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聲現象知識點總結

來源:才華庫 2.02W

聲現象是物理的一個必考點,而且相對而言比較簡單,是拿分的關鍵。下面物理聲現象知識點總結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物理聲現象知識點總結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聲音產生的條件:一是要有發聲體;二是發聲體要振動。

2.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3.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但聲音不一定停止。

4.氣體,液體,固體都可以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如“風聲”“雨聲”“讀書聲” “聲聲入耳”中的”風聲”,“雨聲”,“讀書聲”就分別是由氣體,液體,

固體的振動而發出的聲音。

5.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是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如月球上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波交談。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

6.聲速:即聲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 聲音傳播的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氣溫有關。

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是 3 x108m/s 。

7.回聲:聲音在傳播中,當遇到障礙物時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耳形成回聲。

只有當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秒以上,或障礙物離人至少17米人耳才能把它和原聲區分開,否則將和原

聲混在一起, 回聲起到加強原聲的作用。

8.注意:不要認為只要物體振動就一定能發出人耳可以聽到的聲音。

9.不要認為只要聽到兩次聲音就一定是回聲,聽不到兩次就一定沒有回聲。

10.人聽到聲音的過程: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 鼓膜 振動,這種振動經過 聽小骨 及其它組織傳給

聽覺神經 , 聽覺神經 把訊號傳給 大腦 ,這樣人就聽到了聲音。

11.聲音傳播的兩種途徑: ①空氣傳導; ②骨傳導。

12.人耳聽到聲音兩種途徑:①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聽覺神經-大腦;②聲波-聽小骨-聽覺神經-大腦。

13.人耳聽到聲音必須具備的條件:

首先發聲體振動,且是每秒振動20-20000次;其次一定要有傳播聲音的介質;再次要有良好的接受聲音

的器官(人耳)。

14.雙耳效應:

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及其它特徵也就不同,從而能判斷聲源的位置

的現象。

應用:正是由於雙耳效應,我們聽到的聲音都是立體聲。

注意: 不要認為人失去聽覺就不能感知聲音

15.概念: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16.決定音調因素: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17.頻率:發聲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單位:赫茲 ,符號:Hz

人耳的聽覺範圍:20-20000 Hz。低於20 Hz的聲音叫次聲波,高於20000 Hz叫超聲波。(波形緊密的頻率高)

18.概念:聲音的強弱(大小)叫響度。

19.決定響度因素:發聲體的振幅決定。振幅越高,響度越大。響度還與人耳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距發聲體

越遠,響度越小。

20.增大響度的辦法:一是減小聲音的分散;二是減小人耳到聲源的距離。

21.音色概念:聲音的品質。

22.決定音色因素:發聲體本身 注意: 不要認為音調高,響度一定大。

23.噪聲的概念:①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②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學習、工作和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的聲音,都屬於噪聲。

24.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1).人們以分貝(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的強弱。

(2).聽覺下限為0 dB,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可超過90 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可超過70dB;

為了保證息和睡眠聲音不可超過50 dB。

25.噪聲的控制:

(1).控制噪聲產生; (2).阻斷噪聲的傳播;(3).在人耳處減弱。

注意:不要認為優美的音樂一定不是噪聲; 不要認為0 dB的聲音就是沒有聲音,沒有物體振動。

26.利用聲傳遞資訊:如B超、聲納。

27. 利用聲傳遞能量:如:超聲波清洗精密儀器;利用超聲波擊碎物質;超聲波除塵、洗牙。

簡答

1、打雷時聽到的連續不斷的雷聲是連續打雷形成的嗎?為什麼?

答:不是,打雷時聽到的連續不斷的雷聲是由於聲音被山峰、雲層多次反射,形成回聲的結果。

2、2002年暑假期間,北京大學五名學生到珠穆朗瑪峰登山發生雪崩事件,造成重大事故,請你分析:雪地登山,為何不宜高聲喊叫?

答:登山或探險的人進入雪山或溶洞之中,一般都禁止高聲喊叫,這是因為山上雪堆及洞中岩石支撐可能十分脆弱,高聲大叫引起空氣振動,傳到雪堆或岩石上會引起它們振動起來,這樣可能引起雪崩或溶洞塌陷,從而危及人們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進入這類地區千萬不要隨意大呼小叫。

3、請你想象一下,如果“聲音的速度為0.1m/s”,我們的世界會有什麼變化?請寫出4個有關的合理場景。

答:(1)兩個人對面說話,要隔一段時間才能聽到;(2)閃電過後要好長時間才能聽到雷聲;

(3)發令槍響後好長一段時間運動員才能起跑;(4)放禮花時,看到禮花後,很長時間才能聽到禮炮聲。

4、隨便叫一位同學矇住眼睛坐在教室中間不動,然後,你站在該同學的正前方或正後方,用兩手擊掌發聲,請問該同學能否準確判斷出擊掌的地方?為什麼?

答:不能正確判斷擊掌的地方,因為人是靠“雙耳效應”來判斷聲源方向的,而當你站在該同學的正前方或正後方擊掌時,聲源到兩個耳朵的距離相同,兩隻耳朵感覺的時間就沒有先後之分,不會產生雙耳效應,所以不能準確判斷聲音傳來的方位。

5、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後,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而另一端頂在鋼琴上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進行創作的,請解釋其原因。

答: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貝多芬就是利用這種方式即骨傳導來進行創作的。

6、假如你是一名舞臺音響師,你怎樣使臺下的觀眾聽到更好的立體聲音?

