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總結作文10篇

來源:才華庫 1.79W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總結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語文總結作文10篇

語文總結作文 篇1

這次期末考試完畢,卷子發下來了,我只考了九十分。

我大部分的分都丟在第一題考字詞的、第四題分辨字詞的、理解文章的地方,還有一小部分分丟在第六大題排列句子考邏輯思維的地方。

在第一題考字詞的地方我丟了三分。其中一分是因為粗心大意丟的,另外一分是我把字搞混了,給寫錯了,最後一分是我書寫不太好,老師給看錯了。第一個錯的字是“潤”字,可我寫的時候粗心了,我給畫蛇添足了,把“王”寫成了“玉”。第二個錯字是寄託的“寄”,我把寄託的“寄”寫成了繼續的“繼”。第三個錯字是“勇”,我寫“勇”的時候,力的那一撇和勇的上半部分的中間那一豎給連上了,所以老師給看錯了。整體來看,我的字詞不太紮實。

第四大題選詞語的地方一共有四個小題,我錯了三個,第一個是把“深刻”選成了“深奧”,給搞混了。第二個是把“清楚”選成了“清晰”,也是給弄反了。第三個錯誤是把“實驗”選成了“試驗”,實驗和試驗的意思不太理解。

第八大題閱讀理解的第二篇文章的第一小題修改語病和的三小題寫原因我都寫錯了。第一小題是我運用的修改符號不當,第三小題是我應該多讀幾遍文章。

第六小題排列句子第五和第六句給寫反了。

我全對的地方是第七題……

第七題都是書上的原文讓你填空,也有一小題讓你說你的理解。我全對是因為我背的很熟。

下一次考試,我要細心,不能草草地寫上就行了,如果最後有時間還要細心的檢查一遍。而且平時也要用心、下功夫。

語文總結作文 篇2

作文就像是一個幽靈似的困擾著多數的學生,其中也不乏那些學業優良的尖子生。語文教師的難題便是如何在學生薄弱的基礎上儘快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不同的教師各有不同的方法,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語文新課程標準》寫到:“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據此,我們應從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參與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從而寫出真實的生活。而要讓學生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週記訓練是其中的一件利器,它是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的重要途徑,是語文有效教學的一種手段。現結合這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就如何激發學生寫週記的熱情、教學過程中要如何操作及週記的作用談幾點看法:

一、觀察與感悟並重,解決無從下手的弊病。

學生週記寫作熱情不高的原因是: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每個人都覺得每天所做的事情基本上一樣,沒什麼內容可寫。針對這種情況,僅要求學生要仔細觀察生活、認真思考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引導他們學會從小處入手,以小悟大,以此突破週記訓練中材料選擇的障礙。

我在高一年要求學生寫週記時,多數學生寫的都是流水賬,根本達不到訓練的目的。而有一位同學的週記,仔細描述了課間閒暇無聊時轉圓珠筆的遊戲。我以此為例跟學生說,雖然這位同學描寫的是打發無聊時間的一個小遊戲,但他卻把這小遊戲寫活了,描寫得具體生動,而且突出了熟能生巧的主題,這就是寫作。隨即我又進一步啟發學生,如果這位同學能由此及彼地展開聯想,遊戲尚且要熟能生巧,那做其他事不是更要熟練,才能生巧嗎?經過點撥,學生深受啟發。在此基礎上,我抓住機會進一步引導:不管是耳濡目染的一件小事、一個動作、一個眼神,抑或是心中的一種心情、一絲感悟、一縷情緒,甚至可以是生活中的小事悟出的生活哲理,這些都是週記的素材。從此以後,學生的思維明顯活躍了起來,週記的選材也就天馬行空了。有對生活的感受,也有對人生的思索,甚至有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

二、批改與激勵並重,用心與學生溝通。

(一)、用心批改週記,呵護學生的寫作熱情。

學生寫週記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後,他們迫切地想了解自己各方面的優缺點,敏感地關注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和態度,他們總是期待能通過寫週記這種方式與老師更深入地進行交流。對於高中生這種獨有的心理特點,教師應注意呵護學生剛被激起的寫作熱情。

週記是老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樑,是老師掌握學生心理、思想動向、培養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師用心批改週記,寫下有針對性的批語顯得尤為重要。批改週記不僅要對字詞句進行修改,也要對錶達形式和技巧方面進行批改,更要與學生進行心靈的對話。曾經有一位同學在週記裡隱約透露出早戀的苗頭,我就用朋友的口吻跟她分析了早戀的危害及後果,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通過週記這種媒介與該生進行交流,慢慢地她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早戀的泥潭裡走出來,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總之,在批改週記時,教師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週記都是用心看的,學生可以從老師那裡獲得感情的交流,老師可以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每一次用心寫下的貼切生動、富有情感且具有引導性的評語,將是呵護學生寫作熱情的最好法寶。

