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導遊詞範文介紹

來源:才華庫 2.1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導遊,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導遊詞,藉助導遊詞可以更好地宣傳景點,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怎樣寫導遊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仙都導遊詞範文介紹,歡迎閱讀與收藏。

仙都導遊詞範文介紹

仙都導遊詞範文介紹1

仙都,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境內,是一處以峰巖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蹟為一體,以觀光、避暑休閒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亦是一個山明水秀、景物優美、氣候宜人的遊覽勝地。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有奇峰一百六、異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的美譽。

由於仙都歷史悠久,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奇峰異石,千姿百態,非鬼斧神工難以辦到,歷其景者當疑入武陵之源,歷代於此築舍,隱居讀書,問仙求道者不乏其人,文人墨客多為仙都諸景吟詩作賦或刻於石或載於典,古蹟滿目,尤為景物增色不少。

4月—6月是最佳旅遊季節。仙都以峰巖奇絕、山水神秀為特色,景色優美,全年美景皆可入畫,加之摩崖石刻眾多,各種書法琳琅滿目,可以來此寫生,收集素材,激發創作靈感,已被授予“中國攝影創作基地”。夏季這裡山青水秀,且是好溪漂流的最好時節,可盡享山中樂趣。

此外,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仙都都將舉辦旅遊文化節。公祭軒轅黃帝、登山競技、攀巖比賽、飛渡表演、民間文藝表演等熱鬧非凡,打破山林中常有的寧靜,另有一番風味。

仙都導遊詞範文介紹2

仙都,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境內,是一處以峰巖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蹟為一體,以觀光、避暑休閒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亦是一個山明水秀、景物優美、氣候宜人的遊覽勝地。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

相傳在唐天寶年間有許多繽紛彩雲迴旋於此山,山谷樂聲震天,山林增輝。當時有刺史苗奉倩上報玄宗。玄宗聽後驚歎地說:“這是仙人薈萃之都也!”並親自寫下“仙都”二字。仙都盛名由此傳到今天。仙都景色美在天然,奇峰異石,千姿百態;她有桂林山水之秀又有雁蕩奇峰怪石之神韻。

鼎湖峰,東南以步虛山、仙都山為屏,西北傍練溪碧水,高170.8米,底部面積2468平方米,頂部面積710平方米,拔地而起,直刺雲天。

景點路線:會仙橋→景門→仙鶴迎賓→神龜探月→飛天廣場→鼎湖峰→鼎湖勝蹟→丹穴、童子峰→夢筆生花→九曲練溪→登仙橋→仰止亭→龍鬚草→步虛山→丹井→黃帝祠宇→黃帝像→黃帝祠宇壁畫與浮雕→軒轅黃帝史蹟展覽館→纜車觀光→縉雲臺→步虛亭→清風澗→丹鳳朝陽→猴王迎賓→魚躍龍門→凌虛亭

芙蓉峽,南距鼎湖峰三公里。好溪水從臚膛、東方、靖嶽奔流而來,經胡截地,過截脈嶺,入石壁潭,就進入仙都的北大門。此處,東有馬鞍山高踞雲空之上,山的溝壑如龍蛇,逶迤而下,那沐白、上章、梅宅的農舍,散落其間,煙村暮樹、儀態萬方,是人間又一處桃花源。

景點路線;孔雀浴溪→芙蓉嶂、芙蓉峽→“鐵城”摩崖、珍珠瀑→紫芝塢→螺螄巖→玉兔守門→洗心池→小芙蓉→胡公誕生地→三奇巖→鐵城崖壁→仙掌巖→卓錫

朱潭山

朱潭山位於仙都景區。主要景點有仙堤、晦翁閣、九龍壁、超然亭。進入景點位於兩橋之間的長堤,叫做仙堤。仙堤兩邊楊柳婆娑,用卵石鋪成的長堤既浪漫又多情,是當地戀人拍攝婚紗照的首選之地,並且知名度越來越高,吸引了麗水、金華、武義鄰近縣市成千上萬對新人紛紛沓至。建國以後,成為中央、省、地方領導和遊人留影的必到之處。這裡也曾是《阿詩瑪》、《絕代雙驕》 、 《天龍八部》 、 《漢武大帝》等數十部影視劇的拍攝基地。

小赤壁

下洋村隔溪對岸有山一線,長數裡,臨溪一面絕壁陡峭,高達百米;下有碧潭,深不見底。那峭壁紅白相間,遠遠望去,猶如焰火燒過,和長江赤壁相似,由於規模較小,故又稱小赤壁。小赤壁,古稱白巖,南宋文學家樓鑰在《北行日錄》和《遊白石巖》、《遊仙都及白巖》等詩文中,均有記載。峭壁上的“小赤壁”三字,署名“印海”。明縉雲樊獻科有詩云“削壁入雲天,凌空幾歲年。石橋藏野艇,幽谷瀉飛泉。澗隱諸峰合,林蔭一鶴眠。

