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百歲感言讀後感5篇

來源:才華庫 1.29W

楊絳百歲感言讀後感1

楊絳被人們尊稱為先生。一位高知女性,被這樣尊稱,是因為人們由衷地敬仰她的學識、品德和修養。

楊絳百歲感言讀後感5篇

偶然看到她的百歲感言,平實的文字,竟然帶著那麼強烈的一種穿透力,貫入我的胸膛,有什麼被逼出了眼睛……

我們平時總是遵從孔子對自己的總結來對照成長: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當青春漸行漸遠,在誠恐誠惶中,在懊惱悔恨中,在被拍在沙灘的路上,扮著過來人,扮著無所不知的樣子。當你忽然看到活了一個世紀的楊絳先生淡定從容的樣子,你會作何感想?

說到楊絳先生,就不能不提錢鍾書先生。他們夫妻兩個,我們最早知道的,是錢鍾書,是他詼諧幽默的《圍城》,是他那段圍城理論。他的淵博和聰穎光芒四射,以至於蓋住了他的身後那個溫柔敦厚的才女楊絳。

《幹校六記》和《我們仨》沉定簡潔的文字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這位淡定從容的學者。

活了一個多世紀的她,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那些慘烈和風暴,今天都落滿塵埃,定格成畫面。她親身經歷的那一段段痛苦,今天都被她用詼諧幽默的文字表達出來,少了當時的凌厲和殘酷。

在她玲瓏瘦弱的身體裡,有著怎樣的胸懷?在她淡然微笑的眼睛背後,有著怎樣的睿智?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楊絳百歲感言讀後感2

7月17日,是楊絳先生的105歲生日。楊絳是著名作家錢鍾書先生的夫人,稱她為先生,是因為她老人家不僅僅是錢老的夫人,而且是著名的翻譯家、戲劇家、學者,更是人生智者,她是一位安靜、優雅、博學的女性,高貴、生動而深刻的靈魂,扣動著從知識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她是一個從容優雅的精神貴族,卻有著一個世紀令人感動的平民情懷,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楷模。

楊絳先生出生於1911年7月17日,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的最後一年宣統三年出生的。她在100歲時發表了自己的《一百歲感言》,並以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向世人道出了她的人生感受,讓我們讀來受益匪淺。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當我讀到“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時,如醍醐灌頂,驚歎楊絳先生這位百歲老人,大徹大悟,以自己所走過的人生之路,總結提煉出人生真諦。楊絳一輩子與清華有緣,她與清華同齡。年少時一心想上清華,結果當年清華不向南方招文科生,只得上家鄉的東吳大學,後來向父親軟磨硬泡,硬是到清華外文系借讀,圓了清華夢,又促成了中國文壇上一對傳世姻緣佳話,與錢鍾書結為伉儷。夫婦兩人攜帶週歲的女兒,遠渡重洋,赴英倫牛津大學留學。本可以繼續讀博士,但是夫婦二人在烽火抗戰中回到祖國,不做亡國奴,表現出文人的愛國情懷。1949年新中國成立,夫婦倆堅定地留在大陸,用楊絳自己的話說:我們是倔強的老百姓,不願做外國人。她從大家閨秀、留學生、教授,回國後成為家庭主婦、“灶下婢”、中國小代課教師,無怨無悔。上世紀50年代末下鄉時,她居然學會了掌握平衡難度很大的推獨輪車,裝載著比人還高的秫秸稈上坡下坡。文革中,夫婦倆受到衝擊,被批鬥,住大雜院,為羞辱楊絳,造反派讓她打掃廁所,可她卻能安然處之,把廁所打掃得乾乾淨淨。當自己的愛女錢瑗、愛人錢老接連去世,92歲高齡的她在悲痛之中,把自己的思念寫成著名的回憶錄《我們仨》,寄託思念。之後又出版了《走在人生邊上》散文集,編撰錢鍾書筆記二十卷出版。近十年來,她把錢老和自己的稿費捐獻給清華大學,成立“好讀書獎學金”,共有基金一千多萬元,恩澤學子。

我們都知道錢鍾書有著名的小說《圍城》,但是楊絳其實出名比錢老還早,她的成就也非常突出。特別是她47歲自學西班牙語,翻譯出塞萬提斯的作品《堂吉訶德》,而且在第一次翻譯到七章半(總共八章)接近尾聲的時候,自己感覺不滿意後,推倒重來。《堂吉訶德》中文版後來作為國禮,由鄧先生贈送給西班牙國王。1988年,她出版了自己的.長篇小說頂峰之作《洗澡》,時年77歲。問及她藝術上得來成就的"祕訣"時,她說:"藝術就是克服困難",而珍惜光陰和自強不息就是她克服困難的重要法寶。

對於一位度過105歲生日的老人,估計她所走過的橋,比我們走過的路還要多。對人生、生死、榮辱、苦樂,有著自己的切身體驗,這不是她的"研究成果",而是她實實在在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體驗出來的。她認為人要有"念想",就是要有信念。人活一輩子,總是為理想信念活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想,談不上高低、貴賤,文人雅士有自己的家國情懷,凡夫俗子有自己最通俗、最實際的想法,有念想,就有希望,就支援著自己走得更遠。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滿意,我們常常祝願萬事如意,其實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不滿意怎麼辦?楊絳說:"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知足者常樂,人生不滿意是常有的事,要學會忍耐,學會忍受,學會接納,精神上的享受大於物質上的享受。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讓我們淡定、從容地面對人生、面對一切!