(二)、多元化激勵機制,維繫爭優的心理動力。

美國哈佛大學的詹姆士通過實驗發現:在按時計酬的條件下,一個人要是沒有受到激勵和尊重,僅能發揮其能力的10%~30%;如果受到正確和充分的激勵和尊重,就能發揮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受此實驗啟發,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條規律:學生在能力不變的條件下,學習成績的多少,取決於受到的激勵和尊重程度的高低。欣賞遠比批評來得實惠,不管什麼形式,只要是能給學生極大鼓勵的,能給學生增添無窮寫作信心的,我們都應該拿來為我所用,這樣才能維繫學生創優爭先的心理動力。

週記訓練是作文的基礎,不可能每個學生篇篇都寫得好。因此,對偶爾寫不好的週記不能加以批評,而應從中發現閃光點,哪怕是裡面的一個恰到好處的詞語,一句具有啟發意義的句子,一處細微得體的描寫,一個觸碰思想火花的感悟,都是值得我們表揚和鼓勵的。這樣才能讓學生認真地完成好週記,激發學生寫好週記的潛力。我們班曾有一個學生,開始寫週記時經常是應付了事,我也不批評他,而是努力尋找他週記裡的閃光點,讚揚一番,並且在課堂上念出他週記中的閃光點與學生共賞。不久,他在週記裡寫下了洋洋灑灑上千字,誠懇地向我道歉,並保證以後的每一次寫作都認真完成。後來,他的寫作水平越來越高,作文經常能得高分。

三、訓練與引導並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堅持週記訓練,有效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要下大工夫,多讀多寫是必經之路,作為一名教師就應引導學生訓練的方向,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提出作文“由教師命題,學生見題而知的,審題而立意,此程式與實際作文違異。”這就是說,寫大作文的弊端在於違反了寫作的規律,作文,本應是作者“情鬱於中,發之於外”,“有所感而發”,絕非無病呻吟,更非瞎編亂造。週記訓練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它避開了命題作文的弊端,又可以起到訓練學生寫作水平的作用。學生只要堅持週記的訓練,在寫作文的時候就能舉一反三,從而有效地提高寫作的水平。前面提到,週記的內容不應限定死,應讓學生把內心的話說出來,內心的情感抒發出來,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什麼都可寫到週記中來,學生週記寫得多了,字詞的運用,材料的選擇,自然也會水漲船高了。週記的訓練,對學生智力的開發,文學素養的提高是有莫大作用的。

(二)、瞭解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

人,總是在犯錯誤的過程中成長的,生理、心理正處於漸趨成熟的高中生,學習生活中的困惑會更多。作為一個教師,我們有責任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素養。韓愈的《師說》裡寫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傳道”,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而要引導學生的先決條件就是要了解學生,可我們要如何瞭解呢?學生的週記,是教師瞭解學生最便捷、最直接的原始材料。教師可根據週記裡學生所流露出的思想,給予針對性的教育引導,這能讓我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學生對教師批改的作文基本都是看分數而不看評語的,,但週記裡的評語卻會認真看,如果學生對教師的評語有看法的話,他們會在評語下寫出來和老師探討。週記裡所記的事都是身邊發生的實事,所說的話都是學生的心裡話,長此以往的訓練,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就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需用心與學生交流,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總之,週記訓練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個廣闊天地,能潛移默化地給學生灌輸正確的、積極的、健康的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

語文總結作文 篇3

在本次學習中,我們班同學都沉浸在詩歌這個大國度裡,暢遊詩歌海洋的精妙之處,品味詩歌的優美絕倫,享受閱讀詩歌的無限樂趣。

眾所周知,古往今來,中國數千年的文學發展猶如長江黃河,滔滔滾滾,奔流不息。詩歌不僅撫育、澆灌了世世代代的詩人作家,也沾溉、浸潤了數千年來不同階層人們的心田。身為一箇中國人,必須會讀古詩,更好的是能寫詩。

這次活動,本小組成員製作了一本小詩集,名叫《詩行萬里》。因為我希望我們辛苦勞作出的詩集能夠行走千里,行走萬里,永不停歇,讓所有人都能記住這詩集。本組成員各有所能,有寫現代詩的,有寫古體詩的,有繪畫的,有蒐集古詩的……各個組員其樂融融,各有所能,所以這個活動進行的十分順利。

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如同從現代穿梭到了古代一般,讓我感受到了詩的奧妙與精闢。讀到李商隱的《無題》,我彷彿看見了老師如同園丁一樣哺育著我們;讀到孟浩然的《春曉》,我彷彿看見了春雨灑遍大地的情景;讀到李白《望廬山瀑布》,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瀉千里的瀑布……

輕叩詩歌的大門,品讀詩歌,去感受祖祖輩輩的光輝歷程;去聆聽無限的詩歌音樂;去暢遊詩歌的海洋吧!

