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通用6篇)

來源:才華庫 2.97W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寫好教學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通用6篇)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繼續貫徹為指導,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深化實施縣教研室提出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三環節”構建高效率課堂為重點,以提升教師素質和教研能力為保障,以全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探究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強化質量意識,改革意識和規範意識,與時俱進,努力構建良好的教育環境,促進全鎮教育教學工作的快速高效發展。

二、工作重點:

1、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素質

積極參加學校和上級組織的各種學習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學習。

組織教師業務學習,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2、加強教師新課程培訓,確立新理念

數學課程理念: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

數學學科理念:數學有助於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力能的發展。

數學學習理念: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數學教學活動理念: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

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教學評價理念: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關注學習水平,更要關注學習中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3、定期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研討活動,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互相交流學習與教學工作經驗。

4、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領會教材編者的意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別是一至五年級教材,要根據新課標理念,重新組合,體現出數學與生活的緊密關係。

改進課堂教學,努力體現新理念,課堂是學生煥發活力的地方,展示自我的舞臺,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加強教研組建設,開展課題研究和教研活動。

開設教研課,組織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上示範課,認真聽課和評課,要求全體教師多學習、多交流、多反思、多總結。

做好教師的業務、備課規範檢查,每月進行一次重點專案檢查。

落實“教學檔案的實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學期將對各個班級學生進行口算達標測試及口算比賽,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提高。

開展課題實驗活動,並做好實驗記錄。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我校國小數學學科基地繼續以縣教研室學科教研基地建設工作目標為指導,以“聚焦課堂,研究教學”、“聚焦人才,成就教師”為工作思路,將學科教研基地建設作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和骨幹教師培養的重要渠道。積極開展教育教學重點問題的研究,加強學科教學教研團隊建設,解決學科教學難題,發揮先行研究、交流研討、示範引領的作用,帶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及教師素質的提升,為我縣的國小數學教學做出應有的貢獻。為切實、有效地開展數學學科基地的工作,現將XX年上期工作計劃如下:

二、主要工作

1、圍繞“強隊伍、促均衡、創品牌、育名師”的工作目標,搭建“五個平臺”:一是網路教研平臺,二是學科交流平臺,三是共同研討平臺,四是讀書平臺,五是成果展示平臺。

2、吸收全縣國小數學師德好、業務精、熱心基地工作的教師,組成有“工作能力、研究能力、共同志向、共同目標、共同追求”的學習共同體。

3、打造學習型團隊,樹立學科品牌,把國小數學學科教研基地建設成為在實施新課改中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教育教學研究基地。

4、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全縣國小數學教師都要加入工作群,充分利用學科基地qq群和國小數學教師qq群,加強學科基地成員和全縣國小數學教師之間的聯絡,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教研活動。

5、每週安排基地中心組成員做周主持人(由年級組長負責安排人員)。根據教學實踐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其他年級的教師也可以提出問題),全縣國小數學教師進行交流、討論(中心組成員更要積極發言),然後由年級組長負責收集討論成果。

6、立足課堂。課堂是數學教學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增強課堂教學藝術是教師專業化的基本追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髮展的根本。因此,研究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效益是學科建設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務。

7、開展“有效性課堂”教學系列研討活動,讓“規範課堂”成為現實,讓“反思課堂”成為習慣,讓“有效課堂”成為目標。

8、中心組成員要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教學隨筆等,並能在群裡面呈現出來。

9、努力打造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等優秀教師群體。

10、繼續開展集體備課活動,讓集體備課成為常態。三月十日前要完成一至六年級下冊所有的課件製作、學案和教案編寫工作,各位中心組成員要克服困難,利用課餘時間進行交流,整理好,然後上傳,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11、認真做好縣內學科青年教師的幫扶、指導、培養工作。

