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選大學生關於低碳生活調查總結

來源:才華庫 3.15W

 篇一:關於大學生低碳生活的實踐調研報告

摘選大學生關於低碳生活調查總結

一.調研背景與問題提出

隨著世界工業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人類慾望的無限上升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無節制,世界氣候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二氧化碳排放量愈來愈大,地球臭氧層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災難性氣候變化屢屢出現,20世紀的溫度較19世紀上升了,世界各地的旱災、水災增多;南北兩級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氣候變暖,南北兩級冰島及冰川融化;海洋水量增加,海平面上升;全球沿海城市面臨水浸的威脅等等現象的產生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類曾經引以為豪的高速增長或膨脹的GDP也因為環境汙染、氣候變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國曾呼喚“綠色GDP”的發展模式和統計方式,與此同時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等詞也就應運而生了。可以想象:如果不提倡低碳生活從我做起,我們的生存環境將會越來越怎樣?

隨著工業化程序的深入,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氣溫深高、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世界氣象組織提前公佈的“2009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近1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10年。此外,全球暖化也使得南極冰川開始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芬蘭和德國學者公佈的最新一項調查顯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遠遠超出此前的預期,如果照此發展下去,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將可能是第一個消失在汪洋中的島國。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讓低碳生活成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今天,你減碳了嗎”也變成了很多年輕人見面時新的問候語

二.調研目的及意義

我校大學生大部分人對低碳不瞭解,低碳具體涉及哪些方面,也不清楚,但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低碳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種合理的生活方式不會降低生活質量。也有一部分學生覺得那與自己關係不大,校園裡也沒有

低碳的氛圍,更少有人以自身行動去帶動低碳生活。就算對低碳生活了解一些,但在生活中,沒有誰認真去對待低碳生活,走進低碳生活。我們大學生對資源的節約和合理應用方面的意識相當匱乏,在建立節約環保校園環境中我們中的很多方面都沒有很深的責任感。由此可見,低碳生活在校園的推廣度並不高。希望藉此提高大家對低碳生活的認識度。因此,就“低碳生活,你知多少?”

對本校在校大學生髮起了問卷調查,進行調查。

通過調查,讓學生認識: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節能減排,這些環保理念應成為我們的行準則,低碳生活更應是我們急需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理念正漸漸被世界各國所倡導。讓每一個大學生都自覺養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學生教育面臨的新課題。通過調查,瞭解當代大學生的“低碳生活”意識,進行氣候變化宣傳教育,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節能減排意識,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

三.學校及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

在學校的食堂低碳意識是遠不夠的,學校沒有組織關於低碳方面的講座,沒有做好宣傳工作,沒有更好運用一些減少碳排放的設施;學校沒有擬定相關低碳生活的推行方案。 學生方面:學生在平日生活裡大量使用一次性餐盒和筷子,大量的列印紙得不到合理利用就扔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喜歡聚眾喝酒,飲食都是憑喜好,對垃圾的處理方式不關心,大部分隨手就扔了,沒有做到隨手關燈和關水,購衣服時考慮是否名牌、是否好看,不考慮是否符合低碳生活標準,去超市存在大量使用塑料袋的行為。出行時,不遠的路程也要坐車。歸結這些行為,充分說明學生中的低碳意識不高,在生活中沒有嚴格要求自己,生活中沒有低碳的氛圍。 一方面: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素質不高,在校園裡隨地扔垃圾、隨地吐痰、踐踏草坪等這樣的小事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然而低碳生活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無論身邊的任意一個小舉動都會影響著我們的低碳生活。 另一方面:在很多學生中沒有正確對待低碳生活,當有人推行低碳生活時,還會被認為是摳門。

