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綜合實踐的活動總結

來源:才華庫 1.8W

經歷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後,相信你會有不少的收穫吧,寫一份活動總結,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活動總結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綜合實踐的活動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生綜合實踐的活動總結

學生綜合實踐的活動總結 篇1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班開展了"民以食為天"的綜合實踐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們既通過上網、到圖書館查閱、社會調查等,獲得了大量豐富多彩的有關飲食的科學知識,同時活動中我們小組之間、組與組之間相互交流,也讓我們體驗到合作的快樂,研究的快樂,同學之間的友情也更加深厚了。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這次活動讓我們瞭解到了科學的飲食方案。每天的一日三餐,它裡面的學問可真是不少呢!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才是科學合理的定量。難怪有人戲言,"早上要吃得像皇帝,中午要吃得像平民,晚上吃得像乞丐。"看來這其中還真是蘊含著一定的科學道理呢。通過這次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同樣明白了許多不宜搭配在一起共餐的食品,瞭解到許多食品的禁忌知識,也掌握了許多關於食品健康方面的科學道理。

不僅如此,這次實踐活動也鍛鍊、提高了我們的能力。在活動中,首先增強了我們的觀察能力、篩選資訊的能力。面對各小組同學蒐集來的成堆成堆的資料,我們在竇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學會了整理和分類,學會了更合理地安排資料的順序,學會了科學地篩選所獲取的飲食知識。其次,這次活動不僅增強了我們的實踐能力,也讓我們班同學的心擁得更緊。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彼此支援,彼此交流,為國小六年結下的深厚友誼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當然,和竇老師一起參加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我覺得我們的綜合素養提高了很多,懂得了合作,明白了團結,瞭解了健康,也更深地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相信,所有這些一定會讓我們時刻提醒自己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科學飲食,健康成長。

研究活動之初,老師就曾告訴我們,食品所包含的學問很深奧。活動之後仔細一想,真的是這樣,科學合理的飲食搭配對人的健康意義重大,想要吃得健康、吃得味美,關鍵還要看食物的搭配是否合適。我們要杜絕身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向家人推崇營養健康的食品科學知識和健康的現代生活方式,自現在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經歷了這次饒有趣味而又意義深遠的綜合實踐活動,我們也發現了自己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一是我們此次活動的方法還比較單一,隨著活動接近尾聲,我們發現還可以到省、市食品監督局做採訪調查;二是由於假期,同學們行動有所受限,尤其是過年期間大部分同學都回了老家,各小組聚在一起討論的時間稍短一些,活動開展可能也不夠充分;三是因為這樣的活動對同學們而言還比較陌生,許多同學在實地採訪或調查實踐的時候有些拘謹,放不開,行動上不是太主動;四是我們的實踐活動或許還可以做得更充分,到各社群採訪市民,瞭解在普通市民的眼裡是怎樣看待食品的安全性的,這樣內容可能會更豐富。

總之,通過活動,我們明白了科學飲食搭配的學問非常之大,我希望我們可以在以後更多的時間裡,藉助這扇已經洞開的視窗,更多的關注這一問題,進一步地來研究這個知識面很廣的主題,讓人們吃得更健康,生活得更有質量。

學生綜合實踐的活動總結 篇2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課程、綜合性課程,其中實踐性的特點,要求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會操作,學會動手。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是讓學生自己去“做”,去探索,去經歷,去感受,這樣雖不一定有很快的外顯效果,但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得到增強,認識水平得到提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這不正是最好的“結果”嗎?不正是教育的最根本的宗旨嗎?

一、在實踐中增長閱歷

尚未成人的學生,無論在知識結構方面,還是在人生閱歷方面都不夠成熟。綜合實踐活動沒有固定的上課地點,沒有統一的教學內容,也沒有固定的實施模式。因此,每一次活動的開展都可以成為學生成長的舞臺,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閱歷。以開展主題為《交通安全》活動為例。學生在進行交通安全調查的活動中,必須要走出教室,融入社會,與同學、家長、市民、交警等人進行實際接觸。在活動中,學生認識了很多交通路標,發現了交通違規現象並拍攝了不少照片,學會了運用統計表來統計主要交通要道的車流量和人流量,經歷了採訪市民和交警的過程。讓我們聽聽他們的`體會:“在採訪前,我很害怕,沒有膽量,又怕別人潑冷水,就每天早上到馬路上去鍛鍊膽量,到了最後,我採訪終於成功了,這時我才知道,當記者也不容易。”“上次叔叔帶我上街,過馬路時非要拉我闖紅燈,可是我不肯,最後叔叔還是聽了我的,等到綠燈了再過。”“有一次,我走在暨陽路的人行道上,看見一位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跨過欄杆,然後再橫穿馬路,我真是很擔心,難道人們一有急事就不惜去冒險而隨便拋棄生命嗎?”……在活動中學生通過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從而豐富了社會閱歷。

二、在實踐中獲得經驗

學生對自然、社會、自我問題的探究是初步的,稚嫩的,但也是非常可貴的,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經受碰撞、摩擦、融合,但也會努力地尋找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在經歷茫然、失望、喜悅、滿足,得到多種角色體驗後,他們會獲得一些屬於自己的經驗,如與同伴合作的經驗,走上社會與他人交際的經驗,快速獲取資料的經驗,處理生活中突發事件的經驗等等。

