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幼兒音樂教育總結

來源:才華庫 2.69W

幼兒園音樂教育與幼兒發展

幼兒園幼兒音樂教育總結

音樂教育是眉宇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挖掘和發展人自身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能力。涕泣幼兒園的音樂活動,我們便會象棋那些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優美,節奏分明、又富有通衢的樂曲,如《高人和矮人》中高人的形象和矮人的形象,《五指歌。中的無個任務形象等等,我們常用音樂形象來對孩子進行教育;當孩子認真地排成一列聽音樂開火車時,當孩子投入地表演大灰狼走路時,當孩子正用童聲唱著“世上只有媽媽時”,我們有否深入考慮過,幼兒音樂教育對於幼兒的發展,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 在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內容包括歌曲韻律活動,樂器演奏,欣賞等四大型別。在我們那到一個音樂教育教材時,首先要確定它是屬於哪個型別。如果是歌曲,就要求教師在組織各項音樂活動中注意培養兒童對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及不容音色的感受力,如果是韻律活動,就要求教師注意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旋律、節奏、力度、強度及表演力……總之,不管是哪個型別,教都需要考慮到幼兒對音樂感發展的要求,還應考慮到幼兒在認知、情感、個性、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 由此,我們可以意識到,學唱一首歌曲或學一個韻律表演,對幼兒來說並不是簡單的聽聽。唱唱、跳跳,而是在多方面接受薰陶和教育,幼兒正是在這樣日積月累的過程中成長著。幼兒園音樂教育對幼兒的發展的促進作用,已遠遠超過我們已有的認識程度。

一、 音樂教育與幼兒的情感發展

音樂是兒童生活的靈魂,大凡健康的兒童生來就喜歡音樂,嬰幼兒對音樂具有一種本能的反應。豐富的音響、鮮明的節奏、動聽的音調會使他們情緒激動,表情愉快。音樂在時間中流動、運動的形態,不斷地產生著新的變化,其音響對感官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特別是音樂的節奏,間接地影響到血液迴圈,呼吸甚至內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著密切的關係。音樂也是最善於表達 、激發情感的藝術,它可以使幼兒興奮,也可以使幼兒鎮靜,消除緊張心情,獲得情感的平衡,通過廣泛的接觸表現不同的情感內容的音樂,幼兒的情感世界將逐漸變的豐富、充實。音樂可以帶給人快樂,並將幼兒引發對世間一切的興趣。

二、音樂教育與幼兒的智力發展

音樂作為一種轉瞬即逝的時間藝術,要求幼兒保持注意力的穩定,習慣於跟隨音樂的運動和變化,以便了解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和情感,形成對樂曲的整體感受。音樂欣賞和演奏還要求兒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既要控制自己的發聲,使自己和音高、節奏和自己的聲部協調統一,還要注意傾聽其他的聲部,注意指揮的手勢和要求;由此可見,音樂可以訓練兒童的注意力,促進幼兒發展,幼兒學習音樂不需要先認識文字元號,而是通過感知覺,對於音高、節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別力,對於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都會提高幼兒聽覺的敏覺性、選擇性和對音樂的整體感受性。音樂的學習不僅市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還會引起全身官能的反應,伴隨著律動、舞蹈、樂器進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動,要求幼兒的耳、眼、腦、四肢協調作用,可以培養幼兒的敏銳感覺,提高大腦反應的靈活性。研究表明,讓幼兒學一種樂器,對開發幼兒一般的認識能力大有益處。有人指出,凡學樂器的兒童,上國小後動作靈敏、思維敏捷,學習成績優良。這說明學習操作樂器的技能與一般認知心理的發展之間有很密切的關係。如果與腦的發展相聯絡,樂器的操作很可能更有助於左右腦的平衡發展。音樂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具有形象性的特徵,但音樂中最重要的樂音又是看不見、莫不著的,其高低與時值的長短、音樂的開始和結束、時間和空間的關係等等,因此,音樂教育對於培養幼兒的直覺、分析、想象、創造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 音樂教育與社會性的發展 藝術活動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開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們得到更多的心與心的溝通。音樂內在的節拍、節奏,合奏中聲部的安排、律動、舞蹈中的動作的編排,音樂遊戲規則等等,都使幼兒在一種愉快的“不強迫”的形式中,養成自願遵守規則的習慣,培養了自律、自我激勵。也正是在這些 活動中,幼兒體驗到集體創造的愉快,學習與他人非詞語的交流,默契合作,學會理解、接納、欣賞他人。 音樂教育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增強幼兒的審美能力,幼兒能夠在音樂活動中通過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而逐步獲得身心發展的和諧美,並的得以健康成長。幼兒只有學會認識音樂、駕權音樂、學會尋找體驗音樂的美,才能進入音樂的天地,並藉助音樂獲得積極的人生經驗,全面、健康地發展。

