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總結

來源:才華庫 2W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校本課程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校本課程總結

校本課程總結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鋪開,我校全面開始了學校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收益頗豐。所開課程多次得到了中國教育學會、省市各級主管部門及專家的好評。我校編撰的《膠南三名》在中國教育學會舉行的地方校本課程評選中榮獲二等獎。現將我校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經驗總結如下:

一、因地制宜,開發校本課程

(一)課程開發的理性思考

學校要發展就應當重視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應當重視學校精神的滋潤和文化底蘊的積蓄與傳承,經過對學校現狀的全面分析,結合自身特點和周圍可利用的教育資源,確定了以“體驗社會,親近自然,瞭解膠南”為主題的研究資料。確定以“膠南三名”即“膠南名人知多少”“膠南名勝知多少”和“膠南名產知多少”的開發利用作為切入點,依託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植學校特色,提升辦學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科學精神和實踐本事。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課程開發的原則

我校開發校本課程主要遵循了兩個原則: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膠南是我們的家鄉,這是一方古老而又美麗的土地,它不僅僅有靈秀的山水,豐饒的物產,還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滄海桑田、歷史變遷,許多名勝古蹟令人矚目、許多名產令人神往、許多風流人物流傳史冊。所以,我們立足本地,讓孩子們從關注身邊的名勝、名人、名產開始,經過系列調查活動,讓學生了解家鄉的名勝、名人和名產,珍愛名人、關注名勝、保護和發展名產;關注家庭、社群、民族和人類的關係,以此激勵學生熱愛家鄉,從小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2、以動促學,發展學生

經過校本課程的開發,讓學生學會能蒐集相關資料,學會交流與分享、學會分工與合作,並在自我所調查研究的領域主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實踐中學會觀察、提問、調查、採訪、記錄、整理有關資訊,在分析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途徑的過程中,提高思維本事,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實踐本事。

(三)課程開發過程

1、組織

教師的指導下,首先由學生自主申報,每個學生要根據自我的意願設計調查採訪方案,然後根據調查採訪方案的可適應性、價值性和代表性,對學生進行分組,並以民主投票方式確定組長。

2、規劃

每小組都要對活動的主題做一個初步的規劃:各活動小組都要制定出活動手冊,資料包括小組調查活動計劃;活動調查問題庫;問卷調查表;活動剪影照片集,調查活動日記等。對每個小組活動我們依據“分隊承包資料―――實地調查研究―――收集、分析、整理資料―――展示成果”這樣一條活動線索,採取由淺入深、由扶到放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大膽創新、各顯神通。

例如:在“膠南名勝知多少”活動中,我們分成了五個小隊,分別是:千年古蹟——琅琊臺隊,歷史遺蹟——齊長城隊,天然花園——珠山秀谷隊,佛教聖地——石門寺隊,在水一方——靈山島隊。各小隊成員滿懷興趣,帶著對家鄉的熱愛,進行實地考察,採訪群眾,上網查詢,廣泛收集資料,多方調查研究。學生對各風景名勝的地理位置、開發時間、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目前狀況及開發前景等自然和人文景觀有了初步的瞭解。在研究中,許多現狀也引起了孩子們深深的思考,他們將不一樣的意見和提議都反映給了相關部門,同時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好評。

3、總結

每次活動後,我們都要求每小組做到“五個一”:辦一份手抄報;寫一份專題調查報告;製作一塊活動展版;寫一篇活動感悟或觀察日記;召開一次成果展示會。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活動中更好地展現自我、發展自我。對有創新精神、活動表現出色的小組及個人,在活動評價時學校給予獎勵。經過多年實踐,學生們已將研究性學習成果編撰成《畫山秀水在膠南》、《展歷史畫卷,頌時代風流》、《廣袤的膠南大地,豐饒的膠南物產》系列叢書。

二、開發校本課程,提煉本土文化

學校加強對校本科課程開發工作的領導和組織,成立了校長任組長,以中層幹部和骨幹教師為主要成員,組成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教導處負責調研,確定了48個校本課題,組織教師選取課題,編寫教案,基礎年級學生全員參與,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課題,學校根據報名人數編排班級,確定活動場所,全校統一活動時間為每週週四第三、四節,號稱“歡樂星期四”。做到了教師固定、學生固定、場所固定、時間固定,保證了校本課程的計劃性和實效性。