12、學科基地成員要帶頭上示範課、公開課、賽課等,並主動給幫扶對口農村學校上各種型別的課或送教幫扶對口農村學校。

13、積極開展讀書活動。為豐富教師的業餘生活,淨化老師的精神世界,提高老師們對教師職業的認可感、幸福感,消除職業倦怠情緒,中心組成員同看一種書(內容經中心組成員討論後決定),期末舉行讀書交流活動。

14、加強校本教研和課題研究。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新修訂的課程標準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不僅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二、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兩個班共有學生86人,大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也有上進心,但個別同學由於接受知識的能力的差異有厭學情緒,所以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少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裡,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三、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小數乘法、位置、小數除法、可能性、擲一擲、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數學廣角植樹問題、補充內容(觀察物體、圖形的運動、雞兔同籠、數字編碼)。

(一)數與代數方面

本冊教材安排了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和簡易方程。小數乘法和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小數的四則運算能力。簡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數、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係進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在空間與圖形方面

安排了位置,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三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探索並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係,滲透平移、旋轉、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三)在統計與概率方面

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可能性的知識。通過操作與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四)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

教材一方面結合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五)綜合實踐方面

本冊教材還安排了一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重點

小數乘法、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可能性與植樹問題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五、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基本性質,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理解多邊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六、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的筆算和簡算。

2、使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初步理解方程的含義,會解簡易方程。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計算它們的面積。

4、能辨認物體的位置,找到相應的數對,並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5、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會描述和辨別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推理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爭做環保小衛士,向周邊的居民宣傳有關禁毒知識,做禁毒宣傳的小能手。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瞭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髮現生活中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讓學生髮現間隔數與植樹棵樹之間的關係,並能夠藉助圖形利用規律來解決簡單的植樹問題。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七、教學措施

1、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

4、多創設學習情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絡,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7、給特殊群體更多的關心與愛心,因材施教,分層次作業,適當降低要求。

八、課時安排

(略)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新學期的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以校本教研為突破口,以有效課堂教學為研究的抓手,塑造善於思考、勇於實踐,具有較高數學素養的學生群體,構建動態生成、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1、備課

備課是上好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必須抓好備課的管理,要求備課要做到五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學法、備教學手段、備練習、作業的設計與輔導等。

①備教材:要整體把握教材知識系統。弄清各部分在整體中的地位,明瞭知識間的內在聯絡。確定各章節、各部分的教學目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難點。要“用”好教材,對教材的處理要靈活,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情景的教學功能;另一方面,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靈活變通教材中與學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滯後於學生髮展的內容,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並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

②備學生: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及思想情緒,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愛好和對教學的期望。

③備教法學法: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特點,設計適宜的施教方案。要設計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環節,分清各個環節的先後、主次、指向目標之間存在的聯絡等等。設計的教學情境合理,符合學生認識心理和年齡特徵,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為學生分析問題和研究問題服務。活動設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在方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在備課時,要充分設計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可能遇到的困難、可能出現的“獨特見解”以及應在哪些方面加強學法指導。教師要給予學生相應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④備例題與練習: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精選例題、習題,突出例題、練習的針對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⑤備教學手段:能夠根據需要選用各種教學手段,能夠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效果,積極倡導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2、上課

上課是完成教學目標,保證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時間,認認真真上好課。

(1)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確定課堂教學要求,教學目標明確,教材處理得當,知識講授準確、清楚,既重視“雙基”落實和能力培養,又重視思想品德教育。

(2)把教材思路和教學思路有機結合起來,主次分明,條理清楚。能運用多種方法手段,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學習難點,使學生覺得輕鬆、深入。

(3)講練結合,課堂結構合理。新授時間一般控制在15—20分鐘,練習10分鐘左右。

(4)面向全體學生、注重調動中、下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營造課堂學習的良好心理環境,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因材施教,努力處理好"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矛盾,使全體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

(5)重視實驗和實踐課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6)上完每堂課、每個章節或單元,要及時反思,總結經驗教訓,以不斷改進教學。

3、作業設定與批改

設定和批改作業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反饋教學資訊和改進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

