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發展旱作高效農業的建議論文

來源:才華庫 1.14W

1具體做法

探究發展旱作高效農業的建議論文

1.1健全機制

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抽調縣鄉兩級技術人員開展技術指導,抓示範點建設、技術培訓、物資配套和入戶指導、跟蹤服務等工作,為農民提供全程的技術指導與服務。縣上實行了分片聯絡制度,每一個示範點至少派一名技術幹部長期蹲點,從規劃、建設、引種、育苗等各個環節開展全程技術指導,解決企業和農戶在發展旱作農業,特別是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的技術難題。技術人員、駐村幹部駐村包點、苦幹實幹,形成了上下同心、協力共抓旱作高效農業的良好局面。

1.2規劃、引進、示範相結合

結合縣情實際制定了“全縣旱作農業十二五規劃”和“蔬菜產業十二五規劃”,明確了今後幾年要在山坪區重點發展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為主的旱作高效節水農業,在水資源相對富足的區域重點發展設施農業和高效節水農業。根據全縣不同自然區域、種植條件,農業技術部門開展玉米、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和各類試驗示範98項,共選育出了27個適宜品種並進行大力推廣。先後從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引進了10多個優質蔬菜品種,及時更新了臨洮縣蔬菜品種退化等問題。示範推廣了有機無土栽培、秸稈生物反應爐、沼液綜合利用等無公害生產栽培技術10項,有效提高了設施農業生產效益。2009年以來,在適宜區域和群眾接受程度高的地方規劃建設了一批規模化日光溫室示範小區,在洮陽、辛店、峽口、玉井等鄉(鎮)建立旱作高效農業示範點或片帶37個(千畝以上示範點25個),示範面積0.54萬hm2,集中示範規範起壟、良種選用、配方施肥、適期播種、合理密植、頂凌覆膜、一膜兩用、抗旱播種等配套技術。

1.3宣傳引導

堅持把宣傳引導作為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通過效益算賬對比、能人現身說法等多種方式,對旱作高效農業推廣工作進行了廣泛宣講,並在縣電視臺開闢了“現代農業建設”宣傳專欄。同時,由縣上領導帶隊,組織鄉鎮及部門領導、技術人員和大戶,先後多次赴寧夏、河西、靖遠等地進行了專題考察學習。縣農業技術推广部門和各鄉(鎮)把技術指導作為發展旱作高效農業的基礎,先後採取參觀學習、觀摩交流、發放技術“明白卡”等形式,分批、分層次的開展技術宣傳培訓,培養了一大批鄉村技術骨幹和土專家。

1.4資金、農機扶持

為了有效緩解農戶資金困難,從2008年開始,縣上共列支557萬元扶持發展旱作農業。縣直單位積極向聯絡鄉(鎮)籌集資金、化肥、地膜、棚膜等開展幫扶,各專案鄉(鎮)也積極籌資對專案農戶實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補貼。採取招商引資、大戶投資、政府補助、銀行信貸等方式,努力破解設施農業建設資金籌措難題。全縣累計共投入旱作農業農機具1914臺,根據覆膜面積大小、示範點建設情況將旱作機械分解發放到了鄉(鎮),委託鄉鎮政府代管並調配使用。

2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臨洮縣旱作高效農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全縣水資源和農業發展面臨的'形勢看,加速農業結構轉型,發展高效農業、設施農業和節水農業的任務還非常艱鉅而且十分緊迫,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扶持力度有待加強。旱作高效農業發展整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各項技術組裝配套程度還不夠高,農膜、農機具等物資配套還需再加強。二是技術指導不夠到位。隨著技術推廣力度的不斷加大,旱作農業、設施農業面積逐年擴大,技術服務和推廣任務繁重,現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很難對每家每戶進行直接跟蹤指導,部分農戶仍然沿用傳統的種植方式,規範化、標準化程度較低。三是生態保護工作有待加強。旱作高效農業在產生高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廢殘地膜和棚膜,縣內基本沒有正規廢殘膜回收企業來專門的回收,造成農殘膜的二次汙染。由於秸稈轉化利用率不高,仍有大量的作物秸稈不能及時青貯氨化而廢棄于田間地埂,既浪費了資源,又汙染了生態環境。四是旱作高效農業適用區域尚需拓寬。

3幾點建議

3.1進一步加大節水高效旱作農業技術推廣力度

一是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為主推核心技術,組裝配套推廣高效作物優良品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深鬆深耕等技術,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使全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面積保持在2.0萬~3.0萬hm2,進一步提高旱作農業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二是要通過試驗示範,將旱作節水高效農業技術推廣面從玉米、馬鈴薯進一步擴大到瓜類、蔬菜、中藥材等經濟作物上,實現旱作農業技術的綜合利用;要結合全縣草食畜擴群工作,積極發展千家萬戶舍飼養殖,進一步加大玉米秸稈青貯轉化利用水平,到“十二五”末,使全縣玉米秸稈轉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通過招商引資,積極引進建設廢舊農膜回收利用企業,從根本上杜絕廢舊農膜造成的面源汙染,實現生態良性發展。三是以優化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為主線,以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為重點,圍繞馬鈴薯、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在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在水川區主要做好設施農業和各類間、套,帶、復的優質高效種植模式,使各類間套複種高效模式種植面積每年穩定在5.3萬hm2左右。

3.2加快設施農業建設步伐

要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揚長避短,穩中求進,多渠道增加投入,不斷加強和提高設施裝備水平。大力提升設施農業發展的規模、質量和生產效益,逐步實現設施農業生產種類豐富、生產區域優化佈局、生產技術先進完善、生產過程標準規範和生產產品均衡供應的良好態勢。力爭每年新發展高效日光溫室20.0hm2、塑料大棚66.7hm2,年新建蔬菜專業化生產基地(園區)5個,年發展蔬菜專業村10個。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50km、1.3萬hm2無公害蔬菜產業長廊(基地),設施農業生產面積達到0.2萬hm2。

3.3重視生態環境保護

一是有關部門應繼續加大對旱作高效農業技術專案的扶持力度,在保持現有物資補助標準的情況下,將殘膜回收、秸稈氨化、適宜農機具研發列入旱作高效農業專案推廣內容,進一步提高技術組裝配套水平,有效延伸產業鏈條。二是農機具管理部門應根據旱作高效農業技術操作實際,鼓勵研發企業加大新型起壟覆膜農機具的設計和研發,改進生產一批適宜不同區域和立地條件的農機具,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三是政府給予廢舊膜回收企業一定的財政補貼,鼓勵廢舊膜回收加工企業的回收行為,將供膜企業供膜量與其相應的回收量結合起來,力爭形成“誰供膜,誰回收”的格局,以最大程度的保護當地生態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