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山懸空寺最新導遊詞(精選9篇)

來源:才華庫 2.11W

作為一名旅遊從業人員,常常要根據講解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具有形象、生動、具有感染力的特點。那麼導遊詞應該怎麼寫才更有條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恆山懸空寺最新導遊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恆山懸空寺最新導遊詞(精選9篇)

恆山懸空寺最新導遊詞 篇1

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山西恆山的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築。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其設計思想真絕,其建築藝術真高。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是在懸崖上鑿洞,插入木樑,寺的一部分建築就架在這一根根木樑之上,另一部分則利用突出的岩石作為它的基礎。遊人在遠處見不到這些木樑,卻見到不少細木斜頂住寺的底層。遊人會想:這些顫顫悠悠的木柱能頂得住這樣一座寺廟嗎?當人們仔細觀察,發現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還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樑後,對古匠師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發出感嘆和敬佩了。懸空寺始建於北魏後期,距今約1400年。歷都重修,但原來的`結構都沒有改變。

前人介紹懸空寺,概括為:“面對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鑿石為基,就巖起屋;結構驚險,造型奇特。”

進寺後,有樓梯可攀登上樓,這裡並不顯得多麼驚險,但當你在樓上,沿著緊貼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過一條棧道,走到北邊的那座三層三簷的樓閣時,就會發現這裡地勢已相當高。往上望,“上載危巖”;往下看,“下臨深谷”,腳下的樓板又有晃動的感覺,真是驚心動魄,驚險之至。建在崖壁上的殿堂進深都較小,殿內的塑像形體也相對縮小,但比例適度,表情豐富,很有藝術價值。寺中共有殿堂40餘處,都是木結構,其位置部署,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遊人們在廊欄間行走,如如迷宮,甚至會找不到出路。這正是其建築構思的一個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亂,給人以曲折玄妙之感。

在寺的棧道石壁上,刻有“公輸天巧”四個大字,讚賞懸空寺的建造技藝。公輸就是魯班,也叫公輸班,春秋戰國時人,被認為是建築工匠的祖師爺。這四個字是說,這座建築物簡直是魯班那樣巧奪天工的匠師所為。

當地有一句形容此寺驚險的民謠:“懸空寺,半山高,三根馬尾空中吊。”明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遊記中將懸空寺稱為天下巨觀,並對整個寺廟建築、部署作了極高的評價。

恆山懸空寺最新導遊詞 篇2

親愛的遊客們早上好,歡迎大家繼續遊覽我們的恆山美景,昨天我們遊玩了一天,主要介紹了恆山18景,那麼今天我們就是要來參觀這18景中最受歡迎的懸空寺了。趁著現在大家空閒的幾分鐘,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懸空寺的一些資訊吧。

懸空寺創建於公元491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五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整個寺廟有40餘間殿閣,它以西為正,大門朝南開,寺廟均為木質所建,樓體大都懸空,下面岩石支撐的十幾根木柱都不及碗口粗,所以,整個懸空寺就吊於半空之中,當地有這樣一句歌謠說: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大家下車注意安全,還有記得我們的隊旗,不要走錯了隊伍,因為現在來懸空寺的遊客是比較多的,大家可以抬頭看看,整個懸空寺的特點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奇、險、巧”。

懸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其中有三尊最為珍貴,說它們尊貴是因為它們的塑造藝術是十分獨特的,它們是採用脫紗的工藝。高50釐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裡最輕、最名貴的塑像。

那麼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地懸在空中了,給人的感覺是十幾根木柱支撐整個寺廟,其實告訴大家大多數木柱是不承重的,而我們看到在每一部分起連線作用的是棧道,在棧道的下面有一些橫樑,這些橫樑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時候,將岩石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裡面放上錐形木楔,將橫樑做成剪刀形猛力砸進去,木楔就鑽入橫樑,外面的力氣越大,裡面咬合得就越緊,它們把力就壓在岩石上。

我們知道,恆山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麼每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三教殿集佛道儒於一身,無論在任何朝代都會受到保護,這也是懸空寺千年不毀的一個政治原因吧。

