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下精神科護理學的論文

來源:才華庫 1.94W

一、明確角色扮演在精神科護理學中應用的目的

角色扮演下精神科護理學的論文

角色扮演的實質就是通過創造虛擬的臨床現場,讓學生親身體驗患者的病理反應和心理波動,從而提高護理專業學生觀察、分析、主動溝通、理解和解決實際精神病護理問題的能力。我們需要藉助角色扮演的平臺,將抽象的精神症狀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通過角色扮演回放的錄影片段,分析護理學生扮演護士的態度、語言、肢體動作,考查學生對患者病理表現的把握及心理活動的感知。角色扮演被心理學家認為是沒有危險的最好學習環境,讓教師和學生都能明確應用目的,都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向達成目的推進教學事件,就是希望學生能利用好“精神科護理學”這一課程,在實踐中通透理論,在理論中深化實踐,從而激發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端正對精神異常患者的認識態度,完善溝通技巧水平,提高整體素質。

二、做好教學中的角色分派

角色分派是角色扮演法在教學中應用的核心環節,恰當地分派角色,實現最佳的角色對位將會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雖然這是一次虛擬的場景,但“假戲”必須“真做”,角色中的護士就是一個具有高超護理技術的優秀護士,角色中的精神病患者確確實實被病魔所困擾,精神不佳,心理波動劇烈,病症反應強烈。例如我們選擇3個典型病例,例1為精神分裂症(偏執型),以妄想為主;例2為情感性精神障礙躁狂症;例3為抑鬱症。我們將設計好的病例提前一週發給護理專業學生準備,並要求學生重點思考作為一個護士如何跟以上3種類型的患者做好溝通。授課時請準備好的學生扮演患者,要求其他護理專業學生踴躍上臺扮演護士。用事先準備好的錄影機攝錄下整個表演,進行多媒體回放。

三、進行多層次的效果評定

我們要建立配套的效果鑑定評價體系,以臨床醫生與精神病患者的溝通情況作為評價物件。借鑑歐美的角色扮演評價標準,可以建立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顯效表示主動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患者願意配合回答問題,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有效指在帶教老師的幫助下,逐漸實現了與患者的溝通;無效即與患者不能建立溝通,甚至膽怯,不敢與患者溝通,有的還使用不恰當語言激怒患者。通過這樣的評定一是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護理水準,找到與他人的差距,發現問題,為進一步提高找到方向;二是完善角色扮演法與“精神科護理學”的結合,使角色扮演法在“精神科護理學”中的應用科學化、系統化、流暢化;三是增強角色扮演法的實踐效果,推動“精神科護理學”課程的操作水準的提高。

總而言之,“精神科護理學”作為精神病學的核心課程,要讓它通過教學方法的變革實現教學效果的突破,轉變傳統護理學枯燥、僵硬的講—聽—練的程式,進一步推進課程朝著現代化教學目標前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