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巖大佛導遊詞

來源:才華庫 1.35W

導遊詞的宗旨是通過對旅遊景觀繪聲繪色地講解、指點、評說,幫助旅遊者欣賞景觀,以達到遊覽的最佳效果。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柯巖大佛導遊詞,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柯巖大佛導遊詞

【1】柯巖大佛導遊詞

大家好,我叫黃書琳,黃色的“黃”、書本的“書”、王旁雙木“琳”。

柯巖風景區位於紹興城西八公里,距杭州東郊十二公里處,毗鄰蕭山國際機場,宛臺一顆鑲嵌在江南水鄉這方神奇土地上的明珠。

紹興柯巖風景區有三大特色景區:柯巖景區、鑑湖景區、魯鎮景區,遊玩這些景區要三至五小時的遊程。

現在大家跟我遊玩的是柯巖景區,它是柯巖風景區的核心景區,體現石文化,佛文化和名士文化。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蓮花聽音,地上的石蓮花,半徑九點九米,由九十九塊巨石雕刻而成,喻意“九九歸一”。右側為國內最大的磚雕迴音經壁,上刻金剛經,又名“蓮花聽音“。如果站在蓮花的中間說話,就會出現回聲,大家可以試一試。

再往前走幾步就來到拜臺,大家可以看見天工大佛。天工在佛開鑿於隋代,竣工於初唐,歷經石工三代鑿成,高二十點八米,兩耳可通人,為浙江四大名佛之一,。佛前拜臺長二十三米,寬二十一米,高一點二米,刻有佛教萬字符及六字真言。四周石欄外雕刻有四十作尊佛像。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大家可以在拜臺上拜一拜天工大佛。

只要再走幾步,繞個彎,大家就可以看見天下第一石――柯巖雲骨。柯巖雲骨聳立在水中,上大下小,猶如一支巨大無比的冰激凌。柯巖雲骨又名“爐柱晴煙”。爐柱即雲骨,為隋唐以來採石遺蹟,高三十米,底寬六米,最薄處不足一米,遠觀如一柱煙藹,嫋嫋升空,故名“爐柱晴煙”。

大家繼續往前走,我們到達了百船碼頭,請大家和我一起上船。

現在我們到達碼頭了,走了幾分鐘後,我們到了五橋步月,走過五橋步月,再走過高橋,白玉長堤(古纖道)就映入眼簾,一邊走著白墳長堤一邊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鑑湖,鑑湖為柯巖景區一個集水文化、橋文化、酒文化於一體的景區,面積一點四七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佔百分之四十八點七,有東漢笛亭、南洋秋泛、五橋步月、葫蘆醉島四大景點。

走了五分鐘左右,我們到了葫蘆醉島,亭子裡有一個大葫蘆,大葫蘆上還有兩個小葫蘆,大家可以和大葫蘆照相。不過,不要被咬成大熊噢,因為這裡有許多小蚊子。

大家照完相,跟我往前參觀一下“投醪勞師”的雕像。故事講的是越王勾踐經過臥薪嚐膽,越國國力大增,公元前四百七十五年,越王勾踐將父老贈送之黃酒投於江中,從將士沿流暢飲,勇氣百倍,所向披靡,逐滅吳,稱霸。

現在我們在鑑湖酒島碼頭,請大家上船。

我們大概要坐十幾分鐘的船,所以請大家聽我介紹一下魯鎮,魯鎮是我國首個魯迅文化主題景區,新世紀之初,柯巖風景區將魯迅小說中虛構的平面故事還原成建築實體,構成魯鎮景區。魯鎮包容了紹興的水、橋、酒、石、建築、民俗、戲曲等諸多文化無素,再現紹興水鄉特有的民俗風情。“祥林嫂尋阿毛”、“阿Q造反”、“孔乙已逗小孩”、“楊二嫂賣豆腐”、等魯迅筆下人物的'街景表演,讓遊客在遊覽中“讀點魯迅”。坐(拉)洋車、坐(抬)花轎、登臺唱戲、茶館點曲、竹廬品酒、坐盤稱人、押寶討彩等“銅錢系列遊戲”,更是讓遊客在體驗式活動是,玩出情趣,玩出刺激,玩出品位,玩出文化。