下面就讓我們去遊覽這座東方瑰寶吧。

恆山懸空寺最新導遊詞 篇3

大家好!我是xxx小導遊。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參觀山西恆山的懸空寺。

現在,我們一起走近懸空寺。你瞧,只有三層高的寺廟,全部由木頭搭建而成。在懸崖峭壁之間蜿蜒盤旋,顯得十分高大雄偉。懸空寺創建於北魏後期,已經經歷了1400多個年頭,所以樓梯十分古老,大家一定要小心腳下,待會兒走到頂樓時,還會聽到一些“嘎吱嘎吱”的響聲。不過,沒有關係,大家不用慌,懸空寺雖然看起來十分懸,但它的內部其實是由十多根堅固的石柱支撐著的,只要我們文明參觀,安全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大家馬上要走過一段木板路來到堅硬的石板路了。這段石板路上有8間房,是當地相信佛教的人每年進去拜菩薩的地方。如果你們想去拜拜,也可以進去體驗一下。跨過門檻,就來到“密道”,這條路黑漆漆的.,讓人感覺可能有點陰森。但是,它可是一條近路哦。可以讓我們快速地下到二樓。

大家跟緊了,拐一個彎後,我們就會看到懸空寺中最著名的那片竹瓦。每當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時,竹瓦就顯得金光閃閃,無比耀眼。我們今天很幸運,遇到一個大晴天,可以飽覽竹瓦以及遠處恆山上的美景呢!

好了,給大家30分鐘自由活動的時間,可以再逛一圈懸空寺,太陽下山前,我們在山下小溪邊集合!

恆山懸空寺最新導遊詞 篇4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山西恆山懸空寺參觀遊覽!

我國的寺廟大多數是建在平地上的,但你見過建在懸崖上的寺廟嗎?你現在看到的懸空寺就是其中之一,它掛在北嶽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距地面58米,大約相當於20層樓那麼高,從這裡看去懸空寺就像一幅壯觀的寺廟浮雕。

懸空寺始建於北魏1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請大家隨我到山下,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懸空寺的特色。

“懸”是懸空寺的一大特色,表面看上去,建在半空中的懸空寺是被碗口粗的木柱支撐著,其實木柱根本不受力,只是讓人看上去踏實,而真真起到支撐作用的是一些我們看不到的.巨大的木粱和岩石。那些木粱深深地插入岩石中托起寺廟無比堅固。

懸空寺的“巧”表現在建寺時,巧妙地利用懸崖狹小的空間立體地造出跟平地一樣種類繁多的殿閣、禪房、大殿、樓閣,一應俱全,寺內僅佛像就有80餘尊。

值得稱奇的是建寺的設計與選址,懸空寺處於深山峽谷內,全身懸掛在石崖中間,山下洪水氾濫時,能免於被淹。大家看一下上面,石崖頂部突出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對面的大山還擋住了炎炎烈日,使古寺至今儲存完好。

大家再看這塊巨石,這是唐朝詩人李白遊懸空寺後,寫下的“壯觀”二字。此外,很多古人也都來這裡參觀過,這說明懸空寺在古代就已經很有名氣。

懸空寺是世界文化遺產,大家在飽覽勝景時,不要忘了以下幾點:

一、我們要愛護古蹟,不要亂刻亂畫;

二、遊覽時要注意安全,請沿遊覽路線靠右慢行;

三、因為古寺為木質結構,嚴禁吸菸,注意防火。

“祝大家參觀愉快!”

恆山懸空寺最新導遊詞 篇5

8月19日是一個樂趣無窮的日子。在那天,我見證了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歷史奇蹟——懸空寺。

那天上午,天灰濛濛的,待我們到達懸空寺,小雨已經淅淅瀝瀝的飛舞下來,剛下車,迎面襲來一陣刺骨的寒風,滲到骨子裡,讓我不停地打冷顫。

抬頭向四周環視,整個恆山美景盡收眼底。恆山峭壁側立,陡峭險峻,整個山如同一把利斧,筆直的斜劈在大地上。所有岩石經過千百年的洗禮,都是裂層;凹凸不平的山上,形成了道道溝壑。而懸空寺就坐落在這裡。

