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課改總結

來源:才華庫 2.78W

國小語文課改總結1

學過課改方面的許多知識,聽過不少課改之後的公開課。但是,課改在學校真正實施起來還是有所欠缺的。下面我總結這一學期在課改過程中的成敗得失,歸結如下:

國小語文課改總結

一、課改的收穫

1.新課改要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理念,變教學中教師的“一言堂”、“獨腳戲”為師生、生生、師師多向合作交流互動。於是,曾在課堂中比較強勢的我,努力改變在課堂中的主角身份。在生字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死記硬讀,讓孩子們在小黑板上書寫難寫或易錯的字,在交流、彙報中記住字音,字形,且鼓勵他們用自編的巧記方法來識字;在課文內容的教學中,我增添了如下環節:“這篇課文你最喜歡哪部分,為什麼?”“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呢?”“令你最感動的部分在哪?”“你從中明白了什麼?”等等;在練習題講解中,我鼓勵學生自己來當小老師講解較為容易的題;此外,我採用多種獎勵方法來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寫作業,背書,成績進步等。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的確高了不少,課堂變得活躍,熱鬧起來;孩子們背書的積極性提高了,寫作業也注意工整了;個別孩子的成績有大幅度地提高了。

2.《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每一階段的閱讀數量作了一定的要求,為了增加孩子們的閱讀量,學校為孩子們成立了小圖書角。還選出了圖書管理員,制定了管理制度。這從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孩子們的閱讀量,增長了一些課外見識,同時也培養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在鼓勵摘抄優美詞句的過程中,讓孩子們積累了不少寫作素材。

但是,我不得不承認,在教學中,初涉課改的我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二、課改中凸顯的問題

有讓學生徹底適應自己的主體地位

有一部分孩子學習的依賴性太重,習慣於唯教師傳授是聽,在他們頭腦裡固定著你教我聽,你授我學的傳統理念。因而在學習中常常表現為只知聽不知問,只知記不知想,只知讀不知悟。安排學生合作、小組學習,表面上熱熱鬧鬧、生動活潑,實際上真正參與討論問題的學生鳳毛麟角,其餘的學生要麼在小問題上糾纏不清;要麼一言不發,洗耳恭聽;要麼渾水摸魚,講題外話。因而有時候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流於形式,並無實際效果,而且浪費了時間。從而也導致了一種極端化的趨勢,好的學生更好,差的學生更差。

語文素養還不夠

我十分明白傳統語文教育的種種弊端,也懂得應試教育給學生帶來的危害。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卻往往有心無力。反覆思量,我的問題主要在於不能真正“放手”,不放心讓學生自己去領會,感悟。即老師說得太多,過於囉嗦。此外,在實現師生民主平等的過程中,我有時過於迎合學生、遷就學生,只要學生開口說了,我都會給予鼓勵。所以導致有的學生抓不住課文的重點來理解,提出的問題都是毫無意義的。因而也就耽誤了教學時間。從而便會出現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的情況。凡此種種說明,我的語文素養還不夠,自身素質還不適應課改的要求,在思想上明白課改的重要性,願意接受新課程理念,但要把這種理念內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外化為自覺的行動還需要有段脫胎換骨的過程。

三、課改的今後走向

1.把握好課堂討論,課堂上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有明確的目標。例如設計“你覺得哪裡寫得最精彩”,“文章的哪裡令你最感動”等問題時,要明白有怎樣的目的性:想讓學生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想要得到什麼?是對寫作手法的瞭解?還是對內在含義的領悟?學生應該從哪個角度,用什麼方法和思路去闡明“精彩”、“感動”的緣由呢?此外,面對孩子們的討論時要注意適時調控,不能讓孩子們“眉毛鬍子一把抓”。

2.朗讀教學中要授之以“漁”。朗讀是品味文章的一個重要手段,好的朗讀要建立在理解課文,品味課文語言之上的。所以在教學時要多問幾個“這裡應該怎樣讀”,“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應該用什麼語氣語調來讀”,“為什麼要這樣讀”等,這樣在教會了學生朗讀的方法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文章的情感,可謂一舉兩得。此外,還要注意,抓重點語句來進行朗讀訓練。