選修課程主要採用學科拓展、藝術特長、實踐活動三種形式進行。

學科拓展課程有政治課的“禮儀在身邊”。物理課的“生活趣談”。語文課的“走近名著”。數學課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歷史課的、“歷史人物大家談”等。已經修改成書的有:《新視點》、《博文學子必做的100個實驗》、《書香伴我行》、《博文學子必讀的100個修身故事》、《耕耘者的足跡》等。藝術特長課程有繪畫、舞蹈、書法(軟筆、硬筆)。生活技能課程有“陶藝”“攝影”“花樣編織”等。在基礎年級學生中施行“選課”走班。每週四午時三、四節課安排為走班制時間。正是由於成績斐然,我校被評為青島市藝術教育示範學校。我校活動課程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團隊活動。利用假期進行社會考察、社會實踐。

二是文學社活動,我校主要組織了“芳草文學社”社團活動,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博文》校刊,已修改59期。我校文學社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文學社團。

三是資訊科技,我校資訊科技培訓開展的紮實有效。每學期開展的“資訊科技小能手”評比活動為學校增添不少的亮色。

三、體驗收穫,彰顯課改成效

回顧我們走過的學校課程開發與實施之路,主要收穫在以下三個方面:

1、塑造了學生

親歷實踐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個性發展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本事、蒐集處理資訊本事、分析解決問題的本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活動中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更是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鑽研的態度,學會了合作與分享,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各類課程的開設,讓學生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學生不再侷限於課堂上認真聽講,被動理解,而是自然生成了主動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習慣。

2、成就了教師

我校尋求校本課程與教師發展的整合點,讓教師與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共同成長,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促進了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和課程建設本事。近幾年來,我校就有五名教師出示了青島市級綜合實踐活動公開課。十多名教師獲省市實踐活動優質課一、二等獎。

3、促進了學校文化特色的構成

活動開展以來,我校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法上得到了不斷地更新和發展,一種彼此尊重、互相協助、追求創新的風氣已經構成。同時推動了學校的整體變革,為重塑新型的學校文化供給了契機。近年來,我校先後獲得山東省現代科技教育研究先進單位、山東省校本研究先進單位、青島市中國小生課外文體活動示範學校。我校也是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大課題“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踐研究”重點實驗基地、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學校文化與特色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課題“基於素質教育的勞動技術教育實踐深化研究”實驗學校。

四、反思啟迪,堅持走校本之路

經過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要真正實現學校課程的順利實施,就必須做到以下三個“必須”:

1、必須正確定位校本課程在課程教學中的地位

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構建學習型的學校,就是讓學校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實力。而校本課程就是一個學校存在的重要的條件,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最大創新。

2、必須真正實現校本課程對教師主角的定位

課程的本質指向人的發展,校本課程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校本化”途徑,校本課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營造的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教育環境。所以,教師必須學會引導,學會塑造,學會研究,學會學習,學會賞識,學會與學生一齊成長。

3、必須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

學生不僅僅是教的物件,更是學習的主體。在新課程下,教師要消除權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轉變觀念,尊重學生個性,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而全面地接近學生並瞭解學生,重視學生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興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學會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學校要持續發展,就必須走科研興校之路,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就是學校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會有力地促使學校管理理念的改善,會有力地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能為學校的發展供給動力。

校本課程總結2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學校自主決定,教師及有關人員廣泛參與,在上級行政和業務部門指導下合作探索,共享開發成果的一種應用性課程研究。一年來,我校在校本課程實施中,激發了教師的創造性,提高了教師課程意識,滿足了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實現了學校的課程創新。

一、明確目標,開發適合校情的校本教材

我校的教育教學行動綱領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為了學生的每一個方面,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一體兩翼(以九年義務教育為主體,英語和藝術教育為兩翼)是我校的辦學特色。新課改為我校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原創: 作為社會辦學單位,我們認為校本課程實施中提供了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在體驗中學習、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以學生髮展為本,學校根據校本課程實施的特點,立足於本校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內外的課程資源,為校本課程的情境化實施創造條件。學校在開發校本教材方面做到努力把師生中的生活經驗、特長愛好轉化為課程資源,並注意發揮家長和社群資源的作用。學校為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和經費保障,為開發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

⒈開發程式

首先根據我校的辦學宗旨擬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編制了《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這是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巨集觀規劃和指導性檔案,是學校教育哲學的具體體現,也是學校辦學特色的具體體現。學校有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並由承擔具體課程開發的人員編制課本。