我們已經到達魯鎮了,大家可以隨便走走,半小時後我們在出品集合。

我們柯巖風景區的遊程已經結束了,大家這次玩的開心嗎?歡迎下次再來玩。

【2】柯巖大佛導遊詞

柯巖風景區,位於紹興城西12公里處,總面積為6.87平方公里,是鑑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她北依“日出萬丈綢”的中國輕紡城,南瀕“如在鏡中游”的盈盈鑑湖,是一個以石文化為主要景觀特色,融自然、園林、宗教及娛樂休閒專案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柯巖風景區是紹興久負盛名的傳統旅遊勝地,被歷代譽為絕勝之地。三國時期,這裡曾是一處採石場,歷代匠人不斷採石,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態各異的石宕、石洞、石潭、石壁等石景,宋代已成覽勝之地,陸游曾留有《柯山道上》詩作。明代祁彪佳、潘守城等文人雅士在這裡建有別業亭園,其中寓園曾為中國造園史上的經典之作。

到了清代,又形成東山春望、爐柱晴煙、七巖觀魚、清潭看竹、石室烹泉、南洋秋泛、五橋步月、棋坪殘雪等八景。千百年來,隨著自然的雕琢與宗教的介入,加上文人名流的點染,特別是現代別具匠心的開發,柯巖景觀更引人入勝。目前已形成柯巖、鑑湖、魯鎮等三大景區,是近年來紹興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風景旅遊區。其建設成就被省內外專家稱為“柯巖現象”,並被省主管部門授予“浙江省風景名勝區優秀建設景點”和“浙江省遊客喜愛的美景樂園”。2000年1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先後通過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雙認證,成為我省首傢俱備ISO質量環境管理雙認證的單位。

步入具有唐代風格的景區正門,迎面一座古樸石亭,亭中石碑上“柯巖絕勝”四字為王羲之手跡。此時,探幽攬勝之趣由然而生,無限遐想紛至沓來。右首照壁前,有一淨池,池水清澈如鏡,歷來為善男信女拜佛前淨手所用,意為洗淨塵世所染汙垢。照壁上“一炷燭天”與對面雲骨相映成趣。

沿石板路繼續往前走,低頭可見石板上刻有形狀各異的蓮花,蓮花在佛教中比喻法性純潔無瑕,三步一蓮花,也含有“腳踏蓮花步步高”之意。甬道盡頭,是一朵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石蓮花,半徑9.9米,由99塊巨石拼接而成,象徵“九九歸一”。

每逢天朗氣清,在10時10分,人立蓮心,人影與佛影就會在一條直線上,稱為“人佛合一”,此時默默禱告最具靈驗。石蓮花右側是迴音壁,為國內最大的磚雕迴音經壁,上刻佛教大經《金剛經》,經在佛教中是智慧的意思,金剛經就是無堅不克的智慧。此經共五千七百餘字,誦讀金剛經,會使你開智益慧。立於蓮心,面壁低語,即有朗朗回聲,象徵“佛在心中語”,故稱“蓮花聽音”。當人在蓮心兩側,左右相對,能互通音訊,猶如鴛鴦傳聲。

再向前走,便是柯巖大佛,大佛為彌勒佛即是釋迦牟尼的轉世佛。大佛為盤坐造像,佛高20.8米,佛相寬頰廣額,頂有螺形髮髻;法相敦厚慈祥,儀態文靜端莊。大佛左手撫膝,右手屈舉作闡經說法狀。此大佛,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大佛開鑿於隋開皇間,距今已有1600年的歷史,據記載:“有石工發願為此,未成而逝,以禪之子,子復禪孫,三世訖成”。 從佛面的豐滿圓潤與佛身的龐大雄渾來看,為典型的隋唐風格。此佛雕琢,別具一格,其大佛造像與石龕、華蓋、香爐、大佛蓮臺及佛殿石階均由同一巨石雕成(香爐、蓮臺、石階已毀於戰火);大佛的背部與佛龕不相綴連,俗稱“圓雕”,而國內石佛多為半圓雕或浮雕,更為奇特的是大佛兩耳相通,可容一人自如往來,為世所罕見。佛前原有普照寺,大佛全身貼金,普照寺已毀於戰火,貼金也於戰亂時被人所竊。

佛前拜臺,氣勢恢巨集,長30米,寬20米,由44塊大青石板圍成,每塊石上刻有一尊佛象,分別為十八羅漢、十二伽藍,十四仳盧。臺上有兩隻石香爐,每隻重達萬斤,以龍頭作爐腳,精琢細刻。拜臺中心,刻有佛教“卍”字元和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菩薩祝福語,意即“菩薩好”),為天工大佛平添了一種莊嚴氣氛。據民間傳說,第一次在大佛前禱告三分鐘,應驗率極高。 石佛四周水池,雅稱大佛池,為古石宕遺址,大小宕穴數十處,如舟,如履,如葫蘆,如奇禽。這些石宕被泥土湮沒數百年,1995年夏開掘水池,使這一獨特石宕景觀重現於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