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小班教學工作總結(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3W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回顧過去的教學,我們的收穫和感動是彌足珍貴的,讓我們一起來寫一份教學總結吧。相信寫教學總結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學工作總結(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1小班教學工作總結(精選6篇)

小班教學工作總結1

一、工作回顧

又到一個學期末,又到了該回首總結的時刻,本學期的小班化課題研究步入了新的階段。針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前一階段的工作,本學期的課題研究主要圍繞學生的小組學習常規、學習習慣進行,優化識字教學中的小組合作模式,探索閱讀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常規及模式。具體工作包括:

1、將全班學生重新進行分組、編號。經過一年級的瞭解及綜合學生的各方面表現,加之有新轉入的學生,為有利於研究工作的開展,重新對學生進行分組、編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班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優生少,後20%學生又很多,且成績均較差,給異質分組造成困難。分組後,組間的水平無法保證基本均衡。這也是一直非常困擾我的問題。

2、抓學生小組學習的習慣養成,主要以傾聽習慣的養成、小組討論的常規培養為主。培養傾聽習慣,我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首先,別人發言的時候,你的眼睛要看著發言的同學;其次,耳朵要聽別人說的話;還有,就是要邊聽邊思考,對於發言的同學有沒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有沒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小組討論的時候,明確每個人必須都要發言,並按照組內的編號輪流進行,鞏固前一階段的成果。

3、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的課型有效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低段語文教學的課型以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居多。因此,我就針對這兩種課型中的小組合作談談我的做法。識字教學中的小組合作一般安排在想個辦法識字環節。我在操作中,要求小組由小組長按照“讀生字-記生字找朋友”組織小組學習。記生字時,小組長注意儘量照顧到小組中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他們有辦法記生字的時候就把發言的機會給這些同學,而在每個人在說自己的辦法時,要說明用的什麼辦法、怎樣記的。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主要課型。對於閱讀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如何有效運用,雖然這個學期有嘗試,但嘗試很少。我想,這也是我這個學期在課題研究中不夠的方面。下一階段,應該在這一方面多思考,多實踐,進一步總結。

二、我的思考

小班化教學的實施有一段時間了,也帶給我一些思考。下面,我談談語文教學中實施小班化教學的幾點思考。

1、討論的價值不大

小組討論是小班化課堂教學的標誌性活動,但我發現小組討論大多數只是一些架空的形式——討論不是資訊共享,智慧共享,而是零散話語的組合,觀點想法的優勝劣汰,而不是彼此生成互補。

①問題本身無討論價值。教師的課堂提問大部分還是侷限於教材,主要屬於識記性問題,很少提供方法性的思維材料,更難得提供有價值性的思維訓練,缺乏一些方法的滲透。

②討論本身未產出價值。由於生生、師生之間互動不夠,老師一聲令下,四五個學生的嘰嘰喳喳,表面熱鬧,但實際討論的內容可能遊離在話題之外。

2、朗讀的價值沒有了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對語文的感悟能力,對文學作品的鑑賞能力的最好途徑,同時,朗讀又是一面鏡子,我們往往可以從學生朗讀的語氣、情緒、節奏的控制、抑揚的把握來判斷一個學生對課文的感悟程度。可是,小班化的語文教學對朗讀的態度遠沒有對討論那麼熱情。

總之,我們要在小班化教育研究的路上踏出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我們還要不斷探索、思考,不斷實踐。

小班教學工作總結2

今日是開學的第一天,海豚班的小朋友升入了大班,變成了幼兒園最大的哥哥和姐姐,從入園狀況中我發現雖然過了一個暑假,但學校基本的規則小朋友們還是牢記的,一進園都主動大方的與教師問好,擦小椅子,有序的玩積木,新入園的三個插班生也情緒比較穩定沒有哭泣,周愉涵個性比較內向,有稍稍的情緒焦慮,不太與同伴交流,小雪和小飛的個性開朗活潑能主動交往很快適應新環境。在綜合教育活動《歡樂的暑假》中我組織幼兒先看胡教師暑假旅行的圖片激起幼兒談話的興趣,讓小朋友也說說自已歡樂的暑假趣事,小朋友們都熱烈地講述自我暑假學的新本領,

去過的地方,整個活動孩子們交流了暑假趣味的事情和內心的感受,品味了暑假生活帶來了簡便與歡樂,培養了他們表達交流本事的同時也積累了共同的生活體驗,同時也曉萌發了對新學期學習生活的信心。

但活動也發現了一些細節上的`常規問題需要我們重視,大班人多講話的聲音衝赤耳膜,空間小孩子走路搬椅子總有碰撞,異常是洗手間喝水排隊異常擁擠,距離遠空間小顧不上卻又有隱患讓人擔心,所以在往後的日子需要強化常規要求,引導教育幼兒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真正做好哥哥姐姐的榜樣。