⒉開發活動方式

我校根據課程開發宗旨,學校採取引進、部分開發、獨立開發的方式進行校本教材開發活動。引進了中國舞蹈藝術學院考級教材;部分開發了美術科的國畫、素描、色彩;獨立開發了《簡筆畫》和《人文素養》第一冊教材、《牛津英語》和《馬巨集英語》等。這些教材體現了我校辦學理念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實現了資源利用科學性和嚴謹性,確保與國家政策的一致。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⒈實施

我校根據校本課程的設定,把校本課程納入課程表中,學校課程分限選類和任選類。限選課每週每班安排課時參加藝術類的鋼琴、電子琴、小提琴、琵琶、古箏、書法(軟筆、硬筆)、繪畫(國畫、簡筆畫、素描、色彩)舞蹈。英語沙龍-年選用《馬巨集雙語》教學、教師自編常用口語練習,進行閱讀、英語小作文等。-年級選用《牛津英語》,每週每班課時英語課。《人文素養》第一冊是由教師編寫的學校生活、環境保護、磨難教育等教學內容的教材。

我校校本課程實施方式體現學生的年齡特點,原創: 國小開發基於學生興趣和愛好、體現學校特色的課程,採取興趣小組、主題單元活動等多種形式;中學立足於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以選修課的方式,設定多樣化的課程,滿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要,滿足學生持續發展的需要。

⒉評價

我校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採取多種評價方式,對課程開發、實施的全過程評價進行了初步的探索。我們認為校本課程評價應以學校經常性的自我評價為主,通過評價診斷課程,修正課程的開設價值,要根據形勢的發展預測教育的需求,推動校本課程深入、持久地進行。由於我校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時間短,對評價的研究還缺乏深度,還沒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有待於在課程改革的深入階段繼續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評價體系。

校本課程總結3

在全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推進與培訓工作會議上,李永成校長作了題為《積極進行課程建設,促進課改深入開展》的典型發言。發言的中心就是校本課程開發問題。

為了切實搞好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我校制定了《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並及時付諸實施、實驗。現將這一工作的進展情況做以簡要總結。

一.開發《髮色證書》教育課程。

《綠色證書》教育課程是寧安市的特色課程。我校從提高學生技術素質和創業能力出發,在“綠證”教育中突出了勞動教育和農業技術教育、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勞動觀念,磨鍊了意志品質,樹立了艱苦創業的精神,達到了以勞樹德,以勞增智的目的。

在“綠證”教育教材的使用上,我們除選學國家、省、市教材外,校綠證教育領導小組還結合本地實際自編了《甜葫蘆栽培技術》《西爪栽技術》、《蛋雞飼養管理》等教材,供學生選學。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了“教、學、做”合一。學校科研組把“綠證”教育研究作為“十五”科研課題,目前正在實驗研究之中。

二、開發傳統專案教育課程。

我校的傳統教育專案較多,並形成系列。如:清明節祭烈士墓,宣講當地英雄事蹟,並以《編懷先烈,立志成材》為內容進行演講比賽,五四青年節舉辦以“發奮讀書,報效祖國”為主題的朗誦會;“七一”以黨的偉大曆程為主題進行歌詠比賽;國慶節以“鉅變的祖國”為主題舉辦徵文比賽等等。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受到了極好的愛國主義教育,並從中到了一定的知識。

三、開發特長教育課程。

我校從藝術、體育、技能三方面入手,開辦了13個特長班,4個專業班,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選學,每週三下午統一時間開課。在安排上做到了有教師、有教材、有場地、有課時、有作業。在管理上做到了有專人負責,有統一考核。這些特長課較好地激發了學生情趣,展示了學生個性,發揮了學生特長,培養了學生能力,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通過一個階段的校本開發與實施,使教師的觀念行為發生了變化,新課改的理念,全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在教師中形成共識並能轉變為自覺的教學行為,湧現出了一批新課改實施和課程建設創新型教師。

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變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社會調查能力,知識整合能力,審美能力,社會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課程開發使學校有了活力。校本課程開發給教師提供了開發創造課程的空間,給學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礎。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現代教育,有利於學生髮展,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必要補充,我們有決心,有能力充分利用廣闊的農村資源和當地,本校的有效資源進行課程建設,化資源優勢為課程優勢,把校本課程建設,開發、實施推向一個新高度。

