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研究論文

來源:才華庫 2.84W

摘要:農產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加強文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建設是保證文登區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不斷完善縣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和建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過程中,更加深入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技術創新和理論模式,必將推進文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再上新臺階。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研究論文

關鍵詞: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監控;控制模式

建立健全縣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維護公眾健康安全,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的客觀需要。是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需求。

1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的意義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關係著人民的健康和社會穩定,也關係著文登區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以及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涉及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後,售前、售中、售後等各個重要環節。實現農產品各個生產環節與過程無間隙的全程監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保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2對文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的分析

隨著文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體系的日益完善,以標準化生產為載體,以質量檢測為保證,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6大監控體系,有效地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同時借鑑公安系統治安管理模式,探索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把全區16個鎮、辦、管委按照行政區域劃分為16個網格區域,確定了區、鎮、村3級監管責任人,建立起功能齊全、輻射面廣的網格監管模式。

3構建科學的控制體系

為實現文登區農產品‘源頭無隱患,投入無違禁,管理無盲區,出口無障礙’的管理目標。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6大監控體系,做到“從田頭到餐桌”的產前、產中、產後全程監管。建設責任組織與體系。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擔負著農產品質量監管的重要使命,因此,應不斷建立完善責任追究制度、督查督辦制度、市場準入制度、事故調查處理制度、安全投訴舉報制度、風險評估預警制度、生產經營檔案管理制度、安全追溯資訊網路制度、3級聯動檢驗檢測等各項工作模式,形成上下“統一領導、部門聯合”的長效監管機制和管理、執法、技術三位一體的安全監管責任體系。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是產品質量安全首位責任人,對所生產、銷售農產品質量負責。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體系標準化。基於農業產業體系需要和構建體系的強大競爭力,不斷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分體系標準化建設,制定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積極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發揮各地資源和區位優勢;堅持“基地規範化,形勢多樣化,生產標準化”,逐漸加強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帶動農產品“三品”認定認證和品牌建設。積極挖掘龍頭企業和一些重要的以合作經營為主的經濟組織在標準化方面的推動作用,以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化種植和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統一權威的農業標準體系,構築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技術屏障。安全監控體系的建立。加強對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的關鍵環節,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全程控制力度。強化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管理。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督抽查,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農業投入品的違法行為;強化農產品生產消費全程監管,全面開展農產品產地質量安全適宜性評價,推行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劃分,指導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加快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強化農產品市場準入,建立完善市場準入工作的組織管理與合理執行機制,確保將各大、中、小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100%納入監管範圍。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建立。以文登區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為基點,敷設各鎮農產品檢驗檢測站等區域的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殘快速檢測點,聯合各企業、基地自律自主檢測,完善設施建設,改善基層檢測機構的各項硬體和軟體設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檢測體系的整體作用。引進專業人才,完善加強各職能部門資訊共享和互認機制,形成職責分工明確、工作協調有序的檢測機制和體制,有效避免重複檢測、檢測資源浪費等現象。建立農產品質量問題追溯體系。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市場監管,對農產品實行產地編碼,建立源頭資料庫。建立區、鎮、企業(基地)、農安員各級聯動的安全追溯網路體系。建立監控網路,運用資訊手段,根據本地區具體情況,結合名優品牌建設,規範條形碼標識,逐步實現本地區農產品條形碼編碼的標準化和全覆蓋。從產地到市場,從源頭到消費者的全程智慧資訊監控,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問題可追溯體系。建立預警應急體系。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例如: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月檢月報制度,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強化季節性專項監督抽檢等。不斷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資訊預警能力,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預警系統,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事故的有效處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