⑴進一步規範學生的作業,全面提高各科作業質量,努力做到格式正確,字跡端正,卷面整潔。

⑵佈置的作業內容適當,份量適度。因人而異,優等生可加深難度,增些量;中等生,適量,佈置些普通題;後進生,佈置一些容易題,量少些。形成三級階梯,從而逐級上升,形成整體進步。

⑶作業內容要從新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認真研究,精心設計。作業題選擇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絡,有利於學生加深、鞏固所學知識;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⑷批改作業要求認真、細緻、及時,做到有佈置有批改,並做好評講工作。可採取面批和學生批改相結合的批改方式,教師從批改作業中獲取教學反饋,及時調整並改進自己的教學。

4、課外活動與輔導

學生的課外學習和實踐活動是課堂學習的繼續,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延伸。因此,要根據學生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各年段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所學知識每學期開展一次數學知識競賽或趣味活動,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對優秀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要鼓勵他們發揮特長,不斷提高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對有困難的學生,要滿腔熱情,分析原因,從提高學生興趣或抓學習常規入手,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個別指導或有計劃的補課,幫助他們在學習上取得進步,並對他們的特長予以鼓勵和培養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5

一、學情簡析

本期四年級1,2班,大部分學生能夠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相關的數學知識。抽象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較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但4(1)兩級分化嚴重,個別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對數學不是很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理想。

二、教情分析

在川大附小兩年的多的時間裡,向所有的老師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已經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積澱,但還有太大的進步和成長空間。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我會更大力度的通過實際課堂,視訊觀摩,教學期刊,向各位老師和名師學習,儘快提升教學水平。

(一)重視創設生動的數學學習情境。

(二)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三)積極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四)重視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

(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努力將課堂教給學生,一改以往的固有的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讓以往的枯燥的,沉悶教學課堂變得活潑,有趣而靈動。力爭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再上臺階。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簡介

本冊教材包括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小數乘法、觀察物體、小數除法、遊戲公平、認識方程。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在三年級下冊學習“元、角、分和小數”的基礎上,擴充套件對小數的認識,把小數和分數初步聯絡起來,進一步瞭解小數的意義。結合具體情景,學習小數加減法和加減混合運算,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2、第三單元“小數乘法”。結合具體情景,使學生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經歷探索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運用小數乘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第五單元“小數除法”。本單元包括小數除法,積商近似值,迴圈小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等內容。結合具體情景,經歷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瞭解在生活中有時只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養估算意識。初步瞭解迴圈小數,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第七單元“認識方程”。結合生活情景,使學生初步瞭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數;通過直觀教具,初步瞭解方程;通過遊戲活動,初步瞭解等式性質,並能用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認識圖形”。通過分類活動,梳理已學過的一些圖形;通過對三角形分類,瞭解各類三角形的特點;通過操作,探索並發現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和等於180度,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瞭解梯形的特徵;會運用學過的圖形設計一些簡單的圖案。

2、第四單元“觀察物體”。能辨認從高低、遠近不同觀察點拍攝到的圖片及其先後順序;通過實際觀察,使學生體會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畫面不同;能辨認從不同位置拍攝的圖片及其先後順序。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遊戲公平”。通過遊戲,使學生初步體驗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設計公平、簡單的遊戲規則。

(四)“綜合應用”

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數圖形中的學問”“激情奧運”,“圖形中的規律”三個專題活動,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五)整理與複習

包括整理與複習

(一)、整理與複習

(二)、總複習

2、教學目的與要求

(1)認識小數意義,會比較小數大小,會進行小數加減法運算。

(2)認識三角形按邊分類。三角形內角和。三角形邊的關係。

(3)掌握小數乘法的運算方法,會計算小數乘法,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掌握小數除法的運算方法,會計算小數除法,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5)學會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

(6)認識方程,會解方程,能用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教學重難點

(1)掌握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2)三角形內角和的推導。

(3)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及運用。

(4)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及運用。

(5)解方程及用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本學期教學措施

(一)切實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一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內容,我在教學中也力求保持和發揚這一傳統,並做好以下兩點:

(1)加強對國小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教學時,在使學生掌握數學概念、法則、數量關係的同時,重視數學方法的訓練,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運用數學的意識。

(2)努力處理好基本訓練與創造性思維發展及後繼學習的關係。數學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再創造”、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過程,並非是機械地去重複歷史上的“原始創造”,而應根據自己的體驗並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國小的創造性思維是在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過程中逐步得到發展的,而“再創造”的前提是通過必要的基本訓練使學生形成紮實的基本功。

(二)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數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必須改變教師問、學生答的所謂“啟發式”和教師精講例題學生大量演練習題的所謂“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努力轉變角色,便數學知識的傳授者為數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和比較充分的思考空間,培養肯鑽研、善思考、勤動手的科學態度;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知識,感受到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觀念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結論是怎樣探索和猜測的;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數學教學應努力體現“從問題情境出發,建立模型、尋求結論、應用與推廣”的基本過程。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水平,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在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中逐步發展應用意識,形成基本的實踐能力。在日常數學活動中,安排一些小課題研究和實習作業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

教師要善於駕奴教材,把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在直觀感知和廣泛的背景下,通過自身體驗,在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概念,不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計量單位、計演算法則和基本數量關係。對計算的要求適當,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計算速度存在的差異,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達到同樣的計算速度;鼓勵學生嘗試用多種演算法,不用單一的思維理解算理。如本冊應用題教學要重視常見數量關係的分析和實際應用的訓練,教學力求題材內容生活化、呈現方式多樣化、教學活動實踐化。

(五)改進教學評估方法。教學評估有利於促進學生的發展,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察。

在評估結果的處理上,注意多種方式的結合,是評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樣化。對知識和技能的評估,儘量做到試題型別多樣化,難度適當,不出助長死記硬背的題目,著重觀察計算的正確性,計算中的思考活動,對基本數量關係的理解和對空間關係的認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視自身的縱向比較,更多的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具備了什麼能力,而不是首先關注他們知識和能力上的缺陷。評價體現激勵的作用,承認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積極鼓勵和肯定每一個學生的進步。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6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二年級共兩個班,92人,在經過了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更多關注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讓學生在思維中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內容有:

第一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

第二單元午米、分米、毫米的認識。

第三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

第四單元圖形與拼組。

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

第六單元混合運算。

第七單元統計。

第八單元兩、三位數乘一位數。

第九單元時、分、秒的認識。

第十單元圖形的周長。

第十一單元總複習。

三、教學要求

1、數與代數:

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說出各數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②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會口算表內有餘數除法、百以內加減法、能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及兩步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③能正確辨認鐘面上指示的時刻,認識時、分、秒,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並進行簡單的換算。

2、空間與圖形:

①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五邊形、六邊形。②、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估測、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③、結合例項,感知對稱現象。

3、統計與概率:

①能用合適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

②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掌握分段統計的方法。

4、實踐與綜合運用:

①加深對萬以內數的認識及長度單位的認識。

②加深對統計意義的理解,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在“數與代數”中的認識萬以內數及這些數的大小比較。有餘數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樣性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空間與圖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及換算,認識對稱現象,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統計與概率”中分段統計是重點教學內容。

在教學“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容時,認識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間觀念和單位之間的換算是教學的難點。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是教學上一個難點部分。在時、分、秒之間的換算是教學上的一大難點知識。

在“統計與概率”部分中,分段統計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五、教學的具體措施

1、將“數與代數”的知識摞列到一個知識板塊去教學。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去教學。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採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2、在“空間與圖形”時,可以藉助實物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在探索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和遊戲。

3、在“統計與概率”中,可以以學生四周的資料作為統計的資料,以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引導學生分段統計,並逐步學會統計的方法。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理解所學內容。例如:萬以內數認識。讓學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傳單上一些物品的價格來加深對三、四位數的認識,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

5、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