通過調查,71%的大學生認為氣候和環境問題對自身生活影響不大,僅有20%的大學生認為對自身生活影響很大,還有9%的大學生壓根就不知道低碳生活指的是哪些方面,對低碳生活缺乏認識。在參與調查的群體中,我們僅發現有8%的大學生對低碳生活很關注,且經常無形中提醒自己的生活細枝末節,讓自己的行為影響身邊的人。76%的大學生認為主要是碳的排放量導致地球氣候惡化的,和自己關係不大。16%的大學生認為要減少碳的排放,但不知道如何從自己的生活的細枝末節做起,從自己做起,都希望政府給予更多的幫助,希望學校多盡力。但是“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種環保意識,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約,從我做起,從現

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獻上一份力。

四.對策和建議

1.宣傳低碳生活提高低碳意識:很多人認為低碳生活那是政府的事,那只是工業化程序中帶來的,與自己的關係不大,這實際上都錯了,這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我們每個人只需儘自己微薄之力,就能讓更多的人瞭解什麼是低碳生活。提高低碳意識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行動去帶動身邊的每個人,讓低碳意識環繞著我們每個人。

2.學校可採取一些措施:建立相關的用水和用電制度,儘量減少水和電的浪費,對用電腦的同學,應對其用電量加以嚴格的控制。學校的食堂應該禁止提供大量的一次性餐盒和一次性筷子。此外,還應開設有關低碳的講座讓低碳的理念廣泛的耕織在大學生中。或者鼓勵學生社團組織製作橫幅等宣傳低碳知識,去推行和宣傳低碳生活,向更多的人宣傳低碳理念。

3.學生嚴格要求自己踐行低碳生活: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積極倡導“低碳生活”在我們的日常生孩子嚴格要求自己,平時要勤動手、多動腦,學會舊物巧利用,變廢為寶。可以在宿舍周圍種上幾盆鮮花,即可改善空氣,又可以讓生活充滿春意。外出時,如果路不是很長,請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既鍛鍊了身體又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注意節約用電,做到隨手關閉電燈、電腦、電視、空調、飲水機等電氣裝置。遠離塑料袋、一次性飯盒,減少白色汙染,杜絕使用一次性木筷子,保護森林。購物時,儘量自備袋子或者選擇購買布袋,選購綠色產品、綠色食物,倡導綠色消費。

4.積極響應科學發展觀:生活就是一種習慣,讓我們將低碳生活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習慣。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它更科學,更環保,它是建立節約型社會,更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種重要表現。為守護好我們共同生存的家園,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積極響應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和諧校園,為和諧社會的構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調研總結

通過這次的調研,我們小組深刻的認識到,其實很多人都還沒有意識到“低碳生活”的必要性。現在,環境的惡化,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這個問題。氣候變化已經不再只是環保主義、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所關心的問題,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低碳生活”節能環保,有利於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的速度,勢在必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選擇“低碳生活”,是每個公明應盡的責任。我

篇二:大學生低碳生活調查報告

大學生低碳生活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意義、目的

背景說明:據統計,在中國,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7噸,但一個城市白領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積,開1.6 l車上下班,一年乘飛機12次,碳排放量也會在2611噸。 全球暖化等氣候問題致使全球人類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態環境.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想象:如果不提倡低碳生活從我做起,我們的生存環境將會越來越怎樣

調查的意義:通過調查,讓學生認識: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節能減排這些環保理念應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低碳生活更應是我們急需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理念正漸漸被世界各國所倡導。讓每一個大學生都自覺養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學教育面臨的新課題。通過調查,瞭解當代大學生的“低碳生活”意識,進行氣候變化宣傳教育,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節能減排意識,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

二、調查內容

節能減排,是目前社會人人必須為之努力的工程。從當前的經濟社會“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難迴圈”的“三高一低難迴圈” 發展方式來看,節能減排問題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困擾著我們。由於公眾的節能減排意識不強,

掠奪式的快速發展對全球氣候產生了重大影響,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這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嚴重挑戰,亟需開展全民氣候變化宣傳教育,改變生活方式,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那麼,低碳對我們的`生活到底產生哪些重要的作用?我們距離真正意義上的低碳生活又有多遠?為此,我沒有采取傳統的紙質問卷方式,而是通過網路、電子郵件和簡訊的方式隨機調查了100名在校大學生,瞭解大學生低碳生活意識和他們對低碳生活方式的認知度和參與情況,從而宣傳和倡導大學生養成低碳生活方式。

