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拙政園完整導遊詞(精選10篇)

來源:才華庫 1.44W

作為一位出色的導遊人員,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在遊覽時為口頭表達而寫的講解詞。我們該怎麼去寫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州拙政園完整導遊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州拙政園完整導遊詞(精選10篇)

蘇州拙政園完整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

很高興和大家相約美麗的蘇州園林,我是此次蘇州園林之旅的導遊,我姓竇,大家叫我小竇好了。我身邊的這位師傅姓陳,是此行的司機,在接下來的旅途中就由我和陳師傅為大家提供服務。在整個遊覽過程中,各位有什麼問題,請隨時提出,我將盡力為各位解答。祝願大家都能不虛此行,玩得盡興。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名園"拙政園"。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明武宗正德四年,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借西晉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為"拙政園"。王獻臣死後,他的兒子以拙政園為賭注,一夜之間輸掉了。自此拙政園400餘年來,屢易其主,歷經滄桑,幾度興衰。

拙政園與蘇州其他古典園林一樣,是典型的宅園合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園林設計以水池為中心,亭榭樓閣臨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襯。

蘇州拙政園完整導遊詞 篇2

拙政園在江蘇蘇州市婁門內。是蘇州四大古名園之一。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時為大巨集寺。明正德年同御史王獻臣辭職回鄉,買下寺產,改建成宅園,並借用晉代潘岳《嗣居賦》中:"……,此亦拙者之力政也"的語意,取"拙政"二字為園名。1860~1863年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1954年對外開放。

拙政園又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

東園山池相間,點綴有秫香館、蘭雪堂等建築。西部水面迂迴,佈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其中主體建築鴛鴦廳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晴天由室內通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園中"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鴛鴦廳",而後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所以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並立時感到這裡可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

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主體建築遠香堂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紛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裡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而香洲即位於這一水灣口之兩側。拙政園中園的佈局以荷花池為中心,遠香堂為其主體建築,池中兩島為其主景,其他建築大都臨水並面向遠香堂,從建築物名稱來看,也大都與荷花有關。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此園以水為主,水面的佔五分之三,建築群多臨水,保持了明代清逸古樸的造園風格,是我國江南園林的代表作品。1997年12月4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拙政園完整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

今天我們來到蘇州古典園林之一的拙政園。拙政園歷史悠久。公園佔地78畝,分為東、中、西三部分,建於明代鄭德四年。相傳晉王自比,的《閒居賦》有這樣一段話:“蓋房種樹易。池塘夠釣魚,春稅夠種地。每日三餐灌粥、灌菜;放羊和乳酪,為冬天買單。孝順就是孝順,朋友就是兄弟。這也是卑微者的政治。”王以“拙政”二字為園名,藉以發洩胸中怒火。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請注意衛生,保持清潔。

遊客們,我們現在在石敬瑭。相信你已經看到荷花盛開了,很美。你可以稍後在這裡拍照。這些荷花有的還長滿了花蕾,有的已經長成了小蓮羽,有的是新芽。請愛護這些荷花,不要把垃圾扔進池塘。

遊客們,我們現在要去的是怡然花園。彝族花園裡有許多奇異的花草,還有各種形狀奇特的石頭。這裡五彩繽紛的花朵真的可以稱得上人間仙境!你可以站在這塊石頭上拍照,獲得全景。

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小飛鴻,拙政園唯一的廊橋。硃紅色的廊橋映在水中,水面波光粼粼,像一條飛翔的彩虹。彩虹是一座美麗的彩色橋樑,在晴朗的天氣後橫跨地球。古人用彩虹來形容這座橋,用心良苦。它不僅是連線水陸的通道,更是以橋為中心的獨特景觀,是一座美麗的廊橋。

好了,遊客們,我今天的導遊到此結束。讓我們給你一個小時的時間在拙政園拍照和享受旅行。玩得開心。

蘇州拙政園完整導遊詞 篇4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叫蘇杭,是你拙政園的導遊。

現在我帶你去參觀一個大家庭的私家花園——拙政園,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唯一同時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特色旅遊景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四個稱號的景區。為什麼以前的私家園林會有這樣的榮譽?我們去看看吧。