語言與音樂巧妙結合,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熱情

《拔蘿蔔》是一個歌表演活動,它主要是讓幼兒傾聽歌曲旋律和內容,感受生動有趣的音樂形象,嘗試創編歌曲中各角色的動作。為了使幼兒更能理解音樂作品,在活動進行前我做了如下的知識經驗準備:1.考慮到小班幼兒對一首音樂的興趣大多是由於具體情境、材料引發的,所在事先在圖書區角中我就投放了《拔蘿蔔》這本書意在讓幼兒引發對這個內容的興趣。並利用午間談話時間給孩子們講了《拔蘿蔔》這個故事。講完後又一起討論了故事中誰先拔蘿蔔,接著誰來了,然後又是誰,誰後面又是誰,最後是誰的人物出場順序,使幼兒對故事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講故事時,我發現幼兒物件聲詞“哎呦呦”很感興趣。講完這個故事後我觀察到有這樣的一幕:文傑小朋友在午睡時脫下鞋子後,也提著鞋子唸到“哎呦呦,哎呦呦”。看到這個現象我很欣喜,欣喜到他把故事進行了仿編並表演。

2.《拔蘿蔔》的音樂版本有很多,人物出場的順序也有很多種,所以我在網上儘量選擇歌曲節奏較慢,歌詞清晰,旋律優美的音樂且與故事人物出場順序一樣的版本進行教學活動。另外在物質準備上,我分別做了老爺爺、老奶奶、小姑娘、小狗、小花貓、小老鼠的頭飾各一份。做好了這兩項準備活動後,活動就正式開始了。我採取了先不聽音樂用表演的形式將歌詞貫穿在活動中進行表演,並請幼兒想象拔蘿蔔、請別人幫助等動作。教師在這過程中第一段哼唱,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師幼共同哼唱的形式,邊哼唱邊表演。隨後再和幼兒邊聽音樂邊表演。可是在接下來的環節時出現了一個問題:孩子們積極性很高,每個人物角色只有一個,而且一遍音樂就有兩分多種, 15分鐘一會兒就要到了,考慮到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這麼高漲我就又請了幾組進行表演,15分鐘的課整整上了半個小時。可還是出現了很多幼兒表演不到的現象,沮喪出現在了孩子們的臉上。

課後仔細回想進行這個活動的前前後後,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孩子們對音樂、對錶演的熱情。雖然這個活動整整進行了半個小時,但在這半個小時中,孩子們的熱情始終是非常高漲的。在進行這個活動前我就進行了這樣的思考:如何讓幼兒對一個完全陌生的音樂作品感興趣呢?我覺得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語言描述。特別是對小班幼兒來說,語言描述更加的直觀、清晰,可以有效地增進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對音樂作品情感的體驗。歌曲《拔蘿蔔》,對孩子們來說很陌生,但我通過講述故事《拔蘿蔔》,使音樂與文學互相滲透,有機結合,使音樂具體形象化,有效地增進了幼兒對音樂的理解。

幼兒對這種音樂欣賞方式非常喜愛,因為這種方式符合幼兒的思維、認知發展水平,符合幼兒的心理。但活動中還是出現了不能滿足於幼兒興趣的現象,我想如果我多準備幾份人物的頭像,採取分組進行表演的話,一定能滿足更多孩子們對於表演的慾望。

淺談音樂活動中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於認識,掌握某種事物,並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達爾文曾說過;“就我記得,在學校期間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後來發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而多樣的興趣,沉溺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入瞭解任何複雜的問題和事物。”可見,興趣對學習是很重要的,幼兒對音樂有興趣,這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的心理因素。那麼,如何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呢?

