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導遊詞15篇

來源:才華庫 2.88W

作為一名可信賴的導遊人員,就有可能用到導遊詞,導遊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優秀的導遊詞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花果山導遊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花果山導遊詞15篇

花果山導遊詞1

大家好,我叫林志偉,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志志導遊,歡迎大家來到花果山。

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下花果山的地理位置,它坐落在連雲港,位於我國海疆的中部,江蘇省的東北部。景區面積84。3平方公里,層巒疊嶂136峰。其中花果山的玉女峰是江蘇省的最高峰,海拔624。4米。

下面請旅客朋友們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小心一點,我們要進參觀了。你們可以看見許多的小猴子,它們可是孫悟空的猴子猴孫哦!瞧,他們有的擠眉弄眼,有的上躥下跳,多可愛!你們可以到右邊去買食物,或者桃子給它們吃,不可以亂喂別的東西,不然它們會吃壞肚子的。還有大家不可以太靠近它們,因為它們還是有一點野蠻!

現在你們看到的就水簾洞,水從向高處懸崖降落,濺起了水花,很壯觀吧!現在可以穿越水簾洞,但記住一定要穿雨衣。現在我們進入水簾洞,你們可以看見孫悟空當年坐的那把寶座,大家可以坐在上面體驗一番。

穿過了水簾洞,你們可以看見一園子的桃樹,上面掛滿了鮮美誘人的桃子,你們可以摘一點桃子品嚐。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一小時後到這裡集合。

本次旅程到此結束,祝你們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如果下次還來花果山的話,還可以讓我當你們的導遊哦!

花果山導遊詞2

尊敬的各位遊客:

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描述的花果山是孫悟空的老家。她煙霞散彩,日月耀光;她面朝大海,接天連雲;她古木參天,曲徑幽深。今天,就讓我小鮑給大家當一回小“導遊”,帶著大家一起去那裡神遊一番吧。

花果山上的景點很多,最為著名的景點有三處:水簾洞、三元宮和玉女峰。現在,就請大家跟隨著我的腳步,一起去領略一下花果山的神奇浪漫之美!

沿著十八盤拾級而上,首先往水簾洞進發。一路上滿眼的綠色,蜿蜒的石板小路兩旁,生長著茂密的樹木,林間開滿五顏六色的野花。運氣好的話,偶爾還可以遇到在樹叢間竄來竄去的小猴子。走著走著,遠遠聽見不遠處傳來瀑布流洩的水聲,水簾洞快到了。果然,沒走幾分鐘,猛然抬眼,便見“水簾洞”幾個大字映入眼簾,看著一條白練從山頂飛流直下,水流洶湧,訇然作響,場面真的好壯觀啊!看,簾下還有一個石潭,這個石潭裡的水很清、很深,有一年遇上百年一遇的大旱,石潭裡的水都沒幹涸。據說,當年猴哥就是從這石潭裡去東海龍王那裡借的如意金箍棒。水簾後面還隱藏著一個山洞,穿過瀑布,進入洞中,能看到一個很大的洞室,裡面還有一些石頭雕刻成的桌凳,相傳《西遊記》中的主人公——孫悟空當年帶著他的猴子猴孫就是生活在這裡。想想那種景象,該有多熱鬧啊!

出了山洞,接著步行不遠,就到了著名的三元宮。它的建築氣勢非常雄偉,裡面供奉著三元大帝,是花果山上最大的寺廟。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生長在寺中的兩棵距今已有千年歷史的銀杏和三元宮山門右側的一棵古柏。這棵古柏人傳柺杖柏,是宋代所植。相傳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打敗了眾神,玉皇大帝特派太白金星下凡招安。太白金星在花果山遭到群猴戲弄,連整天不離手的柺杖也被搶走扔在這裡,化為柺杖柏。可想而知,三元宮的歷史有多麼的悠久了吧。

繼續環山而上,最後到達江蘇省海拔最高的山峰——玉女峰。傳說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漂亮的神女下凡到人間,路過此處時,看到這裡的景色非常優美。她非常喜歡這裡,就在這裡住了下來,“玉女峰”由此而得名。登上玉女峰,可見這裡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塊高大的石碑,上面刻有“玉女峰”三個大字,站在山峰的最高處,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能清晰的看到遠處城市裡的高樓大廈,還有近處那一片一片鬱鬱蔥蔥的農田。當悠悠白雲在頭頂慢慢飄過,你才知道當年的神女為什麼要留在花果山了。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覺得花果山很美?那就快來玩吧!如果你運氣夠好,我一定用這裡最好的美酒來招待你。當然,還有孫大聖也喜歡的美味仙桃啦!

花果山導遊詞3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勝利二中的小導遊:孫瑋壑,歡迎你們到花果山水簾洞來遊玩。花果山水簾洞位於巍巍的大別山腳下――河南省桐柏縣。

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裡孫悟空的故鄉。這裡風光秀麗,群山環繞,氣候宜人,讓人如痴如醉。下面就由我來帶領大家一同遊覽這美如天仙的景色;各位遊客請看我手指的方向,中間的那座高山就是花果山,雄偉的花果山,山頂是那麼高,好像在雲彩上面裡!兩邊各有一條鬱鬱蔥蔥長長的山脈延伸在我們現在的腳下,遠遠望去好像二龍戲珠似的;再看看筆陡的石階,石階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

咱們現在順石階而上,一路上大家可以感受到神清氣爽的天然氧吧,大約一個小時左右,我們可以爬到了水濂洞觀光臺。現在我們到達了水濂洞觀光臺,大家抬頭朝山頂看,山頂上有條河,名叫“通天河”通天河的水一瀉而下,想白色的簾子一樣,形成了氣勢雄偉的水濂瀑布,落入下面巨大的水池中。相傳大詩人李白的那首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在此寫下的。大家向西看,池邊的欄杆上有許許多多小猴子石像。有的站著遙望著美麗的花果山;有的蹲在欄杆上大口大口吃起桃子來;有的坐在欄杆上守護著水簾瀑布……。

大家再看,池水清澈見底,既可以看到倒影在水中的山景和樹景,又可以看到水中五顏六色的魚和水底的小石子,是不是漂亮極了!大家在向左看,在水簾洞的西邊,有一座古寺,寺裡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神佛,熙熙攘攘的遊人在這裡上香拜佛,祈求保佑一生平安。

大家也不訪去上柱香哦!保佑各位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雄偉壯觀的水簾洞處處有美麗的景色,我真誠地希望您能在這兒得到美的享受,祝您玩得開心,遊得盡興。

花果山導遊詞4

花果山水簾洞,坐落於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閆家鄉王坪村曹家寺,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遠近聞名的佛道教洞窟。洞窟開鑿在長約1公里、高30多米的山崖上,山上有桃樹、杏樹,每到春季,野花滿山,奼紫嫣紅,處處瀰漫著濃郁的花香。一到雨季,洞窟前珠簾垂掛,薄如絹帛,故名“花果山峽水簾洞”、“達摩洞”(或獻花洞)。兩洞各深5米,高約4米,寬約10米。洞內現遺存有兩口鐵鐘,上面鑄文:“清水縣漆馬營川有花果山水簾洞一處,達摩洞一處,主持僧人大和尚然服。康熙三十一年吉日造。”另遺有一臺鐘磬,鐫刻“然服和尚”。