這個高大的清水磚牆門的正門上方是“拙政園”兩個字。拙政園的建造者王是明朝的一位行政官員。因為官方的阻撓,他回到了家鄉,開始在一座寺廟的舊址上建造這座房子。為了豐富宅地的文化品位,他邀請吳派代表文徵明作為總設計師參與設計藍圖,並保留了拙政園地圖。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以畫家的審美趣味和傳統筆墨勾勒出整個園林的整體佈局。十多年後,他終於建造了這座聞名於江南的傑作。文徵明的設計以水為基礎,稀疏而樸素,近乎自然的園林風格,強烈地表現了中國山水畫的審美意境。至此,以真實的自然景觀為藍本,融入中國畫的藝術複製手法,成為蘇州古典園林佈局的一大宗旨。這個花園被命名為拙政園,借用了一句話“建一個房間來種樹,放鬆自己...白天和晚上用野菜填滿花園...也是我卑微人的政治,”出自西晉學者的《閒適賦》。打個比方,我把澆花種菜當做我(我的卑微)的“政治”事務。建園後不久,王病逝,其子徐在一夜賭博中輸掉了整個園子。在過去的500年裡,拙政園不斷更換主人。歷史上曾經一分為二,再分為三,再合併為一。隨著時代變遷,園林的名稱也有所不同,有私人的,有官方的,也有零散的。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完全統一,恢復原名。《拙政園》眾多歷史人物中,有文徵明、曹雪芹、李秀成等。特別引人注目,我們會在參觀景點時向您介紹。

藍雪堂是東方的正殿,它的名字取自李白的詩《天地分開,清風灑藍雪》。大廳位於三個面向南的海灣,環境幽靜。大廳中央有一扇紗門,讓我們來看看漆雕的作品《拙政園全景》,它是由蘇州傳統漆雕技術製作的。

拙政園建於公元15世紀明朝鄭德時期,是現存最大的蘇州古典園林,佔地78畝,以水為主要建築。大部分建築都建在水邊,山水走廊起伏曲折,處處迴圈順暢。這座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有趣的山島、竹塢、松山、曲水佈局,被譽為“世界園林的典範”。整個公園分為東、中、西、住宅四個部分。民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拙政園現有建築大多是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臣宮廷園林時重建的。

東部佔地約31畝,原名“桂園居”,因其以明朝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侍郎王馨漪的名字命名。這裡呈現的是田園詩般的風景,建築點綴在河岸和樹木之間,溪流在假山腳下流淌,從而創造出一個充滿山林野趣的開放空間。

中心部分佔地約18畝,花木繁茂,風景秀麗,亭臺樓閣優雅,是拙政園的精髓。整體佈局以水為中心,各種建築擺放在水邊,造型古樸典雅。亭臺樓閣都是依水而建,而有些亭臺樓閣是直出水面的,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假山四周是池水,丘陵錯落如湖中島嶼。整個空間充滿自然韻味,氛圍靜謐悠遠,展現了16世紀中國明代的造園格局,基本保持了明代景觀設計師文徵明的景觀藝術風格——蒼勁、簡約、疏朗。

西邊原本是一個“輔助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迴,佈局緊湊,亭臺樓閣依山傍水。由於大改造,乾隆以後形成的工藝、人工的藝術風格佔了上風,但水石部分仍靠近中心景區,而起伏、曲折、凌波過水的廊溪是蘇州園林藝術的優秀作品,目前的格局保持了晚清業主、富商張的風格。

“追雲峰”是明代遺留下來的一座著名山峰,是由疊山大師陳思雲堆砌而成。它矗立在蘭雪堂後面的假山上,像一朵雲降落在大地上,點綴著風景,也像一個屏障,隱藏著身後的大花園和無限畫卷。這種“開門見山”的園藝技術,擋住了遊客的視線,被稱為“障礙場景”,起著引人入勝的作用。

