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導遊詞(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8.08K

作為一名專門為遊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遊人員,編寫導遊詞是必不可少的,導遊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那要怎麼寫好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太和殿導遊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太和殿導遊詞(通用5篇)

太和殿導遊詞 篇1

女士們、先生們,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內最大宮殿。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重簷廡殿頂,是殿宇中最高等級,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層重疊的“工”字型須彌座上,由漢白玉雕成,離地8餘米,下層臺階21級,中,上層各9級。

太和殿始建於公元1406年,經歷了三次火災和一次兵燹的毀壞,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個屋簷上各有一排動物,原來是釘子,用來固定瓦片用的,後來換成了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據說可以辟邪,而且數量越多,表明建築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個,9是陽之極數,依次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許有這種裝飾的。

明清兩朝曾有24個皇帝在此登基,宣佈即位詔書。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冊立皇后、頒佈法令、政令、派將出徵、金殿傳臚以及賜安等等,皇帝都要在這裡舉行儀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賀。

這個廣場是太和殿廣場,面積達3萬平方米。整個廣場無一草一木,空曠寧靜,給人以森嚴肅穆的感覺。正中為御路,左右地面鋪的磚橫七豎八,共15層,以防有人挖地道進入皇宮。周圍有一些大缸,是做什麼用的呢?在故宮裡一共有308個大缸,是用來儲水防炎的,缸下可燒炭加溫,防止冬天缸水結冰。為什麼要建這麼大的廣場呢·那是是為了讓人們感覺到太和殿的雄偉壯觀。

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藍天之下,黃瓦生輝。層層石臺,如同白雲,加上香菸繚繞,整個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樣。

舉行大典時,殿內的琺琅仙鶴盤上點上蠟燭,香亭、香爐燒檀香,露臺上的銅爐、龜、鶴燃松柏枝,殿前兩側香菸繚繞,全場鴉雀無聲。

皇帝登上寶座時,鼓樂齊鳴,文武大臣按呂級跪伏在太和殿廣場,仰望著雲中樓閣山呼萬歲,以顯示皇帝無上權威與尊嚴。

太和殿導遊詞 篇2

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帶領大家去故宮參觀遊覽。

故宮又稱紫禁城,在北京城中心,佔面積72萬多平方米,宮殿有樓閣9900餘間,是明、清兩代皇帝的住所。

城四周各設一門,南面的正門是午門,北門叫神武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

據說,造就故宮就召集了全國著名的工匠23萬人左右,民夫100萬人,由此可以知道故宮多少大,有多少壯觀。

故宮整個院落分為兩大部分,即“前朝”和“後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後寢”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們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

大家請看,這座建築物就是午門,午門又稱五鳳樓。

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門都要懸掛燈賜食百官。到了清代,這個活動就取消了,此外,國家凡有徵戰凱旋時,皇帝都要在此接受獻俘典禮,皇帝親征也從午門出駕。

關於戲曲舞臺上“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實際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在午門廷杖,好,我們再往前走。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太和殿廣常。

這是銅香爐,這裡一共有18個,代表清朝18個剩東西兩側各有一隻銅製的仙鶴和龜,是代表長壽的象徵。

看,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內級別最高的建築,只有皇帝舉行盛大典禮時才使用,象徵皇權的至高無上。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正面有12根大柱,東西約63米,高35米。整個大殿雕樑畫棟,一條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大紅柱子上,這些龍姿態不一,刻畫的栩栩如生。

整個宮殿也非常豪華富貴,殿內有2米高的平臺,上面雕刻著9條金龍的寶座。

後面有金漆圍屏,前面有御案。

殿頂形式為最高等級的重簷廡殿頂,就連大殿正脊上的吻獸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總之處處顯示“第一”。

看完了太和殿,我們再來看中和殿。大家請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時、稍事休息的地方。

下面,請大家跟我來一起參觀當時的國宴廳--保和殿。這座大殿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後一座大殿,被稱為清代的國宴廳及科舉考場。