根據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有關文史資料記載,花果山水簾洞,始鑿於唐代。水簾洞、達摩洞內壁遺存的飛天壁畫,俊秀飄逸,絢麗多彩,酷似唐代的壁畫藝術風格。根據洞內兩口鐵鐘所鑄文字記載,洞窟佛事於清聖祖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由然服和尚主持。經過千百年時光,洞內的壁畫和塑像在戰爭中屢遭浩劫,已蕩然無存。如今這裡經20xx年至20xx年間當地群眾兩次維修,在水簾洞、達摩洞前增加了一座觀音殿,還修建洞庭山門一座。每年正月初十舉行傳統廟會和三月三的桃花會,屆時附近的善男信女們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裡燒香拜佛,祈求幸福安康。

花果山水簾洞20xx年被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列入縣級風景名勝區。

花果山導遊詞5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雲臺山,連綿169平方公里,大小157座山頭,花果山是其中最為精彩的地方。它的玉女峰海拔625.3米,是雲臺山的頂峰,被譽為“江蘇屋脊”。花果山不僅重巒疊嶂綠樹蔥蘢,有著及其美麗的自然風光,而且蘊藏著秦漢以來兩千餘年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自從吳承恩以這裡的山水為藍本,創作了不朽的文學鉅著《西遊記》之後,花果山便隨著孫大聖的名字四海傳揚。不但中國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就連許多外國人提起中國來,也都會豎起大拇指說:“孫悟空!花果山!”現在,花果山關於《西遊記》的景點,最主要有:三元宮、團圓宮、水簾洞、唐僧石、八戒石、大聖佛、媧遺石、七十二洞、定海神針、仙硯、猴王府、怪石園、吳承恩紀念館等30餘處。

花果山又是三元崇拜的發祥地之一。三元大帝是蘇北和魯南受到廣泛信仰的三位神仙,人們相信他們能保佑鄉里,為民眾災除難。建國前,每年正月十五有盛大的香火會,周圍幾百裡方圓的信徒們,都要長途跋涉來這裡朝山進香。一路上旗飄揚,鑼鼓震天。清代淮安百姓還專門修挖一條運河,通到雲臺山的山腳下,便利前來燒香,叫做燒香河,直到今天這條河仍在用於兩地間的運輸。

雲臺山山高林密,在蘇北平原上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具有北亞熱帶向暖溫帶氣候過度的特點。這裡常年平均氣溫14度左右,相當與向南移動了一個緯度,也就是說這裡和往南110公里處的氣候一樣冷暖,所以山上生長著許多北亞熱帶的草本。漢朝以前,有人說這裡是從南方蒼梧飛來的,把他稱為蒼梧山。山間植物豐富,是沿海地區一個罕見的天然植物園,1983年建為江蘇省自然保護區。

連雲港風景之花果山

[阿育王塔]: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水庫叫做大村水庫,當地人現在也稱作“大聖湖”。水邊上那邊巍峨聳立的古塔,就是“海清寺阿育王塔”。這座塔建於宋朝,因為供奉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子和阿育王靈牙而得名。塔高40.58米,九級八面,是蘇北地區現存最高最古老的寶塔,歷史上曾先後經過大小地震20多次,特別是1668年7月25日發生的山東郯城8.5級大地震,當時的海岸線向東推移了30裡,海州古城城牆倒塌了三分之二,該塔卻巍然屹立,不倒不歪,這是因為塔的高度與塔基周長恰好一致,所以塔的穩固性極好,正應證了塔門上“根深蒂固”四個大字。

[花果山山門]:進入花果山的山門,大家便成為孫悟空的貴賓了。孫悟空愛動不愛靜,抓耳撓腮,上竄下跳,一刻也閒不住。所以到了他的老家,我們就入鄉隨俗,不必客氣了。大家想跳就跳,想跑就跑,想說就說,想唱就唱,瀟灑走一回,玩個痛快。

紫紅色花崗岩建築的山門,是在傳統古城門構造的骨架上,用現代表現手法加以渲染的。正門頂上為孫悟空的頭像,頭像背襯圓形圖案,意為法輪常轉,象徵孫悟空功德圓滿,終成正果。正側門上為唐僧使徒四人西方取經的浮雕,他們明知妖魔當道,千災萬難,卻毫不畏懼一往無前,山門口有六隻石雕雄師把們,有人問:“為什麼不雕老虎?”那可不能塑,俗話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要是有了老虎,猴子們可就坐臥不安了。

透過山門中間的門洞,可以看到綠樹叢中端坐著吳承恩的花崗岩雕像,他用安詳自如的目光,大量著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

[仙人橋]:我們現在經過的這座小橋叫仙人橋,因相傳有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得名。這裡是雲臺山二十四景中的“雲臺雪”一夜大雪之後,千山萬壑披上銀裝,綠的樹,青的石,白的雪,交相輝映。有機會騎驢過橋,那簡直就是人在畫中行了。仙人橋的東側,有一塊很有趣的迴文詩碑。過去登山的人走到這裡,都喜歡歇歇腳,念上幾便。這詩只有14個字,卻能念成28字,所以叫做迴文詩。它的全文是:“聚仙橋上得逍遙,上得逍遙瑞氣飄,瑞氣飄香花結果,香花結果聚仙橋。”

[十八盤]:由仙人橋沿著竹節嶺登山,嶺上有18組階梯,叫十八盤。因為許多山上都會有這樣的坡嶺,都需要造些階梯讓遊人好攀登,所以像泰山那樣有十八盤的山不少,雲臺山也不例外。為什麼要湊十八這個數呢?可能與廟裡的十八羅漢有關,是消災祈福的數字。

從山下到頂峰,有旅遊區專用的水泥路,乘車登山只要20多分鐘便可到600米的高處,可算是平地飛仙了。

十八盤上,是原雲臺樹藝公園西大門,現在還留有低界地界碑等遺蹟。雲臺樹藝公司創建於清光緒24年(1891年),距今也上百年的先驅,可惜中途因故失敗。新中國建立後,用飛機播種的辦法種下了大量松樹,又栽培了各種果樹,這才使被戰爭摧殘成荒山禿嶺的雲臺山,恢復其鬱鬱蔥蔥冬夏常青的原貌,成為名副其實的花果山。

[九龍橋]:九龍橋為花果山的主景之一,是一個群山環抱的幽谷,有九條大澗在這裡匯合,然後奔向大海,所以也就叫九龍橋了。九龍橋位於南天門和前頂之間,是前往三元宮進香的必由之路。過去香客遊人從南天門小路下至谷底,稍事休息,便可鼓氣繼續向前攀登。著一升一降,雖增加了等山的難度,卻也平添了一番跌撞起伏的情趣。