語文總結作文 篇4

半個學期過去了,我從中學習了一些字、詞、句,同也學習了分段和寫段意,我在學習這些方法的時候,有不懂的生字詞都回去找字典“老師”來幫助。這半個學期以來,我閱讀了接近了20多種不同種類的書,其中有《少兒百科全書》、《科學家的故事》、《名人名句》和《歇後語》……等等.在閱讀和聽課的時候用上了老師教的方法。

在老師我們預習下一課生字的時候,我會看過一遍生字,然後再讀一遍,讀的時候我會去課文裡找這個生字的搭檔,然後,再讀一遍。如果我不理解這個字的意思,我就會跟據字的夥伴來理解。但是,美中不足的,我在替這個生字解部首的時候和拿它的同音字、近形字進行比較的時候太馬虎大意,使那些錯字矇混過關,讓我大錯特錯。於是我急中生智想了一個辦法,讓我從困境中走出來。我在認字時,先找它的同音字或近形字,然後,再進行比較和慢慢拼出它的音節,這樣就能夠認識這個生字的各各方面了。

在我寫作的時候,我會先在心裡“列提綱”和“打草稿”,如果我實在想不出的話,我就會先在草稿紙裡打提綱,激發思維。可是,我唯一的不足是:經常受其他同學的干擾,和老師批評別人的干擾。我經常為此而斷了思維和寫上錯別字。為此,我很煩惱。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發現了辦法。我在看書時候,專心致志的盯住那本書,想像下面的結局會如何,不看不理周圍的東西,老人常說“眼不見,心不煩;耳不聽,才專心”,我用這種方法解決了問題。

我寫作業時,都是一個個問題認認真真地回答,如果有不懂的就先跳過去,寫完後再返回檢查,但是,令我心煩的是,在寫作業的時候,寫寫就摸不清方向了,有時候甚至錯字連篇。我的改進措施是:在寫完作業後,再反反覆覆地檢查,直到沒有錯字為止,如果有錯字就記在卡片上,讓它不段的提醒自己,讓下一次牢牢記住。

我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有許多優點也有許多不足和改進措施,我做了幾個小總結,但是我還有一些沒有做到,不過我會努力學習的。大家有什麼好方法,也來和大家分享吧!

語文總結作文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能站在這個講臺上講話,首先感謝各位領導對我工作的支援,感謝語文科組的各位同事、其他備課小組曾經關心、幫助過我的老師、感謝高二年級語文備課小組的各位成員,謝謝你們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裡,對我教學工作的監督、指導。

說句心裡話,我是沒有資格站在這個地方跟各位領導、老師,談談我的語文教學經驗。我覺得做得比我好的老師實在太多,我覺得有點慚愧。但是如果非的要講的話,我就說說我的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希望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一、寫作情況的簡介

提起作文訓練,很多學生都感到頭痛,他們不知道怎樣去構思,如何去下筆。提及到寫議論文,學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感覺難以下手。勉強完成了訓練,也出現了“前言不搭後語”,不知所云的情況,甚至經過了幾次訓練,我們吃驚地發現在學生的作文字上,出現的論據可謂是屈指可數,寥寥無幾。鑑於此,我們進行了課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5%的學生不知如何進行議論文的寫作,87.7%的學生不知道論據應該從何而來,不知道如何恰當使用論據,甚至喪失了寫作的信心,有些“望文生畏”。我們想了一些方法,嘗試著去實行,以便調動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再一次讓學生敢於提筆寫作。

就學生寫作而言,經過訓練我們發現了許多的問題,進行了簡單的歸納和總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行文不夠流暢,語病太多,很多錯別字。

2、的提出不夠合理,甚至論點的提出不夠明確。

3、論據少的可憐,確切地講應該是相當缺乏,不夠具有代表性。

4、文章寫作缺乏辨證思維,缺少對問題深層次的思索,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二、課外調查新發現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我們發動了一些老師在其它班級、年級進行課外調查瞭解,瞭解的結果令老師目瞪口呆、瞠目結舌。我們的很多老師經過研究,找到了一些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首先,很多學生受地方語言的影響,很多文字的書寫不同標準漢字,然而這些學生自小接受粵語教育,導致他們現在自然而然將“粵”字寫在作文中,因此,在學生作文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老師不認得的別字,經過確認,我們才瞭解學生已經習慣了。

其次,很多的學生不知道論點在一篇議論文中的“靈魂”作用。課外調查中發現,我們的學生不知道什麼時候提出觀點,有時觀點的提出不夠新穎、明確。而且觀點的提出連學生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正確、符合規律,甚至有時會發現一些不符合科學的主張。

再次,他們在閒暇之時只看些娛樂雜誌、明星追蹤性質的文章,在學生的表層記憶裡很少有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瞭解的不夠深入,在學生的寫作訓練中用到的論據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尷尬局面。

最後,對於辨證的思想,我們的學生是這樣解釋的“我們的為人處事應該是中庸一點好”。難怪他們的文章中對於很多問題的論證不是非常的深入,而且有一點含糊不清的感覺。因為他們平時就缺少刨根問底的習慣,他們習慣於不求甚解了。至此我們找到了事情發展的根源。