小班教學工作總結3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禮貌教育十分重要,教師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友愛同伴,禮貌禮貌教育。

小班社會活動——《教師您早》就是對幼兒禮貌教育一個很好的活動。活動目標就是讓幼兒掌握來園、離園的基本禮節,能有禮貌地向教師、同伴問早、說再見。教師在開展活動前,對班級中幼兒的禮貌表現有必須的瞭解,班級中有很多幼兒在來園時或離園時從來不向教師問好、問早、說再見;但也有大部分幼兒在禮貌方面表現得很好。教師在活動時以回憶談話讓小朋友來說說我們班級中有禮貌的好孩子,針對性地大大表揚幾個表現異常棒的小朋友,給幼兒樹立好的學習榜樣。在幼兒實踐練習環節中,給幼兒一個實踐練習的機會。經過團體練習、個別練習,師幼、生生練習多種方式對幼兒使用禮貌用語加於鞏固。

活動後續:經過這次有關禮貌教育的社會活動後,教師看到有很多在禮貌方面提高很快。此刻在班級中絕大部分幼兒早上來園或離園時都能跟教師問好、問早、說再見。但在其它方面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還需要教師更多的教育。

小班教學工作總結4

時間飛逝,不知不覺中在孩子們的歡笑中,一個緊張而又充實的學期就要結束了。回顧這學期,剛來幼兒園的時候,感覺自己經驗不足,不知道該幹什麼,沒有頭緒!才真正體會到萬事開頭難!

這學期我們帶的是小班,幼兒年齡偏小,最大的3歲,最小的2歲都不到,年齡的差別給班上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新生入園最讓人感到頭疼。孩子們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環境發生變化,這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變化。使他們產生緊迫感,恐懼感,從而出現了大哭大鬧。別的班已經開始學習新知識了,我們班卻還在穩定孩子的情緒,減少哭鬧,培養常規。開學一個多月,對小班來說,別說是上課學習知識,好多孩子由於家長的過分溺愛,就連吃喝拉撒這些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具備,大小便在褲子裡是常有的事,吃飯要喂,睡覺要抱著,這一切都得從頭做起。

我們兩位老師為了儘快使孩子們適應集體生活,想盡辦法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來幫助幼兒消除緊張、不安、恐懼等不良的情緒。在遊戲:我是老鷹,大家都是小雞等活動,引導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把工作重點放在了穩定幼兒情緒,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一學期來,孩子們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在活動中也逐漸變得活躍了,各種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自理能力提高了,學會了自我照顧(能夠獨立進餐,安靜的午睡,穿脫簡單的衣服,自己上廁所,自己洗手,穿鞋子等)。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剛入園的孩子聽不懂普通話,不會說普通話,甚至不肯開口說話。現在,孩子們孩子們不僅會說普通話,學會傾聽,而且願意說話,喜歡說話。在家長開放日表現都不錯,家長在家園聯絡手冊中表示,孩子的進步讓家長們也都很滿意。

雖然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家長的好評,但也存在不足,需要我們進一步努力。我覺得自己工作做的不到位,班上的衛生不夠好,責任心還不夠,班上的常規還不夠好。我要積極配合好班主任工作,積極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不缺勤,熱愛集體,服從分配,團結同事,愛崗敬業。

我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的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認真研究教材,注意強調重點。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上課時注重發散幼兒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

3、注重聽取幼兒的意見,及時瞭解幼兒的情況,並且有目的的進行輔導。

4、堅持聽課,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經驗。

5、加強班上的常規培養,讓目標貫穿於生活中的各個環節。

6、加強對待特殊幼兒,多點愛心,多一些耐心,使每個幼兒在各方面有更大進步。

7、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

8、加強理論學習、充實提高自己。

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盡職盡責地將工作做好,來完成我們肩負的責任。

小班教學工作總結5

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明白生活常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常規教育既是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團體生活的“必修課”,也是教師做好課堂管理的“基本功”。教育心理學指出:人的發展有兩個重要的領域:一是情感領域;二是認知領域。作為一名大班教師,我在管理中應當改變傳統的教育方法,應當強調讓每一個孩子都受到充分全面的教育,尤其要關注孩子的情感領域,關心每一個孩子,使每一個孩子的主動性都得到充分發揮,爭取消滅教育死角。那麼,如何幫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並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覺得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造融洽的師生關係

