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音樂學畢業論文

來源:才華庫 9.65K

音樂學科具有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徵,具有特殊的學習方式。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本科音樂學畢業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本科音樂學畢業論文

本科音樂學畢業論文1

摘要:隨著我國高校擴招進度的不斷擴招,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逐年增大的大環境下,就業已成為我國重點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雖然我國目前對就業環境進行了必要的調整,但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仍然是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然而,面對社會對音樂型人才的就業要求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音樂專業畢業生又有哪些優勢與劣勢,與其他專業學生之間的競爭力如何,本文將就其做出詳細分析並提供必要的就業建議與指導。

關鍵詞:音樂畢業生 就業 競爭力

畢業生就業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而隨著“藝術熱”的產生,報考音樂專業的學生急劇增長,藝術生就業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客觀的講,我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音樂藝術文化也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所以,社會也並沒有更多的崗位提供給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而這也是音樂專業畢業生在就業上比較被動與困難的原因。圍繞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既然客觀因素無法改變,我們則更應該關注學生自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分析音樂專業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提高,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本文將從當今的社會環境以及個人因素為出發點,著重探究音樂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之所在,並提供客觀的指導與意見,為更多音樂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一、當前社會環境下就業形式分析

(一)社會因素

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各大院校依然實行擴招的招生政策,從而導致了畢業生的急劇增長,在這個大環境下,“藝術熱”也在不斷髮酵,盲目的為了升學而學習藝術的人數不斷增多,直至今年為止也已經達到了飽和程度,再加之社會上提供的音樂專業崗位本來就非常有限,而這對於音樂專業畢業生來說,面對這些困難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原本就業面就非常侷限,再加之複雜的社會環境使得“就業難”的問題更加突出。

(二)個人因素

眾所周知,音樂專業是一門“高投資,低迴報”的專業,部分學生從小就接受音樂的薰陶,並高價選購樂器,所以,很多這方面的畢業生更願意選擇高校進行就業,懷著“非教師不當”、“不是高校不進”的想法,並不願意選擇收入較低的基層單位進行工作,這也是逆反心理的體現,而教師也好,高校工作者也好也都是要從最基層做起的,另一部分則在報考專業時卻僅僅看到了其升學率的保障,對於之後的就業並沒有過多考慮,這也是造成音樂專業畢業生突漲的關鍵因素。

二、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分析

(一)專業性強而綜合能力偏弱

所謂就業競爭力可總結為三點:1.核心競爭力;2.基礎競爭力;3.環境競爭力,而音樂專業的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為其主修的專業。主修專業課是音樂專業學生必修的科目,而主修科目的成績也是評價一個學生能力重要依據,很多傳統的教育觀點認為:只要學好自己本專業的知識就可以提升就業的核心競爭力,這種觀點也普遍存在於我國各大高校的教育體系。但對就業而言,更多的就業崗位則更注重的是一個人的綜合實力即基礎競爭力,所謂“基礎競爭力”是取決於一個學生所擁有的知識、技能、經驗以及素養等方面的綜合實力,而這就和之前在高校培養的專業能力造成了相互的矛盾;畢業生在就業上則更多會選擇對口的崗位進行就業,這便導致了專業內部競爭的壓力增大,而被競爭出局的畢業生在從事綜合性強的崗位上又無法勝任。所以,在傳統授課的基礎上,學校則更應該開設更多實用性課程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而學生方面則應轉變思想,適當學習課外知識或職業課程以培養自身的基礎競爭力。

(二)勤奮有餘但創新能力不足

若論學習的刻苦認真程度,音樂專業學生絕不輸給文理專業的學生,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將比他們還要刻苦,因為音樂專業本來就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夠熟能生巧,很多樂器專業甚至一天在琴房練習八個小時,但這種刻苦的練習卻很容易導致思維的禁錮,使創新能力漸漸的被繁瑣的譜面知識所抹殺,而這便是就業的最大忌諱,很多用人單位在技巧、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會選擇思維較活躍、有創新潛力的求職者入職,這便是很多音樂專業畢業生的劣勢所在,而創新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可以通過後期的培養所獲得,這就要求音樂專業的學生在刻苦聯絡譜面的前提下,多思考,多創作,將固定的譜例演奏出自己的個性,或者試著總結出新穎的方法或理論,從而活躍自身的思維與創造能力。

三、音樂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建議與指導

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提升綜合素質等,以及實踐經驗是決定就業成功率的關鍵所在,音樂專業畢業生有著其他專業所不能及的優勢,但在個別地方如綜合能力、創新能力方面與其他專業相比則相形見絀,而想要培養這些能力,將這些劣勢化為優勢,多進行藝術實踐則是最好的途徑之一,因為實踐不僅可以培養能力,更可以積累社會經驗,就如同教師這個職業是很多音樂專業畢業生從業的夢想,但不走進教室,大學所學習的那些零零碎碎的知識永遠是獨立的,無法發揮作用,也只有在課堂上,才能把這些知識相互融合,綜合運用;並且,實踐也可以進一步感受社會環境,能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如何溝通,如何團隊協作,這些都是經驗累積的過程,有了這些經驗,我們就能夠更從容的應對各種招聘與考試。

其次,個人就業觀念的改變也非常重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能使就業變得非常輕鬆,其關鍵在於發現自身優勢,認識自身的不足,並適當降低自身的預期目標,選擇社會需要的、就業機會多的基層崗位進行就業,這樣以來自身的'優勢便可以無限擴大,也能夠在工作中慢慢彌補自身的不足,夢想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選擇比自身預期目標低的工作不僅可以給自己緩衝,更重要的是可以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夢想,這也是俗語所說的“先就業,再擇業”。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並不是單方面造成的,有社會、學校、環境的原因,也同時受著個人的因素的影響,社會方面的原因我們暫時是無法改變的,也只能通過學生自身理性的評估能力,調整狀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才能平靜地對待就業,在此之上,我們除了加強專業知識以外,也應該有針對性的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多渠道的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這樣才能在就業中戰勝對手、戰勝自己。

參考文獻:

[1]黃雪,李星.綜合性大學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01).