考慮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常見疾病,偶爾也會碰到一些意外事故,如何正確對待,及時處理,避免產生更大的傷害和更嚴重的後果,需要學生掌握一些自我保健、自我救助的基本方法,同時需要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在開展活動中,老師可先要求學生查詢自我保健與救護的相關知識,並做好記錄,然後組織對各類意外事故或疾病(燙傷、鼻出血、扭傷或撞傷等)的診治救護演習,並邀請校醫作現場指導,最後組織醫藥知識競賽,如患重感冒時,只要自己吃點感冒藥就行了,對嗎?為什麼?如果不小心被開水燙傷,怎麼辦?有人煤氣中毒了,如何進行搶救?……讓學生在小品、實地演習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中獲取知識經驗,學會自我保護的本領。學生在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的是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三、在實踐中提高能力

教育主管部門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驗方案》的通知中指出:“增設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發展收集與處理資訊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並逐步形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一般包括確立活動主題,制訂活動方案,具體實施,總結交流等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由於我們的課題大多是學生感興趣的和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看著他們認真地調查,專注地查閱,熱烈地討論,細緻地分析,嚴謹地總結,我真實地感覺到了學生在每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以開展主題為《千姿百態的橋》這一活動為例。學生自主制訂活動方案後,蒐集各種各樣的橋的圖片、郵票,瞭解中國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橋樑;走出校門,考察家鄉的橋,拍下照片,寫下歷史;探訪專家,瞭解造橋的歷史,橋樑的種類、功能,造橋的科學知識,分組展開討論,探討今後橋樑的發展等。最後,鼓勵學生進行實際製作:既可以按照圖紙或照片製作世界上的一些名橋,也可以從自己的研究角度,別出心裁地自行設計、創作新型的橋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制訂方案的能力,收集處理資料的能力,訪問交談的能力,動手製作的能力,大膽創新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和提高。

四、在實踐中學會感悟

在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有這樣一句格言:“我聽見了就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綜合實踐活動所強調的是學生走進社群,到社會中去調查,去研究,去體驗,去感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們在開展活動的過程或成功,或失敗,或欣喜,或沮喪的親身體驗,都是成長過程中一筆不可小看的財富。如在實踐中體會了勞動的快樂和艱辛之後,學生們會願意參加到勞動中去,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也會懂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就會尊重勞動,轉變對待勞動的態度。

以開展《獨立賺取一元錢》活動為例。現在的孩子一方面對金錢非常漠然,一角錢掉在地上,他們大都置之不理,視而不見;另一方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貴族待遇”,又使他們對金錢強烈追求,花錢大手大腳,對父母的勞動缺乏尊重。出於對以上現象的思考,老師先組織學生在全校開展對父母工作、學生零花錢等情況的問卷調查,用真實的資料喚起學生的意識,引起他們的注意,隨後佈置學生獨立賺取一元錢活動。他們賺錢的方式很豐富,如賣廢品,賣報紙,幫父母做家務,甚至去餐廳打工。在真實的體驗中,學生感悟到的是父母掙錢的不容易和自己亂花錢的不應該。讓學生在這樣的勞動實踐中進行自我教育,比父母、老師說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會真正感受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使我驚喜的是,給學生的一縷陽光,讓我收穫到了無數燦爛的太陽!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的,整體的,開放的教育活動,強調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情感,發展個性品質。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做到在實踐中學,在興趣中學,在合作中用,真正體會到了“實踐出真知”這句話的含義。

學生綜合實踐的活動總結 篇3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讓國小生們親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我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現就我校活動情況做一總結:

第一、宣傳啟動

1、搞好了宣傳動員。班主任利用班會的時間進行宣傳發動。做好班級內部宣傳。

2、舉行啟動儀式。結合學校要求安排,組織每位學生回家後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本次活動的內容,實行家庭文明承諾,共建和諧家庭。

第二、落實活動

開展校園實踐活動。在學生中推行校園文明,堅決不亂丟垃圾。倡導文明舉止,積極營造文明氛圍。設立“文明監督崗”,由中隊輔導員擔任“文明監督員”,加強監督檢查。同時把身邊講文明、講公德的人物和事情寫成文章,向牆報、手抄報、小廣播投稿,營造講文明禮儀的良好氛圍。

第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進行掰玉米和刨地瓜等活動。活動中隊員們,不怕苦、不怕髒,場面十分感人。活動結束後,我們還號召學生利用節假日和家長積極勞動。首先,要選取貼近生活的課題,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

國小綜合實踐課強調有意義的學習,注重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掌握與情感教育相結合,陶冶情操,培養興趣。因此,學生的學習內容主要來源於兒童生活實踐經驗,以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選取學習課題,建立與生活目的的聯絡,使學生產生情趣,這是維繫學習的原動力。因此,選取學習課題時,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統一搭起一座橋樑,使它們得以溝通。例如:在教授三年級《我眼中的秋天》時,可以讓學生們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秋的變化,秋的氣息,這毫無疑問比書本中的描述要更有說服力。

國小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圈於學校,而要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為線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的活動網路,全面實施教育。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群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動的組織形式要根據時空的特點,或班級,或小隊,因地制宜,因效”制宜。

要通過各種生活體驗活動,滿足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愉悅的同時獲得發展。例如:在教授三年級《我與學具》時,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體會社會進步與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簡單的觀察、調查鍛鍊和提高調查、探究及蒐集資料的能力,學會討論與合作。從而讓學生們在自主學習中瞭解到了通訊及交通的發展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絡。最後,要發揮時間上的近距離效應,實施學生生活中的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