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教學與管理的前提。平時,我比較喜歡和孩子們“瘋”到一齊,拉著衣服玩老鷹捉小雞,做他們喜歡的遊戲和想做的事情,經過與他們的交談和眼神交流來了解他們,發現他們成長的需要。我明白,僅有真正的走進他們的心裡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為了這個我也在更加的努力。

二、重視孩子的習慣養成

此刻的孩子,都嬌生慣養,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難以適應自理的日子,到了幼兒園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首要的,經過學習與實踐我深深的體會到有著良好習慣的班級是多麼的優秀與便於管理,良好的秩序不僅僅能保證課程教育的順利實施更能大大的降低常見事故的發生,孩子們不爭不搶,不打不鬧,不抓不咬,教師還有什麼可累的,當然這是個不小的工程,需要教師的耐心教導和日復一日的訓練養成。還有很多如良好的用餐習慣、良好的喝水習慣、良好的睡眠習慣、良好的語言習慣等這都要靠教師平時的仔細觀察與發現總結。例如:玩大型玩具時,也是先讓幼兒想一想,這麼多的小朋友都要玩,哪些事情很危險,是不能夠做的呢。雖然孩子們講述發言的時間佔用了玩玩具的時間,但卻有效的使孩子們掌握了玩大型玩具的常規要求,並且,記得牢,很少有孩子會犯規。避免教師的過多指揮和干預,讓幼兒明白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事,使各項活動互不干擾、有序地進行。

三、樹立孩子的主人翁意識

讓孩子有機會參與班級的創設與管理,讓他親身體會到構成一個班級的不容易:打掃衛生,裝飾教室,管理小朋友,適時體會一下教師的辛苦,使他能更珍惜勞動成果和體諒教師。

四、重視孩子的個性化教育

我們的教育物件是一個個有思想、有個性的孩子,並且他們每個人的個性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孩子的個性差異,針對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等特點來開展教育工作。

五、加強家園聯絡

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是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援和參與的。於是,我們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嘗試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班級管理。利用家園橋,家園聯絡手冊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心得;平時我比較注重和家長的語言交流,為了保證班級管理的順利進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學期初召開了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向家長介紹我們將要開展的一些工作、家長將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園合作的重要性等,讓家長了解到,僅有家長切實地參與,才能促使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班級管理得更好。另一方面,家長在瞭解了我們的常規工作後,很樂意參與我們的教育活動,幫忙孩子蒐集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區角材料,這樣既方便了我們的教學又節省了我們的財力。

時光飛逝,轉眼間小班幼兒的幼兒園生活已經有一個半學期了,常規培養成效初見端倪。從剛到幼兒園的哭哭鬧鬧,不會自我做事情到會整理圖書、舉手回答問題,一系列的轉變記錄著小班幼兒常規構成的軌跡。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常規培養尤為重要,良好的常規會伴隨他們升入中班、大班、國小……如何培養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呢?

首先,要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喜歡教師組織的活動。

興趣是一切活動的開始,孩子會教師的話、手中的玩具感興趣,自然不會再哭鬧,不會讓自我變得無聊。而此時,教師的職責就在於尋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例如剛開學時,我們播放歡快的音樂,在教師的帶動下游戲、活動,每一個孩子都被音樂、教師感染,自然而然的配合教師的各項活動,能夠學會認真傾聽,學會“我坐好”。

其次,不厭其煩,時刻提醒。

常規養成的初級階段,孩子們基本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來做,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發現,對於教師的話孩子大多數是左耳進右耳出,必須要教師時刻提醒,幫忙幼兒記憶,構成一種習慣自然也就成為了常規。提醒也是需要技巧的,呵斥與鼓勵是兩種不一樣的常規養成方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我們選擇了“鼓勵”,例如:請看xx,他像一隻驕傲的大公雞一樣,坐的真端正,有了榜樣的作用以及教師的表揚鼓勵,孩子們漸漸的習慣了有“規矩”的生活。

第三,為幼兒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在家長的反饋中我們能夠發現,孩子喜歡模仿教師的各種動作形態,喜歡拍手、甚至連翻書的姿勢都模仿教師,可見榜樣作用多麼重要。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在教室裡能夠安安靜靜的講話,可是我們自我能做到“輕聲細語”嗎?我經常對自我的行為進行反思,帶大班時我總是想用自我的聲音壓過40多名幼兒的聲音,可是效果不佳,教師和孩子們總是在吵吵鬧鬧中度過每一天。小班是一個新的開始,所以我們經過商討決定,要剋制住自我的情緒、聲音,用優美的聲音與孩子對話,紀律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出自教師行為對幼兒的影響。一學期結束以後,我們會很欣慰的告訴自我:小班的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常規,喜歡參與各項活動,並按照教師的要求來做。

