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實驗學習考察總結

來源:才華庫 2.41W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教育實驗學習考察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教育實驗學習考察總結

xx新教育實驗海門開放周暨“新藝術教育”專題研討會

吃過鮮桃的人,是再也不會貪戀爛桃的。——題記

藝術不僅能改變人的區域性行為,更能影響人的心靈深處!

藝術的直接目的直指人的審美人生!

藝術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以一種優雅的審美態度生活!

……

這是海門新教育研究院院長許新海在“新藝術教育”研討會致辭中的幾句話。讓藝術課程滋潤兒童生命,以審美的眼光欣賞生活,促進完美人格成長,讓生命朝向更完美,是海門新教育實驗重鎮的美好願景。

20xx年4月26日,萊蕪市組織新教育教師一行51人,赴海門進行了2天半的參觀學習,每天從上午8點到下午5點,幾所學校10幾個“劇組”向天南海北趕來的參會教師展演了精彩的舞臺劇和幾所學校的藝術課程敘事。這是海門運作長達5年來藝術教育課程研究的結晶。參會教師穿梭於不同的"劇場",觀摩和學習海門同行的表演。從舞臺上師生們大膽創新改編的劇本,孩子們惟妙惟肖細緻到每個情節的心理、神情和動作,以及古典與時尚混搭的音樂、舞蹈、美術、燈光完美結合的舞臺設計,我感受分外真切,海門新教育人巨量的付出擲地有聲,一頭挑著課程,一頭挑著生命,海門新教育的巨大能量,讓課程在促進生命成長的路上漸開花結果。

傾聽觀賞,感受課程魅力

幾部課程敘事,都是通過邊敘事邊展演的形式進行。第一部敘事是海門東洲國際學校的陳鐵梅副校長進行的《穿越百幅名畫》課程敘事。一幅行走在《漁歌唱晚》裡的《千里江山圖》,畫作在音樂的旋律裡緩緩流淌,畫中的情景隨樂聲時緩時急,跌宕起伏,音樂和畫作頓時有了畫面感、韻律感,讓人在音樂的語言裡把眼睛叫醒,這個敘事的出場一下子把心抓住了,新穎震撼,這應該就是藝術形式完美結合的魔力。陳校長用“關注精神和兒童心理,體驗情感與道德,想象超越知識,培養審美情感”這些概念闡述名畫課程的建構特點。《穿越百幅名畫》的課程架構的邏輯起點是基於兒童主題立場的“兒童在哪裡,學校就在哪裡”,以一到九年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呈階梯狀架構課程體系:走進無邪世界,記憶金色童年,體悟溫暖親情,欣賞事情絕唱,擁抱美好生活,飽覽大好河山,追尋生命價值,揚起智慧風帆,崇尚愛國情懷,詠唱正義之歌。只有不斷直抵內心的思索,關注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彌閤兒童和成人間的鴻溝,以兒童的視角建構課程體系,才會實現“入畫”到“出畫”的完美歷程,才能將理性的智的欣賞與感性的情的欣賞融為一體,才會有兒童審美敏感力的質的飛躍。讓課程適合兒童,讓兒童在這些名畫的穿越中,像藝術家一樣思考。陳校長在報告中把“審美人生”四個大字清晰地投影在大螢幕上,並深情闡述:人,總有合理的慾望,高不可攀如聖人是不切實際的天方夜譚,但我們絲毫不能放棄審美為目的的人生情懷,並將之作為教育人一生的追求,因為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培養孩子的卓越人格,幫助他們汲汲追求豐富而充實的精神生活,過一種幸福、美好、快樂的人生。我想,這樣的闡釋對我們萊蕪的教師來說應該從內心激起一種久違的感動。