三、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興趣的幾點嘗試

針對在實際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我們的老師精心商量了一些改變現狀的措施,可以這樣講“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實施起來感覺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作為這一職業的從教者,我們還是進行了一些大膽的嘗試,以達到改變現狀的目的,具體嘗試如下:

1、兩分鐘的演講。

具體來講就是提供一個話題給學生,讓學生即興準備,可以商量,然後找一些學生進行當場的表演。一方面可以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另外一方面,我們可以讓學生抓住關鍵,提出自己對於問題的獨特見解和看法。比如我們提出一個問題,談“勤學”和“效率”,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理解勤奮學習的重要性,列舉自己所知道的事例,進行簡單的分析,同時也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去談及到學習的高效率。經過這樣的鍛鍊,我們明顯的感到學生對於問題思維的角度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

2、互相批改作文,找到不足。

我們進行這種活動的目的並不是想老師偷懶。首先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後同學互相批改作文,找到文中明顯的不足,讓學生學會修改作文,這樣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今後再寫作文時,會時時刻刻注意到類似的問題,大大減少類似毛病的發生率,而且在這種活動中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學習別人作文中好的語言,好的論證方法等。我覺得會修改別人的文章,可能你自己就會寫文章,發現別人的優點,你能夠得以借鑑,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所以我們認為這種方法對於學生的幫助很大。

3、課前名人名言。

針對學生論據過於少的特點,我們發動了學生搜尋很多的名人名言,並且讓學生進行課前的演講,談談學生自己對於問題的看法,當然還要聯絡現實。以前學生的作文中很少出現一些名句,他們的語言總是顯得非常的蒼白無力,語言顯得非常乾癟。我們採取分組搜尋有關話題的文字,最後找出一點時間全班進行學習和認識。在我們用了這種方法以後,絕大多數的學生感覺在實際寫作中理論論據豐富了許多。

4、組織學生分組收集論據。

論據是為了文章的觀點來服務,為了論證自己的主張來服務。所以我們的論據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科學性、典型性。針對學生的事實論據過於少的特點,我們給學生分組收集論據。分組不是無目的的,而是給每一個小組一個話題,然後再搜尋相關的論據。我們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有充分的準備,再集中找一個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這種方法對於絕大多數的學生而言,可以說是很有幫助的。一個小組收集幾十個論據,全班分為5-6個組,那麼,每次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將要掌握幾百了論據,如果半年下來,學生可能再也不會出現在作文中無話可談的局面。這也應了那一句話“眾人拾柴火焰高”,也可以說成是“資源共享”。

5、觀摩辯論比賽。

俗話說“事實勝於雄辯”,但是在議論文中的確存在著辨證思維的過程。而且我們的學生缺少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於是我們組織學生觀摩辯論比賽。有經驗的人都知道,辯論雙方

的辯題就是自己一方的觀點,論證自己的觀點正確需要有充分的論據,而且更需要辯手有清晰的辨證思維。而這一切正是我們的學生非常薄弱的。例如這樣的一個辯題“玩物喪志”和“玩物未必喪志”,學生在作文中辯的不很理想,於是我們發動大家去準備一次辯論比賽。我想對於學生而言,正也是一種鍛鍊。

四、興趣培養初見成效

經過半個學期的協調,我們的努力可以說是已經逐漸取得回報,而且我們的學生可以自覺地進行寫作,而且他們再一次敢於拿起手中的筆,去迎接新的挑戰,挑戰自我。具體效果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高了

b)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多變

c)學生的寫作內容豐富了

d)學生的欣賞水平上升了

很多的學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雛菊》文學社,並且在上面發表文學作品,(3)班的馬秀冰同學代表去參加順德區組織的作文競賽,取得不錯的成績,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回答問題的能力在一天天進步,作文的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在xxxx—xxxx學年度的第一學期全區統一考試中,兩個班的語文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高二(3)班語文的及格率在全區排名第四、優秀率第五、平均分第五,並且作文的平均分達到33分,最高分39分高二(6)班語文的及格率全區排名第四、平均分第8,並且作文的平均分達到31分,最高分36分。

成績的取得除了有一點偶然的因素之外,我想更多的還是師生的努力。當然,我們的研究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有些操作的環節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調整,有些具體的工作還需要上級領導的進一步支援。畢竟,所有的創新都需要時間的考驗,都需要一步步的磨練。在新的學期裡,我們除了進行以前的工作之外,還打算進行新的嘗試。當然,改革有成功也可能會失敗,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成功會屬於我和我們的學生。

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學生繼續堅持下去,我們的工作還會再上一個臺階,我們也知道自己的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希望師生共同努力,爭取把我們的作品展示給別人看,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語文總結作文 篇6