我們一進花園,看到的不是一個通暢的池塘,而是這塊巨大的湖石。這就像那個想見面又羞的女孩,“吉他後面還藏著半張臉不讓我們看”的感覺,東方女性特有的魅力就在這裡,給人們留下了探索幽僻之地的神祕和期待。

蘇州拙政園完整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蘇杭,是你們拙政園的導遊。

現在我帶大家去遊覽一個大戶人家的私家花園-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它在我國是唯一同時擁有四項頭銜的景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特殊旅遊參觀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一個曾經的私家園林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榮譽呢?我們就去探訪個究竟吧?

這高高的清水磚砌牆門的正門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的建造者名叫王獻臣,他是明朝的一位高管,因官場失意回到故里,以一座寺廟的舊址為基礎,開始興建拙這座宅園。為了使宅園更賦文化品味,他邀請了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為首席設計師,參與設計藍圖,並留有《文待詔拙政園圖》。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以一個畫家的審美情趣,用傳統的筆墨勾勒出了整個園林的總體佈局,歷時十多年,終於建造完成這座後來名冠江南的傑作。

文徵明的設計,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的園林風格,強烈地表現出中國山水畫中審美意境。至此,以真實的自然山水為藍本,融入中國畫的藝術再現手法,成為了蘇州古典園林佈局的一大宗旨。園子取名拙政園是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閒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徐氏。5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歷史上曾一分為二,又一分為三,再合而為一,滄桑變遷,園名各異,或為私園,或為官府,或散為民居,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復初名“拙政園”。在拙政園眾多的歷史人物中,文徵明、曹雪芹、李秀成等格外引人注目,我們在遊覽景點時會一一向大家介紹的。

蘭雪堂是東部的主要廳堂,堂名取意於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的詩句。堂坐北朝南三開間,環境幽僻。堂正中有屏門相隔,我們來看屏門南面的這幅採用蘇州傳統的漆雕工藝製作的漆雕作品《拙政園全景圖》。

拙政園始建於公元十五世紀的明代正德年間,是現存蘇州古典園林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78畝,以水為主,建築多臨水而建,山地水廊起伏曲折,處處流通順暢。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佈局的山島、竹塢、鬆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範”。全園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拙政園中現有的建築,大多是清咸豐九年(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

東部佔地約31畝,原稱“歸田園居”,是因為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而得名。這裡呈現的是一幅田園風光,建築點綴在河岸與樹叢之中,溪流在假山的腳下穿行,構建出一個充滿山林野趣的開闊空間。

中部佔地約18畝,花木繁茂,山水秀麗,亭榭典雅,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總體佈局以水為中心,各式建築傍水安置,造型古樸典雅,亭臺樓榭均臨水而建,有點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假山四周,池水環繞,山頭高低錯落,宛如湖中的島嶼,整個空間充滿了自然的風韻,氣氛寧靜而又幽遠,顯示出十六世紀中國明代的造園格局,基本保持保持了明代園林設計者文徵明時的園林藝術風格-渾厚、質樸、疏朗。

西部原為“補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迴,佈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後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藝術的風格佔了上風,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區仍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過的水廊、溪澗則是蘇州園林造園藝術的佳作。現在的格局維持著晚清園主富商張履謙的風貌。

“綴雲峰”是明代遺留下來的歸田園居名峰,當年由疊山大師陳似雲堆疊。它聳立於蘭雪堂後的假山上,猶如一朵雲彩降落凡間,點綴著園景,也象一道屏障,將誼大的花園與無限畫意隱在了背後。"綴雲峰"擋住來賓們的視線的這種"開門見山"的造園手法,被稱作為"障景",起著引人入勝的作用。

我們一進花園,看到的不是一覽無餘的池塘,而是這塊巨大的湖石。這恰似那欲迎還羞的少女,"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懷,東方女性獨有的魅力就在這裡吧,留有一份神祕,一份令人前去探幽的期待。