一、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心理特點

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法 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幼兒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鑑賞音樂、表現音樂。 如在給中班幼兒上音樂活動“走路”時,可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徵小兔、小鹿、小鴨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又如在“打電話”這一活動中,可運用扮演角色的形式,來引發幼兒學習齊唱、分組唱的歌唱方法,讓部分幼兒當打電話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兒當接電話的娃娃,配上道具“電話”,幼兒便在感興趣的氛圍中學會了此種歌唱方法。

二.設計好教學語,增添音樂的特有情趣

1、 活動組織的音樂教學語,是指在音樂活動中點綴性的音樂語言,如活動前後師幼問好等常規,就可用音樂的形式來表現,放一段歡快的音樂讓幼兒做律動,表示音樂活動開始了,既可突出音樂活動的特點,又可激發幼兒的興趣,還可間接傳授知識。

2、節奏語,即用拍擊身體動作來表示,用在活動中,可以使幼兒感受音樂速度、力度等,培養幼兒節奏感,這對歌曲進行打擊樂可發揮較大的作用,如在打擊樂活動“瑤族舞曲”中主要節奏型是X XX,變化節奏是XX,XX,結束句的加強節奏為XX,教師可分別編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動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節奏。

3、手勢語,即用老師的手勢代替語言,它可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如在小班音樂活動中可結合所演唱的有鮮明形象的動物歌曲,通過手勢形象地模仿出各種動物姿態,便能很好地把幼兒的情緒激發起來,特別在指揮分合唱和打擊樂時,通過手勢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兒及時傳遞和表達出內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內涵,因此,簡明的手勢(包括指揮)能啟迪、激發小朋友的情感,使其節奏統一、速度統一,從而引起老師和小朋友間的情感共鳴。

4、體態語,體態語通過教師的動作表情傳遞給小朋友,能起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應,一般來講,主要是眼睛和臉部的各種神態和表情,它以無聲的語言向幼兒表露和傳遞內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堅定的目光和洋溢歡欣的笑臉,能使幼兒情緒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賞歌曲《獅王進行曲》時,教師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飛揚的姿態,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兒,使他們充分感受獅王的神態,《搖籃曲》等較為柔和和抒****彩較濃的歌曲,教師應注意運用親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來教唱,便能把幼兒的情感帶入如 詩如畫般溫柔的意境中去。 又如唱《大公雞》《郊遊》等輕快活潑的歌曲時,教師用充滿稚氣天真的笑臉和眼神,就更能激發小朋友的內在情感,並且能和老師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進行唱歌和隨著音樂節奏去進行律動表演,這樣便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來自我表達和表現

幼兒教育的全部藝術就在於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主動求知的積極性,只有當幼兒需要的時候,教師的給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樂教育中,老師往往忽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沒有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過分的注重技巧訓練。如在學律動時,老師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動作,幼兒機械地重複學,使本來很好的音樂活動變成枯燥無味的動作訓練,幼兒的興趣隨著一遍一遍的“不對”聲遞減,其實,在教學中,只要充分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動力和自信感,有了學習的興趣,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得到了發展。 總之,我們要不斷提高幼兒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幼兒的美感,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以音樂的形式開發幼兒的右腦

科學地開發幼兒的右腦,不僅能促進他們智力的發展,而且有利於幼兒的身心健康的發展,從幼兒喜歡的音樂入手,逐步地開發幼兒的右腦,效果很明顯,整個過程我是這樣做的:

一、利用中班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培養他們逐步感受美的能力。 在幼兒遊戲及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播放一些喜歡的,旋律優美動聽的世界名曲,如《天鵝湖》、《獅王進行曲》等,這些樂曲的`形式內容符合幼兒的欣賞水平,幼兒也能理解,通過一首首優美的樂曲,把幼兒帶入美好的想象世界。最初,我們將音樂用恰當的、幼兒能夠理解的語言、圖片講述給他們聽,如《梁祝》,逐漸地幼兒感受音樂的能力。幼兒在聽樂曲時,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簡練的語言講述出來,有的幼兒情不自禁地隨著樂曲跳起了舞,雖然有的幼兒的舞姿不是很優美,動作還很稚嫩,但都是幼兒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這也是培養幼兒理解接受美的最好階段。