三元宮所在的.這條嶺叫琵琶嶺,像一隻琵琶斜倚在雲臺山上,九條大澗環繞在它的腳下,因此民間稱作“九龍戲琵琶”。也有人說《西遊記》裡的琵琶精被制服後,就變成一條山嶺,永遠橫臥在了這深山老林裡。

為了方便香客遊人登山,唐宋時期和尚們就曾在這裡用石板鋪砌成簡易的小橋,但夏季一場大雨之後,山洪暴發,路便被截斷,橋也往往被沖毀。明朝萬曆15年(1587年)重建三元宮,同時修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座九龍橋。橋長33.4米,寬8米,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轉構拱橋。

橋旁的銀杏樹已近千年,是宋代的遺物。橋上山風陣陣,橋下流水潺潺,松濤盈耳,鳥語花香。來到這裡,可把遊人的疲勞消除得一乾二淨。

橋南邊的建築物叫九龍將軍廟,是這座橋的橋神廟;北面高處的建築物叫茶庵,過去專供遊客休息品茶,現在改為吳承恩紀念館。

九龍橋的風景四時不同,各具特色,九龍橋碑的後面有一塊碑記,對此作了生動細緻的描寫,有興趣的朋友不防去看看。

[屏竹禪院]:屏竹禪院是三元宮建築群中最為清幽的一個處所,住著老方丈,過去一般遊人和僧侶想進去看看都是不容易的。

屏竹禪院是一個景群,它包括郵票碑、金鑲玉竹林、惠心泉和禪院,這四者相互聯絡,缺一不可。郵票碑是由頭,說明金鑲玉竹的價值;竹林是環境,沒有一大片金鑲玉竹林,出不來仙境般的感覺;泉是禪院的生命之源,沒有它禪院便枯澀冷漠,缺乏生活氣息;禪院是整個景群的主體,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一體,交相輝映,成為花果山的一個重要景點。

要了解屏竹禪院,請大家先看看這塊郵票碑,碑上放大了的郵票,是郵電部1993年6月發行的《竹子》特種郵票,一套四枚,其中第二枚就是我們這裡的金鑲玉竹。

竹子多生於江南。雲臺山因有類似南方的小氣候,所以才能生長多種多樣的竹子,低矮的洗如葦杆,鋪滿山麓;高大的粗如人臂,挺拔入雲。其中金鑲玉竹是竹子中的珍品,特點是在嫩黃色的竹竿,每節都有一條綠色的淺溝,位置上下交錯,此前彼後,就好像在金版上鑲進一塊塊碧玉一般,美麗淡雅,令人愛不釋手。

金鑲玉竹在宋代的文獻上便有記載,四川叫對青竹,湘江叫黃金間碧玉,一千多年來一直生活繁衍的很好,尤以花果山最多,而花果山上又以屏竹禪院,一帶最為茂盛,所以這裡自古便稱作西竹園,禪院也因竹而得名。金鑲玉竹和花果山山上的特產冬青桃、人蔘果,獼猴桃,合稱為“花果山四絕”。

這是惠心泉。惠心泉一井兩眼,象徵著心心相印,珠聯璧合。大家可以試一下,兩個人站在井口,在水中可以看見對方的影子。惠心泉的泉水特別甘甜,過去禪寺的和尚就是用這裡的泉水烹水烹茶待客的,泉為惠心,茶為雲霧。雲臺山終年海風徐徐,雲霧繚繞,生長於其中的茶葉因此得名。花果山雲霧茶色、香、形、味俱佳,具有“香高久遠,綠潤多毫,滋味鮮濃,汁多耐泡”的特點,被列為江蘇四大名茶之一。

屏竹禪院最初為明代謝淳舍家開山是所建,它的美在於有限的範圍內包含有較多的園林內容,房舍、亭臺、月門、迴廊、魚池、林木,般般俱備,步換景移,相互呼應。

南花廳是品茶的好地方,用惠心泉的水泡雲霧茶,是雲臺山茶道中的雙絕。特別是炎夏季節,涼風自來,蟬聲起伏,更顯出高山的清幽,使人如入仙境。

小院雖是封閉的整體,但由通過望亭打開了遼闊的眼界,大大自然引入園中,可算是“秀才不出門,能看滿山景”。這裡三面敞開,視野寬闊,眼前是一片綠樹翠竹的海洋。三元宮大殿就在身邊;遠眺南天門雲遮霧繞,群峰遙聳,綿延百里。清朝乾隆年間的常建極曾為屏竹禪院寫過副著名的楹聯,就是對這裡的最好寫照:世外憑臨,一面峰巒一面海;雲中結構,二分人力八分天。當然,大海早在三百年前退去,現在山下已是萬畝良田,雞犬桑麻了。

[水簾洞]:花果山水簾洞是孫猴子的老家,吳承恩就是受到了這個水簾洞的啟發,在《西遊記》中為早期的孫悟空創造了一個神話色彩十分濃郁的活動場所。

全國各地的水簾洞,都是《西遊記》流行後起的名字;只有我們這裡的水簾洞,是在《西遊記》以前就有了的,明代海州人張朝瑞,在為三元宮寫的一塊碑記裡,便記載著水簾洞是香客必遊之處,石壁上“高山流水”四個大字,為海州知州王同所題,時間是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那時《西遊記》還沒有成書哩。

當年吳承恩創作《西遊記》,需要給孫猴子安一個家,安在哪裡為好?在他遊花果山的時候,雲臺山還沒有和陸地相連,是座海上仙山,他還聽說水簾洞有個海眼可通東海龍宮,四海龍王們時時常從這裡冒出來到山上游玩。於是受到很大啟發,覺得把猴子安排在這種環境裡再好也沒有了。經過他的大膽想象和運用文學誇張的手法,一個十分神奇令人嚮往的水簾洞,便活靈活現地出現在《西遊記》裡了。

“印心石屋”這四個字,是清代道光皇帝親筆所寫。道光和乾隆皇帝不一樣,他沒有到處題字的習慣,物以稀為貴,所以價值很高。

這個題字是賜給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兩江總督陶澍的。陶澍,湖南安化人士,印心石屋是他家的書室。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奉皇帝之命來海州改革鹽政。他大刀闊斧地將始於清初的綱鹽法改為票鹽法,消除了腐敗的成規,使清廷國庫由虧損變為盈餘,社會安定,人民富裕,出現了短時間的中興局面,因此皇帝給予他親書室名的殊榮。

道光十五年(1835年)陶澍又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再次來海州巡視鹽政改革後的成效,併發起雲臺山寺廟修繕的工作,大興土木,使這一帶風景區頓時面貌一新。為了紀念他的功績,當地人便將御書“印心石屋”移刻於水簾洞旁。