校本課程總結4

教材共三章:“布粘畫”“沙粘畫”和“立體畫”,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養成多留心、要精心、有耐心、有愛心、懷有一顆感恩心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陶冶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熱愛祖國的.情操。具體內容安排如下:

教材內容 課時安排 總課時數 教學進度 評價辦法 總學分第一章 布粘畫

《美麗的植物》 1 課時 線條優美 《活潑的動物樂園》 1課時 製作精巧 《生活用品》

1 課時

符合要求 《漂亮的建築》1 課時 突出製作特點 《多彩的人物》1 課時 表現事物特徵 第二章 沙粘畫

《校園一角》 1 分甲—10分 《美麗的田野》 1 乙—8分《我愛我家》 1 丙—5分《我的理想》 1 丁—5分以下

第三章 立體畫 《迷人的花卉》 1 《動物王國》 1 《卡通人物》

1備註

第一章布粘畫

【教材說明】

本美術校本課程教案章包括六部分內容,由《美麗的植物》《生活用品》《漂亮的建築》《 多彩的人物》《風景如此美妙》組成。

布粘的教學這部分內容,要結合學生周圍事物,生活實際,對其講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布粘技巧的教學,瞭解布粘藝術的形象美,立體美及動感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取多方面的知識。 【培養目標】

1.在學與動手製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2.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 【教學建議】

建議本章教學用6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活潑的動物樂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通過畫圖培養學生的繪畫技巧,在剪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要求:1.畫圖形象,讓人易辨動物。 2.裁剪時注意安全,正確使用剪刀。

3.裁剪線條要勻稱,根據圖畫線條要相應對稱。 教學重點、難點:1.裁剪的動物要形象。 2.貼上時有先後主次之分。 教學準備:剪刀、膠水、碎布料等。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匯入。

在我們周圍有許多活潑可愛的小動物,你最喜歡什麼動物?(學生踴躍發言)今天我們就用布粘畫的形式

把它們呈現在紙上,展示以前學生作品,傳遞欣賞,(學生嘖嘖稱讚)我們也能像他們一樣做的很好,心 動不如行動,我們下面開始吧! 二、繪圖、裁布。

1、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教師巡視指導。 2、把你畫的小動物從紙上剪下。

3、按照圖畫用布裁出動物的輪廓、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四肢、尾巴 等。

三、貼上。

1、把用布剪下的動物輪廓及各個器官用膠水貼上在一張紙上,組合成自

己最喜歡的動物形象。 2、用畫筆畫上相匹配的景色。 3、落款。

四、展示作品,全班欣賞。

五、小結。學生都精心設計並製作出了自己喜歡的動物,還為它們安排了舒適的家園,它們會非常感謝你們!

六、佈置作業,製作其他小動物並貼上在這張畫上,使動物樂園成為真正的樂園!

【教學反思】學生學習興趣很濃,各個環節精益求精,在作畫貼上的過程中融

入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漂 亮 的 建 築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通過對舊畫報、海報、舊掛曆、蠟光紙進行貼上、剪刻等方法進行製作。學生剪貼畫時,思

維活動貫穿整個取材、撕、擺、組合、貼上的全過程,如同積木遊戲一樣是一種手、腦、眼的綜合訓練。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各種建築,瞭解他們的不同特色與美感,培養學生對藝

術和生活的熱愛。 2.能力目標:用各種彩紙剪、撕、貼的方法,設計一座漂亮的建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集體合作精神。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講述自己的作品,並能對同學作品的優缺點進行簡單的評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在漂亮建築的創作中引導學生觀察各種建築的形狀、色彩、裝飾特點,嘗試使用身邊不同的紙材組織畫面,體驗造型快樂。

[教學難點]體會不同的紙材賦予作品的不同感受。在小組分工合作的過程中,體驗合作所帶來的樂趣,增強合作意識,分享合作的成果。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廢舊掛曆紙、廣告紙、蠟光紙、海報、報紙、彩紙、可以用來製作房子部件圖案的紙。2.各色彩筆。

3.剪刀,雙面膠等剪貼畫創作用具。

教師準備 典型的建築圖片、《漂亮的建築》範作。 [教學過程]