二、通過扮演角色,培養幼兒初步的音樂聽覺能力。 音樂的聽覺能力,它包括辨別音樂的長短、強弱等,我們針對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讓幼兒充分運用感官感知事物,調動他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在認識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全音符時,讓幼兒扮演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大象走路的時候很慢所以它就是全音符、小兔子代表四分音符、小鴨子代表二分音符,並用打擊樂器代表小動物走路的聲音。讓幼兒知道音符之間有長、短之分,然後把各種小動物卡片放在活動區內,有機的與 活動區相聯絡,這樣幼兒在學習中,不但加深了對音樂語言的理解,而且還認識了很多樂器的名稱,掌握瞭如何正確使用打擊樂器的方法。

三、為幼兒選好音樂素材,通過音樂欣賞活動,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為了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在選擇音樂欣賞素材時,我們多選擇了一些旋律優美節奏鮮明,具有一定風格的音樂,我們採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如:《鄉村姑娘》這段音樂就很有特點,我們啟發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有的幼兒說:好象小動物在走路,還有的說:好象有小人在找寶藏等。不僅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同時也挖掘出幼兒的創造能力。 同時我們在選擇素材的時候,還選擇了一些有強烈對比度的音樂供幼兒欣賞,例如:《動物狂歡節》樂曲裡有好幾種樂器,第一段用長號演奏,旋律比較低沉,幼兒聽完後聯想到大象、老虎、熊、獅子等很笨重的動物,第二段樂曲由笛子、散鈴等樂器來演奏,旋律優美、節奏明快,幼兒聽完後聯想出猴子、小鹿、小兔子等一些靈活的動物。可見,音樂欣賞活動對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音樂教學活動,不僅僅培養了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而且開發了他們的智力,在愉快、輕鬆的氛圍內學到了知識,達到了我們的目標,使他們的各種能力都得到了發展,今後,在音樂教學上我們將會繼續努力,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上。

為幼兒插上音樂靈性的翅膀 ——注重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鍊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

音樂是一門藝術,有它特殊的藝術表現手段,是構成人類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很早就發現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的發展的起著重要的作用。他說:幼稚園應該是有音樂的環境,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發展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技能。需引導幼兒在藝術的環境中,有興趣的與環境發生互動,充分激發其主動性、積極性,才能更好的培養和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理解、體驗和表現的能力。興趣是什麼?通常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於認識,掌握某種事物,並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那如何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呢?

一、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

興趣是幼兒學習音樂的原動力,幼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首先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緊密聯絡幼兒的生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在不同場合出現不同音樂,能有效激發幼兒興趣,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方法力求生動、新穎。如運動時選擇熱烈的迪斯科;遊戲時則選用活潑的鋼琴曲……動人的旋律,明快的節奏促使幼兒躍躍欲試,參與活動的興致頓然提高。如果教師生硬地要求幼兒唱一些晦澀難懂的歌曲,幼兒根本無法理解這些內容,也就無法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首先要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幼兒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鑑賞音樂、表現音樂。

如在給中班幼兒上音樂活動“走路”時,可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徵小兔、小鹿、小鴨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又如在“恭喜恭喜”這一活動中,可讓幼兒隨著歌曲的節奏做動作,部分幼兒給另一部分幼兒拜年,配上一些過年用的鞭炮、燈籠等等,幼兒便在感興趣的氛圍中學會了此種歌唱方法。