一、獨特的視角

庸俗、陳舊、平淡是考場作文之大忌。有的同學一寫老師,就是每天備課到深夜,病了還堅持為學生上課。再不就是有同學病了,老師下班後還義務給他補課……諸如此類,千篇一律,不但讓人大傷胃口,還給人胡編亂造、不切實際的感覺。而真正獲取高分的必須是獨闢蹊徑、選材新穎的文章。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有獨特個性的,要善於從生活素材中,看見別人見不到的東西,挑選、提煉出那些新鮮、感人的材料,把有獨特感受的材料寫出來,就會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有一篇以“關愛”為題的作文,這篇文章很容易把視覺定格在親情之間,最多不過是陌生人的關愛。但也有的考生能聯想到關愛我們生存的環境,關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能以豐富的知識展現我們人類家園的現狀,給讀者送去了知識和情感的雙重體驗。

可能有的同學要說,我們的生活太單調,只能唱唱老調。其實老調可以新唱,關鍵是怎麼個唱法。如果用新的眼光,從新的角度去看尋常材料,也可以化舊為新。如朱自清的《背影》寫父親的愛子之心是老題材,但作者選取新的表現角度,採用特寫的方法,突出表現父親的幾次背影,獲得成功。

二、新穎別緻的手法

一般性材料用新穎別緻的手法來表現,可以達到化平淡為新奇的效果。如採用欲揚先抑、明貶暗褒的手法,可以避免平鋪直敘,增強吸引力。《荔枝蜜》中對蜜蜂便是由否定到肯定直至讚美,而先前的否定正是為了最終的讚美。又如在記敘中引入具有象徵意義的“物”,能襯托文章中心,產生較強的表達效果。《小橘燈》中對小橘燈的說明與讚歎,使讀者對人物加深了認識並獲得美感。此外,運用對比、烘托的手法,誤會、衝突的手法,以及恰當地選擇插敘、倒敘的寫作順序等都能使文章扣人心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寫好開頭與結尾

開頭是展現給閱卷者的第一縷“陽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僅在文章中起著開篇佈局的奠基作用,而且也帶給閱卷者一份好心情。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開頭,對於一篇文章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結尾應該是文章的圓滿的收束,是文章的壓軸部分。同文章的開頭一樣是至關重要的。結尾同全文的教育、啟迪作用和感染力有著密切的關係。結尾巧妙,收束自然得體,能使讀者感到餘音繚繞、回味無窮,達到掩卷而長思的閱讀效果。但有些同學草草結尾,隨便了事,這樣會大大影響整篇文章的整體質量。文章的結尾要或緊扣開頭,首尾呼應,或重申觀點,再次點題,或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等。結尾是留給閱卷者的最後一道“風景”,一定要給閱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驚喜。

四、要有具體描寫

記敘文離不開描寫,因為具體、形象的描寫可以讓人“如見其人”、“如歷其事”、“如臨其境”,從而大大地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尤其是細節描寫,它賦予人物以生命;賦予情感以活力;賦予中心以光華。五、駕馭好語言如果說好的題材是作品搏動的心臟的話,那麼優美的語言該是美麗的面龐。一篇考場作文通篇都文采飛揚是很難做到的。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議論,不僅可以昇華文章的主旨,而且還能給人以心靈的感悟和啟迪。個別句子表達,句式多樣靈活,長短結合,整散相間,不同語氣的句子交替使用,就能使文章更富有表現力。此外,恰當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或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都會給文章增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亮點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在文章中設定一兩處讓閱卷老師眼睛發亮的閃光點,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醜的作用。

語文總結作文 篇7

先寫這次活動我們是怎麼開展的,因為我們老師先是叫我們去學校的圖書閱覽室界有關詩歌的書,然後摘抄自己喜歡的詩歌,我們還舉辦了詩歌朗誦會,所以就主要寫了活動的收穫。這是我的活動總結:

為了很好地進行本次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老師特地帶領我們去圖書閱覽室借閱了有關詩歌的書回來,讓我們用心品讀。老師告訴我們:詩歌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力,甚至一個世界文學界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所以說:我們務必要認真讀詩歌,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多收集詩歌,還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

通過這一次綜合性學習,我們不僅學到了很多詩歌,還學會了詩歌的分類,這樣更有助於我們學習詩歌,也收集了很多有關詩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自己寫詩歌,因為是個充滿了詩情畫意,充滿了自己的渴望,在詩歌裡,我們可以放飛自己的心靈,我們的思維可以跳躍,我們的想象力得到了豐富的伸展,我們可以在詩歌裡表達自己的渴望與情感。我們也還學會了如何理解詩歌,讀詩歌的方法:1.理解詞語的意思 2.聯絡生活實際 3.想象畫面 4.各種詩歌做對比。所以說,這一次綜合性學習對我們的知識增長有了很大的幫助,我們也有了放飛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寫詩歌。