楊絳百歲感言讀後感3

近日,讀楊絳的《一百歲感言》,頗有感觸。楊絳在文章中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文中的兩個“到最後”,是她內心世界的剖析和解讀,也是她對人生過往的歸納和總結,句句都觸及到生命的本質。

也許你認為,她的觀點裡面有些宿命的成分;也許你覺得,這只是她的一管之見,沒有什麼代表性。可是,作為一位百歲老人,作為一位富有才情的知識女性,她的這種領悟,至少是肺腑之言,至少是洞察世事的人生體驗,如果說夠不上你所認為的什麼人生真諦,那它至少是真話實話,她不會參假。

楊絳曾著有《我們仨》一書,書裡記載和講述了其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故事。人們知道錢鍾書,卻未必知道楊絳。楊絳賢淑聰慧,甘為嫁衣。錢鍾書是個書痴,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到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步,是夫人楊絳一直扶持他,陪伴他,照料他,她始終融入並擁抱著錢鍾書這個“圍城”,沒有也不願意走出來。

人不到一定階段,是不會盤點過去的;人不到一定年齡,也是不會沉下心來思考人生的。因為,人是帶著夢想來的,是帶著新奇來的,從年少到年老,總想瀟灑走那麼一回。人是一種過活,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理解,只有吃過了饅頭,才知道饅頭的味道,哪怕是摸著石頭過河,哪怕是頭撞在了南牆上。酸甜苦痛總要個人去感知,喜怒哀樂總得自己去體驗,別人代替不了,也代替不得。

既然自己的人生自己走,別人的體驗當然也就代替不了自己的體驗,我們不可能沿襲和套用別人的老路。但是,別人的人生經驗可以借鑑,他人的精神成果可以分享。當我們面對同樣一個世界,同樣需要尋求生命本真的時候,那些先哲們,許多大家們,其實已經給我們留下了答案,他們的人生感悟,是歷練成真的思想精華,是賴以傳承的文化瑰寶。

滾滾紅塵,世事變遷,浮躁的往往是人心;誘惑世界,物慾橫流,糾結的往往是心態。人啊,都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或喜悅或憂傷,或逍遙或沉重,或盲目或輕浮地過活,何時能夠沉澱內心,不隨波逐流,不為雜念所困,不為繁碎所累,認認真真地做回自己,聆聽和感受一下寧靜的內心,明白自己的來去和歸路?

世事維艱,靜觀人間滄海桑田;千古昭昭,閒看天上雲捲雲舒。雖然我們達不到也不必追求這種超然的境界,但我們深知,每個生命總有了結的時候,每個人生總有走完的那天,人生的經歷不同,其生命的精彩程度和價值份量也不相同。儘管誰也無法預知自己的人生能走多遠,但是,正像楊絳說的,“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會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和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當我們慨嘆人生幾何的時候,是否愧對和遺憾曾經的過往?

楊絳終身與書為伴,平生喜愛看書與寫作,孤單的晚年更是如此。她看似形影孤單,精神卻非常豐富和充實,內心強大而坦然。她的心裡裝著一個特立的世界,她本身也是一個特立的世界。她凝結人生精華,所散發出的,始終是知識的力量和品格的芬芳。她與世無爭,心靜如水,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把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歸於精神。這便是她的人生哲學。

我們是否也能夠煉出自己的香精,榨出生命的香味來?

注:楊絳女士,本名楊季康,生於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蘇無錫,是著名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主要文學作品有《洗澡》、《幹校六記》,另有《唐吉歌德》、西班牙流浪小說《小癩子》等譯著。20xx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她不為名利所動,不受來訪干擾,甘願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著清苦而平靜的生活。她將自己和錢鍾書的全部稿費和版稅,捐獻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勵基金,表現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

楊絳百歲感言讀後感4

近日讀了網上流傳的《楊絳一百歲感言》,如果真的出自楊女士的手筆,就這篇文字本身,我有很多問題想問她:

您說“我得清洗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可這世界是汙穢與美好共存的世界,並不完全是個汙穢的世界。您說您沾染了汙穢,是想說您原本是沒有汙穢的嗎?難道汙穢和美好的秉性不是每個人先天就並有的嗎?您通篇怎麼沒提到您在這世界上曾經歷了很多的美好呢?人們都把家當做生命中最溫馨、最安全、最想去的地方,可您把您將要去另一個世界說成“回家”,您這麼說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您沒有家的感覺呢,還是認為自己本不屬於這個世界呢?通常人在晚年都想回老家入土、“落葉歸根”,難道您覺得您的根不在這個世界,而在您將要回的“家”?您在世時使用了這世界的資源,成了名家、獲了美譽、得了利益,到最後說了句“我得清洗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您對在這世界上享受的、獲得的美好的東西,就不心懷感激或者沒有一點感慨嗎?