二、提供欣賞的機會,培養幼兒傾聽音樂的興趣。

幼兒年齡小,接受能力卻很強,可以說,每個幼兒都有一雙音樂的耳朵。靈敏的聽覺是感知音樂的前提,教師一定要讓孩子從聽覺入手,讓孩子多聽,自己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因此,運用各種有趣的音樂手段來激發幼兒聽音樂的願望,引起幼兒聽音樂的興趣,培養幼兒聽的習慣,從而分辨出音樂中的細微差別。可以要為孩子創設了一個欣賞天地,儘量讓孩子多接觸音樂,通過多種渠道,如教師的演奏演唱,錄音機磁帶、VCD、電腦等讓孩子欣賞、傾聽悠揚的歌曲,優美的旋律,在每個孩子的腦海中結合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把孩子帶入詩一般的意境中,使他們常常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起來。同時,我還恰當利用一些空餘的時間,如每天早晨孩子們陸續來幼兒園時、午睡以前、進餐、離園等時間播放音樂,讓孩子生活在音樂中,使孩子的生活充滿音樂,從中誘發孩子傾聽音樂的興趣。孩子們耳濡目染地接近音樂,熟悉音樂,從而喜歡音樂、體會音樂,音樂的種子埋在了孩子們的心裡。現在孩子們無論在什麼場合,只要一聽到音樂他們都會側耳傾聽,自得其樂。

三、運用多種感官語言,增添音樂活動特有的情趣。

1、手勢:即用老師的手勢代替語言,它可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如在小班音樂活動中可結合所演唱的有鮮明形象的動物歌曲,通過手勢形象地模仿出各種動物姿態,便能很好地把幼兒的情緒激發起來,特別在指揮分合唱和打擊樂時,通過手勢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兒及時傳遞和表達出內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內涵,因此,簡明的手勢(包括指揮)能啟迪、激發小朋友的情感,使其節奏統一、速度統一,從而引起老師和小朋友間的情感共鳴。

2、體態:體態語通過教師的動作表情傳遞給小朋友,能起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應,一般來講,主要是眼睛和臉部的各種神態和表情,它以無聲的語言向幼兒表露和傳遞內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堅定的目光和洋溢歡欣的笑臉,能使幼兒情緒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賞歌曲《獅王進行曲》時,教師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飛揚的姿態,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兒,使他們充分感受獅王的神態,《搖籃曲》等較為柔和和抒****彩較濃的歌曲,教師應注意運用親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來教唱,便能把幼兒的情感帶入如詩如畫般溫柔的意境中去。

又如唱《金蛇狂舞》《新年帶著幸福來》等輕快活潑的歌曲時,教師用充滿稚氣天真的笑臉和眼神,就更能激發小朋友的內在情感,並且能和老師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進行唱歌和隨著音樂節奏去進行律動表演,這樣便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充滿魅力的環境佈置,激發幼兒學唱歌的興趣。

秋天到了,活動室都換上了秋天的主題牆飾,教室裡掛滿了片片金黃色的樹葉,牆面貼上了孩子們的樹葉貼畫。於是,就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新授了歌曲《小樹葉》,在活動中孩子們紛紛地不由自主轉頭去看他們喜歡的“樹葉”,這時我就抓住時機引導他們在掛滿樹葉的牆飾下學唱歌,在唱歌時,孩子們的情趣高漲,興趣十足,不一會就學會了歌曲,這時孩子們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不由自主的為歌曲自編動作,並把樹葉飄落的動作編了進來,還一邊唱一邊做小樹葉飄下的動作,個個動作優美,興高采烈。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輕而易舉地掌握了歌詞,趣味盎然地學會了新歌。還自編了這個歌曲的動作,為在表演區域活動做好了準備。孩子們在充滿魅力的牆飾中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歌曲之美,感受到了唱歌的樂趣,並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在豐富多樣的音樂天地中,激發幼兒愛歌曲的樂趣

五、給幼兒自我表現和表達的機會

幼兒教育的全部藝術就在於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主動求知的積極性,只有當幼兒需要的時候,教師的給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樂教育中,老師往往忽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沒有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過分的注重技巧訓練。如在學律動時,老師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動作,幼兒機械地重複學,使本來很好的音樂活動變成枯燥無味的動作訓練,幼兒的興趣隨著一遍一遍的“不對”聲遞減,其實,在教學中,只要充分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動力和自信感,有了學習的興趣,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得到了發展。

音樂是孩子離不開的夥伴,孩子的發展需要音樂,音樂可以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是為孩子的音樂潛能開發奠定良好基礎。能讓孩子的生活充滿音樂,提高孩子的音樂智慧。能使孩子在濃厚的音樂藝術中,一點點,一滴滴地聽懂音樂,理解音樂,表演音樂。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要堅持從培養幼兒興趣出發,精選一些妙趣橫生、有趣味的教法,讓幼兒多聽多唱,放手讓幼兒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幼兒一個展示的舞臺,一個鍛鍊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幼兒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達爾克洛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我們要不斷提高幼兒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幼兒的美感,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做幼兒喜歡的音樂活動的“引導者”

