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畢業活動總結

來源:才華庫 2.39W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畢業活動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畢業活動總結

六月的驕陽是火火的,六月的心情是美美的。6月29日下午、30日的上午,我們杏花李幼兒園及貝貝分園大班的小朋友們和他們的爸爸媽媽、老師們歡聚一堂,舉辦了 “承載希望,放飛夢想”的大班畢業典禮。

畢業典禮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拉開了序幕。一句“老師,您辛苦了!”一首《畢業詩》、一曲《畢業歌》,道出了他們在幼兒園生活的成長曆程以及對老師媽媽的感謝,這一切讓老師感到付出是那麼地有價值。看到孩子們即將踏上成長的道路,老師們感到無比欣慰和驕傲。

首先是九個大班孩子的才藝展示,孩子表現非常棒,贏得了家長們的陣陣掌聲。最感人的是苗苗一班餘怡輝的媽媽和蒙氏C2班李一的媽媽代表家長上臺發言,用樸實的話語真誠地感謝全體教師為孩子的成長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感謝園裡領導的正確引導,感謝園裡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了優越生活條件,表達了所有家長的心聲。接著苗苗一班楊老師代表教師的發言,抒發了老師對孩子們的依依惜別之情。最後,畢業典禮在幼兒代表給老師獻花及孩子們與老師們的熱烈擁抱、依依不捨中落下了帷幕。

畢業的日子,是感恩的日子,是離別的日子,也是喜悅的日子,幼兒園是人生長途中的第一站,願孩子們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好的行為習慣可使幼兒生活、學習自然有序、充滿生機,相反則會使幼兒一日生活雜亂無章,死氣沉沉,以至影響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由此可見,習慣養成對孩子的一生髮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幼兒園把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貫穿在幼兒的一日生活、學習、遊戲等各個關節中,經過幾個學期的訓練和培養,幼兒在諸多方面都養成了好的習慣,尤其是在幼小銜接方面孩子們受益頗多,我們教師也在實踐中也得到了很多經驗,下面我從學習、生活、安全、衛生、品德等幾個方面上來談一下我們大班幼兒在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內容以及具體方法和措施,希望和各位老師共同學習和交流!

一、注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在細微處見成效。

學習篇: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國小,所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尤為重要。第一,要做好幼兒入學前的思想準備,我們通過參觀國小,請國小老師和已畢業的大班幼兒與幼兒座談的方法,讓幼兒知道為什麼要上國小,國小與幼兒園有什麼不同?激發了幼兒上國小的慾望,同時也幫助幼兒解決“嚮往上國小、又不知道怎樣做的問題” 。第二,我們很注重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傾聽就是細心聽取別人說話,善於傾聽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修養。並且能正確完整地聽取所要的資訊,而且會給人留下認真、踏實、尊重的印象。因此良好的傾聽習慣的培養也絕非小事。

(一)針對我們班級幼兒的情況,我們利用開心一刻、午飯後等時間,多與孩子交談。在談話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如何去聽懂對方的話,弄清要了解的情況,清楚自己的說話時機。

(二)開展談話活動和遊戲,創造機會與孩子進行有效的個別談話,並在交談的過程中用自己的傾聽行為去影響、引導孩子。

(三)提供傾聽的機會。給幼兒播放音像作品,讓孩子學會安靜地聽,並開闢傾聽角,提供傾聽機會。

(四)在活動中鞏固,開展形式多樣的表演會、故事會、小新聞釋出會等類似的活動,引導幼兒認真聽同伴講,鼓勵他們大膽踴躍參加表演。

第三,注重個別幼兒上課不愛動腦筋、精神不集中,不舉手的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重視、強調課堂常規,我們每天選出一名幼兒喊“起立”,全體幼兒要站起來向老師問好,這樣及時提醒督促個別幼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兒,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其次,對那些上課不愛動腦筋、注意力不集中的小朋友,我們則對他們提高要求,鼓勵他們多動腦筋,爭取和別人不一樣,並結合評比欄的評比活動,給上課有進步、動腦筋的小朋友粘上五角星、小紅花,並在每個月結束時,要為有進步的幼兒頒發進步獎,小禮物。我們還通過自編自演,豐富教學內容。我們自編兒歌,如:兒歌“上課”(上課聽講要專心,積極開動小腦筋。要發言時先舉手,聲音響亮口齒清。)這學期,我們班的課堂常規有了較大的進步,上課認真聽講、大膽發言的孩子多了,講話、溜號的孩子少了,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還將把這項工作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

第四,環境的創設對培養幼兒學習習慣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為幼兒創設一間有特色、有意義的教室,是教師、幼兒、家長共同的責任。