3.寫作教學中要多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首先會注重學生平時的語言積累;其次在平時說話中要注意用詞準確,語句通順;再次對學生的習作要給予恰當的鼓勵,不要打擊學生的寫作興趣;最後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尤其是在每次遊戲或活動之後,佈置適當的小作文練筆。

實行課改後,我明白了課改並非只是教學方法的轉變,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思想、觀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內容,而改變的唯一途徑就是鑽研新課程標準,並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更新,不斷突破,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課改教師。我自知自己還無法做到優秀,但是,我一定會繼續探索,學習,改進,爭取做一名優秀的課改老師!

國小語文課改總結2

課改六年以來,回顧走過的路子,審視留下或深或淺的足跡,我們欣喜地看到課堂教學的可喜變化,嚐到了課改的甜頭。

新課標鼓勵探究,倡導自主,但在實際教學中,我總覺得,我們的放手還不夠。比如問題意識的培養,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獨立的思考和創造性的想象力。

實施新課改以來,課堂變得生動了,學生參與積極了,各種獨特的體驗與理解也出現了,與以往被動的吸收的課堂相比,這些都是值得鼓勵的。而教師真誠的鼓勵也會使學生迸發出更大的學習熱情,但是鼓勵也不能濫用,學生所理解的東西也不一定就全是道理。我們真切地看到: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材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課程改革為教育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帶給了課堂教學全新的氣息與面貌。現就課改以來總結如下:

1、備課方式出現了新變革

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具有容量大、開放性強、文學底蘊厚等等特點,不僅教師的教學方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且對教師的文學文化積澱等自身素養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為了適應這一新要求絕大部分學校採用集體備課,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獨立鑽研又有共同商討。在備一篇課文前,首先是教師的個體活動,這時教師是一個自主的學習者:熟悉課文,理解課文,把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疑問、設想記錄下來,設計好教案。然後看有關資料,修改教案。接著便是合作過程。備課組成員集中一起,相互研討各自的教案,博採眾長,然後修改教案,再把設計好的教案做成課件。這樣備課的好處是,在自主備課中,教師有過自己的思索、探討,能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障礙,自覺尋找解決學生的疑惑的策略。我們也儘可能的一人上課,其他教師聽課,針對聽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修改自己的教案,然後再上課,上課後再寫反思,把自己這堂課的感受、體驗、不足和亮點記下來,作為以後教學的參考,也作為下一位上課教師修改教案的參考。就這樣大家且學且教,且教且學,為教學中意想不到的收穫而歡欣,為教學中不足之處而懊惱,猶如開荒者品嚐著開拓的艱辛和充實,新課程確實讓教學者對教學燃起一股新的激情,煥發新的活力。

2、課堂教學呈現了新氣象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啟用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資訊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啟用思維、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課堂教學方法。自覺地改變傳統的注重講授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嘗試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①品味感悟式。以朗讀為抓手,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與思考,達到以讀悟義、以讀悟情、以讀悟理。②質疑探究式。質疑探究式的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文字在對話過程中的交接、衝突、介入與融合過程。教師鼓勵學生質疑或提出異議,以問題作為學習的目標,教學的過程也通常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問題解決為核心參與認知過程,以準確獲取資訊、探求正確結論、解決實際問題和成果的表達、交流為結束。一般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③求真研究式。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將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引入語文教學的對話中,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它以發現知識為目的,通過對文字的分析、思考、探究,概括出一般意義的概念知識,尋求文字意義的新解、深解,由此獲得的知識理解深,用得活,極大發展主體的歸納思維能力。它的流程是:通讀課文,瞭解大意——提出問題,確立課題——自主合作,研究發現——展示成果,相互交流——總結評價,鼓勵探討——課後延伸。

六年來,我的語文新課堂讓人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我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基本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聽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大部分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教室中少了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多了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常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了它應有的活力。教學方式的變化,給教師的成長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教師的學習意識也越來越強,因為面對開放的課堂,學生的無數次質疑和辯論,隨時都有可能將教師掛在黑板上。在這樣的狀況下,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開始重視積累原始資料,反思、心得比過去大大增加,堅持寫日記、教學反思和教育隨筆。