倪翁洞

倪翁洞,位於“陽谷三竅”最北。洞高二丈,方五太。洞有兩口,一為東北,二為東南,洞正中有楷書“初陽谷”三大字。《仙都志》雲:“宋嘉泰間郡人陳百朋《括蒼續志》雲:‘洞正屬仙都山,練溪旁。初陽谷中崖上有洞名三字,或雲李陽冰篆。’”其中“初”字,缺一點,只有在清晨一縷陽光射進時,才可補全,持續時間極短,機遇十分難得。

趙侯祠

趙侯祠又叫趙侯廟,又名烏傷侯廟,是仙都最古老的廟宇之一。這裡供奉的是漢代人趙炳,他精通法術,為百姓治病,救了許多人。為了紀念他,百姓在此給他建了祠堂。旁邊的神醫洞內還供奉自古到今八位神醫的石像,是祁求全家平安、健康、幸福的地方。景點內的山谷堆放著許多碩大無比的巨石。從趙侯舟向谷內眺望,這堆石頭的上部,是鳥形巨石;下部石頭較小,且如鳥蛋。人們望形主義,取名為天鵝孵蛋。

仙都導遊詞範文介紹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諸位來仙都參觀遊覽,我是你們本次的導遊小莫。

仙都,古稱縉雲山,是一處以峰巖奇絕,山水神秀為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蹟為一體,以觀光、休閒、度假、科普為主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風景名勝區由仙都、黃龍、巖門、大洋山四個景區及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峽、黃帝祠宇等300多個景點組成,總面積166平方公里。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田園風光、野趣盎然,人文薈萃、古蹟滿目。鼎湖峰是仙都景區標誌性景觀,它狀如春筍,高170.8米,拔地而起,直刺雲天,從不同角度觀賞有“天下第一筍”、“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指”之美譽,唐白居易有詩讚曰:“黃帝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

仙都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與黃山、廬山等列為軒轅黃帝的三大行宮——三天子都,自唐以來就有官方祭祀始祖黃帝的傳說。縉雲黃帝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南方黃帝文化的輻射中心。據元朝《仙都志》記載,唐天寶七年六月八日,在縉雲山鼎湖峰周圍五彩祥雲繚繞、鸞鶴飛舞、山呼“萬歲”。縉雲郡太守苗奉倩將此上奏朝廷,唐明皇李隆基聽後大悅,嘆道:“真乃仙人薈萃之都也!”並賜御書“仙都”兩字。從此,縉雲山亦稱仙都山。景區內的黃帝祠宇,始建於東晉,與陝西黃帝陵遙相呼應,有“北陵南祠”之稱,是中國南方祭祀黃帝的'主要場所。

仙都道教興盛佛教發達。道教典籍稱仙都為玄都祈仙洞天,屬三十六小洞天之二十九,為我國古代道教活動中心。自東晉時期開始先後有葛玄、葛洪、陸修靜、孫遊嶽、陶弘景、周景復、劉處靜、閭丘方遠、杜光庭、許石昔等道教宗師在仙都辟穀養氣,修真傳教。三國孫權時期,就有僧人在縉雲建寺院,歷朝歷代延至今日仍有寺院20多座。其中黃龍寺、棲真寺、九鬆寺、南宮寺、清福寺、永安寺、廣慈寺、福昌寺、地藏庵等規模較大,名僧多,香火盛。在中國佛教史上,縉雲仙都出了兩位大師,一是唐代天台宗六祖智威禪師,二是唐代淨土宗師五祖少康大師。

秀麗的山川、神奇的傳說,數千年來不但陶冶了勤勞好客的仙都兒女,而且也吸引了歷代文宗巨匠。謝靈運、王羲之、李白、白居易、沈括、朱熹、范成大、王十朋、湯顯祖、徐霞客、陳子龍、朱彝尊、袁枚、郭沫若、茅盾、沙孟海等都在仙都留下了足跡和詩篇,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海燕、江南、上海、長春、北京、浙江等電視製片廠及眾多的電視劇製作公司,在仙都拍攝了《阿詩瑪》、《漂泊奇遇》、《鳳凰之歌》、《八仙的傳說》、《楊門女將》、《絕代雙驕》、《天龍八部》、《漢武大帝》等近百部影視作品,著名電影藝術家趙丹曾說:“仙都是一個天然的攝影棚”。