在懸空寺對面,便又是斷崖綠帶的山峰。那峰層次分明,層戀疊翠,越攀越高,似乎是千峰競秀。而山峰上的`雲彩,變幻無窮,被陣陣寒風吹到了山腰,像仙女輕輕起舞;一會兒又如一卷一卷的波濤,向山峰擁抱,置身於山崖下,看到山上飄飄悠悠的浮著一股股似煙非煙,似氣非氣的雲霧來,既不是一片片,又不是一朵朵,而是一縷縷,並不散開,順著峭壁嫋嫋飄上,讓人引以無限聯想。

欣賞此景之時,我居然不由自主地隨著人流走上懸空寺。連我自己都不清楚,我是如何走到山上來的。

望望前方不遠處的懸空寺,我是又緊張又欣喜。

在山腳下所望到的懸空寺,上載危崖,下臨深谷,就如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於萬仞峭壁間,大有凌空欲飛之勢。

剛開始登上懸空寺的每一步我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什麼意外,而且懸空寺的階梯都是木製的,有時還能從細小的木縫中看到下面的峭壁。好驚險。

過了好一陣子,我終於消除了那種不安的心情。站在欄杆前,俯視大地,嗬!這裡煙雲繚繞,溪漳潺流,百鳥爭鳴。我輕閉雙眼,用心與大自然交流。這般世外桃源,真乃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傑作!

在順著階梯繞寺走了一圈後,我仔細回味著……我們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走曲廊,穿石洞,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迴旋。仰視一線青天,俯視峽長水流,著實壯觀奇特。

總之,懸空寺建築之奇,結構之巧,豐富的內涵,堪稱世界一絕。懸空寺是中華人民智慧的傑出體現,表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成就。

恆山懸空寺最新導遊詞 篇6

懸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恆山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是中國古代建築精華的體現。風景名勝懸空寺是國內現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它修建在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懸崖峭壁間,面朝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空、結構巧奇。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為基,巧借岩石暗託,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虛實相生。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古人云:"蜃樓疑海上,鳥道沒雲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嘆其為"天下巨觀"。

歷史文化懸空寺,不僅以它建築的驚險奇巧著稱於世,而且獨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內涵同樣精彩紛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內容,在作為邊塞民族融合之地,和歷代戰爭此起彼伏的金戈鐵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儲存完好,未受損害,堪稱奇蹟中的奇蹟。正因為懸空寺三教合一,歷代統治者都對其進行了保護。在懸空寺千手觀音殿下的石壁上,嵌著兩塊金代的石碑,距今已800多年曆史。

恆山懸空寺最新導遊詞 篇7

目前我們所在的地方是懸空寺,整個懸空寺的特點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奇、險、巧”。

在懸空寺裡,我們會發現懸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但是其中有三尊最為珍貴,說它們尊貴是因為它們的塑造藝術是十分獨特的,它們是採用脫紗的工藝。高50釐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裡最輕、最名貴的塑像。

那麼懸空寺的第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的懸空了。外面的木柱給人的`感覺就是靠著十幾根木柱支撐整個寺廟,單其實那些木柱大多數都是不承重的,而我們看到在每一部分起連線作用的是棧道,在棧道的下面有一些橫樑,這些橫樑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時候,將岩石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裡面放上錐形木楔,將橫樑做成剪刀形猛力砸進去,木楔就鑽入橫樑,外面的力氣越大,裡面咬合得就越緊,它們把力就壓在岩石上。

我們知道,恆山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麼每個朝代的統治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三教殿集佛道儒於一身,無論在任何朝代都會受到保護,這也是懸空寺千年不毀的一個政治原因吧。

下面就讓我帶領大家去遊覽這座懸空著的寺廟吧。

恆山懸空寺最新導遊詞 篇8

懸空寺,位於恆山腳下,在大同市渾源縣城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巖峭壁上。自古以來,這裡一直被列為北嶽恆山的第一奇觀。

