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錦集五篇

來源:才華庫 1.01W

時間一晃而過,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寫一份工作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工作計劃的開頭要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錦集五篇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我帶一年級三班和四班的數學課。一年級學生入學不久,大部分孩子聰明可愛,活潑好動。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他們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有很強的可塑性。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對學習更說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還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但一年級孩子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在本學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我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建設良好的班集體作為主要目標。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夠:

1. 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並能認、讀、寫0--10各數。

2. 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這些圖形的特徵和名稱,並能進行設別。

4.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四、教學措施

1.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並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願望,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2. 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得資訊,加深知識的理解。

3. 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 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內容 備註

一 9.1-9.2 新生開學

二 9.6-9.11 生活中的數

三 9.14-9.18 生活中的數

四 9.21-9.25 生活中的數

五 9.28-9.30 生活中的數

六 10.8-10.10 比較

七 10.12-10.16 比較

八 10.19-10.23 加減法(一)

九 10.26-10.30 加減法(一)

十 11.2-11.6 加減法(一)

十一 11.9-11.13 期會考試

十二 11.16-11.20 分類

十三 11.23-11.27 位置與順序

十四 11.30-12.4 認識圖形

十五 12.7-12.11 加減法(二)

十六 12.14-12.18 加減法(二)

十七 12.21-12.25 認識鐘錶

十八 12.28-12.31 總複習

十九 1.4-1.8 總複習

二十 1.11-1.15 總複習

二十一 1.18-1.22 複習

二十二 1.25-1.29 複習

二十三 1.30-1.31 期末考試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情況分析

我班有學生 28人。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因為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不一,因此有待加強養成教育。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

二、目的要求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 、熟練的數出 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 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 0-20各數。

2 、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 、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 、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 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 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 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

1 、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 、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 、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 、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 、計算數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 、安排 “用數學 ”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 、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四、教學措施

1 、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 、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 、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 、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教學安排

第 1 周 第一單元:準備課、比較

第 2 至 3 周 第二單元:認識 10 以內的數

第 4 周 第三單元:認識物體 第四單元:合與分

第 5 至 9 周 第五單元: 10 以內數的加減法

第 10 至 11 周 整理和複習、測驗

第 12 周 第六單元:分類

第 13 周 第七單元: 11-20 各數的認識

第 14 周 第八單元:認識鐘錶

第15 至 16 周 第九單元: 20 以內的加法

第 17 周 整理與自評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學重點

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四、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收資訊,而是應該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為了讓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主動建構、理解數學概念,獲得數學方法,發展用數學進行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應該: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等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了素材

(4)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5)聯絡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數和計算的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是緊密聯絡著的。認數是計算的前提,計算又有助於加深對數的認識。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採取逐步擴大數的範圍,同時結合數的認識學習一些基本的計算,比較容易理解,也有利於鞏固所學的計算。

3、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數概念的建立,對兒童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兒童入學時都已經會數甚至會讀、寫20以內的各數,但是對於數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認數教學中,都要教學數的基數含義、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序數含義、數的組成等內容。同時注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4、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師不急於評價各種演算法的優劣,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注意體現因題而異可以採用不同的演算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計算方法。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兒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入學前已經有了一些關於物體形狀和圖形的感性經驗。國小低年級的幾何教學,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逐步發展起空間觀念。因此,教學時應該注意利用兒童已有的經驗,通過大量、豐富的觀察、操作、遊戲等活動,豐富學生對物體的形狀和圖形的感性認識,體驗圖形的一些特徵,激發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大量感知的過程中,逐步體會什麼是空間與圖形,利用這些知識我們能做什麼,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數學是為了能用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為此,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廣泛聯絡,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逐步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國小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儘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學重點

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四、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收資訊,而是應該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為了讓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主動建構、理解數學概念,獲得數學方法,發展用數學進行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應該: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等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了素材

(4)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5)聯絡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數和計算的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是緊密聯絡著的。認數是計算的前提,計算又有助於加深對數的認識。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採取逐步擴大數的範圍,同時結合數的認識學習一些基本的計算,比較容易理解,也有利於鞏固所學的計算。

3、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數概念的建立,對兒童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兒童入學時都已經會數甚至會讀、寫20以內的各數,但是對於數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認數教學中,都要教學數的基數含義、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序數含義、數的組成等內容。同時注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4、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師不急於評價各種演算法的優劣,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注意體現因題而異可以採用不同的演算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計算方法。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兒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入學前已經有了一些關於物體形狀和圖形的感性經驗。國小低年級的幾何教學,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逐步發展起空間觀念。因此,教學時應該注意利用兒童已有的經驗,通過大量、豐富的觀察、操作、遊戲等活動,豐富學生對物體的形狀和圖形的感性認識,體驗圖形的一些特徵,激發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大量感知的過程中,逐步體會什麼是空間與圖形,利用這些知識我們能做什麼,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數學是為了能用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為此,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廣泛聯絡,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逐步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國小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儘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基於這一觀點,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

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就成為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時,從兒童認識的發生、發展規律來看,兒童是通過活動在其心理結構和周圍的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中構建知識的。積極主動的活動是兒童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

8、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努力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主要表現在: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並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願望,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2)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得資訊,加深知識的理解。

(3)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五、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1、實物(動物、水果等)圖畫卡片、數字卡片、符號(等號、大於號、小於號)、圖形卡片這些都可以供學生認數、計算和分類等內容時操作用。

2、口算練習卡片

3、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這是為使學生達到計算熟練用的學具。

4、數的組成練習卡片這是為使學生掌握數的組成的練習材料

5、計數器這是演示20以內的數和計算用的一種教具。

6、絨板這是用來演示數數、計算和分類等內容用的教具。

7、鐘面

8、方木塊可以用來數數和演示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9、小棒本學期每個學生要準備20根小棒。

10、數位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用。

六、課時安排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1課時的教學內容,正課16周,總複習4課時。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一、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五、分類(2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課時

八、認識鐘錶(2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4課時

3.5、4、3、2加幾………………………………………………………………3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1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5班學生共有58人,一年級6班共有62人。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裡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冊共有10個單元的學習內容:有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加減法、總複習。

(二)教材特點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資料,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

從擺放學習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需要老師耐心的有意識的指導和訓練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一個一年級的學生的,對於學習不知道是怎麼回是,但是卻充滿了嚮往,所以,利用一切時機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今後的學習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

3、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創設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情景,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

4、研讀教材,抓住重難點,設計的活動要有利於突破重難點。

5、多與後進生談話,關注他們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輔導和表揚,樹立他們學習興趣的願望。

6、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7、作好組內教研,交流教學心得,向有經驗的老教學請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