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的青春夢發言稿

來源:才華庫 3.38W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發言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好的發言稿可以引導聽眾,使聽眾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那要怎麼寫好發言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輔導員的青春夢發言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輔導員的青春夢發言稿

記得小時候,那時候的偶像劇《青青河邊草》,自己特別喜歡裡面的“小草”,無意中從報紙看到小草扮演者金銘,年齡也和自己差不多,是北京的,《中國夢我的夢》主題班會輔導員發言稿。當時夢想想有一天我也要去北京見一下自己的“女神”。高中後,沒想到自己真的去北京讀大學。當然最後還是沒見到“女神”,不是沒機會,我同宿舍zch的`高中班長,當時是金銘所在班級的團支書。有一次無意中,說到金銘現真實情況:後面省去50個字。我決定不見,留在原來的女神階段就好。

我的大學夢就這樣開始了。沒想到我本科最辛苦竟是大一和大四。實現高中的大學夢,理想中的大學生活應該是無比的愜意,天堂一般。可現實中,發現自己聽著自己不喜歡的課(當時自己讀的專業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但是卻不知道自己整天在做什麼。體會出當時一個大三師兄說的大學會比高中更辛苦,這種辛苦是精神上的。自己內心無比煩躁,大一一年算是自己過得內心最累的一年,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時間不知道怎麼過。當時自己各方面一塌糊塗,記得成績是班級倒數第二(當時自己平均分大概是80)。正如叔本華: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大二上時候,想自己至少也要保證畢業吧。因為當時還是沒有考過四級是不能拿畢業證。自己心想抓緊過了四級。第一學期時間幾乎用在讀英語上,大二上過了四級。專業上,自己專業說不上喜歡,但總得保證畢業,基本課程跟著老師走,從不遲到曠課。其他時間到處聽講座,到處聽課程。心理學、教育學、歷史學、電影學、生物學的課程,各種講座、各種課程到處去旁聽。這一年中,筆記本中記錄下來講座大概200場,除去寒暑假,算下來平均每天都去聽一場講座。這樣發現自己忙起來,成績也逐漸上來。自己也慢慢充實起來。

大三在大二的積累上,慢慢明白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確定了考研的目標和方向。每天上午7點宿舍出發,晚上11點回宿舍。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圖書館的路上。除了該上的課程、該參加的活動,其他時間都是圖書館準備考研或者看自己喜歡看的書來放鬆自己。發現自己生活很充實,自己不再有大一的空虛感和大二迷茫和困惑。

到了大四,由於四年總成績平均已經靠前,再加上自己大三申請到的北師大本科科研立項。大四上(10月份)確定獲得直接保送研究生資格。按理這應該是自己最輕鬆的一年:所謂的保研的人過著“豬”一般的生活,找工作的人過著“狗”一般的生活,考研的人過著“豬狗”不如生活。可事實是這一年是我自己過著最心累的一年。讀研的夢想已經實現,發現自己卻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研究生畢業後從事什麼,那還是很遙遠的時候。人生有兩種悲哀,一種是理想實現了,另一種是理想沒實現。當理想實現的時候,我們會突然覺得很空虛,即使實現理想的喜悅也就是那麼一個瞬間的事!當理想沒實現的時候,我們疲於奔命。

當然後面自己在研究生階段,再次確定自己的夢想: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方式。幸福生活應該是符合自己性情的生活方式,包含很多方面:自己喜歡生活、自己喜歡的工作(孟子說人生三大樂之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我理解成我喜歡的教育工作)、自己喜歡的親情、愛情、友情等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