[玉女峰]:現在大家登上江蘇省最高的地方——玉女峰。玉女峰海拔625.3米,是雲臺山的頂峰,是“江蘇屋脊”。由於連雲港市平地的海拔接近0,所以這600多米也是山的實際高度。這塊海拔標誌碑是畫家金大學、李家華合作設計的,民間傳說太陽是金童、月亮是玉女,因此便在玉女峰頂豎器一個彎彎的月牙兒。

玉女峰所在的地方叫清風頂。明朝成化年間,一位自稱是魯王孫的人在此出家,法號清風。他化緣重建三官殿,為以後的三官奠定了基礎,山頂也就因他而得名。但有的文人認為清風頂的“風”字應該是山峰的“峰”字,因這裡山高峰險,氣候溼潤,四季常青。

在玉女峰可看到雲臺山兩個最為精彩的景緻。一個是海上日出。每當太陽從大海里升起,朝霞染紅了天,染紅了海,壯麗無比。從明代開始,清風頂一帶便不斷有海曙樓、望日樓等建築,專供遊人觀看日出。眼前這個迎曙亭建於1986年,是我國最大的全石結構的亭子。另一個景緻是“雲臺鋪海”。在夏秋季的一些日子裡,雲臺山上經常結集雲層,時上時下,時遠時近,有時忽然大片雲彩向人們撲來,頓時便落入雲霧裡,嚐到了騰雲駕霧的神仙滋味。有時風停雨歇,雲臺群山鋪上厚厚一層白雲,露出的山峰就好象大海里的蓬萊仙島,那時隱時現宇宙亭臺便猶如神仙宮闕一般了。

花果山導遊詞6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咱們旅行團的導遊,我姓於,大家可以叫我於導。

歡迎大家來到連雲港,連雲港的花果山風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面積12.8平方公里,層巒疊嶂214峰,最高峰為玉女峰,海拔624.4米。

花果山因古典名著《西遊記》中描述的孫大聖的老家而聞名海外。這裡主要的景點有136處,與《西遊記》密切相關的有孫悟空的出生地、女媧補天剩下的媧遺石,模仿的惟妙惟肖的猴石、八戒石、沙僧石、唐崖等,更有《西遊記》中提到的七十二洞、後來成為金箍棒的定海神針、以及師徒四人取經歸來途中的晒經石等著名景點30餘處,其中水簾洞更是聞名遐邇。

剛才我們已經參觀了南花廳,現在我們就來參觀一下水簾洞。

明朝著名作家吳承恩就是受了這個水簾洞的啟發,給《西遊記》中早期的孫悟空提供了這麼一個神話色彩十分濃郁的活動場所,今天既然大家天理迢迢的來到了這裡,那麼千萬不要錯過哦,一定要進水簾洞裡瞧一瞧、看一看,體會一下水簾洞的奧妙!

經過一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花果山已經有了個清晰的認識,祝大家玩得開心,祝各位遊客朋友們旅行愉快,在這裡我把我最真摯的祝福送給大家,祝大家幸福、平安!

花果山導遊詞7

歡迎大家來到連雲港花果山,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最高峰為玉女峰,海拔624.4米.

花果山因古典名著《西記》中描述的孫大聖的老家而聞名海外.這裡主要的景點有136處,與《西遊記》密切相關的有孫悟空的出生地、女媧補天剩下的媧遺石,模仿的惟妙惟肖的猴石、八戒石、沙僧石、唐崖等,更有《西遊記》中提到的七十二洞、後來成為金箍棒的定海神針、以及師徒四人取經歸來途中的晒經石等著名景點30餘處,其中水簾洞更是聞名遐邇.

明朝著名作家吳承恩就是受了水簾洞的啟發,給《西遊記》中早期的孫悟空提供了這麼一個神話色彩十分濃郁的活動場所,今天既然大家天理迢迢的來到了這裡,那麼千萬不要錯過哦,一定要進水簾洞裡瞧一瞧、看一看,體會一下水簾洞的奧妙!

經過一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花果山已經有了個清晰的認識,祝大家玩得開心,祝各位遊客朋友們旅行愉快,在這裡我把我最真摯的祝福送給大家,祝大家幸福、平安!

花果山導遊詞8

“嗨,歡迎來到孫悟空的家鄉——花果山,花果山是有八十八個山嶺變成的。我叫於汶田,是你們今天的導遊,你們叫我於導就可以了。”

花果山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南雲臺山中麓,花果山景區是國家級雲臺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

李白的詩句:明日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與蘇軾的“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寫的全是雲臺山。

聽我講的話,大家很想一覽花果山美景吧?那我們坐車上山吧!

我們現在到了山上,請大家注意安全。因為雲臺山是江蘇最高峰,所以比較危險,風也特別大。看那邊有座小山丘,我們去爬一爬那座小山丘吧!請你們不要跑出警戒線,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花果山被譽為“海內四大名靈”,花果山野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共計有1700餘種,其中藥物資源就有1100種,金鑲玉竹、古銀杏等國內都是罕見的。古樹名木是江蘇省最重要的野生植物資源。

我們下山吧,下去沒有車,所以我們必須自己下去。下山會有猴子,野猴脾氣暴躁,請不要逗它們,不然,它們會給你一爪子。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的旅程到這就基本結束了,希望下次還可以做大家的導遊,再見!

花果山導遊詞9

各位遊客:

大家好,很高興能和大家在這個風景怡人的花果山和大家相識,很高興認識大家。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XX,是你們今天花果山遊覽的導遊,希望大家能在花果山玩得開心,過一個愉快的日子。下面我們就開始我們今天的遊覽,大家不比拘束,大家可以在遊玩過程問我一些問題,希望大家能夠積極配合。

我想先向大家介紹一下雲臺山,也許你們會問為什麼要介紹雲臺山而不是花果山呢?因為花果山只是雲臺山其中的一座山罷了,打了比方就如同介紹一位科學家或文學家,總要先介紹其家庭一樣,我先介紹雲臺山,可以讓大家對花果山有一個更深刻的瞭解。雲臺山,也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是江蘇的兩大山脈之一,也是最高山,所以我們現在等於是在江蘇省海拔最高的山脈上,大家應該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不過這隻能在江蘇省使用!