相信良好的常規會讓幼兒受用終生,不僅僅是對孩子,也是對教師的一種教育,讓我們學會包容、學會理解、學會與孩子心與心的對話。

小班教學工作總結6

小班語言活動《水果寶寶去旅行》是我來到轉龍鎮幼兒園第一次公開教學活動,雖然以前也參加過此型別的教研活動,可是還是有那麼一點小緊張,在緊張的情緒中準備了此次活動。我設計這節課是期望經過兒歌欣賞,圖片展示,遊戲活動等活動來培養幼兒對兒歌的興趣,發展孩子的表達本事和創編本事,體驗兒歌和遊戲帶來的歡樂。為了這一節課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設計流程,編寫教案,下載音效,選配樂,製作課件等,本以為是胸有成竹的,但上完了課心境並未感到簡便,在反覆回憶活動過程及聽取同事們的聽課意見後,我對我的這節課作如下反思:

一、活動準備不夠充分。

教授者對課堂狀況應當有個預設,對幼兒的認知面應當有個預測。如我在問到"什麼是旅行?"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答不上來,最終在問幾個孩子未果的情景下,我就自我作出了回答,這樣明顯地削弱了課堂的氣氛,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既沒有預設也沒有預測,只是重點備了教材而忽視了還要"備孩子"!"備孩子"就是對你教授物件年齡層次,認知層次應當有個很準確地瞭解,這樣才能做到你拋下一個"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繼而一個接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絡,才能到達夢想的課堂效果。而平時我們在和孩子交流關於旅行的話題時總是說"去哪兒玩的呀?"等等,沒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接觸一些書面語,導致了認知面的狹窄。這是我要在以後的日常活動中要注意加強的。

還有我的課件中西瓜爺爺沒有在火車頭上,以至於活動中幼兒發現後一向在強調誰來開火車,還差一個,這些都是以後我在設計時應當想到的,應當準備更充分些、研究更周全些。

二、環節需要多推敲,語言需要多錘鍊。

有人說教無定式,的確,教學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教學就是一種駕馭的藝術,誰有較強的駕馭本事,那麼他的課堂就必須有非凡的氣場!但這種駕馭是基於一個很科學的環節設定而說的。比如說我這堂課的遊戲活動就沒有設計好,事前我想過用頭飾帶幼兒遊戲,可是我研究到我班幼兒平時我們就會以主角扮演來遊戲,所以在活動中我也沒用頭飾,效果並不是很夢想,我還是應當準備一些頭飾,那麼孩子會更感興趣,效果就更不一樣了。

一個擁有超強駕馭本事的人他的語言本事也是超強的,每句話都不累贅,每個問題都擊中要害。而活動中我發現我的語言有些囉嗦,太多的"嗯,呀"等象聲詞。有些地方過度不自然,比如在匯入西瓜爺爺的卡片時就很含糊地帶過了,如果換成這樣:出示了火車圖片後就問"火車是空著的,要想讓他動起來必須有人來開呀,那他是誰呢?",然後亮出西瓜的圖片,貼近火車的駕駛室,再問"西瓜爺爺開火車去幹什麼呢?",然後就順理成章地匯入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這樣一來乾淨利落,毫無贅述,環環相扣,緊密流暢。

上課時,我就跟孩子們說今日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的小手最能幹,這時我一邊敲小鈴鐺一邊說誰的小手最能幹,大家都說我的小手最能幹,這樣一說效果還真不錯都拍起了小手,注意力也集中了,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進取性、主動性。有的說我的小手能穿衣服,有的說我會做飛機,有的說我還會跳舞等等,都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我加重了語氣,你們明白嗎教師的手也很能幹,“看,我變了什麼”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是他們生活中經常會回答的問題,所以孩子的熱情很好,都很進取的迴應教師。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來到教師那裡時,教師就加重語氣,使得孩子要關注接下來教師要問的問題中了。教師告訴孩子,她的手會變魔術的時候,孩子的興趣給吸引了。學念兒歌這一環節,並不是教師直接告訴小朋友資料,而是教師做動作,請小朋友自我根據理解把兒歌的資料編出來了。學會兒歌以後,孩子對手影遊戲還是很感興趣,教師立刻滿足孩子這一願望,請小朋友自我學做魔術師,邊玩邊說。教師就在旁邊適當的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仿編成完整的兒歌。

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有話願意說。教師能夠根據教學的需求比如讓小孩子圍成一個圈子,能夠根據故事情節給幼兒供給一個簡便和諧的環境,讓他們自由暢想、表演,教師改變以往的身份以魔術師出此刻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重重的聲音吸引著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沒有顧慮的邊做邊說,不怕說錯,只要把自我喜歡的說出來就能夠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