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科技館感言

來源:才華庫 3.01W

很早就行去鄭州科技館的想法,更想帶著孩子去參觀,9月上旬,趕上週日,帶著兒子去科技館逛了一圈。

參觀科技館感言

兒子還有點小,現在只能讓他去感受,當然了,現在兒子根本理解不了。他也是去玩自己喜歡的東東。再說了,孩子小,也不懂得什麼,一樓大廳看完之後,就鬧著出去。

一樓大廳應該是科技館做的最好的,是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關於電、磁和自然等方面的,孩子可以從中瞭解打大自然的一些基本現象和規律。

二樓樓梯間繪製了一些諸如恐龍、始祖鳥等遠古時代的動物,這些根本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二樓大廳主要以一些計算機知識、自動化、力學有關的東西,屬於一些基本的知識,參觀者可以從中去感受。

三樓主要航天知識和生物知識為主。做的較為普通。

雖然沒有去過美日韓等國家的科技館,也沒有機會去北京去看看國家的科技館,其實,通過在鄭州科技館的簡單觀看以後,我個人認為,目前鄭州的科技教育還十分落後。還不能趕上最先進的科技,沒有裝備最新的科技裝置。都是建館初期的一些基本知識,根本不能引起孩子們的科技探索興趣。

並且,在服務人員方面,找了幾個女孩子,好像是一些學校的義工,她們本身對科技知識知之甚少,何談給參觀者進行演示和解說,來激起孩子的們的興趣。

以前,在網路上看到了日本和韓國的科技館,看看他們是什麼樣的。

日本科技館總的來說比中國的類似科技館要做的精細,中國一個館裡面很多展項很多是維修狀態,在日本主要是開館所有展項都是OK狀態,沒有維修或者損壞狀態的,這點讓我非常佩服,在展覽的形式上也比中國更加註重教育效果,每個來參觀的孩子都要在每個展覽專案前做簽到標記,這樣老師知道孩子是不是每個展項都參觀到了,而且每個孩子都是邊參觀邊做筆記,這個是我感到震驚的,在中國類似的場館基本上是變成了遊樂園,學習知識的功能已經退化,下面就請大家跟我圖片一起去看看吧。

20xx年4月17日至29日,以中國科技館黃體茂副館長為團長的中國科技館赴日本、韓國科技館考察團一行10人,對日本東京豐田汽車博物館、日本橫濱兒童科學館、日本相模原市博物館、日本國立科學技術博物館、日本東京科技館、日本科學未來館、日本名古屋市立科學館、日本京都光科學館、日本大阪府科技館、日本大阪市立科技館、韓國漢城中央科技館、韓國大田國立科學博物館等14個科普場館進行了考察。對兩國科技館的現狀和整體水平有了大概的瞭解,下面簡述如下:

1.日本科學未來館

日本科學未來館20xx年7月建成開放,是日本最新、最現代的科技館,它佔地19.636平方米,建築面積40.589平方米,展覽面積7.950平方米。未來館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讓科學家來感受和了解當今世界的發展和最尖端的研究,因此其展覽內容主要是高新技術。

科學未來館展區主要有“地球環境與前沿科學”、“技術革新與未來”、“資訊科技與社會”、“生命科學與人類”。

“地球環境與前沿科學”展區是以如何保護地球和宇宙為主題,思考未來社會的形態。展區分為謀求與環境的共生共存、生態學實驗室和研究開發區、挑戰空間與時間、挑戰探測、挑戰極限環境、前沿科學實驗室幾部分。

“技術革新與未來”展區讓觀眾接觸利用最尖端技術製造的最先進機器,與大家共同思考科學技術所開拓的未來的可能性。展區分為五部分:機器人世界、微型機器、奈米技術、超導、超導實驗室。

“資訊科技與社會”展區是由“關聯”“任何事物”“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這五個主題貫穿起來的系列體驗型展項,觀眾通過多種資訊探索技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生命科學與人類”展區介紹基因組、腦及醫療的最新研究成果,從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人類的存在。