1、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遊戲材料。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活動區域,如語言區、美工區、表演區等,讓幼兒自主選擇,大膽使用和創作。主題活動開展時,我們總會和孩子們一起生成與主題相關的遊戲,如《大家來運動》的主題,我們用不同材料製作出不同的運動的人和物,並在表演區裡開設了舞蹈班、骨科醫院的內容,體驗了不同的運動方式所帶來的快樂,既豐富了主題活動又使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

2、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用自己的作品和創意去豐富環境,在這一點上,我們充分利用環境的價值,讓牆面說話。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我們和幼兒一起佈置屬於我們的主題牆。在《夏天的故事》主題中,當我們把幼兒帶來的好多昆蟲圖片佈置上牆時,孩子們的自豪和興奮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感動,我們似乎更體會到,這會說話的牆本來就應該留給孩子們。主題活動一天天的深入,主題牆也一天天豐富,主題活動結束時也正是我們的主題牆完工時,孩子們對著主題牆大發感慨:多漂亮啊!原來他們最喜歡的是自己真正參與的環境,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們還經常在作品旁配上簡單的文字說明,讓孩子在看圖的過程中學習到相應的文字,收到雙層的教育效果。

第五,在一日生活中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對幼兒進行常規訓練。如訓練幼兒坐姿、握筆姿勢、整理學習用品,利用故事讓幼兒明白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會幫助我們把字寫好,這樣,使孩子能從主觀意識上產生自控能力;另一方面:加強對幼兒實際督導:從孩子第一次開始寫字,第一次開始看書,就嚴格規定握筆、看書的姿勢。在日常活動中及時提醒、指導幼兒用完活動用品及時整理,放到指定地方。此外利用集體活動及角色遊戲《文具店》,教會幼兒瞭解、使用各種文具,要認真、整齊、乾淨的書寫作業。愛護書本。

(二)本學期加強了針對幼兒不會認真聽課的問題,教師主要是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新穎的教具吸引幼兒,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結合動畫片、情景表演等形式,引導孩子懂得遵守課堂紀律;在每節教學活動結束後,還引導幼兒自己總結出教學重點,體會認真聽課的目的。

在幼兒閱讀、寫字、講故事、算算式等各方面也進行了重點培養,提前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在學期初我們就為幼兒準備了:田字格本、數學練習本、拼音本,充分利用了餐前、離園前這段時間,組織幼兒早期閱讀、識字遊戲、練習寫數字、做算術題等活動。開展了“學習星”評比活動,通過活動,幼兒說話的語言表達更加生動而富有感情,講故事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幼兒對做算術題的興趣也更濃了。

(三)嘗試按照學校的作息制度來活動。上課時儘量不入廁、不跑去喝水;增加了課間十分種的環節;午睡時時間逐漸縮短;每天為幼兒佈置少量的家庭活動作業,和父母一起完成;晚上少看電視,準時上床休息,早上7:30之前要來園等,通過這些培養,我們幫助孩子們慢慢的形成了幼小銜接的過渡。

(四)利用榜樣來強化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我們還運用了樹立榜樣,及時強化的方法,我們定期開展“找優點”、“評星”等活動。“找 優點”即讓每個幼兒都來尋找同伴身上的優點,“評星”則是根據幼兒的表現,評出相應的“愛學習之星”、“愛勞動之星”等。通過“找優點”、“評星”等活動,強化了每個幼兒身上的優點,使幼兒產生愉悅感,樹立了信心。同時,也為幼兒樹立了榜樣,使幼兒產生學習同伴優點的願望。這樣的活動,不但培養了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使孩子從國小會了“尊重別人,悅納自己”。

通過一學期的努力,班級大部分幼兒能夠較認真的完成老師每次交給的任務,在與同伴的合作中能夠用較靈活的方式較好的與同伴進行遊戲,遇到困難時能夠和同伴們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班級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和課堂中,也反覆強調嚴格遵守行為規則,課堂規則。這些訓練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這些孩子到了國小一定是最棒的孩子。

生活習慣:我發現許多大班幼兒的自理能力很差,許多事情都需要父母的幫助,連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掌握不好,所以,我認為在生活能力上要重點進行培養:

(一)幼兒園大班應加強生活能力的培養。如:幼兒能夠獨立進行起床後的整理,學會疊被子的技巧;會穿衣服、繫鞋帶;會正確取放玩具,大小便能夠自理等技能。為了更好的鍛鍊幼兒的生活能力,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訓練,我們班還開展了“疊被子”、“穿衣服”、“繫鞋帶”等競賽活動,在活動中增強了自理能力。