這是一個讓我們難忘的綜合性學習,因為它可以影響我們一生。

這段時間裡,我們開展了“與詩同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我們瞭解了詩歌的起源,學習如何欣賞詩歌,學習在生活中運用詩歌,自己還嘗試寫了詩,從而體會到中外詩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動中,同學們分頭蒐集詩詞資料,我負責收集宋詞的資料。我一開啟“google”輸入“宋詞”,馬上進入了詞的世界,螢幕上出現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蘇軾、陸游、辛棄疾、李煜、李清照……我輕快地點選著,盡情地欣賞著這些詞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陸游《卜算子?詠梅》中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讀到李煜的《烏夜啼》時,我默默吟誦著“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往來風”。看到李清照的《如夢令》時,我又沉浸在“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美好意境中。

通過交流,我還閱讀了不少唐詩、元曲、以及現代詩等詩歌資料,瞭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許多詩歌知識。

我知道了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它凝結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

我知道了詩歌如何分類。按題材分,有山水詩、詠物詩、邊塞詩;按形式分,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按體裁分,分為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

我知道了從古至今詩人輩出。春秋戰國時最著名的有愛國詩人屈原;在魏晉南北朝時,曹操父子三人為詩歌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唐朝這個詩的王朝,像詩仙李白這樣的人不勝列舉,湧現出了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在宋朝,豪放詞人蘇軾、辛棄疾、陸游,具有婉約詞風的柳永、李清照,他們共同造就了輝煌的宋詞;另外還有“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他們使元曲達到了高峰;現代詩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傑出作品影響深遠。

我還揣摩著如何欣賞名家詩篇,我覺得首先要明白這首詩是描寫什麼的,是狀物、寫景、還是詠物記人;接下來,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後,體會詩人在詩中要抒發的情感。讀詩有些好辦法,例如,在讀李白的《古朗月行》時可以用邊想象畫面邊感受意境的方法去體會“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的美妙描寫,可以用已學過的中國地形西高東低的知識來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句子,還可以用對比的手法來讀高適的《別董大》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體會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情感等等,運用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走近詩人,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這樣,讀了李清照《如夢令》,就能體會到詩人對自己“紅顏易老”的哀嘆含蓄;讀了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麼叫亡國之痛了,也能想到蘇軾《赤壁懷古》的一腔豪情。

“與詩同行”活動雖暫告一段落,但我覺得徜徉在詩歌海洋裡的感覺,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詩歌比作海洋,我覺得我只得到了滄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詩歌比作花園,我得到的僅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還得繼續在詩的海洋裡遨遊,盡情地享受詩歌無窮的魅力。

語文總結作文 篇8

本次語文考試的作文題目是“那一刻,我們 ”。這是教研員 武老師經過認真揣摩09年天津市會考作文趨勢後精心選擇安排的一個作文題目。眾所周知,09年天津市會考作文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而武老師選擇安排的“那一刻,我們 ”這個作文題也恰恰突出了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

由“我”到“我們”只是多了一個字,看似變化不大,實則難度陡然增加,尤其是因為這是第一次寫這樣的題目(以前多少年來我們主要寫的是“我”)。學生寫作的難度增大了,教師閱卷的難度也增大了。我們都知道,只有教師對作文題目的把握和學生對作文題目的把握水平相當,甚至超越學生,教師才有可能相對輕鬆自如,坦然公正地對學生的作文做出評判。但是就這樣一個題目,如果第一次呈現給我們教師,教師如果不好好備備課,恐怕也難以全面、準確、深刻地給進行學生講解和指導。但是我們所有的老師和學生一樣在考試之前都不知道作文題目,這就出現了一個挑戰,十幾位老師的智慧能不能覆蓋、超越全區兩千八百多名九年級學生的思維。在一天半的閱卷過程中我們認真聆聽武老師的指導意見,反覆研討對作文的把握尺度和評分標準,不斷交流各種新出現的問題,本著“既要愛惜人才,又要為學生前途著想”的原則,艱難地完成了這一工作。不盡人意的地方也許是有的,實際上歷次作文考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它,今後還應繼續想辦法把它解決地更好。因為這一問題關係到教師作文教學和學生作文寫作的動力和導向。

考試雖然結束,但教學仍在繼續。“那一刻,我們 ”這個作文,我們絕對有必要重新指導學生認真審題,修改完善。所以,下面我先講講如何把握這個作文題,這也是全體作文閱卷老師經過思考、交流、討論達成的共識。