首先我會向大家講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海戰便發生在花果山,大家一定很奇怪:海戰是在海上進行的,花果山怎麼能進行海戰呢?因為在17世紀以前,花果山,當然還有云台山,都是在海中的,所以當時連雲港是個島上的城市,花果山也是海中仙山,所以才能孕育出那麼多鍾秀的風景,如果大家有機會去連雲港碼頭的話,就會看到海中的一個島――東西連島,它就是雲臺山的一部分,連雲港的名字也因為介於東西連島和雲臺山之間才得到的。

下面我開始向大家介紹一下花果山。花果山舊稱青峰頂,蒼梧山,是雲臺山諸峰之一。它的主峰玉女峰,海拔625米,是江蘇省最高山峰,唐宋明清各代先後在這裡築塔建廟,大家從這裡能看到的那座塔,便是雄偉的阿育王塔,這座塔裡還儲存著釋迦牟尼的舍利子,花果山曲洞幽深,花果飄香,有東海勝境之譽,山上有著名的鬱林觀石林,其中有很多唐宋的石刻,此外在花果山中部,有一片36座單位建築的三元宮,已有1320xx年曆史,是我國著名古剎之一。

介紹了這麼多,大家可能看過《西遊記》中的花果山,它便是吳承恩創作的原型,許多名勝都和《西遊記》中的故事緊密連線,如孫悟空降生的女媧造石,棲息之地水簾洞,天工巧成的八戒石,勾倚參差的七十二洞以及照海亭,一線天,小蟠龍,九龍橋,南天門,各有特色,神奇迷人,當年吳承恩遊雲臺山時,正是因為看到了這座海上仙山的奇觀異石,靈泉湖天所啟發,才有了靈感,才創造出一系列故事,要是吳承恩沒有此傷,我想大家也沒有機會欣賞這風景了。

下面我們到孫悟空的老家水簾洞去,水簾洞洞水宛如堂奧,清泉紛掛,難分天上人間,洞口涯縫滴水點點墜落,恰似水晶玉珠,串以成簾,而且甘甜可口,大家過一會,可以品嚐一下,保證會有一番感覺,大家可以向前看,會看到很多石刻,如水簾洞,靈泉等題刻,大家再往上看,“神泉普潤”,“高山流水”二塊石勒,是明代著名工匠根據曹顯手書而刻,氣勢雄深豪放,西側還有一道御碑,這上面的“印心石屋”四個字是道光帝為兩江總督陶澍親筆題寫。不過可惜的是,18世紀時,雲臺山由海上諸島變成了陸上群山,真可謂滄海便桑田,不過這個變故,使得年那個驚濤拍案,捲起千堆雪也看不到了,更可惜的是,原來那塊“”的石碣也找不到了。雖然如此,但慕名而來的中外客人仍然絡繹不絕,失去了水色的古老花果山,仍然能以自己獨特的奇石怪臺來迎接來賓,足可見花果山的魅力。

哎,大家快看那隻猴子,海產品有大小黃魚、帶魚、鮑魚、海蔘,對蝦產量約佔全國一半,貝雕魚,工藝玻璃和雲霧茶。

花果山導遊詞10

尊敬的遊客朋友:

您好,歡迎您到雲臺山觀光遊覽!我是導遊員xx,很高興能為您提供導遊講解服務,希望我的真誠服務能換來您的滿意笑容。也希望大家在雲臺山度過一個開心愉快的假期。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我一起,開始今天的雲臺山之旅。

百家巖綜合服務大廳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綜合服務樓一樓大廳,大廳正前方是大型生態停車場,2005年5月1日正式啟用,停車場面積35萬平方米,共設停車位4998個,其中大車位998個,小車位4000個。徹底解決的遊客“進不去,出不來”的問題。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雲臺山多功能服務大廳。這裡有售票處、驗票處、遊客服務中心、休息室、醫療室、餐廳、洗手間、購物區、話吧。其中游客服務中心可以為您提供諮詢、行李免費寄存、景區風光片播放、觸控式螢幕導覽、語音導遊、廣播、紀念品、雨傘、嬰兒車、輪椅、手機加油站、投訴、臨時休息等服務。

溫馨提示在這裡,我給大家一些提示:景區門票是通票制,分景點驗票,兩日內有效,但不能重複遊覽同一個景區,其中小寨溝景區包含三個景點潭瀑峽、泉瀑峽、獼猴谷,一次性驗票。目前,景區實行的是電子門禁系統,每人一張電子門票,請您保管好各自的門票,不要丟失、彎折、浸水。驗票時,請把門票上的條碼在閘機上掃描一下,享受優惠票的遊客,同時請您主動出示一下相關證件。驗票後請您乘坐景區的綠色觀光巴士進行遊覽,兩日內,您可以憑票在指定的停靠點上下車。遊覽時,一請按照指定的登山線路遊覽,注意遊覽標誌;二請您配合我們的工作,維護景區的環境衛生和遊覽秩序;三護林防火、保護環境,請大家到專門設立的吸菸亭內吸菸。景區共有五個服務區,都可以為大家提供就餐和住宿,在那裡您可以享受到一種家庭式的居住環境,品嚐到一些山村風味和地方特產。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歡迎您詢問我們的工作人員,景區還設有諮詢熱線0391-7709001。

穿過驗票廳,咱們大家必須換乘景區的綠色觀光巴士,雲臺山景區從宇通公司量身訂購了150臺豪華客車,尾氣排放達到歐Ⅲ標準。並且在全省範圍內招聘了高素質的司機和講解員,為社會就業緩解了壓力,也成為雲臺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景區概況

雲臺山位於河南省焦作市(省會鄭州市西北70公里)修武縣境內,距焦作市區30公里,因山勢險峻,峰壑之間常年雲鎖霧繞而得名,是目前河南省唯一一家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遺產等七個國家級稱號的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190平方公里,包含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子房湖、萬善寺、百家巖、茱萸峰、疊彩洞、獼猴谷、青龍峽、峰林峽等11大景點,是一處以太行山嶽豐富水景為特色、峽谷類地質地貌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內涵,集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於一身的科普生態旅遊精品景區。

2004年2月13號,雲臺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公園內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能夠代表本地區地質歷史和地質作用的地質遺蹟組成。在裂谷作用大背景下形成的“雲臺地貌”,是新構造運動的典型遺蹟,是中國地貌家族中的新成員。在長期處於構造穩定狀態的華北古陸核上,發育了一套相對完整且具代表性的地臺型沉積,完整地儲存了中元古代、古生代海洋環境,尤其是陸表海環境的遺蹟。特殊的大地構造位置形成了獨特的水動力條件,造就了公園特有的地理地貌特徵,使其兼具北方之雄渾、江南之靈秀,並且成為中國特殊植被的北界和最高緯度的獼猴保護區。

雲臺山以山稱奇。整個景區峰峰如畫,巖巖皆景。踏千階的雲梯棧道登海拔1308米的主峰茱萸峰頂,北望太行群峰,層巒疊嶂;南眺懷川平原,沃野千里,織錦鋪秀;雲臺山以水叫絕。單級落差314米的“雲臺天瀑”雄冠華夏;天門瀑、白龍瀑、黃龍瀑、丫字瀑等形成雲臺山獨有的瀑布景觀;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等清冽甘甜。“華夏第一奇峽—紅石峽”、“雲臺第一大峽谷--青龍峽”更是讓人留連忘返。

雲臺山歷史文化積澱深厚。作為儒、釋、道景觀並存的宗教名山,有漢獻帝避暑臺和陵墓,也有中國山水園林文化鼻祖“竹林七賢”的隱居地,至今還有劉伶醒酒臺、稽康淬劍石、孫登嘯臺等遺蹟。有唐代藥wang孫思邈採藥煉丹的洞府,還有唐代大詩人王維吟誦“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佳話……可謂名副其實的“避暑有樓,醒酒有臺,載文詠詩有碑碣”。

