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件準則下對體育差生的教學探析論文

來源:才華庫 3.13W

摘要:面對新教學理念、新教學模式,如何做好體育差生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探討,如何貫穿體育教學面對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確保每個學生都受益的教學理念,還有待於我們體育教學工作者進一步做深入細緻的研究,最終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新課件準則下對體育差生的教學探析論文

關鍵詞:新課標體育差生教學教學理念反思

隨著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頒佈實施,產生了“四個教學理念”即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學生是體育學習的主體;學校體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要求;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鍛鍊的意識,這些理念無疑都是符合學校體育發展方向的。然而,這些先進的理念要全部落到實處還是比較困難,如:一個教學班四五十人乃至六七十人,在場地器械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確保每個學生受益?無形中給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種種都需要深入研究,逐一落實,決非是一說就有的。

因此,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對體育“差生”的教學。所謂體育“差生”主要是指那些或是由於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或是由於後天培養的失缺,致使其身體形態、運動素質、體育知識技能等比較差,因而在體育課程學習中,跟不上進度,完不成課堂學習任務的學生。這些學生由於體育差而產生一些心理障礙,影響著他們健康的成長和全面發展。所以對在由於各種原因而在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差生而言,關注他們的心理,採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實施素質教育,體育教師的責任更為重要。

一、體育“差生”的心理分析

1、體育“差生”的心理表現:

⑴膽怯心理:瞻前顧後、優柔寡斷、難為情、容易緊張、依賴性強。

⑵自卑心理:為難、沮喪、萎靡不振;甚至破罐破摔,厭煩體育課。

⑶嫉妒心理:心胸狹窄、喜歡猜疑、貶低他人、排斥他人、與同學關係緊張,心理處於壓抑狀態。

⑷執拗心理:固執任性、自負、愛逞強;喜歡堅持己見;不主動幫助別人。

⑸急躁心理:愛發脾氣,搓手跺腳,摔打東西,情緒波動大,甚至行為過激,與老師頂撞,與同學打架等。

⑹無所謂心理:認為體育課上不上都行,課堂聽講不認真,練習偷懶,我行我素,紀律渙散,行動自由。

2、體育“差生”心理形成因素:

⑴學生自身原因:

一是智力原因。包括特差型和特好型,智力特差的學生接受能力低下,學習動作時障礙多,練習時退縮,不積極。相反,智力特好的學生思維敏捷,反應快,不願聽講,超前行動,傲慢,隨便。

二是體能原因。特弱型的,如體弱多病,體型過胖,或者過矮小等,他們對自己的信心不足,對運動產生厭煩心理。特強性的,身體素質特別好,動作完成輕鬆,學有餘力,因此對正常教學不耐煩,散漫,自由,高高在上,欺負弱小。

三是性格原因。內向性格的學生,不善交往,孤僻,與大家一起參加鍛鍊的機會很少。恐懼運動,害怕同伴嘲笑、譏諷、膽怯和害羞。

四是學習態度。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態度消極,不與老師配合,認為自己身體素質差,再努力也趕不上身體素質好的同學,另外,尤其有一些女同學上體育課時怕苦怕累怕髒,不願進行練習或很少練習,認為上課偷懶沒什麼大不了的,形成了無所謂的心理。

⑵家庭原因:

現在屬於獨生子女的體育差生。家庭中的“過溺愛”、“過保護”以及“教育不足”都會造成獨生子女個性發展的偏執。他們或者弱不禁風,脆弱、或者任性,自命清高,狂傲,支配欲強,與人關係僵持;或者過分肥胖。這些都會影響他們的心理正常發展,在體育運動中明顯表現出來,對他們正常的學習產生障礙。

總之,家庭的不良影響會造成體育差生的心理得不到正常而全面的發展,產生各種心理障礙。

⑶學校原因:

一方面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應試教育的支配下,學校為把體育放在應有的位置上,體育課為“文化課”讓路,應有的體育教學的器材的不到及時的維修等等,是學生對體育課產生種種誤解,學習態度不端正,產生無所謂的心理。另一方面是教師素質的影響。首先是學校隨意使用未經過專業培訓的、缺乏專業理論知識且運動能力低下的教師擔任體育教學工作,是體育課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其次是由於教師教育的方法欠妥,一味批評、斥責、打罵,師生之間產生隔閡,是學生有始差生向繼差生一步一步的`升級。因而對老師產生不信任,疏遠、對抗的心理。

二、關於體育“差生”的教學措施和方法

(一)培養體育差生的歸一感,幫助他們消除心理障礙

歸屬感指的是被他人接受,被集體融合的心理狀況。體育中很多是集體專案,需要整體效能發揮才能獲勝。如籃球運動集團競技能力、足球整體意識、排球群體凝聚力等。由於集體專案中隊員位置分工不同,不同位置的運動員在身體形態、素質、技術、心理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的特點,教師應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鼓勵學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樣才能使之在集體中找到位置,才能產生一種集體歸屬感,凝聚力。群體歸屬的要求實際上也是獲得尊重的需要。教師要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自尊心。科思說過:“提高自尊心的一個有效方法是不知不覺地讓學生參加這樣一種活動,即在這種活動中他能夠表現出自己的優點,並從而證明自己做人的價值”。集體專案是提供這種機會的場所。同時,一個集體對個體的幫助很重要的方面是使個體在和集體的緊密聯絡中,在所得到的表現機會中獲得自信。