“我們”是題目中的第一關鍵詞。這個代詞,要求文章表現包括“我”在內的一個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的群體的生活的感受,文章須.取第一人稱的寫法。群體中所包括的這個“我”嚴格來說就應該是作者自己,就本次考試來說作文中所包括的這個“我”給人的感覺應該是與考生現在的身份(天津市紅橋區某中學距離20xx年會考還有不到六個月時間的一名九年級學生)能得通,否則就會給人胡編亂造的感覺。像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到九年級生活的,說“課間我們走出教室跑到山上,到操場玩……”。閱卷老師就給寫了批語“操場設在山上嗎?”這是空間不通;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畢業了”,回顧國中畢業時的情景,一看就是死搬別人的東西,時間不通。這裡有三點補充:一、雖說強調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要與考生現在的身份得通,但是要是在會考中也沒必要讓人把“紅橋區”這一身份因素讓人出來;二、“得通”不是說作文中包括的那個“我”一定要完全和現在的自己一樣,因為還有“那一刻”這個限定語,既然是“那一刻”,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可以還沒上國中,也可以不在天津市紅橋區(要求或倡導國中生寫真人真事,但我們都知道,沒有哪個老師在閱卷中給派出所打電話查問過有無其人其事,只要符合邏輯規律、人之常情,事之常.,看上去是真的就可以);三、有的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不是自己也沒有絕對地算不扣題,像有的學生把“我”假象成“沙塵暴”這個群體中的一員,有的學生把“我”寫成是“一片樹葉”,有的學生把“我”寫成是“一滴海水”從文學的角度還是可以的',扣不扣題主要是看寫的是“我們”還是“我”。當然有的老師會認為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如果不是自己就有點擦邊,所以個別學生喜歡這樣寫,也能寫好,不必反對,但不宜在班內提倡。

下面說說如何把握“我們”。我們可以是特指,也可以是泛指。所謂特指就是“我們”等於“我”加“你”或“我”加“他”或“我”加“你”再加“他”,即作文中不僅要記敘描寫“我”的言行表現,還要記敘描寫別人的言行表現。幾個人的言行表現要麼形成一種互動,要麼具有共同的特徵。

先說幾個人的言行表現怎麼形成一種互動。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手牽手”,在最後寫到,“我走過去,拉住他的手說:‘我們永遠都是最好的朋友’”這樣就沒有表現出互動,因而“我們”也沒得到落實。如果寫成“我走過去,拉住他的手說:‘我們永遠都是最好的朋友。’他抬起頭用閃著淚花的眼眸看了看我,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這樣就好一些了。還有像“那一刻,我們緊緊擁抱”“那一刻,我們彼此了”……這樣的作文,因為“我們”只包括兩個人,所以都格外強調互動。互動的前提一般是在同一時空下才可以進行,但是不完全具備這個條件有時也可以。如,通過打電話,發簡訊,網路聊天等手段也能實現不在同一空間下的互動。互動強調的是一種“我有來言,你有去語”“我投之以桃,你報之以李”。即便連這個條件也不具備,依然能寫,因為互動除了可以為言語、行為上的呼應,還可以為心靈和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在一起”,寫的是自己和汶川地震中被困在廢墟中的一個女孩。他沒寫好,因為他既沒寫出言語、行為上的呼應,也沒寫好心靈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但是如果他能借助電視直播這個“我”“你”聯絡點用鏡頭對照的方式一面描述“你”被困在廢墟中的情景,一面描述“我”看到每一情景時的對應反應,再加以想象也能給人互動的感覺。如“你在痛苦地呻吟,我在緊張地喘息;斷落的水泥板壓斷了你的腿,卻分明從我的心中流出血;你急切地想求得生存,我焦急地想著怎麼才能救你;救援隊員到來了,你的臉上綻出了笑容,我的心情也隨之平靜下來……”最後再能從“你的遭遇就是我的遭遇,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你的希望就是我的希望,我們的心在那一刻緊連在一起,我們永遠在一起”來總結一下,也能成為一篇的作文。也有寫好的例子,像我們印的例文“那一刻,我們溝通於墨香之中”就是藉助歷史書或文學作品,實現了和不在同一時空下的幾位古人的互動,這種互動就是典型的心靈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所以,無論如何,要寫好我們,“我”和別人之間一定要有個聯絡點。

再說幾個人的言行表現怎麼具有共同的特徵。這樣寫相對要好操作一些,一般來說可以.用“‘我’怎樣,A怎樣,B怎樣,C怎樣”的形式,或者,“有的怎樣,有的怎樣”這樣的表達思路。看似“我們”的言行各不一樣,但卻具有共同的特徵。這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題目後面補充的內容,或者能被題目後邊補充的內容統攝起來。比較典型的,像我們在閱卷中讀到的一篇《那一刻,我們沸騰了》。

語文總結作文 篇9

一扇窗在慢慢地開啟,窗外是繁花似錦。——這是北京x中徐x老師講課前打出來的畫面。

培訓結束後,我確實感到:徐老師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我們呼吸到了新鮮空氣,看到了外面的精彩。是啊,人應該常常走出去,不然我們就只能是那井底之蛙,時間長了,或許連叫都不會了。