校本課程總結5

本學年擔任我《國小文明禮儀教育》課程教學,面對新的工作任務和新課程,仍堅持在創新中求發展,邊學習邊教學。進一步認識到德育教學和禮儀課程在國小學校中的重要性。半學年來在學校的正確引導下工作有了新的變化,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工作中有許多感想現將個人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禮儀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首先具有示範性,作為禮儀教師首先做不到做不好禮儀課程教學就是失敗的。在眾多任課教師中,學生對禮儀教師的一舉一動最關注。因此,禮儀教師必須以身作則,我們禮儀課教師的一言一行,穿衣戴帽,關係到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也關係到學生人格的塑造。

二、明確要求,集體教育

對學生提出要求具體、明確、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是每個學生心中有數。打好基礎,形成氛圍,做示範,教表演,使學生知道怎麼去做,

首先對學生提出要求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使每個學生心中有數。一開始就重視禮儀訓練,打好底子,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既要使學生明白“理”,又要訓練“儀”,學練結合,以練為主。做示範、教表演,使學生知道怎樣去做。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勢,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語言方面,從說好“您好、請、謝謝”這三句話為切入點,同學們還補充了“對不起、沒關係、再見”等禮貌用語,並結合日常生活實際討論了這些禮貌用語的用法。關於培養好習慣,教師從正面加以引導,學生則舉反例說明沒有好習慣的危害,一正一反,一莊一諧,使學生對“養成好習慣將受益終生”這句話加深了認識和理解。

三、持之以恆,堅持到底

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通過教育訓練,持之以恆,使學生逐步形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出現反覆,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應對學生充滿信心,抓反覆、反覆抓、紮紮實實,堅持不懈。每當學生放學時,我都提醒他們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如果老師從你身邊走過,就很自然的向老師問好。現在我班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不論是在樓道里、上學的路上,還是在校園之外,他們見到老師都能主動問好,提高了講文明、懂禮貌的自覺

性和主動性。我堅持正面教育,注意樹立典型,讓禮儀榜樣去影響帶動他們。平時我也跟蹤,隨時發現禮貌突出的同學,進行及時的肯定。

學生禮儀表現有反覆現象。學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從眾的心理特點,強化禮儀訓練是比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於受家庭、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學生禮儀表現具有時好時差的反覆性特點。有的學生明明知道禮儀規範的具體要求,就是不能很好地去執行,或始終如一堅持;再有常規訓練的鬆懈、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等也會使學生的禮儀表現產生反覆。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不要氣餒,應對學生充滿信心。我們經常提醒學生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如果老師從你身邊走過,就很自然的向老師問好。現在我班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不論在哪兒見到客人、老師都能主動問好、或者行鞠躬禮,提高了講文明、懂禮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總之,文明禮儀教育靠老師和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依靠家長、社會共同來完成,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校本課程總結6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於校本課程開發總結,歡迎您來閱讀並提出寶貴意見!

校本課程開發總結

校本課程之一:資訊科技

XX國小自20xx年9月開始在2、3、4年級中開設資訊科技校本課程的教學工作,現將教學情況彙報如下。

一、校本課程的基本內容:

1.覆蓋範圍:

我校資訊科技校本課程使用的範圍是(2-4)年級其中四年級校本暫時使用《兒童學flash》,將在今後調整到使用《易語言》教學中。

2.教學內容簡介:(介紹內容均為上學期)

二年級:主要學習畫圖軟體認識畫圖軟體。認識畫圖軟體的介面、選單、填色工具、畫直線、曲線的方法。學生通過本學期的學習掌握基本的構圖方法,認識色彩的對比,彩度等基本概念。

三年級:(1)系統學習windows20xx的操作如桌面的設定,背景的修改主題的使用。(2)IE瀏覽器的使用學習登陸校園網。(3)檔案的建立和修改方法。

四年級:主要學習flash軟體的操作,向學生介紹基本的動畫如逐幀動畫、漸變動畫、遮罩動畫的製作方法。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可以獨立製作喜愛的動畫。

三. 教學效果:

通過近一個學期的教學XX國小的資訊科技校本的教學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1.學生通過學習資訊科技,低年級的學生可以熟練的使用計算機打字、繪畫上網查詢資料,下載圖片,音樂等操作。中年級的學生可以繪畫、書寫文章、上網查詢資料,製作動畫片等。

2.為其他學科的資訊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礎,現在課程整合已經成為了教育資訊化的必由之路,而學生的資訊素養直接關係到整合教師上課的質量,由於學校校本課程的實施,不少教師可以不費力地開展網路整合課程的嘗試。

資訊科技的校本課程依然在實驗階段,還會有許多不足,這要求資訊科技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區體驗和感受,探索和研究新的方法、新思想、及時總結經驗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思路,完善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之二:砂紙畫