三、現狀

2000多年來,隨著工業化程序的深入,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12月8日,世界氣象組織提前公佈的“2009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近1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10年。此外,全球暖化也使得南極冰川開始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芬蘭和德國學者公佈的最新一項調查顯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遠遠超出此前的預期。如果照此發展下去,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將可能是第一個消失在汪洋中的島國。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去年年底,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讓低碳生活成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今天,你減碳了嗎”也變成了很多年輕人見面時新的問候語。

1、低碳生活是大學生養成低碳生活方式的前提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有了更多的物質需求。這些需求和發展,一方面消耗著大量的資源、能源,另一方面又排放出大量汙染物,破壞環境,使得全球環境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環境汙染壓力。例如,能源使用和汙染物排放情況存在諸多不合理現象;許多資源被浪費、被汙染;汙染物的排放節制不夠等等。

通過調查,75% 的大學生認為氣候和環境問題對自身生活影響不大,僅有15% 的大學生認為對自身生活影響很大。調查顯示,對節能減排認知度不夠的75% 的大學生因認識不足,對低碳生活也瞭解不夠,從而覺得氣候和環境問題對自身生活影響不大。

低碳是指較低或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祕書長任官平認為“節能就是最大的減碳”。對我們來說,生活方式描繪了每個人的“碳足跡”,二氧化碳給全球帶來的生存危機,增強了我們的憂患意識,世界各國都在減排問題上進行著艱苦的努力,低碳概念幾乎得到了廣泛認同。

那麼,什麼是低碳生活呢?低碳生活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它是一種簡約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活習慣。它還是一種自然而然地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從而養成低碳生活方式。低碳並

不意味著就要刻意去節儉,刻意去放棄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到多節約、不浪費,同樣能過上舒適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雖然是一個新概念,提出的卻是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它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憂患意識。全球暖化等氣候問題致使我們不得不考慮目前的生態環境,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並儘快養成低碳生活方式。

2、借鑑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在大學生中積極宣傳和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1)、推廣綠色奧運理念,倡導低碳生活

2008 年,為兌現綠色奧運的承諾,北京市修建了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奧運會體育場館設施大量使用了節能、環保新技術。不僅有效減輕了奧運會對環境的不良影響,也使北京奧運會成為一屆綠色減排的體育盛會。2010 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都將成為推廣自願減排的平臺,2014 年南京青奧會也提出了要努力辦一屆綠色青奧的目標,這都是大學生養成低碳生活的良好契機。

(2)、 宣傳低碳生活的專案,啟動大學生低碳生活的活動

由氣候組織聯合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發起的“百萬森林專案”,號召社會公眾倡導低碳生活,應對氣候變化,支援西部生態脆弱地區的貧困人口。它一方面倡導公眾每天做到10 件日常生活中的減碳小事來達到“減碳”目的,另一方面鼓勵公眾以每棵5 元的價格向西部乾旱地區認捐一棵樹,用自己的行動來改善全球氣候,保護全球生態環境。2008年12 月,中國首個官方碳中和標識——中國綠色碳基金碳中和標識釋出。碳中和標識是由國家林業局氣候辦設計註冊,中國綠色碳基金捐資人實踐低碳生活的一種證明。因此,在大學生中要進行廣泛的宣傳,讓大學生積極關注並真正參與其中。

為了鼓勵更多女大學生投身科研領域,歐萊雅公司啟動了“科學校園行”活動,以節能低碳為主題設定四個環保課題,在全國重點大學中徵集環保暢想及提案,最終評選出6 名女性“歐萊雅校園科學之星”。此外,活動還特別設定了“歐萊雅減碳達人”活動,鼓勵更多的大學生提升環保意識,倡導科學健康的低碳生活。2007 年3 月,澳大利亞率先開展了“熄燈一小時”活動,三年多來已成為一項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環保活動。

四、對策及建議

借鑑“美國最綠色的大學”,建立低碳校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