此外,該館還有球形影院,它是日本首家採用數字化全天幕影像和電影膠片放映相結合的穹幕影廳,並能欣賞激光表演,可容納120位觀眾。播放的影片有“極光:天堂之光的閃耀”“時空旅行:奇異的宇宙”“大流星的撞擊:撞擊創造的歷史”等。這種組合,只有財力雄厚的科技館才可能實現。

2.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1871年開始建館,1877年建成,至今已經有126年的歷史了。它自始至終是以社會教育的振興為建館之宗旨,同時對自然科學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儲存,並向公眾開放。長期以來,該館主要是傳統的自然博物館,只是近20多年來逐漸加入了現代意義上的科技館的內容。國立科學博物館由在不同地點的兩個館和兩個園組成,分別為上野本館21.766平方米;新宿分館13.186平方米;筑波實驗園20.550平方米;自然教育園1984平方米,總展覽面積為10.900平米。

國立館展覽大樓由“一期新館”、“本館”和“綠色館”三部分組成。一期新館是1999年對公眾開放的,與之前的展覽相比較,其設計思想和理念更強調展品的互動性。展廳共有三層,一層海洋生物;二層身邊的科學;三層探索大森林。

3.橫濱兒童科學館

橫濱兒童科學館是一個天文和宇宙的主題館,還有些相關的聲光電和機械等基礎科學展項。展廳分為地上五層地下兩層:宇宙船長室、宇宙發現室、宇宙訓練室、宇宙研究室、宇宙劇場、休息室、宇宙工場。

宇宙船長室有“光學望遠鏡”“宇宙航行”“太陽系天文物理基礎展項”“多媒體問答”“隕石”“生態球”等展品;宇宙發現室有“電磁波”“電波”“紅外線”“光的顏色”“與自己握手”“鐳射琴”“三元色”“偏震光”“可控機器人”等展品;宇宙訓練室有“宇航員訓練器”“空間體驗”“傾斜的小屋”“月球體重”“機械手操作”“陀螺”“一些隨機現象的展品”“測反應能力腳力臂力”等展品;宇宙研究室有“高壓放電”“表面張力表演臺”“電子顯微鏡”“基礎電學”“輝光球”“視像資料室”等展品;宇宙劇場是直徑為23米,傾斜角為30度的穹幕影廳。穹幕影廳中可以放映星象儀節目,星象儀最多顯示38.000顆星。宇宙工場可製作火箭模型、熱氣球、滾球、電腦教室、手工作坊等。

4.日本東京科技館

日本科技館於1960年正式開館,展覽面積約8.000平方米。東京科技館是由政府投資建設,日本科學技術振興財團(類似於基金會的機構)負責運營的機構,大部分運營資金來源於企業贊助。一年的觀眾量約54萬人,其中有一半是國小生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

日本科技館的建築為五層,其中二至五層是展廳,對觀眾開放。六層只用於研究和實驗,並且不對外開放。二層是自行車廣場、自行車原理展區、核能展區;三層有汽車展區、極光展區、電力展區、天然氣展區;四層是宇宙劇場、建築展區、新能源展區、宇宙情報館、鐵的世界;五層有視覺體驗展區、視錯覺體驗展區、光學展區、機械展區、實驗與科學教室。

日本科技館的展品選題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通過展覽使觀眾進一步認識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的原理以及製造過程。展品設計理念是讓觀眾在生活中感受科學的存在。

5.名古屋市科學館

名古屋市科學館是從一個天文館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綜合性科技館的,並在13年前建成了生命館,在當時是比較早的,展覽介紹了由細胞開始的遺傳基因到環境科學等一系列相關知識,這表明名古屋市科學館作為一個綜合館對生命科學極為重視,並在相關展品的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名古屋市科學館分為三大部分:生命館、理工館、天文館。天文館的二層展出的是天文物理方面的基礎展項。三層穹幕電影廳可以通過星象儀播放星象節目,在這裡每月更換主題,介紹宇宙與星座的有關知識。

6.京都光科學館

該館佔地約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展覽面積約1.800平方米,展品總數約120套,展覽主題光與科學。據瞭解,光科學館並非專為兒童所建,取名為兒童科學館是因為館址所在的“木津町”,其日文發音酷似英文的“KIDS”。所以其展覽內容不是兒童所能理解的。