本學期,是我們歷時近四年的砂紙畫展示的一個學期。

偶然一節美術課,啟發了我們要對砂紙畫進行一系列的嘗試的想法。因此,我們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與探究。

一、初步嘗試

1.課外小組內進行少數人的興趣性的學習,如何才能用油畫棒在砂紙上畫出能吸引人的畫面:(1)題材新穎;(2)構圖飽滿;(3)設色大膽,進行了不斷的嘗試,最終便達到了我們所希望的結果。

2.走進課堂

將課本上適合的內容表現在砂紙上,就這樣砂紙畫在課堂上也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歡。

1.發展探究。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有趣的題目,如《金色的童年》、《五彩的煙花》、《我的朋友》等,為他們的創作打開了無限的空間。

2.材料、方法的拓展。

在已有經驗有的基礎上,利用水粉顏料、紙、石子、幹樹葉、蝸牛殼、幹樹枝等材料進行繪製。

我校的美術老師將部分砂畫作品送出參賽,尤其在全國少兒美術畫展中獲一、二、三等獎。同時在教研室及校領導的大力支援下,我們精選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整理成冊,形成極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材料。它是師生在校學習與實踐的結晶,今後我們將吸取各方的寶貴意見,將砂紙畫在形式與內容上進一步填充,使其更加完善。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校本課程,校本課程開發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校本課程總結7

一、活動目的

為傳承中國古典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增強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熱愛,培養他們對生活積極的態度,我們就把《三字經》和“古詩文誦讀”定為我們一年級的校本課程,學校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並且針對此,我們制定了詳細的方案,並認真實施,下面就對我們這個學期的實施進行總結。

整合古詩,統一教材內容。

由於以前古詩教材不統一,每個年級自選教材,不利於學生系統學習,也給期末的總結及彙報帶來了不便。為了使以後校本課程更好的開發和利用,本學期我們組根據學生特點選擇出適合我們學生背誦的古詩,編寫了《一年級校本課程》一書,確定了教學內容。

 二、採用多種形式教學古詩

我們在進行古詩誦讀教學中,分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老師教為主,第二階段以學生自學為主。在第一階段中我們主要採取“入境+吟誦”的方法:既指導老師帶領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學生享受到古詩畫面的美,並讓學生粗略瞭解詩的大意,然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去學習吟誦古詩,從吟誦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

我們在指導學生學古詩的時候,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教學生一些朗誦技巧,比如朗讀的節奏語音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以及朗讀的語感情變化和朗讀重音的把握等,不斷提高學生的吟讀的能力,強化記憶背誦,工作總結《學校校本課程工作總結》。長此之後,學生學古詩的興趣日益高漲。因此我們及時把課程進行到第二階段,開展《我做小老師》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查詢喜歡的古詩,理解意思,並以生動有趣的形式教給其他學生。這樣的活動形式深深吸引著每一個孩子,孩子們踴躍展現著自己的古詩才華。我校自開設校本課程以來在全校範圍內深入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一年來,師生都大有收穫,深入體味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校本課程總結8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學校自主決定,教師及有關人員廣泛參與,在上級行政和業務部門指導下合作探索,共享開發成果的一種應用性課程研究,

校本課程工作總結。一年來,我校在校本課程實施中,激發了教師的創造性,提高了教師課程意識,滿足了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實現了學校的課程創新。

一、明確目標,開發適合校情的校本教材

我校的教育教學行動綱領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為了學生的每一個方面,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一體兩翼(以九年義務教育為主體,英語和藝術教育為兩翼)是我校的辦學特色。新課改為我校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作為社會辦學單位,我們認為校本課程實施中供給了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在體驗中學習、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以學生髮展為本,學校根據校本課程實施的特點,立足於本校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內外的課程資源,為校本課程的情境化實施創造條件。學校在開發校本教材方面做到努力把師生中的生活經驗、特長愛好轉化為課程資源,並注意發揮家長和社群資源的作用。學校為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供給了必要的物質和經費保障,為開發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

1、開發程式

首先根據我校的辦學宗旨擬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編制了《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這是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巨集觀規劃和指導性檔案,是學校教育哲學的具體體現,也是學校辦學特色的具體體現。學校有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並由承擔具體課程開發的人員編制課本。

