

我們的問卷發放是以QQ、微信等網路形式發放問卷,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這次調查所回收的問卷是對全國的在校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然後進行回收,我們這次的問卷包括12個問題,問卷瀏覽量188,回收量為99份,回收率為52%,其中,男生有33人佔33.3%,女生66人佔66.7%,平均完成時間為1分17秒。回收來源按裝置分類:手機(75.8%),電腦(24.2%);按系統分類:Android:(68.7%),Windows:(24.2%),iOS:(7.1%),而且問卷上的每一道題目的相關統計資料,都是依據,在校大學生所填的相關選擇,經過統計科學合理分析所得到的。

七、調查結果分析

我們根據這一次大學生玩網路遊戲問卷調查分析的結果,可以得出,在被調查的在校大學生中,玩網路遊戲的原因有62.6%的大學生認為玩網路遊戲只是一個消磨時間的工具,50.5%的大學生認為網路遊戲是一個提供大家互動和娛樂的平臺,只有少數大學生認為網路遊戲是一個發洩的工具和生活的一部分。可見多數大學生玩網路遊戲只是為了娛樂消遣,因此,網路遊戲是大學生放鬆的一種有效途徑,然而適可而止,不沉迷於此,不是其影響到我們正常的生活學習才是對我們有益的。

(1)在大學生玩網路遊戲的喜歡程度中,35.4%的大學生對於網路遊戲的喜歡程度處於中間的一般狀態,27.3%的大學生不喜歡玩網路遊戲,23.2%的大學生喜歡玩網路遊戲,8.1%的大學生比較喜歡玩網路遊戲,6.1%的人非常喜歡。由此可以看出,現在的大學生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玩網路遊戲的。

(2)在大學生玩網路遊戲的頻率中,39.4%的大學生玩網路遊戲的頻率一週少於一次,21.2%的大學生一週玩一次,20.2%的大學生兩三天玩一次,19.2%的大學生幾乎每天都玩。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處於網路遊戲領域的邊緣,剛剛接觸網路遊戲,少部分的大學生以深入網路遊戲領域,自控能力漸漸變差。

(3)在對於玩網路遊戲的選擇中,55.6%的大學生選擇了休閒益智類,36.4的大學生選擇了動作類,33.3%的大學生選擇了策略類,31.3%的大學生選擇了冒險類,28.3%的大學生選擇了牌類,剩下少部分大學生選擇了模擬裝置模擬類、文字冒險類、軍事訓練類以及其他型別的網路遊戲。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還是比較喜歡玩一些休閒益智的網路遊戲。

(4)在對於玩網路遊戲的目的是什麼中,83.8%的大學生是為了娛樂消遣,24.2%的大學生是為了可以交朋友,19.2%的大學生認為有刺激感,12.1%的大學生是為了逃避現實世界,少部分人是為了賺錢或者成為網遊高手。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玩網路遊戲只是為了放鬆自己,發洩情緒,使自己保持身心愉悅,但少部分大學生是為了滿足自己,逃避現實世界,所以,玩網路遊戲要合理。

(5)在關於網路遊戲設計防沉迷的問題中,56.6%的大學生表示贊同,22.2%的大學生不贊同此方法,而剩下的21.2%的大學生覺得無所謂。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學生在對於玩網路遊戲的問題中還是比較理智的。

(6)在談到網路遊戲對學習的影響時,37.4%的大學生認為有影響,但影響很小,25.3%的人認為有時會影響學習,17.2%的大學生認為有衝突,11.1%的大學生認為沒有影響,9.1%的大學生認為相得益彰。由此可以看出,雖然大部分大學生認為玩網路遊戲對自己影響很小,但是沒有意識到網路遊戲的危害性。

(7)在談到網路遊戲消費問題時,52.5%的大學生沒有網遊消費的經歷,34.3%的大學生有過消費經歷,但花費很少,13.1%的大學生相對花費較多。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在對於網遊消費的問題還是處於理智狀態的。