王心一《歸園田居記》,蘭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雲綴樹杪,名之曰綴雲峰。池左兩峰並峙,如掌如帆,謂之聯壁峰。”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綴雲峰和聯壁峰,兩座湖石站在路口象守護神一樣,正好和書中描述的大觀園門口的情況一致,一象猛獸,一象鬼怪。右面這鬼怪石,藤蘿似散發,有耳有鼻,形神兼備。兩峰為明末疊石名家陳似雲作品,所用湖石,玲瓏細潤,以元末趙鬆雪山水畫為範本。1943年夏夜,綴雲峰突然傾圮。後來,在園林專家汪星伯的指導下,重新堆成了這座高達兩丈、玲瓏夭矯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蘚斑駁,藤蔓紛披,不乏古意。

蘇州拙政園完整導遊詞 篇6

歡迎大家來拙政園參觀。

拙政園和我市的留園、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合稱為我國的“四大名園”。後兩個屬北方皇家園林,規模巨集大,裝飾繁複,金碧輝煌,充滿滿清的審美趣味;而我們蘇州的兩個花園是典型的南方文人寫意園,宅園緊湊小巧,素樸精雅,是文人現實生活中的桃花源。

拙政園是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集大成者。風格疏朗,創造的山水親和喜人,蘊含著豐富多彩的人生哲學,是中國最典型的明代園林作品。同時,在中部花園山水處理上的偉大成就,“一池三島”的格局成為了後世園林創作的範本。被世人譽為“中國園林之母”。

拙政園也是蘇州最大的私家花園,佔地5公頃。它的創意構思由當時最著名的畫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徵明先生執筆而成。拙政園始建於1509年,從畫到園,前後歷時16年。歷史上幾經興廢,園主幾經變更,其中包括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相傳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曾經住在這裡,所以有關大觀園的許多描寫都與拙政園的園景相吻合。

第一任園主王獻臣是明朝的監察使,相當於現在的檢察官,監督地方的吏政情況,職位顯赫;官場失意後還鄉,在蘇州城內東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現在的“拙政園”。名字源於晉代潘岳的文章,“灌園鬻蔬”,“此亦拙者之為政也”。自嘲地說,自己才學淺薄不能得到皇帝的賞識而行治國平天下的壯志,只配回家作一農夫,從此不理朝政,享受隱退林泉的雅興。就象這座“蘭雪堂”的名字,取自詩句“清風灑蘭雪”,表達主人潔白自持、瀟灑大方的志趣。

在這幅漆雕屏風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拙政園由兩條遊廊分成三部分:東部以田園風光為主,明代王心一買下後取名為“歸田園居”。曾經遭到嚴重的破壞,保留的建築很少。如今在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珍貴樹種和典型的古典建築。中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又稱“復園”,完好地保留了明代簡雅而鋪張、敦厚而輕靈的風格,在佈局設計、建築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上有很高的藝術造詣。西部是清代主人張履謙重修的,稱“補園”,色彩上有了藍色的裝點,風格上帶有明顯的清代時尚特徵。

同時,我們從這幅漆雕畫上可以看到,園中絕大部分的建築都與水相鄰,面對水面或者挑起凌空於水面之上,它們的名字也都得靈感於流動著連線著園中各處的水,把江南水鄉特有的風致描摹得精彩絕倫。特別是水中遍植的荷花,或擁翠堆綠,或紅白點綴,或枯枝待雨,古人賦予它的“出汙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和園主青睞於它的“香遠益清”,這些催發詩人清愁的物事在這裡都因園景需要各有表現。如今,拙政園一年一度的“荷花節”,不但集及了百餘種荷花品種,還精心使千年古蓮子發芽,並培育出碗蓮等珍貴的觀賞品種,贏得了遊客嘖嘖稱讚。

