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班級工作計劃

來源:才華庫 1.11W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又將迎來新一輪的努力,來為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工作計劃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級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健康教育班級工作計劃

心理健康教育班級工作計劃1

一、目的意義

新世紀的人才,需要具備在生理素質、心理素質、社會文化素質三方面全面發展、和諧統一,構成完善人格的整體。學校是培育新型人才的搖籃,作為基礎工程,國小教育需要從培養21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能經受全球挑戰的人才目標出發,加強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以人為本,讓學生健康活潑的成長,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陶冶學生的心理情操,鍛鍊學生的心理素質,預防學生的心理疾病,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把和諧、平等、民主的新型的師生關係寓於健康教育活動中。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則與方法,以國小心理健康教材為載體,對青少年進行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諮詢和行為訓練,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他們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課程內容特點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除包括排除國小生的心理障礙、預防心理疾患之外,還包括國小生的全面心理健康。主要有:學習心理:學習活動在促進心理成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育,使國小生喜歡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我心理:自我意識就是人除了意識到周圍世界的存在外,也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及自我與周圍世界的關係,成熟的自我意識包括認識自己身體和生理狀態,認識自己心理狀況,認識自身與外界關係;交往心理:良好的社交能力對於學生今後走向社會,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具有重要價值,在這部分內容的教育中,主要是增強學生社會交往的主動性,克服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礙。每課內容分檔案館、諮詢臺、活動區、實際園四方面安排,檔案館提供各種心理問題案例素材;諮詢臺是對案例的從心理學、教育學方面進行分析說明;活動區是師生討論、表演再現案例的內容,讓學生加深理解;實際園是讓學生通過討論、調查、訪問等,進行心理鍛鍊、培養心理素質等。

(三)重點、難點

1、重點:對學生問題行為的過程分析,科學地“診斷”學生問題行為產生的根源、合理的歸因。強調和學生討論和溝通的過程,更多的以心靈的感化來促進學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助人自助。

2、難點:探索促進和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和方法,從而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諧地發展。宣傳推廣各種維護心理健康的科學知識和方法。指導和訓練學生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克服心理障礙,使自身的心理和行為更趨完美健康;瞭解並掌握良好的人際交往方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三、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以活動課為主淡化理論,強化行為為指導和行為訓練,教學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心理髮展施加影響。同時注意結合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直觀,從心理諮詢、心理講座入手,進而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於全部教育教學活動中。採用如下方法進行:

1、心理諮詢法:通過心理諮詢,糾正心理上的不平衡,使學生對自己與環境有新的認識,以達到對生活有比較良好的適應;

2、分題討論法:把大的主題分成幾個小專題,每組學生只討論一個小專題,最後集中交流;

3、設題展示法:確立主題後,學生分別準備材料,集體展示,進行總結;

4、設境講解法:先創設情境,後講解點撥。講解中有資訊、有知識、有思想、有新的語言;

5、故事啟迪法:講述生動故事,使學生從中明白事理,要求故事真實、貼切、新穎、靈活;

6、社會活動法:從主題設計始,經活動實踐,最後交流體會;

四、教學安排

每週一課時,分一學年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社會實踐為輔。

心理健康教育班級工作計劃2

一、教學任務

(一)教學任務

1、用心研究學情,認真備課、設計好課堂主題活動,為上好課打下基礎。

2、按照備課上好每一節心理課,提高心理課堂效能,使心理課堂更專業化。

3、做好學生心理測量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輔導,並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4、設計好心理複習課,採用靈活有效地複習(展示)方式,提升學生心理品質。

5、編好心理健康學科的'測試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6、多聽同學科及優秀教師的課,青年教師每週不少於2節課,並做好相關記錄。

7、協助科任教師開展各類心理主題活動(如學習策略、學習興趣等),促進學生的學業進步。

(二)教研任務

1、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統一備課、上課、聽課要求。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學業成績相關性”課題的研究。

3、開展觀摩課、自錄自評、優質課等公開課的聽評課活動,提高每位教師的專業發展。

4、做好授課反思,提高授課水平。

5、研究心理教育與生本教育、德育教育、學科教育的有機結合,為教育教學提供科學依據。

6、促進教師專業培訓,提高自身專業技能,承辦省市課題及教研活動,突顯我校心裡特色。

(三)教育任務

1、做好個體諮詢值班工作,做好個體諮詢記錄與案例分析,積累個案材料。

2、成立教師心理工作坊,開展教師團體輔導活動,促進教師的身心健康發展。

3、在學生中成立陽光心社,指導學生開展系列心理活動。

4、協助班主任開展心理主題班會,創設良好的班風班貌,形成和諧的育人環境。

5、開展各類心理講座或沙龍活動,促進師生身心的和諧發展。

6、協助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構建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

二、情況分析

(一)教師分析:

我校現有專職心理教師5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4人,本科學歷1人。2人具有國家心理諮詢師二級證書,2人具有國家心理諮詢師三級證書,2人正在學習全國青少年心理輔導員課程。四位研究生具有精深堅實的心理學理論,初學過多種專業技術,發展潛力大。本科學歷的教師具有20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多年的學生專職管理經驗,具有解決學生與家長問題的特長。但是由於五位教師都是剛從事心理健康教學,很多方面欠缺很多。

4位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剛剛適應教學環境於與課堂要求,還不能恰如其分的處理課堂突發事件。他們有基礎專業技術,但不精深,還不能嫻熟的使用各種技術來處理學生個案諮詢,也不能有效地開展工作坊,實施團體心理輔導。一位年長教師雖然教學經驗與管理經驗豐富,但心理專業技能並不精深,還沒有能力承擔大型的團體心理輔導。因此所有心理教師本學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一方面加大學習力度,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大膽嘗試,創新工作,在實踐中提升自己。

(二)學情分析:

每學年的第二學期四個級部的學生各具特點,七年級學生已適應校園環境、人際環境及學習環境,本身具有的特點開始顯現,如個人意識開始出現、群體意識日益增強、女生青春期發育迅速、自我管理能力分化等,因此心理教師從行為習慣培養入手,逐步開展對群體意識、青春期、學習興趣、自我管理的等主題的教育。

八年級學生女生已基本完成青春期發育,男生開始青春期的發育,因此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值得心理教師注意。青春慾望漸漸萌發、童心玩念依舊旺盛、厭學情緒漸漸滋生、自我管理逐漸變難。基於以上幾點,針對八年級學生,心理任課教師就要把握住脈搏,對症下藥,從青春期教育入手,解決系列問題。

九年級學生是青春期問題最突出的時期,最為突顯就是叛逆,由此帶來的心理問題也比較突出。如針對此種情況,心理教師要如青春慾望更為炙熱、自尊反叛更加強烈、思維能力大為提高、理想志向更為遠大、厭學情緒更加激化、自我管理更加困難等等,針對以上情況,心理教師就要從青春期性教育入手,開展自我情緒管理、理想志向、學習興趣等的主題教育。

初四學生面臨著國中生活的結束及會考的壓力,一方面很多學生升學壓力大,憧憬理想的學校,疲於複習。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徹底失望,急躁、墮落心理滋生。由此帶來的心理問題也很顯現,思維能力空前提高、理想壓力空前增大、理想熱情大打折扣、青春慾望稍受冷落、自私叛逆日益強烈、厭學情緒繼續激化、自我管理兩極分化等等,針對以上情況,專任心理教師就要從解壓入手,開展情緒管理、自我解壓、學習策略、考前指導等方面進行專題輔導,以提高學生應考能力及抗挫能力,順利完成會考任務,結束國中生活。

(三)教材分析:

目前我國針對國中四年制的心理教材還沒有編制,現有的教材是三年制,與我們學校實際不符,因此教材只能作為參考和借鑑。

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心理教研組全體教師,針對對學情的分析,結合學生實際,自己編制教學內容,教研室通過教研會對各教學點教學內容進行統一協調,各級部都有主備老師,其他老師修改運用。同時心理教研室對授課模式進行了統一,把團體輔導模式引入課堂,課堂流程主要包括熱身活動、主題活動(一般為2個)、分享提升、結束四部分,形成我校獨特的備課模式,為編制校本課程積累素材。

三、教學重點

(一)狠抓課堂教學,提高教師專業水平與課堂效能。

(二)落實小課題的研究,形成科學的研究報告。

(三)加大教師培訓學習,提高教師專業技能。

(四)做好個體諮詢、團體輔導活動,為教育教學保駕護航。

(五)承接省市課題及心理活動,加大對我校心理教育宣傳,突顯我校心理特色。

四、教學措施

(一)加強常規教學工作的管理,全面提高教師的工作成效。

1、強化心理課堂要求,使之科學化、常態化。

從備課、上課、課堂管理到作業批改、個別學生輔導等,進行研討、觀摩與實踐,使常規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新教師多聽課、多學習,老教師多聽課、多指導,使青年教師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擔當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2、落實工作計劃,加強集體備課,狠抓課堂教學。

開學初召開心理教研室研討會,認真學習本學期工作計劃,對照學校計劃,制定自己的工作計劃與發展目標。開展集體備課,共同交流學習。注重抓教學質量,嚴格老師備課上課制度,定期督促老師的備課和上課,活動開展情況。開展聽課評課活動,使教師之間互相督促,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專業水平。

3、加大教研力度,提升工作效力。

每個教學點每週固定自己的教研活動時間,教研內容主要圍繞集體備課、聽評課分析、主題活動會診、教學反思探討、教學經驗交流、教學方法探討等內容開展。其次根據教研室的任務要求,參與一下活動的開展,如心理小課題探究、心理測試的命題、心理諮詢疑難案例研討、課堂改革、心理健康宣傳等,以推進我校心理健康的快速發展。