您接著說“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這話對很多普通人來說,可能都會有同感。可您“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這說明您這一生什麼都享受了,您非常地幸運啊,您不該說“夠苦”呀?您這麼描述您的一生,看似一種自謙,其效果讓不知多少讀者羨慕您的一生啊!就算您“文革”中受了點“苦”,其間您也能和您的丈夫經常“密會”呀?就算您的丈夫、女兒先於您去世了,您也是有過一個美滿的家呀?您應該知道有很多人一輩子都成不了個家吧?

緊接著您解釋的“夠苦”,就是因為“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難道受欺負、受排擠、維持實力準備鬥爭、與人周旋以及吃虧這些,比起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顛沛流離、流落街頭等等,也算得“夠苦”嗎?難道您活到100多歲了,還不認為這些都是普通人活著要經歷的常態嗎?

稍後您說“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可是,物質的進步提高了人的精神享受水平,精神境界的昇華使人創造出更為精美的物質產品,這樣的例子您應該知道吧?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不僅不是對立矛盾的,兩者恰恰是互相依存、互相提升的,不存在誰勝誰負的問題。再說,怎麼“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呢?我們每天由食衣住行、吃喝玩樂帶來的“快樂的享受”,您說說哪一樣離得開物質?您是想說自己的享受都屬於精神的、自己是個不物質的人吧?可您這一生名利雙收,物質享受是沒有缺著呀,您不能說您的一切享受都屬於精神吧?就算您享受的都是精神的,怎麼還是由忍受變來的呢?好像您過去的享受是受委屈似的。如果您這句話是想表達您個人的一種人生觀,倒可以讓人理解,但說“這便是人生哲學”,有些言過其實了吧?

您既然說人會經歷諸如被利用欺侮、被損害、與人周旋以及吃虧等等的“苦”,您怎麼又說:“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呢?引用一句一般人常說的話:“沒有人活在真空裡”,每個普通人都逃脫不了與這世上的他人有或多或少的、不確定的關係,難道您感言裡說這句收尾的話,就是想告訴大家您不是一個普通人嗎?可是不論是普通人還是偉人,不是常常離開這個世界了也不得安寧嗎?這世界上的哪個人、什麼時候與他人毫無關係啦?您可是名人呀,您這話如果讓涉世不深的年輕人解讀成“我自己的世界和他人毫無關係”,形成自私、自利、自大、自負、自我、自戀和我行我素的人格,其負面影響多大,您能估測得了嗎?

楊絳百歲感言讀後感5

今天上午在翻閱報紙時,讀到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雖然只有短短的那麼幾句,可我還是有些深思。

我現在三十歲,讀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在想自己到一百歲的時候,也會有她這時的感慨嗎?當然,我是啥學歷,啥身份,啥水平,怎麼能和楊先生比,我只是想說,到自己一百歲之後又會怎麼樣呢?我不曾知道了。但是,楊老師的一席話,確讓我深有感慨;是的,“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說的真的好好啊,我雖然到現在也是一事無成,但有時我內心是淡定的,我現在在一個地方有一個居所安定下來,不要跑來跑去,不在不知道明天會居住那個地方;我現在也有了寶寶,我只想陪在他的身邊,和他度過每一分每一秒就好,一起感受著他的喜怒哀樂、健康平安!

在家一年沒有上班了,這一年真的讓我從當初的抓狂,自己就這麼廢了,大學白上了,自己的雄情壯志就這麼結束了,等等,到現在的淡定,難受不是自己的轉變嗎,日子都是這麼一天一天的度過啊,我不圖過上怎樣的富裕生活,只求家人都有飯吃,家人都健康平安;可能有人會講,你也太頹廢了,怎麼一點都沒有志向,呵呵,這個問題我也知道怎麼說了,自己通過努力去達成自己的夢想、志向當然是高興、快樂的事;可話又講回來,我們的目的不都是讓自己最後開心快樂嗎,怎麼做都好啊,不是嗎?呵呵

不知道,又有些語無倫次了,但多少有些讓我反思,一段時間內讓自己停下來,好好的反思下,或者回頭看看最近一段時間自己的行程,總感覺蠻好的,呵呵,去掉不好的,總結好的,再繼續後面的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