【出蘭雪堂西門,在綴雲峰前】

一來到花園裡,園主給我們觀賞的竟然是一塊巨大的湖石,遮擋了園中秀麗的景色,反而更激起我們遊園的興趣。進門見山這種處理方法,在造園手法上,稱作“抑景”。既是屏障,相當於園門入口處屏風的功能;又因自身的美感淡化了它本身的實用功能而成為一景。就好象“猶抱琵琶半遮面”一樣,遮遮擋擋的,卻使欣賞者更想見識“廬山真面目”了。含蓄而委婉的表達藝術是蘊藉在我們東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謂的“東方魅力”吧。在拙政園的任何一點看花園,你都看不到它的全部,以圍牆、遊廊、樹木等把整個花園分割並連線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園中有園,園外還有園,別有洞天。一個個障景,象眼前的“綴雲峰”,閉合、展開的過程譜寫了遊園的節奏之美。而園中道路曲折起伏,連石橋都是一波三折,使我們觀園的視角時刻發生變化,園林景色在光影變化中精彩紛呈,達到“移步換景”的審美感覺,如同展開一幅描繪主人心跡的山水古畫。在這點上,拙政園由畫而園、遊園成畫的`特色是中國畫和蘇州古典園林相互結合、相互影響最好的例證了。

中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以凡爾賽宮為代表的西方花園是古典主義時期笛卡兒理論的實踐。它的開闊與部分功能和我們先秦的宮苑有相似之處。走出宮殿,整個花園一覽無遺,可以一直望到盡頭的阿波羅池塘,好象和西方人的直率不謀而合。在中軸線大道兩旁,苗圃以各種幾何形圖案修剪排列著,工整有序,同時樹木也修成錐形、柱形或圓形,用笛卡兒幾何原理來塑造自然,來迎合當時朝廷講究禮儀、尋求秩序的潮流。它產生的背景是路易十四希望遷都凡爾賽,重造王室的威望,所以成為園中最重要的“阿波羅”。也許因為其直也失去了很多“柳暗花明”的樂趣。

我們的拙政園和法國的凡爾賽花園都是一種文化的沉澱和時代的產物。儘管在形式上兩者千差萬別,但都是把人類的意志強加於大自然,按主人的趣味、文化加以修飾,只不過我們的花園更自然化,已經超越了第一次的抽象,把抽象再賦予具體的自然形式,進入返樸歸真的新境界。同時我們還在建築上創造了千變萬化的建築形式,優美的曲線與自然的曲折相映襯,使人類的活動一直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整飭山水而使野趣天成,這一理念同時極大地影響了十八世紀的歐洲造園事業,在德國、法國、英國、都出現了仿蘇州式的花園的出現。

熟悉《紅樓夢》的遊客注意往左看,兩座湖石站在路口象守護神一樣,正好和書中描述的大觀園門口的情況一致,一象猛獸,一象鬼怪。右面這鬼怪石,藤蘿似散發,有耳有鼻,形神兼備。曹雪芹先生的祖父在蘇州織造府為官多年,小時候居住園中,耳濡目染,把拙政園的勝景嫁接到他心目中的大觀園也在情在理,秫香館也成了稻香村,見山樓成了藕香榭等等,為我們的拙政園也添色不少。

蘇州拙政園完整導遊詞 篇7

拙政園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歷時17年設計建造而成,園內迴廊起伏,水中倒影如畫,景色絕佳,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拙政園的取名來自於晉朝《閒居賦》中的一段話:“築室種樹,逍遙自得……此亦拙者之為政也”。然而在以後五百年裡此園屢易其主,鬧鬼之事不絕,不斷傳出侍妾投井自盡、兒童意外溺亡等事件,毫無逍遙自得之樂。儘管歷代園主非富即貴,卻無人能擺脫魔咒,可謂是誰住誰倒黴。首任園主王獻臣去世僅一年,其子一夜豪賭就把整個園子給輸掉了,而貴為皇親國戚的曹雪芹家族購買此園後也家道中落晚景淒涼。有人分析拙字寓意不好,有揮手即出的含意,至於此園多災多難的真正原因,咱們先來看門口的假山。