3、作業內容、方式多樣化

在新課程理念中,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作業已成為學生成長的履歷,激發著學生成長的積極情感、態度、價值觀,每一次作業都成為學生成長的生長點。

4、學習方式多樣化和個性化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本次課改的一個核心理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改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每個教師都致力於探索多樣化、個性化的語文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讀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習、遊戲中學習、合作中學習,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展。

5、評價方式進行了新的嘗試

新課程的學習評價注重激勵性和發展性,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注重、肯定、讚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喚起他們的自豪感和自尊感。在我的課堂中,“請教”、“對不起”、“謝謝”、“商量商量”、“你同意嗎”等用語常掛在嘴上,允許說錯話、做錯題,允許提出與教材、教師不同的意見,允許“犯上”。面對學生靈機一動或出乎意料甚至鑽牛角尖的想法,不輕易否定,更不冷嘲熱諷,而是肯定其思維的活躍、想法的'新穎,讓學生知道他們的觀念是有價值的。對學生獨立思考的結果、別具一格的想法,經常由衷地稱讚:“你能想到這一點,真不簡單!”“你的答案多新穎,真了不起!”“我欣賞你這種富有創造性的想法!”“你的想法比老師高明多了,祝賀你!”一句句激勵的話語給學生莫大的快樂和成功感。

新課標下的語文學習過程是詩意的旅行,是生命的成長的過程,重在精神家園的構建;語文教師是智者、思想者和學者,在思想上要超越、引領學生,給學生以精神的愉悅;要建立豐富的資料庫,隨時提取各種資料。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即使再忙,也要在百忙之中抽取時間學習,不僅要閱讀教育教學理論,更要閱讀文學、文化、哲學、科技等各方面的書籍,綜合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重塑自身形象。進修、培訓、學習,已不再是他律的強求,而應是語文教師自我心理的渴望。

國小語文課改總結3

迎著世界課程改革的浪潮,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會的熱切關注和期盼下,一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誕生了。新課程洋溢著時代的氣息,體現著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優化課程結構、調整課程門類、更新課程內容、改革課程管理體制和考試評價制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進展。隨著南縣的“六步、四疑、五悟”教育模式的日趨完善,南縣的教育課改工作取得了更大地發展,我有幸成為了課改中的一員。我也有些許的感受。 一年來,課程改革實驗給我的教育事業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紮實的培訓、考察學習,幫助我進一步理解了新課程;優秀觀摩課展示、論文評比、專題研討,為我搭建了交流的平臺;成長記錄、教學反思,引導我走上一條研究之路。課改實驗,帶動了教科研工作的開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識,養成了課後反思的習慣,不僅重視授課前的設計,而且重視課後的總結和反思,即對照新課程的理念,反思教學過程中對課程標準的把握,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課程功能的落實等。研究方式的改變帶動了我工作方式的改變,我走出封閉的教室,打破學科壁壘,與其他學科教師相互溝通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教師之間更加緊密地合作。

一、實現思想觀念的更新

課程改革是一場文化的變革,教師要融入這個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作為一名實驗者首先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 作為語文教師,我立足於學生的發展,以平等的姿態走近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為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大膽地評,讓創新的火花在讀中迸發,從而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讀為本、以創新為本的現代閱讀教學觀念。並做到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從而樹立起個性教育意識。

二、實現知識結構的更新。

面對新教材的新內容、新要求,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課程標準,精研教材的基礎上,要創設出符合自己班情的教學設計。還要花大力氣,下大功夫,深入學習所教語文專業的新理論、新知識,把握專業領域發展的前沿動態,及時吸收專業推出的新成果;與此同時,一方面還進一步學習掌握相關學科的新知識,借鑑教育同行在教學中總結出來的新經驗,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以此從全方位、多角度來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性知識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以形成能適應新教材教學要求的過硬的業務功底。

