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新時代美學元素論文

來源:才華庫 1.9W

時代在轉型,詩歌就成為馥郁心靈思考的一種表達方式,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詩歌的新時代美學元素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詩歌的新時代美學元素論文

跟隨而來的意向栩栩如生。在傳媒和網媒的交織中,探索一種生活存在的價值。靈感是催化劑,雙眼觀察著周圍的點點滴滴,一般不過於標榜,更不沉鬱意趣,讓心誕生詩歌,讓詩歌再現生活詩意。

(一)

詩歌是一種語言再現,更是一種思想沉積。這是產生詩歌的兩個內涵要素,缺少一個,詩歌的品質都會受到折返。

詩歌和其它藝術形式,有一種本質的區別,那就是抽象性,比如小說、劇本需要的是一種很具體的表達,來龍去脈中,更需要情節的細緻,然後深入讀者內心的一種撞擊,才能產生更好的美學效果,也才能激發讀者更多的思索與探究。

然而詩歌,要求的抽象,也不是簡單的一種模糊,更不是不明不白,而是抽象的背後,隱藏著的就是語言表達和思想深度。嚴格說來,這就是詩歌難度之一。

滿足這個條件,詩歌還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生活之上,這就需要一種內涵,一種修養,更需要一種人格魅力的呈現。

因此,很多人以為,寫詩就是描景,寫意,或者抒情。其實真正的好詩歌,背後需要的美學基礎,真的是比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還要高。而相對於比如繪畫、書法、音樂來說,真知灼見的理解,詩歌沒有這麼深刻,也不會有那麼對技巧。

(二)

中國詩歌流傳幾千年,重點還是古體詩歌的影響很大,而且翻蓋面也很廣,這是詩歌的真正精髓所在。短短的幾句話,也許一個時代的面貌就出來了,不能不說,這是詩歌的高境界,也不能不說,這是詩歌流傳至今,依然長盛不衰的一個嶄新命題。

而今,詩歌沉渣泛起,好詩緊縮,寫詩的人越來越少,讀詩的人也越來越少。表面的繁榮,其實背後蘊含著不少危機。這就需要一種能量,真正的推動著這塊詩歌淨土,重新回到偉大時代的需求之中來。經濟發展了,不要忘記詩歌,文化提升了,詩歌也要跟上。

能詩者,不一定能知道好詩歌的走向,知道詩歌走向者,也不一定能詩。詩歌是一種經驗,也是一種氛圍。作為詩歌群體人,就應該團結一致,找到詩歌的能量源泉,然後洞開創作的欣賞和表達,真正的把詩歌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

探索詩歌的時代真美,不僅僅只是美學上的價值區分。從現在的文化角度來說,解讀詩歌的理論也不多,加上正規的.詩歌探索人群,於是就導致了詩歌更多成為一種心情表達。沒有很好的理論指引,必然就容易走入一種“獨樹一幟”的面上,也就是說,自己寫,自己讀,然後自己欣賞,以至於交流不夠,看不到更加遙遠的詩歌時空。

所以,很多人容易把別人的好作品誤讀,也容易把自己的好作品埋沒。而真正的詩歌大家,反而會退到背面,眼睜睜看著詩歌的方向,在時代的某些節點上偏移。加上一些詩評沒有站在公正的基礎上,為了追求一種點選率,胡亂表達,亂下結論,導致很多詩人也受到影響。

於是,詩歌就成為了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藝術,不敢大膽走出來,不敢勇於承擔時代需要的一種責任。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為詩評,沒有一定的影響和激發,只能算是一種點評。因為詩評是需要一定理論支撐的,而點評可以加入自己的色彩元素,不管說對說錯,我說了,就是我自己的看法。

因此,任何人都需要科學的態度,不管是寫詩,讀詩,還是評詩,面對生活,面對詩歌,我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搭建,都要構成一種包容的共同體,才能把詩歌這束美麗的鮮花培育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