這座綴雲峰本意是用來做影壁,既可擋門外煞氣,也為藏富不張揚。不過此山怪石嶙峋煞氣很重,1945年終於天降神雷,將之劈倒,1951年園主張氏後人將此園捐獻給了國家,60年來經有關部門大力整修精心管理,這座假山又被重新修復。

大小雙龜假山是龍龜形制的演化,龍龜為四大瑞獸之一,有衣錦還鄉榮歸故里之意,一般放在屋後。設計師文徵明不知何故將它擺在了前院。

拙政園的特點是園林佈局非常巧妙,看似在園中的一座寶塔,其實是相距2500多米之外的北寺塔,文徵明這種別出心裁的借景,幾百年來為遊客帶來意外的驚喜。不過在霧霾的今天,能否借到寶塔,主要看天氣。園子裡池塘面積近六畝,約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風水學認為水為陰性,水多加上林木多,使得拙政園的陰氣重,損傷人氣。

拙政園裡的建築屋頂採用歇山頂技藝,在古代只有皇宮寺廟才有資格使用,老百姓如果強行使用在法律上屬於“逾制”,是僅次於謀反的大罪。就算園林建造者王獻臣身為御史又做過錦衣衛高管,還是被東廠彈劾得辭官告老還鄉。

卅六鴛鴦館是唱崑曲的地方,善解人意的園主擔心演唱者怯場,在鴛鴦館邊另建一座“留聽閣”,演唱者廳裡唱,主人閣裡聽。為聽得更清楚,卅六鴛鴦館內頂棚採用拱型狀,既彎曲美觀遮掩頂上樑架,又利用這弧形屋頂來反射聲音,增強音響效果,使得餘音嫋嫋,繞樑縈迴。

拙政園裡公認的靈異地點是大書房裡鬼魂出沒的六角門,因為受到驚嚇的人太多,如今這個六角門被搬到蘇州園林博物館裡,膽大的朋友可以前往觀賞。

園主在房間裡擺放了很多辟邪瑞獸石雕供人撫摸,以旺陽氣,幾百年來已經被摸得看不出模樣。

為了向隱逸江南梅妻鶴子的北宋著名詩人林逋致敬,拙政園內也栽梅養鶴,每年一月臘梅綻放,香氣四溢,成為冬遊拙政園的最大看點。

可是古諺有云:梅花家裡栽一年,黴到賣屋又賣田。這應該也是拙政園不可做家居,只能當畫看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拙政園裡故事疊疊層層,要想了解更多有趣的祕密,最好的遊覽方式是聽導遊講解。

蹭導遊的朋友看見這棵空心樹時切記離遠一點,因為這裡的導遊詞是: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樹不要皮,必死無疑……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難免會尷尬。

拙政園郵局是蘇州首個園林郵局,這裡是鐵桿集郵者趨之若鶩的地方,因為郵戳上印的是“拙政園”,而且還是印有拙政園風景的風景戳,十分難得。講解結束後導遊一般會預留二十分鐘時間給大家寫信蓋戳。

郵局裡遊客很多,建議群發明信片的朋友提前先買好寫好,畢竟時間也是旅遊的重要成本。

蘇州拙政園完整導遊詞 篇8

大家好,歡迎來到蘇州,我叫華瀚韜,大家叫我小華或華導遊,蘇州有許多園林,其中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名園"之一,也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今天,我先帶你們遊覽拙政園,大約要兩個小時左右。

拙政園是我國私家園林代表作品,在1961年3月4日由國務院頒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它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拙政園的正門,大家可以看到正門上方有"拙政園"三個大字,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返鄉,以大弘寺原址拓建為園,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拙政園的園名是由《閒居賦》中的"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一句縮寫而成的。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座三開門的堂屋就是蘭雪堂。"蘭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這句,象徵著主人瀟灑如春風,潔淨如蘭雪的高尚情操。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