三、教學方法的更新。

課堂上我努力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讓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我努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學習方式還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在學習中我讓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又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課堂中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資訊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能讓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學生思維活躍,閃光點頻頻,他們已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班內學生普遍反應喜歡上語文課。一節課40分鐘,往往覺得太短了,下課後還圍著我討論問題。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還注意解放學生的頭腦、手腳,開放課堂、教材,教學向課外延伸,向社會延伸,使之與社會發展、知識巨增相適應。

現在學生在新課前都能認真預習,特別是能積極查詢資料,課堂上思維活躍,發言熱烈,常常高潮迭起。

總之,我們要做好自己的思想觀念, 知識結構, 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更新,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培養出一批批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

國小語文課改總結4

一年來,我校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認真學習落實上級檔案精神,以重實際,抓特色,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改革措施,抓好教學監控,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加速了學校發展。

一、加強學習,樹立新的理念

1、為了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必須徹底改變教師舊的教學觀念。我校十分注重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大力組織教師認真參加各種培訓、在這一學期裡,我校蘆小妞老師,楊翠萍老師到鄭州參加了全國國小語文精英論壇觀摩課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教學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育手段,組織教師聽專家講座,看專家教學實錄,並對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過程進行經常性的反思。通過一系列的學習,使我校教師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並將一輪課程改革視為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將理論聯絡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2、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教師們逐步領會到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受教育者適應現實,而是改造、建立新的現實,培育出有創造能力的人。從而形成了“實施新課程的成敗在教師,教師的要務在於更新教學觀念”的共識。確立了“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觀,貫徹民主教學思想,構建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使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豐富情感、完善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過程。

3、加強了教育的開放性,加強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現代科技的聯絡。教師教學中立足課堂而不受課堂侷限,立足學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於捕捉現代社會,現代科技,其它學科的知識資訊和最新成果,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使教學活動始終充滿活力。同時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了學習、體驗的實際情境,創設動手實踐、創造的現實環境,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強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的密切聯絡。

 二、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我們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教師集體備課與論課活動,強調合作交流等,使教師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領悟,使老師走上學習中研討,實踐中總結,總結中提高的成長曆程。

在校內教研活動中,我校制訂了語文教研組長李豔利老師,數學教研組長許亮老師。要求教研組長,每學期初制定好該組教研計劃,寫好教研活動記錄,學期末做好教研工作總結。要求每位教師在一學期內都要講一節校內公開課,教師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本學期,我校共舉行教研活動17次,取自然、普通話標準,語言準確,富有感染力,教師的範讀情景交融,把學生帶入如夢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學語言流暢,板書美觀工整、新穎,教態大方,駕馭課堂能力強。部分教師設計製作的課件很好,運用自如。

另外,我校還要充分利用學校的遠端教育裝置,組織教師學習專家講座,優秀示範課等,和校內聽課間周進行。本學期校長聽課不少於30節,主任聽課不少於40節,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10節。

讓老師切實有效的由新課程的旁觀者,變成新課改的組織者、參與者,投身到新課程中的改革中,並在實踐中找出其中最關鍵、最困惑、最有價值的問題,並在教師中進行互動式討論、開放式探究,使教師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覺調合教與學的行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能。

三、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

1、學習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課改的核心之一。不會學習的人將是21世紀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凸現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方法的過程。

2、新課程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教師要走下高高的神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變成學生合作交流中與學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學生人格,完善學生個性,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四、 狠抓教學常規工作,重實際,重實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學管理制度,加強了學校內部各項教學工作的科學管理。對學校的授課計劃、備課、教學、批改、輔導、複習、考試、成績評定等項教學規章制度,做到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同時提出具體的改革設想,以達到教學管理系統的整體優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每位教師必須備好每一節課,積極從教材中挖掘出啟迪學生,培養學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學上的最佳工作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大部分學生在克服一定困難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知識,增長能力。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活躍思維。在課堂上,教師要刻意創設問題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概括和判斷推理、綜合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認真研究教法。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努力改進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以學法的優化推動教法的優化。

3、積極參與一課多研活動。通過活動,增強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瞭解、互相學習。

4、結合我區的教學工作計劃,把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和開展“走近、走進文字,走出文字”的校本教研作為校本教研的重點。