展廳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光的再認識、光的科學、光技術應用。進入展廳第一件展品的展出方式就眾不同,普通的“偏振光”展品被掛上屋頂,使得入館大廳顯得寬敞通透並且融入科學內涵。

該館緊鄰原子能關西研究所,所以該館設有核能和宇宙科學展區,展示了研究所的.一些研究內容和成果。展品包括原子力開發的歷史、原子力發電、放射線與核能安全等。另外,宇宙開發事業團向光的兒童館提供了部分宇宙及海洋開發的相關展項。

該館穹幕影廳也比較有特色,內容分五部分:太陽的46億年、光的遊樂園、光的圖書館、光宇宙漫遊、光的博物館。觀眾可通過座位上的手柄選擇播放內容,得到多數觀眾選擇的內容將會上映。影片時間約為20分鐘,在播放的過程中需要觀眾多次參與選擇,這無形中大大提高了觀眾對影片內容的注意力。

7.大阪市立科技館

大阪市立科技館隸屬於大阪市政府教育部,總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展覽面積為3.000平方米,展品總數約為170件。每年總觀眾量為501000人。

展覽內容主要互動型展品,主題為宇宙和能源。展區分為:物理、化學、天文學。

一層神祕科學之旅。

二層是趣味科學。

三層能源與科技。

四層宇宙科學。

8.大阪府科技館

大阪府科技館作為一個產業技術展示館,與其他科技館的性質有所不同。大阪府科技館隸屬大阪科學技術中心,國家只提供科技中心20億日元的發展基金,對於科技館沒有另外資金支援,而大阪府科技館本身又是免費對公眾開放的,日常運營經費全部來源於企業的贊助。

企業贊助的方式是租賃展區,年租金的多少由展區大小分為三檔:250萬、500萬、750萬日元。展區內的環境布展和展品的設計及製作全由企業負責,科技館只起到協調作用。這些展覽還經常以外地巡展的方式進行科普活動

以前,該科技館被誤認為是一般意義的自負盈虧,經過了解才知道,其展覽更像我國的展覽中心,那樣的專題臨時性展覽,只不過是展期長些。

9.相模原市博物館

相模原市立博物館規模很小,其展覽內容涉及了當地歷史、人文、自然等多個學科。該館設有天體觀測陽臺、天體觀測室、實驗室、市民研究室、咖啡廳、自然、歷史展示室、臨時展廳、穹幕影院(星象儀)、天文展示室。

10.漢城國立科技館

漢城國立科技館始建於1945年,1960年遷於漢城,1972年主展廳對外開放,1979年建成臨時展覽大廳。該館建築面積16,208平方米,展覽面積9,488平方米,常設展品約4,000件。

主展廳包括物理、半導體、電學、核能、航空、海洋生物、人類起源與進化等展區。其室外展覽是火車頭、殲擊機等實物的陳列。

該科技館互動操作展品內容以基礎科學為主,是一個自然博物館和傳統科技館組合在一起的館。該館在室外活動場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動手動腦活動,吸引大量青少年及家長參與。此外,還開設多間教室,常年開展培訓教育活動,培訓面向多個年齡段的青少年,活動內容主要以智力開發和動手動腦為主。

11.大田國立科學博物館

大田國立科學博物館於1990年10月正式對公眾開放,展覽面積約15,000平方米。該館分為常設展廳、臨時展廳、穹幕影院、室外展覽、研究管理中心幾部分。

常設展廳包括基礎科學和工業技術展區、自然歷史和韓國古代科技展區。其中基礎科學展區分為地球科學與數學、物理、材料和生命科學;工業技術展區分為能源、機械、資訊和交通。

該科技館常設展覽內容多以基礎原理為主,互動型展品的比例不大;不論是在自然歷史展區,還是在科技內容展區都沒有專門的講解員,陳列和互動型展品都配有詳盡的說明牌。

差別總是有有,關鍵看,我們主管科技的官員是不是看到了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培養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一切的一切不能停留在口頭,也不能總是把學生派到國外去學習,這樣總是不行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