[2]孫遠航.音樂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J].音樂時空,2015,(10).

[3]於洋.音樂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因素探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6).

[4]王聞道,吳倩.促進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的高校對策[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07).

本科音樂學畢業論文2

[摘要]隨著音樂的飛速發展,音樂與人類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現代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音樂。但很多人並不明白到底什麼是音樂,音樂學這一學科又是怎樣的。本文就音樂與音樂學這兩個名詞用自己的理解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音樂 音樂學

說到“音樂”,可謂眾所周知,它是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甚至可以說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音樂的,因為我們需要它來抒發我們內心世界的情感,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業餘生活和精神世界。但提及“音樂學”,這一名詞可能一般人就說不大清楚了,那麼到底什麼是“音樂學”,音樂與音樂學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呢?接下來就談談我個人的淺薄認識。

說“音樂”,我想把“音”與“樂”分開來講。音是由物體震動產生的聲音,通過聲波傳送到人的耳朵裡而產生的一種聽覺感受,分為樂音和噪音兩種:物體作有規則的震動時所發出的聲音為樂音;物體作無規則的震動時所發出的聲音為噪音。樂是把樂音按照一定的規律或方法(包括音高、節奏等)將其排列、組合起來,通過人聲或是樂器表現出來,引起聽者的共鳴,以達到表達人的思想,傳達情感的目的。以前很多書中只把樂音界定在音樂的範疇內,說“音樂都是由樂音組成的”。而事實上在現在的音樂中,尤其是在流行音樂中,為了追求一些特殊的音響效果,噪音也被拿來使用,而且效果也不錯,只是它的使用頻率很低,偶爾應用而已。所以可以說,音樂是人類用以抒發內心感受、表達思想情感、陶冶精神世界的一種重要工具。是藝術,更是一個學科領域。

音樂起源於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和人們的勞動,曾有人專門蒐集大自然中的各種動物的叫聲、風聲、流水聲等組合在一起,給人以心曠神怡、清新自然、返樸歸真的享受;而我們祖先在勞動的時候為了力量的集中和凝聚,也為了在勞動中愉悅身心,自然不自然的發明了勞動號子,後被收集整理歸類為勞動號子,也類似於現在的原生態民歌,再到現在的新民歌……因此可以說音樂的歷史是伴隨著自然界和人類的產生就開始的,發展至今,已有了很多種音樂形式。比如用人聲來表現音樂(即聲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唱歌,包括獨唱、齊唱、合唱、對唱、小組唱、表演唱等等;還有用器樂表現的音樂,包括鍵盤樂,例如鋼琴、電子琴、手風琴、雙排鍵管風琴等;管樂:長號、小號、單簧管、雙簧管、長笛、短笛、太陽號等等;絃樂:古箏、二胡、琵琶、古琴、吉它等;打擊樂:鑼、鼓、鑔、沙錘等等。

那麼,在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何面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成了音樂愛好者和音樂學者們的研究物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音樂學。音樂學,musicology,是研究音樂的所有理論學科的總稱。音樂學的總任務就是透過與音樂有關的各種現象來闡明它們的本質及其規律。如研究音樂與意識形態的關係,有音樂美學、音樂史學、音樂民族學、音樂心理學、音樂教育學等;研究音樂的物質材料的特點的,有音樂聲學、律學、樂器學等;研究音樂形態及其構成的,有旋律學、和聲學、對位法、曲式學等作曲技術理論;還有從表演方面來考慮的,如表演理論、指揮法等。

音樂學可以說是人文科學的一部分,是研究音樂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科,它的研究物件與範圍很廣,如構成音樂的物質材料和對它的感知過程與人;音樂的歷史與發展和演變;以及物理的、心理的、美學的、文化的等知識領域的相關內容等。總之,有關音樂的一切事物及學術領域均是音樂學的研究物件,都是音樂學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這門學科的確立迄今大概有二百多年,是一門年輕的學問。“音樂學”被作為音樂學術研究領域的總稱確定下來是在1885年奧地利音樂學家阿德勒(G、Adler)發表了《音樂學科的領域、方法和目標》一文以後,將隸屬音樂學的各種門類劃分為兩大部門,第一部門為歷史音樂學,包括音樂通史與各種專業史;第二部門為系統音樂學,包括可應用於音樂不同領域的法則,如研究和聲、節奏、曲調的法則,音樂美學與音樂心理,音樂教育學與教學法,對音樂民族學及民俗學的比較研究等。另外又列出這兩個部門的輔助學科,如歷史部門的文獻學、傳記學、史學、文學史、啞劇及舞蹈史等;體系部門的音響學、生理學、邏輯學等等。它的分類法成為以後德奧系統音樂學分類的基本依據。

綜上所述,音樂與音樂學之間就必然形成了一種互相依存、共同發展的關係。音樂的發展給音樂學提供了更廣泛的研究內容和題材;而藉助於音樂學的研究,解決了音樂中的問題,音樂才會以更加迅猛的速度進步、輝煌,為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的進步作出重大貢獻,讓人類的心靈世界多姿多彩。

讓我們共同努力,在音樂的世界中盡情暢遊,學好音樂,學好音樂學,為人類音樂的美好未來而獻己所能。

【參考文獻】

[1]蔡際洲。音樂學[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百度百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