5、有意識的把實踐上升為理論撰寫成文章。

總之,新課改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克服困難,總結經驗,樹立課改必勝的信念,紮紮實實做好新課改工作。

國小語文課改總結5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要求: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為了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目標。我校國中語文教師努力做到:

1、教師觀念的轉變。變課堂的管理者為組織者,改過去獨霸課堂的佔有者為參與者。新課改使教師真正地覺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講”壇,走進了學生學習知識的引領者的角色,還時間於學生,學生會的不講,書上有且一看就懂的不講。真正落實“精講精練”,使教師從“累”而不討好中走了出來,真正地融洽了師生關係,開語文教學另一番新天地。

2、教學方式的轉變。新課改使教師們的教學方式也悄然發生著變化,老師們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研究教學方式方法,非常注重學生學法的鑽研。一改過去上課“一隻粉筆,一張嘴”的只注重講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變重知識傳授為重學生的發展變化,變重教師“教”為重學生的“學”,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重統一規格教育為重差異性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上課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改過去傳統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講,學生記;老師講,學生做”的老套路,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躍,學生踴躍參與進課堂中來了,真正第一次做起學習的主人,表現在:或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裡、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區域性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而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應該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學生掌握了些許學習方法,並運用它延伸到課外的學習當中去。最可喜的是學校中又有了“教研”的氛圍,教師們又有“教研”的動力,尤其是我校與重慶巴蜀中學捆綁發展後,我校派出了大量的語文老師到巴蜀中學學習,借鑑巴蜀中學國中語文組對新課改的做法,學習了他們集體備課的先進方法,同一年級的語文教師集體先備課,再上課.這樣使得教師資源共享,形成了師資的優勢,教學備課時思維的優勢,教學方法進行了一個集體的大討論和切磋.教師教研的氣氛濃烈,教學方式的交流熱烈,教師的教學熱情再次被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被激發,語文教學生機重現。

3、新課改下,激勵教師對教材正確的解讀。語文課程性質與地位決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強調“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視 “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對語文教育的曲解。我校國中語文教師在課改中,經過備課組集體討論,一致認為在教學中,應注意了處理三個方面與教材的關係:①語文基礎知識與語文能力的關係。②文字的閱讀和課外延伸的關係。③語文知識的傳授和學生思想情感教育的關係。

國小語文課改總結6

經過三年的改進實施,課改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尤其是我校的國小語文教學改革顯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回顧三年走過的路,雖艱辛卻也頗感欣慰。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中,我嘗試從低、變、多、勤這四個方面入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

就是起點低。考慮到新課程的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在理念上的差別,為便於教師的施教與學生的接受,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我首先是從新的課改理念的高度出發,幫助學生了解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特點,讓學生知道現在老師將怎樣教,學生該如何學;

二是通過多種途徑逐步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方法與能力;三是課堂教學設計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上進行,不僅要面向每一位學生,而且設計的問題要與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相適應,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進來,以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讓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實施課題研究的起步階段,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扶”到“放”,從邁小步開始,做到先幫助引導學生嘗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既產生濃厚的興趣,又能深入進去學會自主操作,並學會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使學生逐步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性,並最終完成由“接受式”學習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轉變。

“變”

就是轉變,首先是教師角色的轉變。我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開始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總是把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時時、處處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受。

在近三年的實驗過程中,我認真研究、積極探索,在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方面做了大膽的可操作嘗試。

1.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針對以往評價過於注重學業成績,過於注重期末評價的弊端,在評價中,我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了日常評價,體現了動態的評價管理。在評價內容上,分為平時的形成性評價、期末終結性評價。

2.開放評價過程,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

為避免傳統評價中教師為主體的侷限性,在實驗過程中,我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中來,將評價變為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在評價中,結合評價內容採用了學生自評、互評、家長參評、教師綜合評定的民主、開放式的多元評價方式,增加了評價的客觀性,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多”

即是多活動,多參與,多評價,多開發。主要是課堂上突出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突出合作與交流,體現分層優化,讓不同類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去。突出評價,在活動過程中我常常激勵學生進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在這種交流活動中快樂成長。