論文提要:《綱要》指出:我們要引導、支援、鼓勵幼兒參加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注重幼兒的感受、體驗和情感表達方式,積極地豐富幼兒的音樂經驗和審美情趣,提供幼兒自主表達的音樂空間,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技能和能力,讓幼兒真正成為了音樂活動的主人。 藝術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對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有著特殊的功效。《綱要》明確指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這就肯定了藝術在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而音樂活動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音樂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幼兒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塑造幼兒活潑開朗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因此,開展音樂活動時,我根據幼兒心理髮展和年齡特點,從他們喜歡的音樂入手,注重幼兒的感受、體驗和情感表達方式,讓幼兒成為音樂活動的主人。

一、注重創設美好的音樂環境。

幼兒的音樂行為深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綱要》要求:音樂活動要面向全體幼兒,讓幼兒能感受並喜歡環境、生活中的美,得到美的薰陶。因此,我注重創設條件讓幼兒生活在音樂的天地裡。清晨,幼兒園的喇叭裡就會準時響起美妙、悅耳、多樣的音樂,結構完整、形象鮮明的外國音樂,優美、抒情的中國民樂,活潑愉快的兒童音樂┄┄好聽的音樂,伴著幼兒愉快、輕鬆地踏入幼兒園,帶給幼兒好心情,開始一天的生活、學習。一日活動的課間、晨鍛、就餐、起床等環節,我會為幼兒播放一些適時、適宜的音樂。如:輕鬆、活潑的課間音樂;歡快、愉悅的晨鍛音樂;悠揚、安靜的就餐音樂;抒情、催眠的午睡音樂;活潑向上的起床音樂,帶給幼兒豐富的音樂感受,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音樂欣賞能力,讓幼兒在美妙的音樂中心情愉快、思維活躍。

二、激發幼兒喜歡音樂的情感

教學活動是音樂教育的載體,能豐富幼兒的音樂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情趣,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技能和能力。以往的音樂活動,我習慣採用“示範—模仿”的教育模式,重在灌輸技能,干預束縛了幼兒的雙手和大腦,禁錮了幼兒的思想情感,幼兒普遍缺乏童稚的審美直覺更談不上喜愛音樂活動。《綱要》的學習,使我轉變了教育觀念,學會運用啟發式等方法引導幼兒參加音樂 活動,注重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感受和體驗,提供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充分調動幼兒的情感。活潑愉快的音樂教學活動,讓幼兒感受並喜愛了音樂,更讓有音樂天賦的幼兒發展了音樂潛能。如:小班音樂活動《我是解放軍》,我引導幼兒通過說、唱、做了解可愛、尊敬的解放軍,激發幼兒熱愛解放軍的情感,並提供小解放軍的服裝及玩具木槍,讓幼兒學做解放軍,通過一個教學活動,使全班幼兒更加熱愛解放軍,只要一聽到《我是解放軍》的音樂就會情不自禁地又唱又表演解放軍。 三、尊重幼兒的音樂感受與表現 《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因此,給幼兒一個自由寬鬆的藝術表現環境,贊同幼兒尚處於萌芽狀態的藝術慾望和動機,能使幼兒出現更多的閃光點。