(8)在談到戒掉網路遊戲的問題中,40.4%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可以立馬不玩,23.2%的大學生認為可以戒掉,但需要時間,還有23.2%的大學生願意嘗試戒掉網路遊戲,剩下的13.1%的大學生覺得自己肯定做不到。由此可看出,大部分大學生還是願意嘗試戒掉網遊的,但是還是需要時間,少部分人則沉溺與網遊無法自拔。

八、發現問題及解決方法

(1)發現問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大學生參與網路遊戲,參與網路遊戲被認為很正常,不過,大部分大學生能理智、正確的看待網路遊戲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沉溺於網路遊戲現象的出現。但是,其中還有少部分大學生存在都沉迷的傾向,他們認為網路遊戲可以帶給他們一種精神上的滿足,長期樂此不疲。而且大部分大學生認為網路遊戲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大學學習生活。

(2)解決方法:網路遊戲有積極地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所以網路遊戲不可以予以徹底禁止,而應該考慮如何對網路遊戲進行規制,對大學生進行疏導教育,解決其心理需求,並應當積極地採取一些更健康更吸引大學生的娛樂方式,讓他們更理智的對待網路遊戲問題,而不是讓網路遊戲主導我們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大學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九、總結

(1)成就與不足

我們這一次針對在校大學生玩網路遊戲調查問卷的情況,總的來說比較圓滿順利,通過這次的大學生玩網路遊戲的調查結果分析,我們對當代大學生玩網路遊戲的情況有了充分認識,對當代大學生玩網路遊戲的原因和目的有了全面的瞭解,這對指導大學生理智、客觀的對待網路遊戲的問題增強了實用性。雖然我們這一次問卷調查的問題還不是很全面具體,明確性不是很強,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於問卷結構的設計不是很合理,問卷調查的人群範圍還不是很全面。

通過這一次關於大學生玩網路遊戲的調查結果分析,我們收穫了很多,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壓力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通過網路遊戲來進行娛樂消遣。雖然大多數大學生可以理智的'、客觀的對待網路遊戲問題,但還是存在不足之處,或多或少的還是會影響學習和生活。

(2)收穫

通過這次的實踐調查活動,不僅積累了一系列的寶貴經驗,還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讓我瞭解了更多關於大學生玩網路遊戲的原因及目的,知道了大部分大學生把網路遊戲作為一種消磨時間的工具,還懂得了怎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大學生理智、可觀的對待網路遊戲,總之受益匪淺。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食堂是在校中學生一日三餐就餐的地方,是每個同學都必到的場所。根據調查96%同學的吃飯問題都是在學校的食堂解決。食堂緊密的聯絡著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健康。食堂既是學校的硬體設施之一,又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的瞭解校食堂情況,為學校更好的加強對食堂的管理,我們做了一次有關學校食堂的調查,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我校食堂的現狀,為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食堂監管工作提供了依據。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設計

1、研究課題:關於學校食堂的調查報告

2、課題研究目標:食堂飯菜問題和食堂排隊的問題

3、活動準備:紙、筆、問卷、照相機等

4、研究方式:問卷調查、實地調查

5、活動過程:如下表

時間

2,3周

4,5周

6,7周

8,9周

階段任務

完成開題報告

設計發放調查問卷

實地考察,訪談

篩選,結題

階段目標

按照時間,具體,詳細地進入研究

隨機調查了各班同學在食堂的就餐情況

進一步瞭解老師和學生在食堂就餐情況

主要研究法

資料查詢法

調查問卷法

訪談法

資料查詢法

研究背景:學校現有在校學生3500餘人,到食堂就餐人次每天在1800餘人次以上。因此,學生食堂的存在和發展狀況不僅僅是關係到學生和老師的生活問題,而且在更大程度上關係到學生和老師的身體健康和學習狀況。然而,據調查得知:學生群體和食堂之間存在著很多的不和諧因素,如果任由這些因素蔓延和發展,勢必會影響到學校的正常執行。為了解我校學生食堂整體情況,進一步提高食堂的工作水平,改善學生的生活質量和營造和諧的就餐環境,現將我校食堂情況作如下調查。

二、調查筆記

本次研究活動實地考察了衢州市實驗學校食堂和常山縣常一中食堂。

研究時間:20xx年1月20日到2月20日

研究方式:問卷調查、實地調查

1、菜品方面:

①對於菜品價格,40%的學生認為能夠承受。60%的學生認為價格偏高,其中,20%的學生認為葷菜的價格太高。

②食堂的菜品單一,同一價格上葷素搭配不合理,而且在同一天中經常出現菜品重複的現象。

③菜品口味單一,時而偏談或時而偏鹹;用油少;沒有地方特色;菜色不好看。

2、服務方面:

在對食堂各方面的服務狀況的調查中,60%的學生對服務工作表示認可和接受,40%的學生認為不滿意。究其不滿意的原因,表現為:服務人員微笑少,表情僵硬;語言冷漠,缺少熱情;耐心差;打菜量度不準確,偏少;刷卡錯誤次數多,經常多刷;還有存在經常打錯菜等問題。

3、衛生方面:

關於食堂整體衛生滿意程度的調查顯示:50%的學生認為食堂衛生狀況有待於進一步改進,30%的學生認為一般,10%的學生認為滿意,10%的學生認為很差。其中問題有:

①食堂衛生管理不規範,責任心不強,清洗力度不夠。特別是中午六年級吃完飯後對餐桌和椅子的破壞沒有及時清理,導致之後的八年級用餐無較好的座位。

②個別工作人員在上班時沒有按規定穿工作服,戴口罩,工作服太髒。

④食堂室地板特別是下雨天較滑,部分地方存有積水和飯漬,周圍環境衛生較差。

4、餐卡方面: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反映的問題歸納為:打錯卡的現象發生比例高;對非人為因素造成卡失磁補卡收費達20元不合理。

5、紀律方面: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反映的問題歸納為:去食堂的路上仍有人用跑步去食堂吃飯的行為;在食堂裡,仍有人在插隊打飯的現象,尤為女生特別嚴重。

三、問卷調查

調查人:阮子淵、週一承、毛若皓、朱昊東、鄭無極

執筆人:阮子淵、週一承

問卷調查地點:學校食堂

調查時間:20xx年1月20日到2月20日

調查物件:本校七到八年級學生

四、反思與建議

在此次調查中,說明我們食堂在很大方面,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現針對上述情況提出如下建議,希望對食堂改進有所幫助。

(1)以“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為契機,徹底做好食堂內部和外部衛生,創造良好的就餐環境。

(2)制定完善的激勵機制,加大對食堂工作人員的培訓。對於工作中表現較好的工作人員給予獎勵,表現較差的給予處罰,直至開除。

(3)食堂應購置一套餐具清洗和消毒工具,保證餐具衛生。並由專人負責驗收。

(4)根據學生的需求,適時調整相應的菜品價格和種類。

(5)為方便學生就餐,對非人為因素造成的卡消磁,應免費更換。

,使用環保型木筷或鐵筷。

(6) 取消充卡最低限制,為方便學生就餐,對非人為因素造成的卡消磁,應免費更換。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今年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階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 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1、85.13%的大學生認為法律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還有少數14.87%認為無關;

2、54.87%的大學生秉信法律能為他們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糾紛,維護切身的利益,8.21%卻認為不能,還有36.92%認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後會逐漸完善;

3、23.59%的大學生對法律所規定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瞭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學生了解一般,只有3.08%瞭解很透徹;

4、通過電視、網路、報紙、雜誌等渠道獲得法律知識的學生比例居多,佔76.41%,12.82%是自己通過看有關法律方面的書籍瞭解,通過國家普通法宣傳這一途徑的佔最少數,為10.77%;

5、問如果你在網上買到一件偽劣的電子產品,70.77%的人採取要求退貨的措施,13.85%大學生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認倒黴,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6、問:某人經過一棟樓,剛好被樓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腦受了傷,導致下半身癱瘓。他的家人去了那棟樓挨家挨戶地問是誰家掉下來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認。那他該怎麼辦?

