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總結(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3.11W

無情的時光老人像一陣寒風,走得無聲又匆匆,回顧堅強地走過的這段時間,取得的成績實則來之不易,讓我們好好捋捋,寫一份教學總結吧。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總結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總結(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總結(精選6篇)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總結1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本學期開始,我承擔了二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第一次擔任這個學科的教學,我做了許多嘗試,教學中,我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情,紮紮實實抓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有助於今後的教學工作的提高,為此,我努力做到:

一、加強理論學習,為課前備課與課堂教學指明方向

抓好教學,理論學習是關鍵,我認真學習《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學習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教學理念,我深知備課不但要備學生,更要備教材、備教法,並能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習經驗出發,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不同型別的課,認真預設教學,為上好每一堂課做好充分的準備,更懂得了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我十分注重對教材情境創設的創造性改編,對課堂教學練習的重組和創新,使得課堂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義,力爭課堂40分鐘的教學質量。

二、讀透教材,嚴抓教學,力爭課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冊的品德與生活,教學目標是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保護環境,愛惜資源;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我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我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我注重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現象、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作為教師,我首先是對自己有信心,對學生有信心,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以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的態度投入到實際教學當中,遠離權威性的教學思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深感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幫、導、帶的重要作用,努力確保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促使教學最終實現它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學有成效的目的,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三、以教研為平臺,力爭自身教研水平的再提高

教研工作必須是實實在在、腳踏實地的。於是,在每次的教學研討活動中都認真作好充分準備,主動討論,積極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時在同伴學習中,學習他們的方法,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進工作,在教學之後,我都十分注重將感悟特深的教學成功和失敗體驗、經驗、教訓進行發思、總結,這對於今後促進自己的教學工作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總結2

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中,我依據新課標準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參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及《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等資料。為了創造性地開展好本課的教育活動,我注重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遵循這一目標,在教育活動中我們主要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兒童教育活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

新課標規定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踐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二、注重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

兒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三、注重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

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活動,而不是單純地講解教科書。在課堂上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德。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價值;瞭解社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周圍的世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豪感。通過活動的開展,圍繞教材所設“三條軸線”。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培養和內化,即:讓學生們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和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創造性、開放性的教學模式

我能根據本地兒童的實際,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並結合本地的具體情況,放開手腳,大膽嘗試,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把課堂拓展到家庭,社會及兒童的各種生活空間,並結合學校的其他活動或有關學科的配合中彈性地延伸,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還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新的科技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吸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了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想素質,生活能力在多側面、多層次上得到提高。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總結3

本人承擔了二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後換取成功的那種快樂。教學中,我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情,紮紮實實抓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有助於今後的教學工作的提高,為此,我對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一、讓學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認識,撥亮學生心靈

國小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能對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斷和能力評價。教學中,應該讓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增強道德規範自我約束能力。

(一)展開討論,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學生應多進行議一議,討論等形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

(二)判斷正誤,提高學生的識別評價能力。

二、自我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為的形成,光靠個人經驗不行,還必須使學生集體都獲得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讓全體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情感體驗、行為體驗,從而豐富和加強內心體驗,並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變為自己的內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的情感轉化後,應進一步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自我訓練、自我監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實踐。因為通過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社會交往能力,而且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關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讓學生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

當學生提高了道德認識,激發了道德情感,產生了行動動機之後,就要把正確的行為方式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當中去。

(二)自我監督,克服不良習慣

學生的良好習慣必須通過反覆訓練才能養成。

四、自我做起,終身受益

我發現許多學生只懂得接受長輩的愛與關懷,不知道關心別人,有的甚至從未想過回報長輩、體貼父母這一傳統美德。於是,我讓學生自己講述父母愛我的故事。學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邊,感受最深,因而發言踴躍,從理性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一片苦心。緊接著我又讓學生進行自我體驗和自我反悔,讓學生說說平時在家裡是怎樣關心體貼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夠?你今後打算怎麼做?這樣,讓學生通過自我體驗,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後就能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事。受到父母鄰居的表揚,更加堅定了體貼、關心父母的決心,不自覺又強化了自我體驗。

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今後我還要繼續學習如《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之類的指導性文章,進一步理論聯絡教材及教學工作實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總結4

品德與生活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生活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

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總結5

國小《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努力體現課程標準“三條軸線”“四個方面”的設計思路,並以此確定各單元的目標、內容和教學活動。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半的`國小生活,在各方面都有了進步。與一年級相比,他們參加的集體活動、接觸的人更多,對周圍的事物有更多的興趣。二年級學生戴上了鮮豔的紅領巾,渴望成為一名好隊員。

本冊教材涵蓋了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教材特點

本冊教材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由近及遠,建立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世界的聯絡

本冊教材是低年段的最後一個學期,因而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相對一年級和二年級上冊教材較深、較高。二年級下冊教學內容根據課程標準要求,要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環境教育及自我意識等教育。面廣、量大。在確定單元主題時,我們仍然立足於兒童的生活現實,著眼於兒童的發展可能。