沈榮老師在《兒童劇,讓孩子過一種豐富多彩的幸福生活》的課程敘事中,穿插了《夏洛的網》、《守株待兔》、《鼴鼠的月亮河》等幾部精彩的兒童劇演,孩子們恰到好處的神情、語言表達和表演動作,讓我歎為觀止。兒童劇的主題是朝向美好,從兒童中來,到兒童中去。一個學期也許只做這麼一個有意義的課程。但是學生在閱讀故事,排演劇本的活動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情感,孩子們體驗合作互助,養成精益求精的習慣,這個過程,能擦亮孩子發現的眼睛,喚醒孩子沉睡的潛能,過程才是一切,過程就是目的。在過程中,孩子能不斷汲取營養,汲取合作互助的精神力量,主動性和創造性也是潛移默化的。

東洲國小校長祝禧敘述了《穿越影視課程涵養兒童靈性》的“大眼睛”影視課程。“大眼睛”影視課程是在前期一個個魅力社團、和一本本《魅力教室成長綠皮書》的研究實踐上,更為巨集大又添彩的一筆,是學校課程運作的又一大手筆。通過回味故事情節,續編故事,影片配音……這一些列的微課程實施,一部部世界經典兒童影片進入了兒童的生活,東洲國小的核心理念是“讓兒童的世界充滿魅力”,“大眼睛”影視課程通過學校編制的觀影手冊引領孩子在一部部影片的穿越中走向影片深處,讓孩子的生活視野得以開闊,讓兒童在魅力的世界裡發展個性,提升審美感受力,審美創造力,豐富生命體驗。

彩泥課程、京劇課程、山歌課程……通過參觀幾所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翻閱課程文字資料,兩天的所見所聞,真切感受到海門實驗區的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校本特色課程的開發,多年的研究,每所學校也都有幾個能拿得出手的獨具特色的藝術類樣板課程,每所學校都積極挖掘本土資源和利用人文資源優勢,努力開發適合學校發展的課程。

探索體驗:生命高雅拔節

海門的藝術教育給予了我這樣的資訊:學校、班級課程文化的構建和打造,給師生、家長、課堂、校園甚至是社群的生活,帶來了全新而又深刻的影響和變化。這些課程在研發和實施過程中,賦予了孩子美的眼光,美的心性,美的品味。不難想象,孩子們在穿越一本本兒童著作,一個個兒童劇本、編織一個個劇本故事,欣賞一部部經典影片的聚首、對話中,就是對閱讀的再理解,再關注,是反芻的過程,讓孩子更進一步產生深刻的心靈體驗。讀書活動演變為劇本展演,彩泥課程與動畫片、書中的人物都產生了聯結……藝術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在各學科中相互滲透,找到最恰當的切入點,課程就整合起來了。持續性的活動成為一種系列活動,演變為獨具魅力的班級課程,學校課程。藝術課程的打造,給學校的發展和孩子的生命成長,架起了一個體驗生活樂趣與生命潛能激發產生共鳴的支點,孩子們的視野豐富著,體驗豐滿著,個體生命人格也一步步走在朝向完整美好的路上,他們從談吐到內心都會漸漸浸潤得寧靜和優雅。

在這些校本化課程敘事和展演中,我發現了一點共性,無論是獻唱維也納大廳的合唱團,還是影視同期聲的小論壇,又或是幾所學校穿插出演的舞臺劇,都很潮,具有國際範。兒童劇創編自名童話、名小說、名寓言,名影片等這些經典。音樂劇、啞劇、生活情景劇……都是集舞蹈、背景音樂、小合唱、配音,語言與肢體表達為一體的,尊重原著,又加入新鮮元素,更符合孩子的天真活潑的天性。就如李慶明博士那句結結實實的話:所有的課程統稱為兒童課程,所有的課程都應適應孩子,而不是讓孩子來適應課程。這種兒童劇表演形式對於我們參觀的老師來說是全新的。只從表面來看,能感覺到海門教師的視野更為開闊,藝術嗅覺更為靈敏,教學理念走在了我們的前面,具備一種大膽的創新和突破的精神,兒童課程的推進所注入的血液更為鮮活。教師的藝術生命也在探索和創新的中一路學習,一路創新,一路豐盈。

校長引領,打造提升團隊

本次課程敘事不同於以往的研討會,基本都是學校校長做彙報,站在學校的角度敘述新藝術教育專案的推進過程。引用馬克思的一句話:人創造了環境,環境也創造了人。在學校大力推進藝術教育的大環境裡,必然創造一個個熱血的團隊,一批批熱愛藝術的勇士。海門附小的校長在報告中說;有的老師自己專門拜師學藝。有刻苦鑽研精神的教師,他的發展會更快。