下面,我們去遊覽"梧竹幽居",它位於花園的最東面,俗稱"月到風來亭",它的造型非常別緻,四個大大的圓洞門使我們聯想起了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如果你們站在亭子裡往外看,這四個圓洞門又恰似四個巨大的鏡框。

這就是聞名天下的蘇州拙政園,歡迎大家以後再來蘇州遊玩,再見。

蘇州拙政園完整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俗話說,“天在上面,蘇杭在下面”。蘇州和杭州真是人間天堂。它們美得無與倫比。

今天,我們也來到了蘇州拙政園,一個美麗的天堂。

蘇州拙政園名滿天下,是中國四大園林之一,未來蘇州之前,便早已經聽聞了它的名氣,所以來到蘇州,不遊拙政園,怎行?

來到拙政園,第一眼便見到人如潮湧。果真不愧為拙政園,名揚天下,遊覽之人如此之多,而且其中不乏外國遊客前來觀賞。

初進園,眼睛就大受刺激。滿眼除了綠色,便是金燦燦的陽光,隨風還有陣陣清香。而後處處突兀的的假山石頭,在這些綠色的規矩之中,徒添了一份不羈於傲然,像是跳出各自的畫。

蘇州水鄉,有小威尼斯之稱,在拙政園,可謂是揮灑的淋漓盡致。溪水碧潭姿勢多見,而這溪流並不顯得俗氣,反而顯得靈動美好。是呀,在處處為靜止的綠色之中,多一份流動的清脆叮咚,怎不生活潑之氣?怎不令人喜悅?

不得不說,拙政園的確處處都美。無論是亭臺樓閣的佈置,還是水榭長廊的迂迴曲折,亦或者小橋流水人家的別緻與自然。拙政園,是在塵世之中尋找的一份自然。

而我,行於其中,忘乎了園外車水馬龍,俗世紛擾;忘乎了天上人間,紅塵俗世,只是一心一意沉醉於這園中之景。是的,蘇州園林有這種扣人心絃的魔力,也許是注視著池中紅色錦鯉而止步於此,也許是關注於雕窗後的一景一木而迷醉其中。這裡的園林,不論是拙政園還是虎丘,獅子林,它們都有這種魔力,因為他們是蘇州園林。是心的凝華。

從不後悔來蘇州,也從不後悔來觀園,因為沒有後悔的理由。

蘇州拙政園完整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很高興和大家相約美麗的蘇州園林,我是此次蘇州園林之旅的導遊,我姓竇,大家叫我小竇好了。我身邊的這位師傅姓陳,是此行的司機,在接下來的旅途中就由我和陳師傅為大家提供服務。在整個遊覽過程中,各位有什麼問題,請隨時提出,我將盡力為各位解答。祝願大家都能不虛此行,玩得盡興。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名園“拙政園”。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明武宗正德四年,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借西晉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為“拙政園”。王獻臣死後,他的兒子以拙政園為賭注,一夜之間輸掉了。自此拙政園400餘年來,屢易其主,歷經滄桑,幾度興衰。

拙政園與蘇州其他古典園林一樣,是典型的宅園合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園林設計以水池為中心,亭榭樓閣臨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襯。

各位遊客:現在從園門進去便是東花園。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花園的主廳“蘭雪堂”。“蘭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有清香高潔、超凡脫俗之意。廳堂面寬三間,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氛圍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園田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也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稱為“補園”,以清代建築為主。

走出蘭雪堂,迎面有一組太湖石假山。這塊名為“綴雲峰”的假山高聳在綠樹竹蔭中,與西側涼快形狀怪異的石峰並立,叫做“聯壁”。水池邊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轉劃龍船”。