“體育差生”面臨的學習和鍛鍊都比別人困難,心理負擔重,時常由於某“差”而自卑。在學習上受到挫折後,他們往往把失敗歸因於自身的能力,因而抱怨自己,缺乏必須具有的自信心。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教師平時要多和學生接觸,增進相互間的理解和信任,成為他們心目中可信賴的人,這樣對防止和消除學生在課堂上不安和恐懼心理都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加強指導,幫助他們找出失敗和造成心理障礙的原因,指明努力的方向,使他們儘快擺脫難境,迎頭趕上。教師信任學生,熱誠執教,不辭勞苦耐心指導,通過語言行為、表情,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和信任就會減少他們心理上的壓力。再次是進行優化組合,採用“一幫一”的方法,進行臨時編組,讓幾名基礎好的學生帶一個差生,幫助他們一起完成任務,達到以好帶差的目的,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是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心情舒暢地去積極參加鍛鍊。

(二)尊重並滿足體育“差生”情感的需要,促進體育教學

人文主義精神在教學中應該體現在教風的民主和教學的情感兩個方面。而完成這兩方面的載體就是教師和教學。教師的形象要教態親切,語言優美,從國小生的知、情、意角度設計教學。教學的設計要重視情感目標的設計和實施,讓教者、學者的感情達到共鳴,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給體育“差生”以鼓勵,可選擇親切的表情或給予溫暖的問候,學生提出要求時儘可能予以滿足,千萬不要惡語傷人,冷嘲熱諷。

(三)放棄完美主義,正確對待體育“差生”的缺點

教師大多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展現出他們最好的一面,而對“差生”的缺點,有的教師常常急切地想去糾正和改變他們的表現,並且表現出不耐煩,甚至是急躁情緒。如:在進行佇列隊形教學時,“差生”經常容易出現動作上的錯誤,這時教師就容易發脾氣。甚至是為了一個動作而讓“差生”進行機械的反覆練習,直至達到自己的教學意圖。這樣就會減弱學生的自信心和不怕犯錯的勇氣。當我們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不妨換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動作細節對增進健康,掌握技能有多大效果?”“如果放在若干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放手讓學生去做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再問問自己:“我還有更好的方法去幫助我的學生嗎?”。

(四)體育“差生”教學要發揮群體的力量,加強意志力的培養

教師應當把體育“差生”教學之於班級群體之中,發揮群體的力量。這不僅是教學工作的需要,也培養學生群體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的需要,要教育其他學生群體特別是體育尖子要尊重體育差生的人格,關心他們而不是排斥他們,鼓勵她們而不是諷刺他們。當體育差生信心不足時,信任的說一句:“你一定行!”當體育“差生”膽怯時,信心十足地說一聲:“我來給你保護,保證沒問題!”當體育“差生”取得一點進步時,發自內心的喊一聲:“好!”都將對他們產生強烈的震撼,使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和力量

(五)堅持三個優先

1、課堂練習,差生輔導優先

體育好的學生上體育課時,教師一講解示範,他們就會心領神會,並能很好的完成動作,而體育差的學生就不那麼容易了。因此,在課堂練習中,教師必須對差生優先安排輔導。差生掌握動作慢,完成技術動作往往達不到要求,教師不能橫加指責,要耐心、細緻的加以講解輔導。當他們有一點進步時,就要給予表揚、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差生樹立信心,逐步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2、體育教學比賽,差生優先考慮

在體育教學比賽中,體育成績好的學生,表現出強烈的參賽欲何求勝心,而差生則“知趣”地退到一邊當觀眾,或者,表現出“與我無關”的態度,這時教師則要考慮安排差生參加各項體育教學活動,特別是集體專案更要給予優先的安排。這樣,對轉化差生的工作是很有好處的。一是是差生不會有被遺忘的感覺;而是覺得不能老是拖後腿,而決心刻苦鍛鍊,力爭趕上。

3、課外活動,差生優先安排

促使體育差生轉化的直接條件是多練習,不練習或少練習是無法轉化的。在安排體育活動中,對差生在鍛鍊時間、鍛鍊內容、教師輔導上等方面都必須優先安排,為差生創造條件、是差生經過努力練習,學有所進,練有所獲,不斷的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成績。

總之,體育差生的缺點、錯誤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個產生、形成、發展的過程。因此對他們的轉化教育工作也不能操之過急,要抓準時機反覆抓,不少差生都是經過“進步--反覆--再進步--再反覆--更大的進步”的曲折道路而轉變為先進的,這需要體育教師付出艱苦的勞動和辛勤的汗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