加強校內外教學交流。充分發揮專職心理教師的骨幹作用,各教學點教師相互出課觀摩研討,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要求每位專職教師每學期至少要上一次公開課。而且要對示範課、研究課和公開課進行聽課評議。評議中重點發現不足,提出改進意見。鼓勵心理教師多聽其他學科的課,取長補短,提升自我。教研室多與外界聯絡,利用一切機會,讓教師走出去,到其他先進學校聽課學習,促進每位教師的專業成長。

同時教研室多爭取機會,讓心理教師參加各種培訓,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與技能,儘快促進我校心理諮詢的專業化。

4、強化多媒體和音樂的使用,創設專業氛圍,優化課堂教學手段,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激發課堂教學趣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鼓勵我室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參加校級、省級評比等活動。

(二)加強課題研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科研能力

課題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品位的有效途徑。為發揮心理健康對教育教學的促進作用,構建和諧的育人環境,促進學生個人生命的成長,本學期我們繼續對上學期申請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其學業成績的關係研究”課題的研究,緊緊圍繞“為了每個人的心靈健康成長”這個中心,加大實驗與研究的力度,積極探索切合學校實際、符合學生特點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構建良好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執行機制。

(三)成立心理工作坊,對師生開展個體諮詢、團體輔導。

1、根據現有教學點的實際,適當配置相應的諮詢材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對師生開展個體、團體諮詢。

2、成立心理工作坊,開展對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本學期針對班主任群體舉辦教師工作坊。針對學生群體舉辦專題講座、團體諮詢、或小團體諮詢。針對家長層面開展教育講座或團體輔導活動。使廣大師生的心理健康起到預防和引導的作用。

3、開展個體諮詢。利用中午或下午活動時間針對師生個體困惑或心理問題,實行一對一的心理疏導,解決師生心理障礙,形成和諧人格。安排專兼職心理諮詢師實行輪班坐診制度,安排好個體諮詢的時間和要求。

4、承擔家長學校心理健康知識傳授的培訓任務。培訓內容為:親子溝通藝術與策略、青春期心理生理髮展的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習慣的指導等。

5、建立心理檔案室,形成諮詢資料歸檔和保密制度。每次個體或團體輔導,帶隊老師都必須在諮詢結束後,整理好相關資料,形成規範材料,及時入檔。每項具體工作都爭取做到文字、電子資料的雙重積累,為今後的教育評估檢查做好準備。積累個案經驗,為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基礎。

6、加強與年級組長及班主任的聯絡,做好學生心理輔導。為了更深入瞭解我校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存在的心理困擾,除了我們的課堂外,我們還將以年級心理輔導教師的身份多聽取各年級主任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心理動態,為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打下基礎。同時負責對這個年級的學生進行心理講座、心理輔導及年級心理主題班會的開展。

7、加強宣傳,突顯心理特色。每位心理專職教師在承辦各種心理輔導活動時,要注意對活動的組織及總結,把彙總的材料發至學校宣傳處,加大對心理活動的宣傳,突出我校特色。

(四)成立級部心理陽光心社,推動學生社團活動的開展。

在各級部心理教師的指導下,建立級部學生心理社團組織,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活動,如問卷調查、心理劇的排練與比賽、心理藝術表達等活動,有益於推廣心理健康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時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其和諧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班級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定》和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根據國小教育的特點和國小生心理髮展的規律,通過各種途徑繼續認真開展小型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指導,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二、教學目標

總目標:培養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和衛生習慣,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自立自強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強烈的愛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會做人,會求知,會創新,能從容迎接未來挑戰的高素質的人才。

具體目標:

1、能夠經常對自己進行“警句長鳴”――一定要做到“守信”與“守時”,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充滿信心,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勤于思考,不甘落後,走上成功之路。

2、使學生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友誼,男女同學間怎樣進行交往好,如何同老師、同學保持密切的感情聯絡,有集體榮譽感,並掌握一定的社會行為規範,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3、使學生知道遇到困難和挫折應怎麼辦,自覺地控制和改變不良行為習慣,鍛鍊自己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個人靈活應對的品格,初步學會休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4、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學會調適。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接納自己,化解衝突情緒,保持個人心理的內部和諧。矯治學生的問題行為,養成正確的適應學校與社會的行為,消除人際交往障礙,提高人際交往的質量。

5、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認清自己的潛力與特長,確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發揮主動性、創造性,追求高質量、高效率的生活。

三、教學內容

1、立下堅強意志與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養堅持不懈、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

(2)培養學生形成處事果斷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導學生正確應對挫折與困難。

2、澆灌友誼花——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教育。

(1)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學會正常人際交往,與同學、老師、家長良好關係。

(3)正確認識性別差異,接受發育過程中的身體變化,正確認同性別角色,同異性同學保持正確的交往心態。

3、迎接新挑戰——人格養成教育。

(1)引導學生樹立發展健全人格的願望與動機。

(2)注重學生的自我人格養成教育。

(3)對有人格障礙的學生進行重點輔導。

四、教學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勝利的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訓練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裡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