其中1.54%認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認倒黴,88.72%贊成報警,讓公安機關介入調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學生主張把整棟樓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學生認同“違法行為一定是犯罪行為,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的說法,其餘87.69%則反對;

8、只有少數14.36%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

9、83.08%大學生認為在不被告知的情況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於商業宣傳屬侵權行為,8.21%大學生持相反觀點,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權與否;

10、如果被侵權,5.13%大學生認為“無所謂,反正對自己也沒多大的影響”,26.15%表示要私下和平解決,甚至有1.03%堅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決,67.69%大學生則希望通過老師瞭解相關法律知識,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11、對於大學生闖紅燈或騎自行車載人的行為,15.38%以為不必大驚小怪,10.77%認為要嚴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學生主張應加以處罰,65.13%認為應加強宣傳教育;

12、50.26%大學生認為法律的執行在新聞、報刊、電視、廣播等輿論的監督下最有效,18.97%認為在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等領導機關的監督下行之有效,23.08%認為群眾監督更有力,4.62%認為這取決於執行機關的自我監督,最後有3.08%表示說不清;

13、79.49%大學生同意“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說法,14.36%則不認同,6.15%覺得得看錢數目大小,如數額較大則同意,數額小就無所謂;

14、80%大學生認為任意毀壞公共垃圾桶的行為屬違法行為,13.33%則認為不違法,還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種行為是否違法;

15、2.05%大學生表示從來不會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並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90.77%承認很少有這種自覺性,只有7.18%大學生經常關注這種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識的熱情。

備註:本次調查問卷共200份,有效填寫人次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缺乏主動性。根據調查瞭解到,仍有14.87%大學生認為法律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無關。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普遍認為專業知識才是他們應該努力與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專業的學生把時間浪費在學法律知識上並不能獲得什麼實質性利益,是極愚蠢的行為。據我切實瞭解,多數大學生認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課上基本臥倒一大片,更談不上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求考試過關,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也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之一;

(2)傳統的妥協性與劣根性。調查表明,佔很大比例的大學生在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堅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協觀點,得過且過,不採取任何法律措施;(這將助長了違法分子的氣焰)

(3)缺乏實踐性。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並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的學生僅佔調差人數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數14.36%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大學生極少參加法律實踐,是對現實法制缺乏感性認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師、學校方面的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除了法律專業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關法律的課程,老師都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對於學生在課堂看其他與課程無關的讀物或睡覺或聽音樂等一切做與法律無關的事的現象,也司空見慣,這似乎也是近年各高校的“教學傳統”了,這師生“默契”潛滋暗長,發展得順乎自然。由此,學生得到的法律知識更加貧乏了;

(2)課堂氣氛沉悶。法律知識相對於其他學科,確實比較枯燥,老師授課方式又缺乏生動性,導致課堂氣氛呆板,學生昏昏欲睡,鮮有積極性;

(3)學校宣傳力度不夠,學生不能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與生活的密切性。

四、調查總結及應對措施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維權及守法自覺性不高。要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採取多種途徑和靈活多樣的方法。為此,我建議學校可有針對性地從三方面入手。

(一)進行普法教育

1、教學內容的選擇:

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與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應講授與學生有一定聯絡的法律,容易提高學生興趣,增強普法效果,從而也使學生通過普法教育獲得值得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課加上教師死板的教學方式更使學生上課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應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比如課堂討論,多進行社會著名案例分析,結合錄影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普法達到我們所要達到的效果。

(二)實踐性的增強:

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普法教育畢竟過於抽象,要真正喚醒學生的法律意識,應採取一些更具體,更行之有效的辦法,針對大學生年齡及性格特點,把法律意識的培養同組織活動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

2、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智力競賽;

3、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達到開拓視野,深入社會,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既能讓學生了解時事,也能使學生更深切體會法律的權威。

目前,公民法制觀念還是比較淡薄 ,成為推進法治程序的障礙 ,所以 ,樹立法制觀念 ,增強全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 ,是實現我國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們大學生的義務。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深入,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走向全面小康,傳統的家庭生活模式已發生著轉型。生活在這樣一個資訊通訊發達、科技先進、經濟繁榮時代的——高中生的消費已成為商家爭奪的生產經營新動力。琳琅滿目的飾品、漂亮的服裝、款式新穎的文具,所有的一切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我們,刺激著我們的消費慾望。面對現代市場的誘惑,我們學生的消費出現超常,觸發我們學習小組的極大關注與思考,為更深入的調查、分析同學們的消費現狀,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我們做了“高中生消費狀況調查與分析”這樣一個調查報告。