品德與生活二年級培訓資料教材介紹教材編寫關注學生的可接受性,尊重兒童的年齡特徵,挖掘生活對兒童品德形成具有價值的資源,精選符合兒童身心特點的、現代社會必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尋求課程目標、社會需求和學生髮展間的平衡點,體現出兒童個體與其周圍自然、社會的內在聯絡,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社會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勇於探究,積極地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對自己、對他人、對周圍世界的積極體驗和良好的品德行為,為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冊教材所設的四個單元,涵蓋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內容目標。

(二)以小見大,體現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融合

本冊教材,將熱愛生活、學會生活作為核心價值追求,因而在教材編寫時特別重視兒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發展,有意識地將科學教育、生活教育、社會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受生活、參與生活、創造生活,自主地建構自己的態度、品德、知識和能力。

(三)崇尚新穎,設計豐富多彩、易為兒童接受的教學活動

新課程是活動型的綜合課程,教師在實施時,不再是講解教科書,學生也不是依靠聽講來學習,而是要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探索、服務、製作、創造、表現等活動,實際地去感受、體驗、領悟、發現。根據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教材將教學活動的設計放在重要的位置。

本冊教材的活動形式多達十幾種,有講故事、念兒歌、朗讀小詩、畫畫、跳舞、唱歌、唱戲、寫一寫、收集、採訪、調查、小實驗、服務、自我評價等等,每個活動都富有新意,比如“寫”這一活動,根據主題目標,設計有填空(我的家鄉在______________)、填表格(對生活環境的感受)、寫光榮簿(花草樹木本領大)、寫話語(對戰爭中、貧困中兒童的祝願)、寫金點子、記日記、補寫兒歌、補充小詩、制定計劃等。

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教材範例和小兔貝貝的話,以及畫面作指引,向教師、學生提供互動的資源。根據教學需要,配合教科書,還編寫了供二年級下學期學生使用的《素質教育新學案》,為學生自主探究、參與研究性學習創設條件,搭建平臺。

此外,本冊教材的編寫從低年兒童的特點出發,運用了擬人化的形式,如:我們的大地媽媽、森林舞會、大地媽媽哭了、小明和小鳥、長頸鹿媽媽的訴說等,可愛的卡通人物小兔貝貝仍然是小朋友學習的好夥伴。在快樂的少先隊員裡,它還戴上了紅領巾呢。

二、各單元內容介紹

第一單元:我生活的地方

第二單元:讓家園更美好

第三單元:快樂的少先隊員

第四單元:我們在長大

三、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冊教材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如下。

(一)確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計非常重要,它應體現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它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所要達到的預想結果,定得過高了,學生達不到,過低了,學生得不到發展。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著眼於建構學生的可能生活,注重理性生活、審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的結合,促使學生在技能的掌握、知識的獲得、社會價值和規範的確立、思想方法的形成等方面得到發展。

具體考慮單元和主題教學目標時,應首先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還要弄清楚教材的呈現方式,更要了解兒童生活的現狀和現有的生活經驗,這樣才能制定出適切的教學目標。

(二)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設計各地區、各學校,甚至各班級都不相同,都可體現其個性。因地制宜地設計出好的教學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教師備課時,如花大力氣,精心設計好教學活動,那麼就能有效地達到預想的目標。

教學活動的選擇首先考慮的不是活動的形式和數量,而應該是活動的有效性,活動本身是否有意義,是否有必要。無意義的活動,進行得再多也不過是“演戲”,對兒童的發展並無幫助。有的活動雖然不用多媒體,但照樣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快樂的少先隊員”這一單元,老師設計了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請孩子們回去讓媽媽爸爸、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回憶一下自己入隊時的情景,說說自己戴紅領巾時的故事。上課時,出乎意料地發現,這一活動得到了孩子全家的支援,他們不僅講了許多動人的故事,而且拿出了珍藏的東西──紅領巾、離隊證、獎品、獎狀、照片……,孩子們在這一教學活動中,獲得了體驗,增加了對少先隊的認識,在學習能力上也有了提高。當然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組織、參與也是不可少的。

(三)關注生成性的問題

教學中,對於學生學習的關注至關重要,新課程的實施,在擺脫了以往成人化、概念化的弊病後,對於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興趣以及自我評價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潛力一旦激發出來,就可能產生一些新的疑問,對於學生的生成性問題,我們不能受教案限制,而不予注意,而應該激發、保護兒童對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慾、應讚賞兒童敢於質疑、敢於探索、敢於表達的勇氣,尊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去分析、研究,並嘗試解決,凡是與主題關係密切的、有傾向性的,有啟發性的,都應趁熱打鐵,組織討論,讓更多的人蔘與,如離主題較遠,一時又無法解決的,也要有迴應、有交代,留下空間,以後再來討論。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總結6

本人承擔了二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後換取成功的那種快樂。教學中,我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情,紮紮實實抓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有助於今後的教學工作的提高,為此,我對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準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教學目標是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保護環境,愛惜資源;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我留意掌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我留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熟悉錯誤,熟悉錯誤造成的嚴峻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留意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今後我還要繼承學習如《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之類的指導性文章,進一步理論聯絡教材及教學工作實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