在教學中,我還積極開發多種課程資源,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溝通課內外,實現由教材文字到豐富的社會生活等多方面的聯絡,由語文學習中的讀、說、思、做等到跨學科的多種能力訓練的結合。當然,在引領活動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創設寬鬆、平等、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適時點撥,引導,可淺處深問,可靜中得疑,可變中求新,層層深入,激起波瀾。

“勤”

即勤反思,教學反思雖然不是創新,卻是創新的起點;雖然不是學習,卻是學習動力的源泉。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離不開不斷的、客觀的、深刻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

我將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教學前的反思可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反思教學方案,反思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反思對教材與教法的把握,這些對上好每堂課都很重要。

教學中的反思可使教學過程最優化,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提高,在提高中昇華,讓每堂課儘可能多地閃出思想的火花;教學後的反思,可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堅持寫教後感,讓自己在實踐中出經驗,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低、變、多、勤”這看似簡單的四個字,讓我的課堂變了,課堂上再也不是教師乏味的講解和師生間的機械對話,而是充滿了爭辯、充滿了合作的活躍性的藝術課堂。

國小語文課改總結7

這學期我擔任三年級一班語文教學,從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來說,優生特別適應教材的改編,注重了學生各方面的培養以及各方面的訓練,教會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但對於後進生來說卻加大了難度。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一、注意詞語的積累與課文結合

每篇課文都開闢了“我的詞語庫”這一欄。在課文的後面,把這篇課文中出現的一些優美的或常見的詞語都摘錄在其中,學生邊學邊積累,既理解了,又牢記了。有的還會運用。對孩子說句子,寫短文大有好處。

二、將說寫與課文有利結合

語文園地將口語交際與習作緊密結合,提高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注重了雙方互動的交流。將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增加了學生學語文的去興趣。

三、 課文多,生字多,學生兩極分化嚴重

現在的語文書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生字特別多。一課二十幾個生字。學期結束學生認識200個生字,會寫300個。要知道識字本身就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雖然課堂中花樣百出,學生似乎當堂學會了,可是課文太多,每天一課書,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鞏固複習。結果聰明的、記憶力強、家長負責的孩子基本能掌握。可少部分孩子學了就忘了。學得多就忘得多。使學生兩極分化嚴重

語文書每課都有“我會寫”這一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並會書寫這些生字。如果生字上面有拼音格,就方便學生正確書寫拼音了。

國小語文課改總結8

我校語文教研組順應新課程改革形勢,熱情投入新課程改革大潮,紮實開展新課程改革的工作。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師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學校的教學研究氛圍空前濃厚,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學生學習興趣有了很大提高。總之,新課程改革帶給了我們新法、新探索。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課標,轉變教學觀念。

把新課標中定量性的規定熟讀成誦, “依法行教”。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我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貫徹以學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

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

2、讓學生自主學習

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縱觀瞭解全冊書的內容結構。其次是介紹學習方法,如:什麼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善於利用網路資源,善於利用校內、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再提出學習要求,如:每週要背誦並默寫 “課外古詩詞背誦”其中的一首。一學期內要閱讀完“名著導讀”中的所有作品,並寫好讀書心得等。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方向。發

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

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裡、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

4、重視創設學習語文的環境,提供展示學生成果的機會。

培養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是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向閱讀要寫作能力。”學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5、在課上努力營造融洽的氛圍

學生只要有疑問,隨時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隨時可以發表,師生平等對話,同學間無拘無束地交流。課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特別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絡現實、密切聯絡學生經驗世界的教育資源,如節日、紀念日、剛發生的身邊事、國家大事、國際新聞等,使語文課程內容不再侷限於教科書,成為不斷充實、不斷更新的長流活水。

6、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使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使之在最佳的狀態下自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使學生在自己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借語文課件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熱情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形成了良好的個性。同時簡化了教師的教學操作,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於教學本身,從而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國小語文課改總結9