2、開發活動方式

我校根據課程開發宗旨,學校採取引進、部分開發、獨立開發的方式進行校本教材開發活動。引進了中國舞蹈藝術學院考級教材;部分開發了美術科的國畫、素描、色彩;獨立開發了《簡筆畫》和《人文素養》第一冊教材、《牛津英語》和《馬巨集英語》等。這些教材體現了我校辦學理念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實現了資源利用科學性和嚴謹性,確保與國家政策的一致。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1、實施

我校根據校本課程的設定,把校本課程納入課程表中,學校課程分限選類和任選類。限選課每週每班安排6課時參加藝術類的鋼琴、電子琴、小提琴、琵琶、古箏、書法(軟筆、硬筆)、繪畫(國畫、簡筆畫、素描、色彩)舞蹈。英語沙龍1—3年選用《馬巨集雙語》教學、教師自編常用口語練習,進行閱讀、英語小作文等。4—6年級選用《牛津英語》,每週每班5課時英語課。《人文素養》第一冊是由教師編寫的學校生活、環境保護、磨難教育等教學資料的教材。

我校校本課程實施方式體現學生的年齡特點,國小開發基於學生興趣和愛好、體現學校特色的課程,採取興趣小組、主題單元活動等多種形式;中學立足於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以選修課的方式,設定多樣化的課程,滿足學生不一樣的發展需要,滿足學生持續發展的需要。

2、評價

我校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採取多種評價方式,對課程開發、實施的全過程評價進行了初步的探索。我們認為校本課程評價應以學校經常性的自我評價為主,經過評價診斷課程,修正課程的開設價值,要根據形勢的發展預測教育的需求,推動校本課程深入、持久地進行。由於我校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時間短,對評價的研究還缺乏深度,還沒構成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有待於在課程改革的深入階段繼續研究,構成具有特色的評價體系。

校本課程總結9

活動目的

為傳承中國古典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增強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熱愛,培養他們對生活積極的態度,我們就把《三字經》和“古詩文誦讀”定為我們一年級的校本課程。

並且針對此,我們制定了詳細的方案,並認真實施,下面就對我們這個學期的實施進行總結。

一、整合古詩,統一教材內容。

由於以前古詩教材不統一,每個年級自選教材,不利於學生系統學習,也給期末的總結及彙報帶來了不便。為了使以後校本課程更好的開發和利用,本學期我們組根據學生特點選擇出適合我們學生背誦的古詩,編寫了《一年級校本課程》一書,確定了教學內容。

二、採用多種形式教學古詩

我們在進行古詩誦讀教學中,分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老師教為主,第二階段以學生自學為主。在第一階段中我們主要採取“入境+吟誦”的方法:既指導老師帶領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學生享受到古詩畫面的美,並讓學生粗略瞭解詩的大意,然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去學習吟誦古詩,從吟誦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

我們在指導學生學古詩的時候,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教學生一些朗誦技巧,比如朗讀的節奏語音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以及朗讀的語感情變化和朗讀重音的把握等,不斷提高學生的吟讀的能力,強化記憶背誦。長此之後,學生學古詩的興趣日益高漲。因此我們及時把課程進行到第二階段,開展《我做小老師》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查詢喜歡的古詩,理解意思,並以生動有趣的形式教給其他學生。這樣的活動形式深深吸引著每一個孩子,孩子們踴躍展現著自己的古詩才華。我校自開設校本課程以來在全校範圍內深入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一年來,師生都大有收穫,深入體味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誦讀活動已成為我校具有深遠意義的傳統活動形式,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我班基本保證每天課前3——5分鐘的誦讀時間。每週背四句三字經,一首古詩。

2、為了使學生收穫頗豐,我們利用板報、專欄,營造一個良好的誦讀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唐詩宋詞,為誦讀創設了氛圍。

3、校本課程的開設,其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

當然,我們在鼓勵學生背誦的同時,不忘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有一定意義的句子,使學生學到千古美文中的道德原則,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和影響。

4、對每一篇必背古詩文的通過,我們都經過自背、學習小組檢查、全班抽查的方法,確保背誦質量。

5、我們堅持以學校領讀為主體,以家庭助讀為輔助模式,使我班校本課程開設比較成功。

如今,我班的古詩文誦讀逐步走向深入,已融入學校的肌體,成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正在引發著學校由內而外的變化,對學校儒雅風氣的形成,學校文化的重建,學生的成長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總之,開設校本課程誦讀古詩文,是弘揚傳統文化,振興中華民族的一大功德無量的事。我們將義無返顧地把播撒傳統文化的種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鑄人鑄魂的功德事業堅持下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東關國小開出花、結出果。