一、研究目的:

(1)從中學生的消費額、消費準則、消費物件等方面,瞭解目前高中生的普遍的消費狀況,進而透視高中生的消費現狀。

(2)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實踐、自主學習、團隊合作的能力。

(3)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二、研究過程:

1、立題、制定計劃方案。

2、搜尋資料和理論學習並設計一份調查問卷。

3、問卷調查、訪問學生。

4、結題。彙總資料、分析資料、討論、撰寫並修改結題報告。

在開放題中,如其中問及如果你有一大筆錢會如何使用。多數同學認為要享受人生,完成目前不能完成的事,並把剩餘的存入銀行,極少數同學會去幫助他人。這表明對金錢的支配已形成自己個性化的觀念,知道該這樣去花,但同時也說明幫助別人的意識較單淡薄,以自我為中心,這也是獨生子女的通病。

問及對於捐款的看法:極大多數同學贊同,表示願意盡力而為獻一份心意,極少數同在表示贊同的同時也提出對政府的質疑,希望不會讓政府貪汙或錄用。這說明目前社會上的貪汙受賄的風氣已給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使他們對社會,對政府產生了不信任感。

三、通過調查與分析認為,高中生目前的消費狀況具有以下特點:

1、經濟上依賴父母長輩,很少考慮價格因素,想買就買。

2、對時尚、對生活有著獨特的見解和追求。一方面,關注時尚,追求流行。另一方面,又崇尚個性化的獨特風格,喜歡標新立異,較少受別人左右,只要自己喜歡的就好,反感於千篇一律,裝扮出富有“個性”的自我,這就容易造成盲目消費,浪費金錢。

3、消費的目的不再僅僅為了吃飽穿暖,而是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這種享受是以金錢為代價的。

4、在金錢的支配和消費兩方面自主性較大。

同時,也有些誤區:

1、追求名牌。較注重外表,希望穿名牌,吃名牌,用名牌,否則認為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不論家庭條件如何,也要打腫臉充胖子,逼迫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希望在服飾著裝得以自身價格的昇華,反映出虛榮與膚淺,這是很浮躁和淺顯的舉動,容易造成盲目消費和攀比。

2、追求時尚。這實際上是一種盲目的從眾心理。從眾心理髮生在中學生身上,並不奇怪,中學生整天生活在集體之中,自然會受集體中其他人的影響,但是在這種從眾心理的支配下,消費常常會出現浪費。

3、過早受到社會風氣影響,人情消費向成年人看齊,同學之間送禮成風。“禮上往來”,用貴重禮物為自己支撐面子。

4、不顧家庭經濟狀況,花錢大手大腳,盲目消費,同學之間攀比成風;消費不夠合理等。

四、對高中生正確消費的合理建議

高中生是純粹的消費者,每天都有消費行為,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又自己來決定的,那麼高中生怎樣消費才合理呢?

為了培養正常合理的消費能力,自覺地規範和調控消費行為,我們課題小組認為:

1、學校要加大力度對學生理財引導和勤儉節約的教育。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適度、科學、文明消費。

2、父母對孩子的愛要適度。對不合理要求,給予適當的批評和教育,在金錢上加強“巨集觀調控”,促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3、我們高中生要樹立適度的消費觀。既要考慮家庭的經濟承受力,又要適中學生正常需求之度。

4、防止盲目消費,反對一味追時髦,趕潮流。要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接受科學的消費諮詢,多思考消費的實效,避免盲目。

5、要建立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抑制不良消費。消費應多投向發展性層次,訂購有益書刊,學電腦,經常參加鍛鍊,進行健康的娛樂活動。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是否有正確的審美標準與良好的生活方式。