仙都有山皆綠、有水皆碧,美在自然,真在純樸。可以開展返樸歸真、迴歸自然遊,尋根問祖、朝拜先聖遊,好溪竹筏漂流遊,高山觀日出、雲海花海遊,火山地質科普遊,珍稀動植物考察遊,野營野炊遊,攀巖探險遊,度假休閒遊,影視星空博覽遊等。總之,豐富多彩、神祕迷人的仙都之旅,定能使你留連忘返,終生難忘。

仙都導遊詞範文介紹4

不知不覺,寒假已經接近了尾聲,天氣也慢慢地有些變暖和起來了,我和家人還有幾個朋友,趁著今天這個美好的天氣到縉雲的綠道來逛逛。

進入了仙都風景區,發現它已經改變了容貌。

兩排的舊房子已經變成了一幢幢獨具一個,獨有風味的名宿。路中央種著一棵棵綠樹,像一位位清潔工似的,不僅美化了視覺上的美感,也大大提高了環境的空氣質量。馬路邊上的小集市也拆了,使得道路更加寬敞,並且加上了休息用的躺椅和鞦韆。樹枝上掉落下了舊葉,長出了一些嫩綠的新葉,這彷彿就像一把把小雨傘,時不時隨著微風拂過,在微風的協助下慢慢地飄下來,為你遮擋陽光,給你舒適而溫馨的休息體驗。熱鬧的街市走了,但隨著安靜,美麗的仙都來了。

走在綠道上,吸著清新的空氣,一股清泉從石縫裡流出,“叮叮——咚咚——”唱起了美妙,悅耳的歌。溪水清澈見底,一些小魚在溪水中快樂的戲水,玩耍,不亦樂乎。路旁的田野里長滿了許多的小草,彷彿就是綠色的海洋,在這綠色的海洋中藏著幾朵紅色的海棠花,這時幾隻麻雀低飛掠過,這畫面猶如出自國畫大師筆下的飛鳥綠草藏畫圖。讓人深深的陶醉在了其中。這為綠道的美麗又增添了幾分色彩。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木橋上,黃色的落葉鋪滿了橋面,一層一層,就像綿綿不斷的地毯,微風拂過,又像一朵朵永不停息的黃色的浪花,在海面上湧動。

山上的清泉順著石縫流出來,順著石壁流下來,滋潤著周圍每一寸土地的植物,給予它們媽媽班的呵護。道路兩旁還長有許許多多的三葉草。我的朋友說:“如果你能找到有四片葉子的話,那棵就是幸運草。”

踏著一縷縷的陽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陶醉在這片世外桃源裡。

仙都導遊詞範文介紹5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來到仙都風景名勝區!它是一處以峰巖奇絕、山水神秀為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蹟為一體,以觀光、休閒、度假和科普為主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有奇峰一百六、異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的美譽。仙都風景名勝區由仙都、黃龍、巖門、大洋四大景區組成及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峽、黃帝祠宇等三百多個景點組成,總面積為166.2平方公里。

可能大家都好奇,為什麼會叫仙都呢?就讓我為你們一一道來。相傳在唐天寶年間有很多繽紛彩雲環繞在這裡,山谷中也經常傳來震耳的樂聲。當時就有一個叫苗奉倩的刺使將這件事上報給玄宗皇帝。玄宗聽後驚歎地說:“這是仙人薈萃之都也!”並親自寫下“仙都”這兩個字。從此以後,仙都就開始享有盛名了,並且一直傳到今天。就像你們所看到的這樣,仙都景色美在天然,有很多奇峰異石,千姿百態;她有桂林山水的秀麗,又有雁蕩奇峰怪石的神韻,因此有很多人都慕名而來。

現在,你們腳下踩著的就是仙堤了。你們看,這兩邊楊柳婆娑,用卵石鋪成的長堤是不是很浪漫呢?另外,這裡可是當地戀人拍攝婚紗照的首選之地,並且知名度越來越高了,它吸引了麗水、金華、武義鄰近縣市成千上萬對新人紛紛沓至。

其實,仙堤成為婚紗攝影外景地最主要的原因,是這裡欣賞鼎湖峰的位置最佳。讓鼎湖峰和練溪成為婚照的背景,共同為他們的愛情作證。寓意相愛的人彼此如鼎湖峰在水中的倒影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仙堤上有座四角攢尖的望峰亭和旁邊的水榭,既點綴了風景,又是攝影的最佳取景點。從這裡看,岸上的鼎湖峰偉岸挺立,水中的鼎湖峰又顯得婀娜多姿,隨波擺動。傍晚時,當夕陽照射的時候,岸上與溪中的鼎湖峰看起來更美了,就好像是天上的宮殿。