這次培訓徐老師主要講得是作文,他沒有總結出寫作文的條條框框,也沒有試圖尋找作文捷徑,只是用事實證明,用他的學生文章來說話,逐篇分析,將方法滲透其中。他的學生的篇篇習作讓我們的學生、老師唏噓不已,時時叫絕,又自嘆不如。那立意,那構思,那語言都堪稱考場作文典範。學生們此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那可憐的水平,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不知天高地厚地“夜郎自大”了,真正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何為好作文?除去準確扣題、文章表達到位、分析論證準確與鮮活,更為重要的是文章要有深刻的思想,體現著高遠的人生價值取向,文中應洋溢著濟世的熱腸,彰顯安邦定國的巨集願。大學聯考如此,自主招生考試更是如此。今年無論是北約的“責任”還是華約的“憂患”都是緊密聯絡現實的,要求學生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優勝者更應該是思想境界的高遠者。一個知識技能優勝而思想境界平庸的學子如果缺少激情與動力而不能在孤獨與寂寞中皓首窮經,在坎坷與艱辛中勇於擔當,或在譏笑與嘲諷中執著不悔,又如何能進得了這清華、北大一流高校?!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一定要多關注我們國家乃至世界的現實,多做分析思考,提高思想境界。

徐老師強調作文不能死板得練習議論文,不能總是寫出“假”——無真情,“死”——無個性的空洞文章,要講求“三獨”——獨家情感,獨立思考,獨特表達。

這第二條“獨立思考”說得很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不思,收穫甚少。而我們的學生正是因為用大量的時間去做題再做題,一遍遍重複,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沒有時間去思考生活,沒有時間去思考人生,沒有時間去思考責任,沒有時間去思考使命……大的問題沒空思考,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也沒空分析思考,每週的隨筆也是三言兩語,應付了事。這樣日子長了,學生們的思維就怠惰了,寫作文自然沒有了“獨立思考”,人云亦云,東拼西湊。米蘭昆得拉說得太對了:現代的傻不是意味著無知,而是對既成思想的不思考。這是“假大空”作文出現的根本原因,一定要在這有限的時間裡調動學生的思維,多多思考。

如何備考作文呢?

1、生活中事事都是材料,處處都有作文,在生活是思考積累。

2、把我們做的閱讀題或者說做得一切語文題都當作材料,多方面思考。

3、要求學生不能只做題,更要了解世界、社會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發生等等。如果時間比較緊迫,不妨參閱一些有深度的報紙、雜誌,因為這些刊物裡面不僅有比較有時效性的事件報道,也有深入評析。

4、多閱讀一點短小精悍、帶有普及性質的文史方面的雜文、散文、論文,提高篩選整合資訊能力。

5、刻意運用多種方法的嘗試寫作文,辯證分析法、挪移化用法、化大為小法、巧用意象法、由果探因法等。

6、讓生活中的語言藝術化,抓整句練習。加強與他人的交流,適當注重對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隨筆,隨時隨地記下靈感。

我們要借這次培訓的春風,儘快讓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自己更具活力,更具實力,走向成功。

語文總結作文 篇10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最大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奠基石。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就為你的語文學習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兩千年前的“文

聖”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正說明了“好”、“樂”對於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追求,可以說是精神支柱。愛因斯坦說過:“在學校裡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種結果社會價值的認識。”如果一個人連學習語文的興趣都沒有了,就算天天坐在教室裡也不可能學的好語文。我個人對語文的興趣較大,這促使我能夠在大學語文這個科目中有所收穫。學習大學語文的興趣,我認為有兩個因素,一個來自於本身,一個來自於老師。本身興趣的培養我認為在於平時多看一些文學作品,在文學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同時也可以積累一些文學常識,也燃起了學習語文的激情了。同時,老師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葉聖陶說過:“從國小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從而可知,老師在學習中發揮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國小和中學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學習語文學習。而在相對自由開放的大學語文的學習中,老師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起決定性作用了。綜上所訴,興趣是開啟學習好大學語文的金鑰匙。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之人生價值

首先,我想從教育的本質和大學教育的宗旨來了解大學語文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一直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完善一個人,即“取長補短”,而非“揚長避短”,去充分發掘人的潛力,認識自我的價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

以,大學語文的學習是通識教育,並非專業教育,是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而不像高中時的培養學生的共性。這正是大學語文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環境。通過我的學習感受,在課文中所體現的人生價值均為及其難得的思想資源。以民為本,孔孟思想的核心“仁愛” ,仁者愛人:心懷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居安必須思危,高枕不能無憂;

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異中求同,同中求進;人情世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複雜多變,豐富多彩;論學品藝,以苦為樂,知難而進,執著人生的又一種境界??這些都是大學語文教以我們的做人的道理和我們所要具備的人生價值。此外,所涉及的相關的經典名著如《周易》,《離騷》,《中庸》,《大學》,《老子》,這極大的培養了我們當代大學生對於祖國文化的熱愛,也增強了我們的愛國情操和文化責任感,而且,人文語文讓我從哲學的角度去審視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我以為,世界觀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觀是小我的存在,而價值觀就是人的大我與小我之間的抉擇。而人文語文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和“人文主義”,就幫助我認識了“我自己,即傾聽自我心靈深處的呼聲和需求,學會去愛人,去關心人,達到對個人和社會的終極關懷。綜上所述,大學語文的學習為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定位提供了更高的平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