總結:過去人們說“清貧之志不敢忘”,今天我們要牢記“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榮辱觀,在修身、立志、促學、健體上下功夫,做一個正派而有風采的當代高中新青年。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近幾年,我國許多高等院校紛紛開設電子商務課程,學生反映強烈。北方交通大學是我國率先開展電子商務教學的高校之一,1992年就開設了《條碼技術與電子 資料交換(EDI)》的選修課,1996年該課被列為物資管理和國際企業管理專業的 必修課程;在新制訂的九八級教學大綱中,《電子商務》被列為管理工程專業的 必修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北方交大已經形成由教師的電子教案、學生的電子作 業、互動式的遠端網路教學系統以及電子商務網路案例教學模擬試驗等構成的全 方位多媒體教學體系。作為教育部遠端網路教育試點,已經在因特網上實現了“ 電子商務”課程的遠端網路教學。“電子商務”是北方交大學生們的熱門話題之 一。 那麼,在校大學生們是怎樣看待電子商務這個問題的呢?1999年底,由與北方交通大學電子商務協會共同對北方交大的在校學生做了有關電子商務的問卷調查。調查採用書面問卷形式,受訪大學生575人,研究生38人(其中MBA 20人),這些學生分別來自各個年級,涵蓋了電信、經濟、管理、法律、運輸等多個專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調查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包括以下幾個問題:

1、你知道什麼是電子商務嗎?

2、你能就電子商務對社會的影響談談自己的認識嗎?

3、你能說出電子商務的一般流程嗎?

4、你知道什麼是EDI嗎?

5、你對電子貨幣瞭解嗎?第二部分是獲得電子商務的途徑,包括以下幾個問題:

1、除了上課外,平時你從哪些方面瞭解電子商務的知識(依次舉出三種途徑)。

2、請列出你閱讀電子商務論文的具體報刊名稱。

3、你參觀過電子商務的展覽會嗎?

對電子商務的認知程度

在被調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資料顯示,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表現了較大的關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對此的認識也越深。在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中,認為電子商務對社會 有很大影響的佔23%;認為有一定影響,但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的學生佔46%;認 為中國目前發展電子商務尚有難度,對老百姓影響力有限的佔31%。這一方面說明 在校大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對社會的影響的認識還較為冷靜,另一方面也說 明,我國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和在校教育與社會的需要還有一定的距離。 這不能不讓我們擔心,電子商務正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高速度發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適應市場的需要?在對電子商務的瞭解程度進行深入調查時發現,問題確實很多。 表示對電子商務流程有明確認識的同學中,本科生僅佔32%,MBA佔80%,大部分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對電子商務具體貿易流程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 在對EDI的認識上,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過了解;4%的人(研 究生18%)能就EDI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這部分人全部是 經濟管理類學生。可見,在深入系統的學習中,電子商務逐漸體現了它的學科性 ——以經濟管理為主。在這方面,經濟管理類的學生有其專業的優勢。但是所佔 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專業無人瞭解的現狀實在令人擔憂。 在對電子貨幣的調查中,僅有1人在網上使用過電子貨幣。本科生中僅有9人表示對此作過專門的研習,而且都集中在計算機專業和資訊通訊專業。研究生中也僅 有4人表示自己曾鑽研過此類問題。另有10人表示對此很有興趣,這個數字是相當 低的,僅佔總人數的2%。電子商務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在涉及到電子商務發展 的關鍵問題——金融電子化與貿易安全上,電子專業、法律專業的學生有獨特的 優勢,但尚未引起經濟管理專業的重視。就目前而言,真正認識到電子貨幣與自 己已經很近的學生並不多,對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學生更少。