(二)學會管理好自己,為入國小打好基礎。讓幼兒加強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準時上幼兒園,按時入睡,在自由活動時會結伴玩耍,聽指令完成任務或聽老師口頭通知帶指定物品等,培養幼兒在自理能力、時間概念、任務意識、責任感、解決問題、獨立交往、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初上國小時丟三拉四,東拉西扯的現象,進入國小後能開始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生活。

(三)在日常生活中,用音樂來指引幼兒的行為,站、立、行、走、取放書本等,分別採用難易不同的旋律來指引。

(四)利用隨機教育法,使幼兒的生活習慣落實到行為上。如有一次,一個不愛喝水、不愛吃青菜的幼兒突然鼻子出血,我們發現後馬上帶這位幼兒到盥洗間沖洗,其他幼兒都跟在後面問怎麼回事。一個小朋友說:“我媽媽說,不吃青菜,鼻子就會出血。”我們意識到這是培養幼兒生活習慣的良好機會,便及時進行了引導,對他們說:“這個小朋友說的對,小朋友在吃飯時不光要愛吃青菜,還要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這樣鼻子就不會流血。”孩子們聽完老師的話,都信服地點點頭。這樣的事情是孩子們親身經歷的,因此易於被孩子們理解和接受。本班幼兒生活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安全教育:

幼兒園的頭等大事就是安全工作,做好安全工作是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首要任務。針對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首先從幼兒的周圍生活開始,開展情景表演、娃娃家、講故事、角色遊戲、參觀、演習等一系列活動,由近及遠、有淺入深,使幼兒瞭解家庭、幼兒園、社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增進幼兒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遇事多動腦等的良好品質。其次,我們藉助一些偶發事件、偶發行為,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讓幼兒明白道理,逐步形成正確的態度,瞭解自我保護的意識。最後,我教給了幼兒認識了許多的安全標誌和緊急情況下可撥打的救援電話、和採取的辦法,幼兒從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到懂得不跟陌生人走,外出要得到大人的同意等許多道理,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等等,逐步形成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衛生習慣:

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我們開展了“保護我們的牙齒”、“我來洗洗手”、“豬八戒吃西瓜”等活動……從而讓幼兒在聽聽、講講、學學、唱唱、做做的`過程中,明白了粗淺的道理,知道應該做什麼,怎麼做。當我們發現,幼兒在喝水和洗手時,沒有將飲水機和水龍頭及時關上、關緊,或是有些幼兒在接水時,水接得太滿,喝不了最後又浪費,我們就創編了故事“飲水機的煩惱”,“水龍頭在哭泣”,通過生動、形象的教育,孩子們都能自覺的去節約用水,喝水時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取水,增強了節約用水意識。

另外要加強整理書包的訓練。剛升入大班時,雖然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小書包,但是他們都不會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東西,每次上課要用到的時候,都是叫聲連天,不是他找不到東西了,就是她丟了東西。於是我們開展了“整理我的小書包”的活動,讓每個幼兒都在主動的探索中,摸索出整理書包的方法,在與同伴的討論中,懂得整理的重要。同時,為了培養大班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還開展了“智力搶答”、“書是我們的好朋友”、“小小發明家”等活動。

禮儀:當前幼兒多數是獨生子女,幼兒階段又具有很強烈的中心意識,存在著不講文明、不講禮儀,任性霸道等不良行為習慣,需要加強教育和及時引導;然而,孩子的禮儀教養、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而是需要日常生活中長期地培養與提示,而這種教育與引導必須家園密切配合。

1、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注重言傳身教。

在幼兒園裡,幼兒特別喜歡模仿老師的一舉一動,可以說老師是幼兒的一面鏡子,幼兒是老師的影子。因此,在開展幼兒禮儀教育活動之中,老師要注重學習並明確自身的職業規範,努力塑造自身的文明禮儀魅力。教師自己有了良好的行為表現,才能更好的教育和影響孩子們,真正的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如:幼兒來園時教師要主動和家長幼兒打招呼,幼兒打招呼要及時回禮,請幼兒幫忙對幼兒用請、謝謝等,努力為孩子樹立良好的禮儀榜樣。

2、創設講禮儀的氛圍,讓孩子在講禮儀的氛圍中,學會禮儀規範,如每天早上來園,請兩個小朋友輪流站在門口和老師一起接待幼兒,向小朋友們問好等。在班裡放置一面美容鏡,讓幼兒隨時整理自己的儀容儀表。良好的禮儀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們。

3、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環節進行禮儀教育。

(1)開設“餐前十分鐘”的禮儀教育活動。以兒歌遊戲為訓練手段,讓幼兒在有趣的兒歌和遊戲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

(2)採用新式點名法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點名時要求幼兒從簡單的喊一聲“到”,逐步學會說“到,我來了,”在到說“到,我來了,大家好”。

