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研工作計劃範文

來源:才華庫 5.14K

校本教研,就是為了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託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下面是關於學校教研工作計劃範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學校教研工作計劃範文

學校教研工作計劃

本學期我校教研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為宗旨,以實施課程改革為核心,以深化校本教研為主線,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切實抓好課堂教學,用心探討評價改革,著力夯實常規管理,堅持求新務實作風,強化指導服務職能,促進我校教學教研工作再上新臺階,保障學校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一、抓學習,強研究,不斷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1、加強學習,更新理念,提高理論學習的實效性。課程改革是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全體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課程理念,切實樹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課程觀、教學觀、人才觀,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本學期學習資料分為學校推薦必讀學習文章和教師自選文章兩部分。教師要結合學習資料和教學實際撰寫較深刻的學習體會,以加強理論學習的實效性,每一個教師一學期要寫5000字的學習筆記。學校將定期對學習體會和學習筆記的質量進行重點檢查評估。

2、繼續開展撰寫課堂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活動,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教研水平。新的教育形勢要求教師不能墨守陳規。要成為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就要對任何問題都不能熟視無睹,要有思考,要有調查分析,要進行及時的總結。思考怎樣才能真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成為學習和教育的主人,成為真正好處上的人,幸福的人。本學期要求每位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寫教學反思。每週至少1篇,每學期不少於15篇。學期末每位教師要整理出1-2篇優質教學案例、教學論文、教育故事、教學反思參加學校展評。

二、優化教研常規管理,提高工作的實效性

1、教研組教學教研計劃。

學校設立語文、數學、英語、理化生、史地政5個教研組,各教研組根據學校要求制訂本組教學教研計劃。計劃每學期制訂一次。教師個人應根據計劃,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教研計劃和進行教研總結,教師個人的教研工作計劃和總結應納入教學工作計劃和總結之中。

2、定期召開教研會議

教研組要定期召開日常工作會議,要求定時定點。活動資料要詳細記錄並上報教科室。

3、堅持群眾教研活動

教研組每週開展一次集中教研活動,要求定時定點。資料能夠是群眾研討、分析學情、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資訊等群眾備課活動和各種專題研討交流及理論學習。教研組長鬚根據事前計劃,確立活動資料和活動方式,確立中心發言人並使之做好充分準備。活動過程要圍繞主題,除中心發言人外,全體人員都應用心參與和發表見解並作好記錄,做到每次活動有效果,人人有收穫。活動資料記錄及時上報教務處。

4、學校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在教科研中的帶頭作用,縣級骨幹教師每人務必有一個教研專題或參與一項課題研究,每年至少寫一篇教研論文或優秀案例,主講一節研究課。市級以上(含市級)骨幹教師每人務必主持一個教研專題,每期至少寫一篇教研論文或優秀案例,主講一節研究課或學術報告。縣級以上(含縣級)骨幹教師每年務必有一篇文章在縣級以上教科研部門評獎,或在全校會議上交流。其餘教師務必根據學校要求用心參加教研活動,總結教學經驗,爭當骨幹教師。

學校教研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研究、指導、管理、服務”為宗旨,著力加強教研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和課堂教學改革,以創新求發展,向管理要質量,結合學校實際開展工作,使我校教學科研工作再創輝煌,再上臺階。

二、思路與目標

嚴格規範教研管理,著力強化教師培訓,大力開展教學研究,深入推進課堂改革,全力提升教學質量。

三、方法與措施

(一)強化教師管理和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1.建立教師周群眾學習制度。每週定時間定地點,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法律、法規知識,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專業知識和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學校為教師們帶給教育教學理論書籍,教師們利用課餘時間閱讀、討論,開闊教師的視野,指導他們的實踐,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為學校工作的創新帶給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2.加強教師專業成長。一是按照學校制定的教師專業發展規劃,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紮實落實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和課堂教學優勝者培養規劃,努力造就一支能支撐學校未來發展的名優教師群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二是加強教師專業培訓,提高教師專業技能。以資訊科技、課程標準、教材教法、教學模式的學習培訓為重點,舉辦形式多樣的校本研修和檢測活動,為教師發展帶給展示的舞臺,引導、督促、激勵教師自主成長。12月份舉行“說課標、說教材”展示活動。三是根據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容量以及業務現狀,充分利用網路培訓資源,加強研修,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3.充分利用課程標準進行課堂教學培訓,有計劃創造條件選派更多教師走出去參加省內外各類培訓學習、交流研討活動,組織推薦教師用心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各類評先選優活動。

(二)健全評價激勵,增強教科研動力和意識。

1.教育科研的管理遵循“關注過程、促進發展”的原則,學校領導隨時跟進教研組工作,定期對各學科組的教研活動進行跟蹤檢查,促進教研工作逐步規範化、制度化、普及化。各教研組長要組織好每次教研活動,真正做到了教研活動有計劃、有資料、定時間、定地點,使全組教師得到了很好的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對於每週教研活動的具體狀況都要進行記錄,做好每次教研記錄,教研室加強對人員的點名,保證按時出勤。記錄結果將作為評定“優秀教研組”和教師教學常規評價的重要依據之一。

2.教研活動的評價採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是指既要關注老師參與教研的基本過程,看教師自主學習、業務培訓、課題申報及其實施、教研活動的參與等教研常規的完成狀況,又要看教師的教研成效與論文獲獎和發表狀況,對老師的教研工作進行全程關注和綜合評價。評價的結果將直接與學年度評優評先掛鉤。