對電子商務的學習途徑

第二部分的調查主要是想了解學生學習電子商務知識的途徑,瞭解哪些報刊上刊載的文章學生引用次數最多。經分析,除去開設電子商務課程的專業,大部分本 科生是通過計算機類的雜誌(43%)和報紙(30%)來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從專 業書籍與廣播電視上學習相關知識的並不多。 調查資料顯示,被學生引用的電子商務方面的論文來自91種中英文報刊,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的閱讀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體對電子商務的報道數量也在加大,同時也反映了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專業報刊尚未面世,面向大眾的宣傳方式仍 是以面為主的普及,較少涉及具體的實施細節,系統介紹電子商務知識的報刊並 不多。 在普及電子商務方面受到學生們認可的媒介主要有《計算機世界》、《網際網路世界》、《資訊與電腦》、《中國計算機使用者》、《市場與電腦》等幾家刊物。經 過進一步調查瞭解到,這些排名靠前的報刊,在1999年都專門設立了電子商務普 及類的專欄或專題講座。在人們迫切想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時候,選擇系列刊載 的報刊無疑是讀者的首選。但是沒有一家刊物所佔的比例超過15%。 最後,在沒有任何組織的前提下,大多數學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動去過電子商務的展覽會,從中瞭解電子商務的最新發展動態和最新技術應用。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都十分感興趣,不少人通過閱讀課外資料或參加展覽瞭解電子商務,有目的地學習電子商務知識。但是,他們缺少系統 全面的學習。在電子商務成為21世紀貿易主要手段的趨勢下,電子商務的普及與 教育工作若能更上一層樓,將會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壯大。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小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直接地影響他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其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中國小生消費狀況,把握中國小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在當前就成為我們共同關注的課題。為此,我們對高新區內的主要中國小校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瞭解這些學生當前的消費現狀及對正確消費觀的理解程度。調查結果如下:

一、當前中國小生消費傾向:

1、理性消費是主流,勤儉節約的中華美德得到繼承和發揚。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中國小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價效比,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同時,調查中發現有53%的中國小生會把未花完的零用錢進行儲蓄,而且相當多的學生儲蓄是有明確消費目的的。這個結果表明,勤儉節約的中華美德在孩子身上也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2、書籍消費成為學生消費一大亮點,消費比重增加。隨著現在文化市場的繁榮,課外的,課內的;娛樂性的,電腦知識類的;趣味愛好類的,文學小說類的等等書籍在圖書市場上都能買到,家長對於孩子購書也持贊成態度,總希望孩子多長知識,所以書籍消費成了學生消費的一大消費方向。

3、名牌、奢侈品消費在中國小生消費群體中悄然抬頭,壓歲錢是中國小生消費的主要來源。不少學生春節期間都會收到一筆數目可觀的壓歲錢,這些小富翁成為無節制消費的主力軍。調查顯示:有55%以上的學生壓歲錢達千元。其中,超過半數表示把這些頻頻而來的壓歲錢花在購買電子奢侈品、購買名牌服裝和同學聚會上。

二、當前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食品安全意識需培養和加強。在調查中,當問及對校園外小吃攤上油炸食品、三無食品的危害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食品保質期、非食品新增劑等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承認自己的食品安全知識還有待於學習提高。當問及是否注意商店有相關證照時,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到證照齊全的商店消費的意識。可見,當前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需要培養和加強。

2.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12%的同學在300元以下;有48%的同學在300-500元之間,有37%的同學在500-1000元之間;有3%的同學月消費1000元以上。可見,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有理由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有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在調查中,一些同學指出,有些男同學買鞋一定要國際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一定要父母買名牌衣服,甚至有非名牌不穿的嗜好,以滿足自己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的慾望等。這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特別在對家庭條件好的學生調查中,這一現象較為突出。

三、當前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學生在消費上出現食品安全意識不強、攀比、奢侈浪費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今天的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裡,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物件。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

四、引導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理性消費行為的建議:

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樑,引導學生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國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理性消費行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加強對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我們認為今後老師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學生良好消費風氣應該成為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

2、作為家長應區分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凡是那些合理的要求,例如買書、買練習本,家長就應滿足孩子並讓他自己去購買這些東西。這樣一方面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對那些不合理要求,家長要嚴辭拒絕,並向孩子講明道理。總之,家長要牢記的一點就是千萬不可對孩子有求必應,縱容孩子花錢。也不要與人攀比。如果這樣,會使家庭富有的孩子感到優越,會使家境貧窮的孩子感到自卑,兩者都有壞處。

3、充分發揮消保委已建立的校園內各消費維權聯絡站(點)的作用。通過形式多樣的消費知識宣傳培訓活動,加強對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大力開展新消費理念的宣傳,倡導理性責任消費。加強對學生家長的健康消費心理和理性消費行為的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