20xx年9月,隨著我校承擔的市級“十一五”規劃課題的正式啟動,我校的課改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經過三年的實施,課改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尤其是我校的國小語文教學改革顯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回顧三年走過的路,雖艱辛卻也頗感欣慰,國小語文課改經驗工作總結。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中,我嘗試從低、變、多、勤這四個方面入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就是起點低。考慮到新課程的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在理念上的差別,為便於教師的施教與學生的接受,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我首先是從新的課改理念的高度出發,幫助學生了解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特點,讓學生知道現在老師將怎樣教,學生該如何學;二是通過多種途徑逐步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方法與能力;三是課堂教學設計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上進行,不僅要面向每一位學生,而且設計的問題要與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相適應,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進來,以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讓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喜悅。在實施課題研究的起步階段,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扶”到“放”,從邁小步開始,做到先幫助引導學生嘗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既產生濃厚的興趣,又能深入進去學會自主操作,並學會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使學生逐步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性,並最終完成由“接受式”學習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轉變。

“變”就是轉變,首先是教師角色的轉變。我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開始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總是把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時時、處處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受。體現在:

一、教學語言的變化(1)由強制性的語言向商討性的語言轉變。如,“請你把課文讀一讀。”“我們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好嗎?”“誰願意把這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2)由命令的語言向建議式的語言轉變。如,“你的勇氣可佳,你能試著說得更具體一點嗎?”“如果你的聲音能再響亮一些就更好了。來,試一試!”(3)由要求性的語言向希望性的語言轉變。如,“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你為什麼這樣想?能說說自己的理由嗎?”(4)由封閉性的語言向選擇性的語言轉變。如,“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這篇短文。”“你喜歡文中的哪些句子,就請把它多讀幾遍並背下來。”(5)由單一的評價語言向富有指導性的評價語言轉變。如,“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讀書時是用心思考的。”“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二、教學設計的轉變。深入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更好地發揮教材優勢是搞好課改實驗的前提。為更好地落實新課程理念,在實驗中,我加強了對教學設計的研究。首先依據新課程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深入學習課程標準,明確年段目標,把新課程理念貫穿於各環節中;其次依據學生實際進行教學設計。語文是一門母語學科,有非常廣泛的學習環境和途徑。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接受水平出發,靈活地處理教材,拿出符合學生知識和心理需求的教學設計,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其次,依據教材進行教學設計。人教版實驗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每單元前的導語提示了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學要點。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充分發揮導語的導學功能,從整體上把握單元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針對精讀、略讀課文在本單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為了呵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富有個性的經驗,我站在促進學生髮展的高度,以學定教。課堂上我更加關注學生靈性的閃動,在注重預先設計的同時,更注重把握課上生成的知識,珍視學生獨特的見解,抓住契機引導、拓展並及時地進行課後反思,不斷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第三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三者是有機聯絡的一個整體。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對未知的探究,對國小生來說,相互的合作、啟發必不可少。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學生就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為此,為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我注重通過示範點撥、引導領悟自得,發現來源於學生中間的好的學習方法,並加以推廣等方式來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在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這些語文學習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養了學生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達到了“會學”。第四是評價方式的轉變。評價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制約課改能否順利進行的瓶頸。為實現“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目標,在近三年的實驗過程中,我認真研究、積極探索,在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方面做了大膽的可操作嘗試。1.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針對以往評價過於注重學業成績,過於注重期末評價的弊端,在評價中,我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了日常評價,體現了動態的評價管理。在評價內容上,分為平時的形成性評價、期末終結性評價。2.開放評價過程,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為避免傳統評價中教師為主體的侷限性,在實驗過程中,我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中來,將評價變為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在評價中,結合評價內容採用了學生自評、互評、家長參評、教師綜合評定的民主、開放式的多元評價方式,增加了評價的客觀性,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多”即是多活動,多參與,多評價,多開發。主要是課堂上突出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突出合作與交流,體現分層優化,讓不同類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去。突出評價,在活動過程中我常常激勵學生進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在這種交流活動中快樂成長。在教學中,我還積極開發多種課程資源,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溝通課內外,實現由教材文字到豐富的社會生活等多方面的聯絡,由語文學習中的讀、說、思、做等到跨學科的多種能力訓練的結合。當然,在引領活動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創設寬鬆、平等、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適時點撥,引導,可淺處深問,可靜中得疑,可變中求新,層層深入,激起波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