(3)當有人在表演或發言時,要求幼兒安靜地欣賞和傾聽,並給予鼓勵和掌聲。而表演者或回答者則在表演或發言完畢後要鞠躬並說一聲“謝謝大家”。

(4)情景表演:情景活動是一種事先設定好的情節和場面,由老師和幼兒扮演角色,進行表演活動。它具有生動化、形象化、生活化的特點。教師可以設計“問路”、“和天線寶寶做朋友”等情景讓幼兒進行表演。

4、家長要進行家庭文明禮儀教育。

家長在平時與孩子的交流中應注重文明禮儀知識的講解和灌輸,使孩子樹立正確的文明觀和禮儀觀,比如和孩子一起分析“為什麼不能闖紅燈”、“為什麼不能隨地吐痰”、“為什麼要互相謙讓”等問題。家長的一言一行也必須嚴格遵守文明禮儀的要求,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有任何不文明,不講禮儀的行為,哪怕是很微小的一些不良行為,這都會影響到孩子對文明禮儀的認識偏差。正如中央電視臺有則公益廣告宣傳片,講述有位母親為年邁的老母親洗腳,她的孩子看後也為她端來一盆洗腳水,要給媽媽洗腳,最後字幕:“其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則廣告其實要求家長一定要承擔起教育孩子文明禮儀的責任。

品德行為:

1、創設家庭中訓練的機會。在家庭中,我們可以在遊戲式的親子活動中,讓孩子有更深刻的情感體驗。通過“我來當爸爸(媽媽)”角色的交換,讓孩子充分的體驗到做父母的辛苦以及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2、在幼兒園中可開展情景遊戲,如“小超市”中的禮貌對話,比如“請你幫我拿…”、“謝謝你”、“歡迎光臨”等;“辦家家”中孩子燒飯、做菜,給娃娃餵飯,給客人倒茶等等。孩子在遊戲中對自己的任務會認真負責,而我們教師則可以以遊戲者的身份參加遊戲,指導、評價孩子的行為,遊戲結束還可評選“最佳服務員”,“好家長”等稱號作為獎勵

3、利用環境創設,培養幼兒愛國、愛家鄉。

通過主題教學,佈置“祖國山河美”、“我的家鄉”、“世界之最”等主題牆,通過幼兒貼上自己收集來的圖片、簡報,豐富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眼界,還加深了對“祖國”、“家鄉”這個概念的理解。

4、利用節日活動,向幼兒進行愛祖國的教育

國慶節,小朋友用積木搭成了天安門,舉行了莊嚴的升旗儀式,在“我是小小儀仗兵”的活動後,增加了幼兒做中國人的自豪感,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六一”兒童節,中心給孩子們送來了禮物,我們對幼兒進行“我是祖國一朵花”的教育,使孩子們知道新中國的兒童在各個方面受到保護和關懷,生活在社會主義祖國多麼幸福啊!總之,節日活動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手段。

5、充分發揚值日生工作。我們班級每天選出兩名小小值日生。幫助老師做一些清掃工作,並督促其他幼兒的不良的行為等,在值日生的監督下,班級幼兒很遵守規則,同伴間友好相處,並且每名幼兒都想爭當值日生的工作。

二、努力轉變家長觀念,紮實做好家園共建。

家長工作:

孩子的進步、孩子的健康快樂、家長的肯定包容就是我們最大的滿足。本著這一原則,我們在工作中儘量做到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當發現孩子身體狀況不好的時候,及時通過電話簡訊加以聯絡,瞭解情況;當孩子情緒有波動,上課走神的時候我會通過與家長面對面的交談來了解孩子的變化原因;當流感、手足口病的高發時期,我們及時瞭解孩子請假原因,並與家長共同做好相關的預防工作。我們每個月都要進行“家長開放半日活動”,本班教師要為家長展示教學活動,讓家長更好的瞭解幼兒在園的表現情況,上課是否注意力集中?是否愛舉手發言?通過半日活動,家長座談會等形式與家長面對面地溝通、交流,拉近了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距離,更好的進行了家園合作。另外我們還通過家長園地、路路通、家訪、電話等形式與家長進行真心交流,定期向家長反饋孩子的發展情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從而使他們更加了解孩子,理解幼兒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加強了家園聯絡。

看到孩子們一天天在進步,我們兩位老師喜在心裡。總結本學期的班級工作,我們尊重幼兒,營造平等、和諧溫暖的班級氛圍,用我們的眼睛去關注每個幼兒,從幼兒身上汲取閃光點,去點亮他們自信自立的明燈,幫助幼兒發現自己的優勢智慧,建立其自信和對集體的歸屬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