雲臺山山奇水秀,氣候宜人,這裡水源豐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蓋整座山巒,名木古樹、奇花異草遍佈其間,種類可達400餘種。中藥材蘊藏豐富,除人蔘、靈芝外,還有聞名國內外的四大懷藥──地黃、牛膝、菊花、山藥以及茱萸、連翹、天麻、當歸等200多種。至今雲臺山還流傳著藥wang孫思邈在此煉丹採藥、服丹成仙的動人傳說。

雲臺山區各種地方特產,與秀美的山水同享盛名。這裡有被列為國家優良羊種的修武黑山羊,個大肉多,體質健壯,肉鮮香細膩,且無羶味。其營養價值很高,有較強的益氣補腎,祛寒暖胃功能,為老年人和久病弱者的滋補佳品。另外,還有十足全蟲、白山藥、山木耳等,均別有特色,遠近聞名。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當地的老百姓也從中得到了真正的實惠,他們開辦了有當地特色的農家飯店,現在,咱們大家看到的這一排排整齊的樓房,是按照中原民居青磚灰瓦的建築風格設計的,遊客可以憑著門票到村口的站牌處下車,到農家飯店進行消費。家庭飯店的環境非常乾淨衛生,並且比較經濟實惠。我們做過一個統計,在2000年的時候,當地的老百姓的年人均收入是260元,在2005年,每家就有十幾萬元的收入,有經營好的甚至達到了幾十萬元,家家蓋起了小洋樓,戶戶開起了小汽車。

花果山導遊詞11

說起花果山,大家一定會說:“這不是孫悟空的老家嘛!”對,今天,我就是要帶領大家到孫悟空的老家玩一玩!

花果山位於連雲港市區以東的雲臺山中,雲臺山由136個山峰組成,綿延150多公里,花果山是其中最高的一座。據說,當初吳承恩就是因為太喜愛花果山了,便長期停留在山中,而花果山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給了他創作靈感,寫出了傳世之作《西遊記》。當時,花果山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後來,一次大地震,使花果山移到了陸地上。

我想,既然是孫悟空的家,山上一定會有許多猴子吧。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一到花果山的大門口,就看到正門的上方有孫悟空的頭像,北側有唐僧師徒4人去西方取經的浮雕,下方有6只雄獅把門,廣場四周有109只石猴迎賓。透過中間的門洞,可看到松林中吳承恩雕像。大門口不僅石猴多,還有一些人手拿小猴招攬遊人拍照留戀。令人驚奇的是,那些小猴全都站著,那樣子可像孫悟空了!

山上的石頭特別多,如各類“猴石”、“沙僧石”、“八戒石”、“唐僧石”等,與小說中唐僧師徒的人物性格很相似。在“媧遺石”前拍照留影的人特別多,聽導遊說,孫悟空就是從“媧遺石”中迸出來的,還跟我們開玩笑說“能舉起媧遺石的都是大力士”。只見媧遺石的上方有一處小小的裂縫,導遊說孫悟空就是從這裡迸出來的,並讓我們上前拍照留戀,我不敢上前拍照,因為我生怕媧遺石會從上方倒下來,它看上去真的很危險!

山上有許多山洞,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齊天大聖的洞府——水簾洞了。一道瀑布從山上流下,正好掛在洞口之上,就像一道雨簾。當我站在雨簾前拍照的時候,不時有水濺到我身上,涼絲絲的。進洞必須穿過水簾,每個穿過水簾的遊客,身上都要有點溼。洞內陰涼寬敞,由高到低向前延伸,總長200餘米,確實讓人有“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的感覺。洞中有一泓泉眼,名曰“靈泉”,便是孫大聖當年探取定海神針的入海口,又叫“海眼”。

花果山的最高峰叫玉女峰,海拔625.3米,是江蘇省的最高峰。可惜天氣不好,導遊讓我們別登了,因為霧大,登上去也看不到什麼。我們帶著遺憾的心情下山了,在山下,我買了一個小“孫悟空”帶回家,以紀念我的這次花果山之行。

花果山導遊詞12

遊客朋友們,歡迎大家到孫猴子的老家花果山來作客。

花果山是雲臺山最為精彩的地方,她不僅重巒疊嶂綠樹蔥蘢,有著及其美麗的自然風光,而且蘊藏著秦漢以來兩千餘年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自從吳承恩以這裡的山水為藍本,創作了不朽的文學鉅著《西遊記》之後,花果山便隨著孫大聖的名字四海傳揚。不但中國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就連許多外國人提起中國來,也都會豎起大拇指說:“孫悟空!花果山!”現在,花果山關於《西遊記》的景點,最主要有:三元宮、團圓宮、水簾洞、唐僧石、八戒石、大聖佛、媧遺石、七十二洞、定海神針、仙硯、猴王府、怪石園、吳承恩紀念館等30餘處。

花果山導遊詞13

一、花果山概況

花果山古稱羽山、鬱洲山、鬱郁山、鬱林山、東海山、蒼梧山、雲臺山等,一直被人們視為古代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其人文景觀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十分厚重。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彙編《尚書·禹貢》上,就有關於這裡人類活動的記載,五千多年前少昊氏族的遺蹟也很多。花果山下的大聖湖底,就是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大村遺址。隋唐以來的古遺址、古建築以及歷代文人墨客如孔子、李白、石曼卿、李清照、吳承恩、吳敬梓、李汝珍以及林則徐的遊蹤手跡更是遍佈山中。

花果山自古就有“東海第一勝境”、“海內四大靈山”的美譽。明嘉靖年間道教復興,又被譽為“七十一福地”。萬曆三十年(1602年)神宗皇帝敕封花果山三元宮為“天下名山寺院”。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皇帝為它親題“遙鎮洪流”匾額,以表示對花果山神靈的敬意。昔日的花果山孤懸海上,迷濛飄渺,海市蜃樓屢屢出現,所以被視為海中的仙山。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後,海漲沙淤,遊人才能“騎馬上雲臺”了。

花果山氣候溼潤,土壤肥沃,山裡林木蔥蘢、澗水潺潺、花果飄香、獼猴嘻鬧、奇峰異石、怪石雲海、景色神奇秀麗。野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計有植物種類1700餘種,其中中草藥就佔了1190餘種,眾多的金鑲玉竹、千年銀杏,又是國內罕見的古樹名木,因此成為江蘇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資源庫,每年吸引了國內許多高校、科研單位、專家學者來此考察研究。

名著為仙山揚名,仙山為名著添色。如今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遊記》所描述的“孫大聖老家”而著稱於世,因美猴王的神話故事而家喻戶曉,名聞海內外。現實生活中的花果山與《西遊記》裡的花果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形成了獨特的景觀風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一部西遊未出此山半步”,與《西遊記》故事相關聯的水簾洞、媧遺石、南天門、七十二洞、唐僧崖、猴石、八戒石、沙僧石等景點,都會給人帶來無限遐想。濃郁的自然風光與燦爛的歷史文化,奇異的山水特色與多彩的神話傳說,使花果山充滿了神奇的魅力。