(三)嚴格執行群眾備課制度,提高群眾備課質量。

進一步明確備課組長工作職責,強化群眾備課工作,各備課組要認真制定備課計劃,充分發揮備課組的群眾智慧,發揚團結協作精神,落實群眾備課程式,提高群眾備課實效,加強導學案的稽核修改環節,設計切合實際、質量可靠的導學案,為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順利推行打好基礎。

進一步規範備課組群眾備課活動,提高各備課組的教研質量。每週一次的群眾備課,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學校班子成員分工跟進各教研組指導,教研組長負責組織教師教研活動的開展。為提高群眾備課質量,教研室在9月份舉行群眾備課活動研討會。

(四)紮實實施學案導學模式,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本學期我校繼續在七、八年級運用學案導學模式,導學案是課堂教學的載體,是用於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案。

經過上一學期的導學案使用,各學科編制和使用導學案均積累了一些經驗。本學期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升,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⑴主體性(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⑵導學性(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⑶探究性(儘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資料);⑷層次性(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⑸開放性(有可供師生完善教和學的“留白處”);⑹創新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能熟悉以下基本操作流程:教師個人備個案→群眾研討制定“導學案”→課堂組織實踐“導學案”→課後反思補充“導學案”。

為使學案導學模式紮實實施,分別舉行導學案的編寫質量、課堂落實狀況檢查(9月份)和全校“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示範觀摩活動(11月上旬)及優秀導學案評比活動(12月份)。

(五)開展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各教研組要組織開展教學觀摩、實驗、示範、達標等交流聽課活動和課堂教學評優活動,力爭在全校範圍內構成主動聽課,主動診斷,主動請教,主動發展的良好學教氛圍,促進教學經驗的交流與融合,真正到達“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目的。規範公開課常規要求,即公開課(含示範課、觀摩課、評優)上課教師有教學設計、說課稿,聽課教師有聽課記錄、評議記錄,及時聽評,做到“人人會說課,課課有人評”。

用心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組織和安排好組、校等各級教學研究活動,切實提高教師教育科研的潛力和水平。一是做好以教研組為單位全校一線教師全員參與的組內觀摩活動;二是做好全校“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示範觀摩活動;三是舉辦好10月份的首屆微課大賽;四是開展經常性的聽課學習活動。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於16節(每週一節以上,除學校公開課和觀摩課)。教研室對聽課記錄及時檢查,使學校教研工作不斷改善、深入開展。

(六)強化教師課題研究意識,深化學校辦學內涵。

教師只有參與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潛力。我們將以課題為抓手,把骨幹教師團結在一齊,共同學習,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本學期學校將整合以往科研成果和現有研究課題,全方位推動全校的課題研究工作,充分發揮教科研在教改中的中心作用,提高教師的課題研究水平。

為了抓好學校各級課題組的開展工作,要加強對已有課題的督查、評估和指導工作。另外各課題組在學期初須召開課題組會議,制訂出本學期的活動計劃,確定本學期課題實施的目標。平時還要做好活動的記載工作、完善臺帳資料。在期中和期末要對各課題落實狀況進行督查,按期完成中期評估、結題等工作。要求課題組成員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實踐,進行探索。在實踐中思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改善,在改善中發展,以此提高教師的課題研究工作。

(七)進一步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工作。

規範校本課程管理,制定相應的制度,進一步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和評價方案,挖掘校內外課程資源,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的用心性,發揮教師特長,努力開發、實施校本課程,在現有基礎上,增加校本課程門類,編寫餐前誦讀等校本課程教材,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本課程競賽或展示活動,進一步拓展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空間,增強校本課程的系統性和實效性,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張揚個性,發揮潛能,培養興趣與特長。學校計劃在學期末舉行校本課程成果展示活動。

(八)做好各功能室和網路資源的管理使用工作。

1.做好電教裝置的管理與維護,提高教育部教學資源庫和學科教學平臺的使用率,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建立並充實學校教學資源庫;完善學校網站,充實網站資源,用心參加優秀校本課件資源徵集活動,促進學校資訊化建設。

2.進一步做好科技館、錄播教室、高清演播室等功能室的建設。

3.加強資訊科技教學、學生個人空間建設與閱讀活動的整合,使資訊科技學習與讀書活動相互促進,提高資訊科技裝置的使用效益。

(九)紮實建立教育資訊化示範學校。

今年是教育資訊化推進年,我校被確定為“教育資訊化示範校”。按照要求,“教育資訊化示範校”建立活動須在10月底完成,時間緊、任務重,根據本校實際,按照制定的學校教育資訊化示範校建立實施方案,著力推進實施,做超多細緻入微的工作,結合“教育資訊化示範校評估標準”,逐項進行建設,力爭10月以前完成建立工作。

結合教育資訊化示範學校建立的契機,加強全校資訊化教育教學技術的學習與運用。充分發揮資訊科技裝置和遠端教育資源的作用;加強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進一步充實、完善、豐富教師個人空間,促進資訊科技教學成果的研究和開發。

(十)用心參加各級組織的教研、教學競賽活動。

組織教師用心開展20xx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把教師註冊率、“晒課”參與率、優課報名參與率作為我校“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考核的重要指標落到實處;組織參加好20xx年中國小教育教學優秀論文(教學設計、案例)及課題階段性成果評選活動;指導師生參加實驗技能測試、電腦製作、資訊科技應用作品評比活動;鼓勵教師用心參加上級組織的課堂教學評優等教學評比活動等。

我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善方法,不斷創新模式,進一步規範教研管理,著力抓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重點抓好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培養,圍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增強教研的時效性、實效性,使我們的教研工作構成自己的特色,走出適合我校實際的校本教研之路。以此強化我校的教學中心意識,走素質內涵發展道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