校本課程總結10

一個學期的校本課程又結束了,回想本學期的教學,有苦也有樂,通過對校本課程的總結,我也找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有了自己的看法與認識。

1、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我帶的是四到六年級的計算機課程,這學期參加校本課程的學生共有22人,這些學生基本上是新的學生,而且六年級中佔多數。在學期初分組時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配,高年級與低年級的相搭配,原來學過的與新學生相搭配,學有餘力的與相對薄弱的相搭配。在這個班中有許多學校“知名的人物”,淘氣是有名的,在分組時將這些學生都調配開,分散在不同的位置,這樣可以保證課堂的紀律。

2、學生的

校本課程中的學生是各個班的學生,在上就要求教師多下功夫,在學生平時的中,我採用了學生“自治”的方法,用學生來學生,每個班有一名負責的學生,每天報告學生的人數以及沒有來的學生的原因,這樣保證學生在教師的視線之內,人數清。選好小組長,學生中有了小老師。夥伴教學的模式初步形成,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老師也有了小助手。

3、課程的選擇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課程的選擇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本學期是以photoshop的圖片處理為教學內容,加上了中國傳統包粽子的動手活動。在校本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既要讓學生感興趣,又要讓學生有作品,看到他們的成長過程,讓他們時刻都有成就感。

4、學具的準備

計算機課和其它課程不一樣,每一次課程的內容只能儲存在計算機中,機房的計算機是大家共用的,有時會出現內容刪除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在學期初我教給學生將每課的作品上傳給老師,這樣學生可以記錄下自己的每一次成長的歷程。為了更好地記錄學生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還要求學生記筆記,學習內容要求學生全部記錄下來。

5、教學的設計

在教學設計方面老師先進行講授,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依靠教師,實踐操作需要學生自行解決,在教學中每節課設定相關任務,每節課都有不同的主題,通過自主操作、集體討論解決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我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三年級的學生遇到問題老師適當幫助解決,高年級的學生主要通過討論自己解決。這樣充分鍛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6、個人知識的提高

“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源源不斷的水源;要給學生泉水,就要教學生尋找水源的方法”。教師的知識對學生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利用課餘時間刻苦鑽研專業知識,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的教學技能更有深度與廣度。帶領學生參加計算機表演賽,共有4名同學獲獎,教師評為優秀指導獎。

有思考就有前進的動力,下學期的校本課程會有一個嶄新的面貌。

校本課程總結11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地進行開發的課程,它是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學生的興趣,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自主開發的課程,它的開發主體是教師。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我校以學生的發展為指導思想,主要進行了手工摺紙和陶泥陶藝教程,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落實校本教研製度

學校組織並確定研究資料,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教學研究活動。如:教學年會、論文交流、教研論壇、專題講座、專家報告。教學分析、課例展示、專題研究、教學工作階段小結。

其次是“課的研究”,課的研究始終作為我校教學研究的中心活動,包括教師的備課、說課、聽課、評課的全過程的研究,其中教師的備課和說課作為組內教研活動的重點。學期內由各學科分管主任對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對典型的課進行專題分析和指導。

二、重視教師個人學習和反思:

教師要構成讀書學習與反思的習慣,增強研究意識,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自我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真實問題,克服被動性、盲目性;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構成一種新的教師職業合理方式,促進教師職業道德與專業水平的提高,本著以上宗旨,學校具體做法如下:

觀念是教育教學活動中最首位的。觀念是行動的靈魂,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觀念中生髮出來的,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是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所以,在校本培訓中我們把打造新課改理念放在了學校課程改革實驗的首要位置。

三、以嶄新的教師評價,鼓勵教師專業成長和教學水平提高。

在新課改中做為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教學評價也應建立起一種促進教師學生共同發展為目標的評價新模式。

我們認為:新的對教師評價模式,要以事業心、職責感為核心,引導教師結創新精神和探索本事的偏愛和關注,新模式應強調教師評價的建設性和激勵性,尤其重視教師的自我評價。所以,我校將“建立以教師自評為核心的教師評價”做為新課改一項重要任務。

總之,課程改革任重道遠。教師則是課改成敗的關鍵,所以以新課程的理念為指導,對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長抓不懈,才能為課改供給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保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