1.欣賞幼兒。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發展的步調,有自己處理事情的策略,但得到了教師的尊重和欣賞,幼兒就願意拓展自己的空間,發揮自己的潛能。如:課間時幼兒聽到活潑、歡快的樂曲,會用各自不同的形式了表現音樂,有的 幼兒翩翩起舞;有的幼兒找同伴隨樂遊戲;有的幼兒歡快哼唱;有的幼兒做忠實的觀眾;有的幼兒為同伴拍手鼓掌。我充滿喜愛地欣賞幼兒,有時也與幼兒一起快樂。我的參與與贊同,幼兒的勁頭更足,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2.鼓勵幼兒。音樂活動中,我始終支援、鼓勵幼兒音樂表現。因為,幼兒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的生活經驗各不相同,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也是不同的。如:欣賞《獅王進行曲》前奏時,幼兒憑自己的感覺去理解音樂,有的講烏雲來了,大風呼呼地叫,要下雨了;有的說凶狠的老虎欺負小動物;有的說大灰狼在想壞主意等等,我尊重幼兒的想法與創造,充分肯定了幼兒獨特的感受。 四、分享幼兒音樂創造的樂趣。 就如《綱要》中所說的那樣我們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放手讓幼兒去想象和創造,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有表現的自由,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大膽地表達,盡情地抒發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如學習歌曲《柳樹姑娘》時,請幼兒說說怎樣唱演歌曲,有的幼兒說用優美的聲音演唱,因為柳樹在春風中搖擺好象在跳舞;有的幼兒說柳樹在溫暖的陽光下發芽成長很快樂要活潑愉快地演唱……我覺得只要給幼兒空間,他們也會象柳樹一樣茁壯成長。小班幼兒學習歌曲《我是解放軍》 時,我引導幼兒根據有力、雄壯的音樂,創編解放軍神氣的樣子時,有的幼兒向解放軍一樣雄赳赳地走路;有的幼兒莊嚴地敬禮;有的幼兒象手握鋼槍站崗放哨的戰士……雖然他們的動作不一,但都能把解放軍的形象通過自己的經驗、想法去表現,發揮得淋漓盡致。另外,我在班裡創設了一個表演區,提供幼兒喜歡的音樂、道具,讓幼兒與同伴一起表演,既滿足了幼兒的需要、興趣,又給幼兒提供了音樂表現的舞臺,促進幼兒音樂的技能和能力的提高。 我積極地引導、支援、鼓勵幼兒參加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不僅豐富了幼兒的音樂經驗和審美情趣,提高了幼兒音樂表現技能和能力,培養了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而且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更明顯的是幼兒真正成為了音樂活動的主人。

對音樂教材的正確解讀

同樣的一個音樂活動,Z和S兩位教師分別選擇在中班和小班幼兒執教,我們感受到了兩位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如Z老師用她動聽的琴聲調動起孩子們的情緒及學唱歌曲的積極性。S老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深深吸引著小班的孩子。

在教學中,她們能夠根據班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各有重點和特點。其中Z老師在處理教材時,重點讓幼兒感受歌曲中的說唱環節,發現和感知音樂的有趣;同時學習休止符的演繹方式,並通過拍手、跺腳等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S老師選擇在小班幼兒中進行執教,由於歌曲裡面歌詞重複、遞增,完整演唱歌曲比較長,她就把這個教學活動的重點落在,學唱第一段的唸白加第一段的歌曲部分,並重點感知歌曲中的休止部分,這樣的處理更適合小班幼兒的教學。

建議S老師在教學的結尾處,可以引出讓幼兒完整欣賞樂曲,並告訴幼兒在下次教學活動中繼續學一學,保持對活動的興趣。兩位老師在組織幼兒遊戲的時候,毛巾的落點應該在耳朵、脖子和眼睛,因為它在跟耳朵、脖子和眼睛做遊戲(親親嘴),同時也在提醒幼兒洗臉時別忘了擦耳朵、脖子和眼睛。

小毛巾是幼兒生活中所接觸和熟悉的,歌曲採用唸白和演唱相結合的方法,在重複、輕快、節奏鮮明的旋律聲中,激發幼兒想聽、想唱、想動,重點感知歌曲中的休止符。我自己設計的歌曲《小毛巾》, 覺得比較適合中班孩子教學,聽了S老師的小班教學活動,覺得小班也適合,關鍵看老師如何處理教材、設定教學目標和設計教學活動。

聽了兩位老師的教學活動,感觸最深的是:教材的分析、處理和把握很重要。這個教材很好,很吸引孩子,在教學的一開始要讓幼兒靜靜地感知、欣賞歌曲,發現其中的休止符、間奏、唸白等,再通過圖譜、遊戲等形式來加深對節奏的掌握,並讓幼兒感知其中蘊含的教育意義。

教案的設計只是處於一種理想狀態,只有嘗試和實踐,才會有更多的感悟。因此,一定要嘗試和實踐,並及時反思,才會有更多的收穫。感謝兩位老師給我們帶來了這兩堂音樂活動的展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