大家請抬頭看,殿樓的分佈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為彈丸之地,佈局緊湊,錯落相依,其佈局既不同於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於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凌空而構,看上去,層疊錯落,變化微妙,使形體的組合和空間對比達到了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遠望懸空寺,像一付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簷有單簷、重簷、三層簷,結桅構有抬樑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巨集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現在大家有30分鐘的自由瀏覽時間,請大家注意安全,準時回到這裡集合。

恆山懸空寺最新導遊詞 篇9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導遊小張,當您沿著東方古老文化的搖籃黃河走來的時候,你一定會發現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蹟在山西境內時星羅棋佈,這當中有一處曾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讚美“天下巨觀”,被當代許多學者稱為“東方的空中花園”。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高空建築——懸空寺。

前人概括懸空寺是這樣的“面對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鑿石為基,就地起屋,結構驚險,造型奇特”。懸空寺所在的這條峽谷叫“金龍峽”,它的東側是恆山的主峰天峰嶺,西側是恆山第二主峰翠屏嶺,兩峰之間夾一山峽,舉世罕見的懸空寺就懸掛在翠屏嶺的半空峭壁間。

現在請各位隨我邊走邊欣賞這顆珍藏千年的“東方瑰寶”一起領略這“蜃樓疑海上,鳥道沒雲中”的奇觀吧!縱觀懸空寺,被概括為“險、奇、巧、俏”四大特點。懸空寺之險,險得驚心,它的最高處三教殿離金龍峽谷深處高度達到90多米,詩仙李白曾留下“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詩句。可見其險。懸空寺之奇,舉世罕見,曾有民謠說“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支撐寺院的僅僅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柱子,那麼它的建造原理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會再做解釋。還有一奇便是最高處的三教殿中,儒釋道三教叫住共聚一堂的宗教格局趣味橫生又頗具哲理。懸空寺之巧,巧借天成,整個建築群落飛掛於石壁,獨特的地理位置如母親般的保護了這座千古不朽的建築。懸空寺之俏,危中見俏,這座純木結構建築,遠望彷彿是一副玲瓏剔透的磨崖浮雕,近看又有天宮樓閣臨空欲飛之勢,其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

其實,懸空寺險、奇、巧、俏的特點都源於一個字——“懸”。那麼它是怎麼樣臨空飛掛峭壁之上的呢?古代工匠們修建時先把所用的材料在山下加工好,一不豎架,二不架梯,而是從寺院崖頭上吊兩股繩,結成兩個圈,一圈束腰,一圈吊腳,然後連人帶料在半空中施工,有點像好萊塢電影蜘蛛俠的味道。工匠們的施工技巧也很高明,他們現在石頭上開鑿一個碗口大的洞,然後再洞裡放上一個長度適當的錐形木楔為榫頭,然後吧用桐油浸過的鐵杉木砸進去作為橫樑,這樣一來,錐形木楔變能與橫樑咬合並使之膨脹,直至撐滿石洞,因此牢牢固定住的橫樑就把重力幾乎全部傳到岩石上了。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半插飛樑為基,巧借岩石暗託”的建築結構了。

懸空寺這座凌空建築有機的`融美學、力學為一體誕生於世,延壽千年至今,與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也是分不開的,那麼它又是怎麼樣抵禦風吹日晒屹立千年的呢?懸空寺是凹進崖龕中的,三面環山,不受西北來的任何氣流襲擊,可以延緩風化。恆山主峰天峰嶺遮擋住太陽又縮短了日照時間,可少受日光侵蝕。下雨時,雨水順崖而下,流入峽谷,減免了雨水對殿宇的腐蝕。因此,因地依勢造殿,避免風吹日晒,不怕石砸雨淋,這些也是懸空寺1500多年來任然巍然屹立保持原有風采的重要原因。

整個懸空寺不但建築形制特殊,而且其中文化積澱深厚,懸空寺共有銅鑄、鐵鑄、石刻、脫紗等塑像80餘尊,三教殿中儒釋道三教十足同居一殿,雖世所罕見,卻正是中華民族文化涵養的大氣巨集量和聰明之處的絕妙反映。

好!我的介紹就到這裡,請大家慢慢體味懸空寺獨特的奧妙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