現在我們來到了乾清宮,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

乾清宮分為中殿、東暖閣及西暖閣三個部分。

正殿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臨時按見大臣的地方,殿中設有皇帝寶座及御案,正中掛著一塊“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訓,作為治國、修身、平天下的基本準則。東、西暖閣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現在請各位隨我去參觀交泰殿。

各位請看,這座四角攢尖頂的大殿叫交泰殿,這座建築是明清兩朝皇后過生日時舉行壽慶活動的地方。在大殿後牆匾額上有“無為”二字,那裡是康熙皇帝的御筆,意思是希望後代能夠以德制國,施以仁政,以圖國家長治久安。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紫禁城的後花園--御花園,這裡是帝后們的休閒娛樂的場所。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就先講到這裡,下面給大家2小時自由參觀的時間,請大家不要在牆上亂塗亂畫,保護文化遺產,希望大家玩的愉快。

太和殿導遊詞 篇3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建成,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初名為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為太和殿。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後的形制。

太和殿頂與眾多宮殿頂上的裝飾不同,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殿頂的正脊和垂脊上的裝飾,不僅使用了黃彩琉璃瓦製作的裝飾物,而且殿頂的垂脊獸是唯一十樣俱全的。“金鑾殿”正脊上的裝飾物,名叫“鴟吻”,是用13塊中空的黃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它是傳說中“龍生九子”中的一位“龍子”,傳說是由於這一龍子能噴浪成雨,所以將它裝飾在屋頂的正脊兩端,取鎮火之意。

除殿頂上的一條正脊外,在兩層重簷上,各有四條垂脊,每一條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異的走獸裝飾;八條垂脊上,共有88個仙人走獸的裝飾。但每條垂脊上的裝飾物都是一樣的。宮殿垂脊獸的裝飾,是有嚴格等級區別的,只有“金鑾殿”頂上垂脊獸十樣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則只有九樣,其他宮殿的垂脊上雖然也有走獸,但是都要按級別遞減。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它金壁輝煌,殿宇莊嚴,也的確擔當得起人們對它的景仰與嚮往。那恢巨集的氣勢與偉大的建築結構,充分顯示了帝王的尊嚴與建造者的聰明才智。

太和殿導遊詞 篇4

請大家快跟我來,這就是故宮的入口,也就是午門,最中間的一個門是皇帝走的,它左右兩邊的門是朝廷官員走的,最邊上的兩個門是地方官僚、學士以及百姓走的。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太和殿,大家可以看到藍色金字的大匾,上面刻著“太和殿”三個字。太和殿是故宮的一個較大的殿,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都是從清朝“改名換姓”來的,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不乏古味。大家可以看見中和殿和太和殿的`通道欄杆上有好些石頭雕刻的小獅子,你們知道這是幹什麼用的嗎?告訴你們吧,是用來排水的。雨流到城牆頂上的低窪處,流進地上的小孔,經過管道的疏導,就能運到排水口處。其實中和殿和太和殿的整體結構差不多,只不過小了點。

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保和殿,誰知道它是幹什麼的?哦,這位外國遊客真聰明,連中國的名勝古蹟都瞭解的清清楚楚。對了,這就是皇帝用來朝拜神靈的地方,門口的丹頂鶴和大香爐也是幹這個用的。說到這裡,我要提兩個小問題:丹頂鶴是用什麼鑄成的,大香爐又是用什麼做成的,請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好了,我就不再賣關子了,丹頂鶴是用鐵鑄成的,而大香爐則是用銅做成的。大家可千萬不要摸它們,本來它們就已經老化了,您要是再動它們,它們就會被損壞了。

好,今天對於故宮三大殿的解說就到這裡,明天我接著給大家介紹故宮的其他地方。

太和殿導遊詞 篇5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它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長64米,寬37米,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龐大也是最。殿前有寬闊的平臺,稱為丹陛,俗稱月臺。月臺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龜、鶴為長壽的象徵。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殿下為高8.13m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杆。欄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其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而太和殿之上為建築形式最高的重簷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第一個飾物是一個騎鳳仙人,相傳原是南朝齊明王,後修道昇仙。仙人之後是十個小獸: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在其它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裡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鑾寶殿(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是七個、保和殿是九個。其它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只是九個小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