附:

▲大村遺址

花果山下的大村,是座具有七千年曆史的古老山莊,從原始先民的部落到商代奴隸主的大墓,從西漢的“宣樑裡”到今天的花果山鄉,在這塊依山傍水的土地上,古蹟處處,滄桑歷盡。

大聖湖(原名大村水庫)裡,是一處原始社會部落村莊的遺址,主要分佈著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兩種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龍山文化,也稱之為黑陶文化,距今約四千年,相當於夏代之前的原始社會末期。大汶口文化比龍山文化還早,約在五千年以上。一九五八年,在大村水庫工程中發現了薄如蛋殼但十分堅硬的陶杯,這就是龍山文化典型的器物。而後,又相繼出土了燒煮食物的陶鼎,砍砸用的石斧、石錛以及盛放食物的陶盆、陶碗等,這些都屬於大汶口文化遺存。除了原始社會的遺存,大村遺址還曾出土過西周的奴隸主貴族墓葬,雖為殘墓,但卻有兩件大鼎、兩件小鼎和三件銅瓶。大鼎高達55釐米,口徑48釐米,是迄今江蘇省境內發現的最大的青銅鼎。鼎的飾紋比較疏簡,除鼎頸上有一週雷帶紋,頸上有二道弦紋外,器表其餘部分皆樸素無紋。它與商代銅器製作精工、花紋繁麗的作風不同,有著比較明顯的西周晚期銅器的特徵。可見,青銅時代的遺存在這裡蘊藏得也十分豐富。

二、吳承恩與海州雲臺山

《西遊記》一開篇就描述了神奇而令人嚮往的花果山。“東勝神州,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讀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現實生活中,真有這麼一座花果山嗎?

應該說,連雲港市的雲臺山對吳承恩關於花果山的構思,是一個非常重要、深刻的啟發,是非常豐富的取材地。

雲臺山自古是海中島嶼,直到康熙五十年(1771年)後,才逐漸與大陸相連。花果山是雲臺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明代隆慶三年(1569年)海州知州楊本駿《登清風頂》一詩這樣曾這樣描述:“山如駕海海圍山,山海奇觀在此間,乘興時來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塵寰。”

宋代的蘇東坡在《次韻陳海州書懷》裡也曾這樣歌唱它: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舊聞草木皆仙藥,欲棄妻孥守世寰。在那個年代,“滿山芳草神仙藥”的神話傳說已經是流傳很久的“舊聞”了。

《西遊記》在描述花果山的一篇賦中還明確指出了山的位置:“勢鎮汪洋,……威寧瑤海……東海之處聳崇巔……”,雲臺山俯海雄峙的形勢,一望可知,清帝康熙就曾為雲臺山三元宮親題“遙鎮洪流”四字。東海在哪裡呢?從唐開元七年的《東海縣鬱林觀東巖壁記》到明代高登龍的《雲臺山圖序》,都說明了雲臺山在東海境內。

那麼,吳承恩為什麼會獨獨對海州(今連雲港)雲臺山投去注目的眼光呢?

正如全國首屆《西遊記》討論會的總結髮言所說的那樣:“吳承恩和海州的關係應當說是很密切的……《射陽先生存稿》,吳承恩的遺著是在海州發現的,而不是在淮安發現的……”。

吳承恩自號“淮海浪士”、“淮海豎儒”,就說明了他的海州情結。

在明代,海州隸屬於淮安府的一個行政管轄範圍,而陸路交通與水上舟楫,更為這種密切關聯提供了方便。據史料記載,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的雲臺山三元宮廟會,其規模之大,人數之多,都不是一般的廟會所能比擬。明代三元宮的香火已達兩萬家,來自淮安、漣水一帶的香客佔了半數以上,他們虔誠地乘船沿燒香河北上,直達雲臺山下。現今花果山靈官殿內的功德碑上,那些助銀修廟的善男信女的籍貫幾乎全部是淮安一帶,無不顯示了淮安與海州之間的密切關聯。

在寫《西遊記》之前,吳承恩對海州的風物掌故已十分熟悉,和海州人士的交往也很密切:他是淮安知府、《隆慶海州志》主編陳文燭家裡的常客;他與《隆慶海州志》校對裴天佑是摯友;海州沭陽縣人胡璉是吳承恩的老師和舅輩;海州沭陽縣人吳萬山與吳承恩在淮安並稱為“二吳高士”,情深篤厚……

吳承恩和陳文燭常在一起高談闊論,各抒己見,進行思想上、詩文上的交流。萬曆十八年(1590年),陳文燭為吳承恩的遺著《射陽先生存稿》作序,人去詩稿尚存,他不由回憶起當年一起開懷暢飲的情景,他說:“吳公談論詩文獨闢的見解,實在令人感佩不已啊!”,並把他與北宋大詩人張耒相提並論,認為他們是“各領風騷五百年”。

《隆慶海州志》的校對裴天佑,和吳承恩常有詩文互贈。他在贈裴天佑的詩裡寫道:“投君海上三山賦,報我花間五色袍”、“海上仙人清風裘,翩然駕鶴來瀛洲”,如果不是身臨其境,恐怕寫不出這樣寓情於景的詩文。

吳承恩的老師胡璉世居海州,官至刑部侍郎。他字南津,《海州志》有胡璉及其子孫的詳細傳記。吳承恩與胡家的關係非同尋常,胡璉兒媳婦、孫媳婦壽辰的壽詞,都是由吳承恩執筆撰寫,並載入史料。

吳承恩死後,他的遺著幾近絕跡。可是,淮安人吳進卻在海州發現吳承恩詩文集的稿本。在吳進的哥哥吳用晦“世守之”的雲臺山吳氏園林裡,發現了吳氏家譜中的譜系:“世、金、承、鳳、讓”。吳承恩的父親叫吳銳,兒子叫鳳毛,這難道僅是巧合?