正如一位名家給予的讚譽:這是一種全方位的美學喚醒!這次見到東洲國小祝禧校長,內心波瀾起伏。第一次見到她本人,是在20xx年萊蕪一中的新教育報告會上。從她身上,我讀到了一位校長的“全面”。那次讓我震撼的是整個海門東小在閱讀課程方面的探索、研究、運作與創新。在海門東小,閱讀課程已滲透到語、數、外、藝、體、德等各個學科,數學老師讀《兒童文學》,音樂老師讀《生態環境》,體育教師讀《孩提時代》……閱讀已成為該校教師的家常便飯!更令人欽佩的是,祝禧校長23年讀書不輟,從師專讀到研究生,她用自己的讀書履歷影響著自己的教師團隊,也影響著學校的每個學生。祝禧校長對教師讀書的苛求與鞭策,造就的是儒雅的教師隊伍和文雅的學生群體。“全民閱讀”的理想和閱讀氛圍在祝禧的學校裡逐步實現了。在她所做的讀書調查中,她把教師讀書分成了有意思的“兩個時期”:過多閱讀文學書籍,以致還“停留在浪漫期”;過分專注於專業書籍,又過早地“跨越了浪漫期”。在她侃侃而談的時候,我不禁問自己:“如果我是該校的一名老師,我能合格嗎?”——起碼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書讀得少,思考也了了!還“停留在浪漫期”的我,面對讀書反思這兩樣最普通的事,提升自我的最佳途徑,作為老師,我倍感惶恐、空虛與不安!特別是國小教師這個“八爪魚”的角色,讀書的視野更要廣。所以我認為,作為一校之魂的校長,自己就要努力成為一本底蘊豐厚的書,要有能力、水平、激情去思考去創造去玩轉立校的理念、體制和做法,用文化的態度去締造角角落落。要帶好一所學校,要想出特色,首先看自己喜歡什麼方向,有能力在哪個領域遊刃有餘地帶好團隊,不做無根之木,真正成為一個領跑者,一個錦上添花者。 “路漫漫其修遠兮”,成就一所學校的獨特氛圍,並非易事。海門東小從各種魅力社團到《魅力教室成長綠皮書》到如今的“大眼睛”影視課程的開發與運作,若沒有一個高水平的教師團隊,沒有學校提供的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平臺,沒有健全的合作機制、評價機制是不會這樣完美運作的,所以,再站在校長的角度,自己不斷學習歷練提升是人格引領的首要環節,帶領團隊、激勵團隊、發展團隊,建立健全機制更為重要,既要巨集觀,更需微觀。

人創造了環境,環境也創造了人,從海門每個學校十來年專案推進的狀態來看,海門的教師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能量,高出我們一大截的專業水平也有目共睹,這種精神感染著每一位參觀的教師。學校,需要一批批熱愛創新改革的勇士,一批批勇於獻身的花木蘭。團隊整體水平的不斷提升,才能有一種向上的氛圍,才推動學校教育教學的向前發展。

反思,如何朝向完美

在參觀和欣賞了各校的精彩呈現和僅有的幾節課堂展示後,我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疑議:

第一、任何探索和實踐都走在路上,不可能一下子真正完整和美好的。各校的藝術類校本課程可謂百花齊放,舞臺表演技藝精湛。在這背後,學校在實施推進過程中,是否真正凸顯了孩子自主的力量,關注了絕大部分的孩子的生命體驗?孩子能否自由輕鬆地參與到課程的實踐中,進而發揮自由的個性?課程敘事和展演魅力當然是他們單方面給予一個學校,一個班級的和一群孩子的。無論是校長的課程敘事,個別學生、家長的訪談視訊,還是某位教師穿插敘述的小故事,只是以舞臺概貌的形式呈現,細節的東西很模糊,真正締造完美的教室,讓這間教室,讓這間教室裡的課程,教室裡的生活都朝向一種幸福完整,不僅僅是海門,應是我們全部學校和師生共同邁進和經營的教育生活。