蘭雪堂的東北面,臨水而築的這座建築,就是“芙蓉榭”。此榭為東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面對荷花池,背倚高牆,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給人一種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溫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是參照此榭設計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間聳立的那座重簷八角亭,名為“天泉閣”。閣中有“天泉井”,相傳此井為元代大弘寺東齋的遺蹟。夏日可在此閣欣賞紫薇花。欣賞蘇州園林裡的建築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雲,您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築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祕。這些戧角,除了有利於採光和通風外,主要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成了蘇州建築的地方特色之一。

好了,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亭子是“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詩意,亦曾叫“補拙亭”。在亭中居高臨下放眼四望,東園景色盡收眼底。

東中花園以這條復廊分隔,復廊的牆壁上開有25個漏窗,不同的團被水中波紋反射疊印,隨著步移花窗的變換,園內景色也不斷地變化。

穿過復廊的黑漆大門,便到了中部花園。

中園是拙政園的主體部分和精華所在。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分佈著高低錯落的建築物,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現在各位請看池島假山,池岸曲折,水繞山轉。從東面看,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線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具有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構圖特色,也體現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觀賞“悟竹幽居”。此亭俗稱“月到風來亭”。與眾不同的它是一個方亭,4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會聯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猶如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著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北面青竹石筍,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亭內有文徵明的書額和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當空、清風徐徐和遠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種賞心悅目的感受。

跨過九曲石板橋,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緩步登山,這座輕巧若飛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義於唐代詩人曾任蘇州刺史的韋應物的詩:“書後欲提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字裡行間透出了一股濃密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

穿過叢林,越過小溪,步上石階,就到了“雪香雲蔚亭”。它位於島的中央制高點。居高臨下,與遠香堂遙遙相對,站在亭內,園中各處亭臺樓閣一覽無餘。停住上有文徵明手書的對聯,上方還有明代畫家倪雲露的“山花野鳥之間”題額。

各位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中部花園的中心池邊,這裡四面環水,三面植柳,圍繞水面,有荷風四面亭、香洲、見山樓、倚玉軒、小飛虹、小滄浪和遠香堂等眾多景點,我就不一一講解了,大家可以慢慢欣賞,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問我。

從中花園穿過“別有洞天”的圓洞門後,就來到了西花園。西花園的主體建築“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是鴛鴦廳結構。外面看是一個屋頂,裡面是四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裡邊分為兩個客廳,北面客廳是夏天納涼用的,南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北廳“卅六鴛鴦館”館名為清代狀元洪鈞所書,南廳的“十八曼陀羅花館”館名出自清代狀元陸潤庠的手筆。這裡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藍白相間的玻璃,構成美麗的圖案,每當剩下烈日時,陽光

通過窗戶變成一道道藍白相間的光束,灑在地上泛起陣陣涼意。如果遊客們有興趣的話,可以靠近藍色玻璃窗往外看,只見屋頂上、樹枝上、石塊上、荷葉上,都像是灑上了一層白雪。

西北面的“留聽閣”,取唐代詩人李商隱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之意命名。南面飛罩是銀杏木立體雕刻鬆、竹、海、雀的花紋,構圖勻稱,手法精巧。楠木鏤雕的雲龍圖案落地罩和隔扇裙板上的蟠龍圖案,相傳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內的遺物。

在“卅六鴛鴦館”北面池塘裡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幢樓閣的倒影,這幢樓閣便是“倒影樓”。樓閣下層“拜文揖沈之齋”,就是“文徵明先生和沈周先生紀念館”。沈周是文徵明的老師,後人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畫家合稱“明四家”。到影樓中間屏門上雕刻著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的無根竹圖,並配有詩詞。

隔岸池邊有一座小軒,像一把開啟的摺扇,俗稱扇亭,取名“與誰同坐軒”,取義於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扇面狀屋面和扇亭與後山屋面恰似扇把的“笠亭”構成了一把完整的摺扇。

各位遊客朋友們,短暫的拙政園之旅到這裡就基本結束了。希望以拙政園為代表的富有詩情畫意的蘇州園林,給你留下了美好的記憶。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和配合。我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多批評指正。希望以後能有緣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