這裡如詩如畫,自古以來就吸引了很多名人。建國以後,也成為中央、省、地方領導的必到之處。這裡還拍過《阿詩瑪》、《絕代雙驕》、《天龍八部》 、 《漢武大帝》等數十部影視劇

下面我們看的的就是晦翁閣了,傳說宋代理學大家朱熹曾經在這裡休息,所以就用他的號晦翁來命名。晦翁閣是一處在巖洞內人工修建而成的半邊亭閣。亭閣面積90平方米,高約6米,木結構,兩亭角飛翹於洞窟外。洞窟名晦翁洞,後山就是晦翁巖,山腳的溪很寬闊,水也深,人稱朱潭,這裡的景點均以朱熹的姓與號來命名的。晦翁巖高達幾十米,裡面有古洞。古樹長得很茂盛,是尋幽探勝的好去處,晦翁巖後的山嶴,有很多連理樹,所以是理想的戀愛定情之地。

現在你們在水邊看到的就是九龍壁了,這其實是一條帶狀的層狀節理地質構造。整條節理帶長約100米,它的整體與溪水面幾近是平行的,最低的地方和水面相距不到1米,節理帶中洞窟高低、深淺度都是不一樣的,最高的達4米,最深的也是4米。因為節理帶在懸崖峭壁間,凝灰岩性岩層狀分明,你們看它起伏彎曲,就好像是無數條龍潛伏在盤石上,所以稱為九龍壁,又叫龍崖。

現在我們來到了這座位於溪邊的四角單簷攢尖頂亭,也就是超然亭,就是超然物外,心遊閒雲的意思。它是可以遠看馬鞍山日出的觀景亭。亭底邊長2米,高5米,的全是木做成,這裡北面可以近觀天師洞,南還可以望鼎湖峰。

鼎湖峰,行狀就好像是春筍,直衝天,它高170。8米,頂部面積為710平方米,底部面積為2468平方米,堪稱“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筍”。峰巔有很多蒼松翠柏,中間蓄水成池,相傳是我們的始祖軒轅黃帝鑄鼎煉丹,然後跨龍昇天的地方。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用“黃帝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的詩句來描繪這個天下奇觀。

芙蓉峽,從鼎湖峰沿好溪上還要行走三四公里,它兩邊峭壁通體都是黑的,整座山體又好像是鋼鐵鑄成的石城堡。越向裡面走,峭壁就越高,山谷也越窄。最狹的地方,中間裂開就像門,只允許容一個人穿過,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氣勢,所以叫鐵門峽。電影《阿詩瑪》中,阿黑張弓射穿山崖的鏡頭就在這裡拍攝的。入內又是一洞天,四周有高崖圍著,中間綠草成茵,叫紫芝塢,相傳是東海八仙飲山泉吃紫芝的地方。塢內有屋基,是明代四位高人結廬隱居的遺址。

鼎湖峰旁邊的小石峰,它高40.7米,尖尖似筍,俗呼小石筍。鼎湖峰半腰有一圓洞,像人的肚臍。這小石峰高可和肚臍平,好似媽媽身下的兒子,所以又稱童子峰。近代海寧幹人俊作的詩說“大石氣蓋世,小石樂天真。天真不可復,大石誤千春。

接著我們看到的就是仰止亭,據清六峰樵客《仙都小憩圖》記載:在童子峰外練金溪旁,大約是明代建成的,為遊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地方,後來荒廢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臺灣同胞李延品、舒壽福兩位先生捐款重建。新亭是重簷十二柱式,黃帝合宮形,有古樸典雅之感。“仰止亭”和亭內的對聯分別是李英和吳亞卿寫的。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倪翁洞,又叫初陽谷,相傳老子學生,越國大夫范蠡的老師計倪,嫉俗遁世,隱居於這裡而得名。你們看這些石刻,都是唐、宋、元、明、清、民國和現代文人摩崖石刻達洞中留下的。多達60多處呢,是仙都風景區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現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個篆字,是由當時任縉雲縣令、著名小篆書法大家李陽冰所題。另外,還有米篩洞、問漁亭、仙女照鏡、老鼠偷油,獨峰書院等景觀。

順著這邊我們看到的就是步虛山了。它是鼎湖峰的後山。東西走向,東接著高天坪,西面是石筍漏,南面是下官坑,北面可以看到板堰,海拔高364米。步虛,其實是道家名詞來的,即是道教齋醮中道士在醮壇上邊贊誦邊步行的儀式動作。它的西頭原本是和鼎湖峰是一體的,形成於白堊世晚期,後來經過流水的沖刷和寒暑風化(垂直節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離,形成許許多多尖柱狀的石柱。

仙都的風景數不勝數,幾天幾夜都說不完,就像大家所看到的這樣,這裡是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這次只好說那麼多了,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