第二、任何教育改革的陣地當然還是在課堂。學生個性的張揚和潛能的發揮還是在最自然的常態課堂和校園生活裡,不是通過精雕幾部劇作來實現的。從海門呈現的僅有的幾節課堂展示,發現課堂並不很完美。一節引導孩子發現律動規律美的美術課,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只是和孩子在一起大部分的遊戲,而沒有引領孩子真正歸屬到體悟對稱律動的美感。一節《假如》讀寫繪課堂,教師想呈現的應是讀、寫、繪整合的藝術課堂,沒有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拘泥於發揮孩子“假如”的想象力的激發,想象表達過程無限拉長,學生的靈感在絮絮叨叨中走入死衚衕。僅僅侷限在讓孩子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是遠遠不夠的',讓孩子在“假如”的問題上自己提出發現,繪畫的,句子的,生與生互動,也許這堂課的效果更理想一些。《穿越百首名曲》的音樂欣賞課堂展示,是我最想看到的,這所學校這個年級的孩子的音樂基礎在什麼層次,這群上課的孩子的音樂鑑賞水平達到了什麼程度我不知道,但他們進行樂感培養的“作坊活”我們窺見一斑:詞曲格式、識譜聽唱、聽樂聲談體會、作為21世紀最美歌詞的創作淵源、包括學堂樂歌的小知識點,文學的音樂的歷史的若干知識都整合在這節課裡面,這節音樂欣賞課的知識容量算比較大的。雖課堂效果一般,孩子的靈性沒有激發出來,通過這麼一節小課堂,看到我們與海門藝術教育層次上的差距。學校改革和師生成長的陣地永遠是課堂,學校的課程改革搞得轟轟烈烈,而作為教師個體,追逐大流而不能忘了思考反思。在教育實踐中,要不斷學習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開拓自己教學的思維方式,更要遵循孩子的認知水平,從孩子的角度和思維能力出發,多一些理性思考,打造課堂陣地,才能打造優質的教育。

略微遺憾的是,時間短暫,步伐太快,沒有和海門的教師進行私下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只能從所見所聞中體悟他們的做法。具體的運作模式和運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解決辦法等,我還是很模糊的。

回到我們自身。不可否認,我們萊蕪也在做著類似的嘗試,比如“晨誦午讀暮省”、 “完美教室締造”、“兒童課程開發”、“學校文化締造”等等,儘管有的較為紮實,但遺憾的是,沒有理論支撐、不懈堅持和相關機制保障,有些“課程”如曇花一現,走走過場,有氣勢沒力度,有氣場不深刻,收效甚微。在學校文化締造上,提出一個美好的願景,描繪一張完美的藍圖,並不太難。行動起來,困難顯山露水,實踐是高度複雜的。

我們更為缺少的是自我學習的提升,從幾次新教育學習培訓活動得出,我們的專業閱讀勢在必行,專業書籍中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的閱讀又更為緊迫。教師的知識層次,學校文化積澱的厚度,發展的模式思想、根固歷史,方方面面,制約了向前邁進的步伐。但是,很多學校知難而上,學校的教師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展現出巨大的創造力。巴普洛夫說,在你的工作中,在你的探索中,要有入迷的熱情。熱情,是任何研究的第一步。有了熱情,再加入理性的思考和反思,在任何一項教育活動中,課堂實踐中,多問幾個朝向什麼?為什麼?怎麼做?不一哄而上跟風,迴避問題,不反思不改進,做事情不淺嘗輒止,保持執著,我們的教育會越做越好。

吃過鮮桃的人,是再也不會貪戀爛桃的,有了更高更廣闊的視野,人格會蛻變,教學水平會提高,就像常麗華老師所說,既要找到自己的方向,也要全力以赴,破繭成蝶。新教育實驗學校的成功經驗給予我思想啟迪——新教育,需要我們用細水長流、不急不躁、淡定和諧的心態來做,否則只能是“徒有形式,而無實效”的跟風運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