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模型論文

來源:才華庫 1.44W

導語:計量裝置的智慧化、資訊化以及自動化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計量模型論文,歡迎借鑑!

計量模型論文

【摘要】新巴塞爾協議中提出了高階內部評級法,信用風險的量化模型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我國商業銀行的傳統的評估信用風險的方法已不能適應當前風險管理的需要,要與國際信用風險管理更好的接軌,就必須分析現代信用風險計量模型以及在我國應用的可行性,努力創造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型。

【關鍵詞】現代信用風險計量模型商業銀行應用侷限性

1.KMV模型(或EDF模型)

該模型是由KMV公司於1995年開發的違約預測模型,以估算借款企業的預期違約概率(EDF)而見長.其經濟思想是:越企業的資產價值超出負債價值則企業有動力償還債務;否則,企業將會違約。該模型認為違約過程是內生的過程,即違約概率是公司資本結構、資產回報波動性和當前資產價值的函式。它利用股票的市場資料和默頓的期權定價理論,估計企業資產的當前市值和波動率,然後由公司負債計算出公司的違約點。並計算借款人的違約距離,最後根據企業的違約距離與預期違約率EDF之間的對應關係計算出該企業的預期違約率。

該模型是個動態模型,利用實時變化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計算公司的預期違約率,在國外已經得到了廣泛地比較有效的應用。但該模型不適用於非上市公司,所以這限制了騎在開發中國家新興股票市場的應用。並且該模型假定利率不變,這限制了其在長期貸款或利率敏感性信用工具上的運用。另外該模型假定資本結構靜態不變以及資產收益常態分佈都可能與實際情況不符。

KMV模型在我國銀行信用風險的管理中應用條件還相當地不成熟。因為該模型需要大量的上市公司資料。雖然其在理論上比較完善,但在我國現行的市場體制下,市場的有效性問題和如何確定市場上大量非流通股的價值問題成為應用該模型的主要障礙;並且我國上市公司披露的資訊質量不高,股價指數和經濟增長相背離,這都促成了該模型在我國應用的侷限性。

2.Creditmetrics模型

該模型是由J.P.Morgan在1997年開發的,也得到國外眾多金融機構的廣泛應用。該模型通過運用在險價值(VAR)對貸款和私募債券等非交易資產進行股價和風險計算,衡量投資組合的風險暴露程度,認為信用風險是由債務人的信用狀況決定,將借款人的信用評級、評級轉移矩陣、違約貸款的回收率、債券市場上的'信用風險價差納入一個同意的框架並計算出貸款的市場價值和波動性,得出個別貸款或貸款組合的VAR值。

該模型即可應用於信用風險的計量,還可應用於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計量,並用統一的計量口徑表達。該模型率先提出資產組合信用風險的度量框架,是多狀態模型,能更精確地計量信用風險的變化和損失值並且能看出各信用工具在整個組合的信用風險中的作用,為投資者的科學決策提供量化依據。但該模型假定無風險利率是不變的,未反映出市場風險和潛在的經濟環境變化。

不管怎樣,該模型將VAR方法應用於信用風險度量有利於商業銀行準確合理地衡量準備金和銀行經濟資本水平。但該模型嚴格依賴於由評級公司提供的信用評級及國家和行業長期的歷史資料,然而我國商業銀行在現階段不論是信用評級還是資料庫建設都處於起步階段。因此,在目前狀況下,該模型應用於我國的信用風險管理的實際操作性不強。

3.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

該模型是Wilson(1987,1997)發展的一個風險模型,是從巨集觀經濟環境的角度來分析借款人的信用等級變遷,並建立麥肯錫模型。與其他模型相比,該模型中決定違約概率的不是資產價格、經驗引數和隨機模擬結果,而是GDP增長率、失業率、長期利率水平、匯率、政府支出及總儲蓄率等巨集觀經濟變數。該模型認為遷移概率在不同型別的借款人和不同商業週期之間是不穩定的,並且一些巨集觀變數服從二階自相關,遷移概率在商業週期期間變動較大,在衰退期間變動比在擴張期間更大。該模型還根據以上多種巨集觀因素,對不同等級的違約和轉移概率的聯絡條件分佈進行模擬。其與巨集觀經濟聯絡緊密。當經濟狀況惡化時,降級和違約增加;而當經濟好轉時,降級和違約減少。

該模型將巨集觀因素納入其中並且對風險暴露採取盯市法,適用於不同國家和行業。但是該模型的侷限性在於取得每個行業的違約資料較困難並且未考慮微觀經濟因素,特別是企業個體特徵等。

就在我國的應用而言,該模型考慮了巨集觀經濟因素對信用等級轉移的影響然而巨集觀經濟因素的個數及各因素的經濟含義及她們與信用級別轉移的具體函式關係都難以確定和檢驗,所以該模型在我國應用前景不大。

itRisk+模型

該模型是由瑞士銀行金融產品開發部在1996年開發的信用風險管理系統。它是採用保險業中廣泛應用的統計學模型來推導債券及其組合的價值分佈。該模型認為違約率的不確定性和違約損失的不確定性都很顯著,應按風險暴露大小將貸款組合劃分成若干頻段,以降低不精確的程度,並將各頻段的損失分佈加總,可得到貸款組合的損失分佈。

該模型假定單比債券或貸款的違約前景服從於泊松分佈,不同期間違約事件彼此獨立。其計算出的結果是封閉性的,不採用模擬技術並且該模型集中於違約風險需要估計的變數很少,對於每個組合只需要知道違約概率和風險投資。但該模型忽略信用等級的變化只取決於遠期利率並且沒有考慮市場風險和信貸期限的變動,也不能處理非線性金融產品,如期權和外匯掉期,影響了模型的應用範圍。

就我國而言,該模型中僅當借款人在一個固定的期限之前違約時才被認定為損失發生,而由市場價值變動而引起的損失不計入其中,這種對損失的定義與我國傳統的妝麵價值核算更一致。更重要的是它與我國現行的銀行貸款五級分類標準和銀行會計制度有很多相似之處,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度量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其設定每一筆貸款都是獨立的在我國基本是不可能的,而它們又是該模型的基本輸入因子。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現代信用風險計量模型在我國的應用存在不可忽視的侷限性。我國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與國際上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不管怎樣,我們必須努力創造條件,在借鑑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建立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型,這將關乎到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的生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晶.現代信用風險計量模型研究和比較[J].消費導刊,2008(09).

[2]魏永成,陳勇.現代信用風險度量模型研究[J].當代經理人,2006(08).

[3]石曉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研究-模型與實證[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