在吳家園林附近的長春庵,今尚有“天下第七十一福地”的古代石刻。這裡隱居的秀才邱楚基,他和吳承恩是相處甚厚的文友。邱楚基寫信給吳承恩說:“……朵雲飛來,知近有再臨雲山之願……若得知音共處,橫琴相對,樂何如也……”。吳承恩來過雲臺山,並有再臨的意願,邱楚基也是殷勤相約,且要知音共處。可見他們之間的友情是深厚的、真摯的。

正是因為吳承恩與海州的種種關聯,所以他選擇了海州雲臺山,作為《西遊記》裡花果山的背景。

花果山導遊詞14

各位旅客們,你們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王譽銘。今天,我們的旅遊景點便是花果山了。

花果山是一個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地方。這裡同時也是猴子們居住的地方,在四大名著的《西遊記》當中花果山也是美猴王孫悟空的故鄉。看,那裡便是水簾洞了。傳說,在瀑布的後面有一個山洞叫水簾洞,那裡便是孫悟空居住的宮殿。花果山有一個峰叫玉米峰,那便是花果山最高的一個峰。在那,你可以選擇坐電車,也可以選擇用自己的雙腳慢慢走。走的話可以強身健體,用電車的話,一下就可以到山頂了。在山頂,視野非常好,空氣也非常清新。許多人在山上吃午餐呢!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自由的在這裡摘桃子作紀念。這裡的桃子香甜可口,還能治許多疾病。這種桃子在市場上很貴,但是在這裡卻可以吃到飽。

親愛的旅客們,花果山之旅到此結束,歡迎下次光臨。

花果山導遊詞15

各位遊客大家好, 很高興能和大家在這個風景怡人的花果山和大家相識, 很高興認識大 家。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是你們今天花果山遊覽的導遊,希望大家能在花果山玩 得開心,過一個愉快的日子。下面我們就開始我們今天的遊覽, 大家不比拘束,大家可以 在遊玩過程問我一些問題,希望大家能夠積極配合。

………… 我想先向大家介紹一下雲臺山, 也許你們會問為什麼要介紹雲臺山而不是花果山呢?因 為花果山只是雲臺山其中的一座山罷了,打了比方就如同介紹一位科學家 或文學家,總要 先介紹其家庭一樣,我先介紹雲臺山,可以讓大家對花果山有一 個更深刻的瞭解。雲臺山, 也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是江蘇的兩大山脈之一,也 是最高山,所以我們現在等於是在江 蘇省海拔最高的山脈上,大家應該有"會當 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不過這隻能在江 蘇省使用! 首先我會向大家講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海戰便發生在花果 山, 大家一定很奇怪:海戰是在海上進行的,花果山怎麼能進行海戰呢?因為在 17 世紀以前, 花果山,當然還有云台山,都是在海中的,所以當時連雲港是個島 上的城市,花果山也是 海中仙山,所以才能孕育出那麼多鍾秀的風景,如果大家 有機會去連雲港碼頭的話,就會 看到海中的一個島― ― 東西連島,它就是雲臺 山的一部分,連雲港的名字也因為介於東西 連島和雲臺山之間才得到的。

下面我開始向大家介紹一下花果山。花果山舊稱青峰頂,蒼梧山,是雲臺山諸峰之一。它的 主峰玉女峰,海拔 625 米,是江蘇省最高山峰,唐宋明清各代先後在這 裡築塔建廟,大家 從這裡能看到的那座塔,便是雄偉的阿育王塔,這座塔裡還保 存著釋迦牟尼的舍利子,花 果山曲洞幽深,花果飄香,有東海勝境之譽,山上有 著名的鬱林觀石林,其中有很多唐宋 的石刻,此外在花果山中部,有一片 36 座單 位建築的三元宮,已有 1300 年曆史,是我國 著名古剎之一。

介紹了這麼多,大家可能看過《西遊記》中的花果山,它便是吳承恩創作的原型,許多 名勝都和《西遊記》中的故事緊密連線,如孫悟空降生的女媧造石,棲息 之地水簾洞,天 工巧成的八戒石,勾倚參差的七十二洞以及照海亭,一線天,小 蟠龍,九龍橋,南天門, 各有特色,神奇迷人,當年吳承恩遊雲臺山時,正是因為看到了這座海上仙山的奇觀異石, 靈泉湖天所啟發,才有了靈感,才創造出一 系列故事,要是吳承恩沒有此傷,我想大家也 沒有機會欣賞這風景了。

下面我們到孫悟空的老家水簾洞去,水簾洞洞水宛如堂奧,清泉紛掛,難分天上人間, 洞口涯縫滴水點點墜落,恰似水晶玉珠,串以成簾,而且甘甜可口,大家過一會,可以品嚐 一下,保證會有一番感覺,大家可以向前看,會看到很多石刻,如水簾洞,靈泉等題刻,大 家再往上看,"神泉普潤","高山流水"二塊石勒,是明代著名工匠根據曹顯手書而刻,氣勢 雄深豪放, 西側還有一道御碑, 這上面的"印心石屋"四個字是道光帝為兩江總督陶澍親筆題 寫。

不過可惜的是,18 世紀時,雲臺山由海上諸島變成了陸上群山,真可謂滄海便桑 田, 不過這個變故,使得年那個驚濤拍案,捲起千堆雪也看不到了,更可惜的是 ,原來那塊""

的石碣也找不到了。雖然如此,但慕名而來的中外客人仍然絡繹不絕,失去了水色的古老花 果山,仍然能以自己獨特的奇石怪臺來迎接來賓,足可見花果山的魅力。1 一、花果山概況 花果山古稱羽山、鬱洲山、鬱郁山、鬱林山、東海山、蒼梧山、雲臺山等,一直被人們 視為古代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其人文景觀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十分厚重。中 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彙編《尚書·禹貢》上,就有關於這裡人類活動的記載,五千多年前少昊 氏族的遺蹟也很多。

花果山下的大聖湖底, 就是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大村遺 址。隋唐以來的古遺址、古建築以及歷代文人墨客如孔子、李白、石曼卿、李清照、吳承恩、 吳敬梓、李汝珍以及林則徐的遊蹤手跡更是遍佈山中。

花果山自古就有“東海第一勝境”、“海內四大靈山”的美譽。明嘉靖年間道教復興,又被 譽為“七十一福地”。萬曆三十年(1602 年)神宗皇帝敕封花果山三元宮為“天下名山寺 院”。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皇帝為它親題“遙鎮洪流”匾額,以表示對花果山神靈 的敬意。昔日的花果山孤懸海上,迷濛飄渺,海市蜃樓屢屢出現,所以被視為海中的仙山。

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 年)後,海漲沙淤,遊人才能“騎馬上雲臺”了。

花果山氣候溼潤,土壤肥沃,山裡林木蔥蘢、澗水潺潺、花果飄香、獼猴嘻鬧、奇峰異 石、怪石雲海、景色神奇秀麗。野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計有植物種類 1700 餘種,其中中 草藥就佔了 1190 餘種,眾多的金鑲玉竹、千年銀杏,又是國內罕見的古樹名木,因此成為 江蘇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資源庫,每年吸引了國內許多高校、科研單位、專家學者來此考察研 究。

名著為仙山揚名,仙山為名著添色。如今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遊記》所描述的“孫大聖老 家” 而著稱於世, 因美猴王的神話故事而家喻戶曉, 名聞海內外。

現實生活中的花果山與 《西 遊記》裡的花果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形成了獨特的景觀風貌,具 有很強的感染力。

“一部西遊未出此山半步”,與《西遊記》故事相關聯的水簾洞、媧遺石、 南天門、七十二洞、唐僧崖、猴石、八戒石、沙僧石等景點,都會給人帶來無限遐想。濃郁 的自然風光與燦爛的歷史文化, 奇異的山水特色與多彩的神話傳說, 使花果山充滿了神奇的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