答:在聲源的四周多放幾隻話筒,在聽眾的四周對應地多放幾隻揚聲器(音箱),這樣觀眾就能聽到更好的立體聲。

7、把手錶用牙齒咬起來,兩隻手掩緊耳朵,你會聽到嘀嗒聲加強了許多倍,這說明了什麼?

答:骨頭能夠傳導聲音,而且傳聲效果很好。

8、許多內部聽覺還完整的聾子,也都能夠依著音樂的拍子跳舞,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答:這是因為音樂的聲音經過地板和他的骨骼傳導到耳膜使其振動產生聽覺的緣故。

9、將開水倒入一個空暖水瓶中,暖水瓶發出的聲音是怎麼產生的,這個聲音有什麼變化規律?

答:向暖水瓶內灌水時,引起水面上空氣柱的振動而發出聲音,隨著水面升高,上方空氣柱變短,空氣柱振動變快,這樣空氣柱發出的音調越來越高。空氣柱振動幅度變小,響度變小。

10、冬天,寒風吹到野外的電線上,發出嗚嗚的響聲,但夏天卻聽不到,為什麼?

答:因為冬天天氣冷,電線受冷收縮,振動頻率高,音調高;而夏天天氣熱,電線膨脹鬆弛,振動頻率低,音調低。

11、蜜蜂載著花蜜飛行的時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動300次,不載花蜜是平均每秒振動440次,有經驗的養蜂人能辨別蜜蜂是否採到了花蜜,這是根據什麼來辨別的?

答:根據聲音的音調不同來辨別的。蜜蜂載花蜜時翅膀振動的頻率小(300次/秒),音調低;不載花蜜時翅膀振動的頻率大(440次/秒),頻率大,音調高。

12、人們聽不到蝴蝶飛的聲音,卻可以聽到蚊子飛來飛去的嗡嗡聲,這是為什麼?

答:能引起人們的聽覺的聲音訊率範圍為20~20000Hz,蝴蝶翅膀振動的頻率小於10Hz,它低於人耳的聽覺範圍,所以人耳聽不到蝴蝶飛行的聲音;蚊子翅膀的振動頻率為500~600Hz,它在人耳的聽覺範圍內,人耳就能聽到蚊子飛行時發出的聲音。

13、有人說音樂是樂音,因此音樂聲不會成為噪聲,你認為這一觀點對嗎?

答: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是噪聲,對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也是噪聲,因此音樂聲可成為噪聲。

14、無聲手槍為什麼會“無聲”?

答:因為無聲手槍把聲音在聲源處減弱了,這是噪聲減弱的第一途徑。

15、牆壁的傳聲效能比空氣好得多,但是把門窗關閉後,外面傳入室內的聲音卻明顯減弱,這是為什麼?

答: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遇到障礙物如牆壁、玻璃等,大部分會被反射回去,所以門窗關閉後,傳到寅的聲音將被減弱,這就是利用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一個途徑。

16、文明衛生城市為什麼要求植樹種草?

答:植樹種草不僅可以美化城市,更重要的是樹木和花草可以吸收、減弱噪聲,使得城市更顯得安靜,讓人們放鬆神經,享受自然。

17、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設的規劃者,你將採取怎樣的措施減弱噪聲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答:①植樹種草②設定隔音板③工廠、車間、娛樂場所等遠離居民區④在市區內禁止鳴笛

18冬天原來嘈雜的馬路,降雪後顯得格外寂靜,其原因是什麼?

答:馬路上的嘈雜聲主要來自各種機動車輛發出的噪聲。降雪後,馬路上鋪上了一層厚厚的雪,這時馬路上的雪較鬆軟,變成了較好的吸聲材料,噪聲被雪吸收了,所以,雪後的馬路上顯得比平時寂靜多了。

19、一部科幻片中有這樣的場面:一艘飛船在太空中遇險,另一艘飛船前去營救的途中,突然聽到了遇險的飛船的巨大爆炸聲,然後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請你給導演指出這個場景中的兩處科學性的錯誤。

答:(1)在太空中聽見爆炸聲(真空中聽不見爆炸聲)(2)先聽到爆炸聲後看到爆炸的火光(光速大於聲速)

20、光、聲的傳播有哪些不同之處?

答:(1)光的傳播不需要媒介物,能在真空中傳播;聲的傳播需要媒介物,真空不能傳聲。

(2)一般說來,媒介物的密度越大,光速越小,而聲速卻越大。 (3)光速比聲速大得多。

21.為何在屋子裡講話比在曠野裡講話聽起來要響亮?

答:在屋子裡講話,回聲跟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所以聽起來要響亮些。

22、電影院放映廳的牆壁上都被裝修成坑坑窪窪的,俗稱“燕子泥”,其目的是什麼?

答:燕子泥是坑坑窪窪的,其作用是使射到牆上的聲音不再被反射到觀眾那裡,避免產生混響,也就是減弱回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