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環保產業的發展歷程及未來趨勢研判論文

來源:才華庫 2.24W

環保產業領域劃分

淺談環保產業的發展歷程及未來趨勢研判論文

對於環保產業,產業界和學界有各種定義和研究,官方也有科學嚴謹的分類,但是,可以看到,這些並不能使業外人士很好地理解環保產業,究其根本,是環保產業本身細分領域過多的原因,也有傳統分類方法本身出於科學嚴謹,並未能揭示其發展的內在規律的影響。

基於對環保企業30年發展歷史的觀察結果,E20研究院製作了環境產業地圖,通過二維九宮格法來分割環保產業子領域,以分析定位他們各自的規律。水和氣的排放埠監管和自淨迴圈等特點、固體廢棄物的最終處置需求和資源利用前景等特性,與工業的第三方屬性、市政公用的長期穩定屬性和環境領域的時空錯配屬性相重合。通過九宮格所劃分的環境子領域(圖1),可以用來分析某企業在其所處領域的產業鏈位置和發展規律,這樣比將環保產業籠統在一個範疇內來理解要可行得多。同時,可以通過分析其中某一個子領域的發展歷程來歸納環保產業發展的共性規律,以揭示其發展趨勢。目前業內已取得共識的是,環保產業的未來方向一定是全面走向環境服務業,而其中核心關鍵是如何走向綜合環境服務所代表的高階模式。

環保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四大方陣

目前,環保領域最多的上市公司和市值之冠的毫無疑問屬於公用事業板塊的水務和垃圾焚燒板塊,這是普遍被認為產業化程度最高、行業集中度相對也是最高的領域。2014年E20研究院所提出的E20環境產業地圖的四個方陣,可以更直觀簡單地幫助業內業外理解該領域的企業之間的上下游關係和未來趨勢:A方陣指的是以北控、首創、桑德等為代表的重資產的投資運營公司;而B方陣則指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方公用事業國企;C方陣指提供合同能源管理(EPC)服務的工程公司和技術整合公司;而D方陣指裝置和原材料製造商。研究認為,在已經出現A方陣的市政公用行業子領域,由於現金流穩定的特點,可以全方位對接資本市場,並以其特許經營所標誌的市場化的效率拉動其後的C/D方陣健康發展和整個子領域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帶來產業化升級。目前看,市政汙水廠和垃圾焚燒廠建設進度驚人,而市政領域的上下游的整體產業化發展也是達到國際水平的,這是該子領域環境需求被識別的程度與其產業化發達程度相匹配的表現。

從環保產業A方陣的形成歷史看政策驅動的效力和趨勢環保產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推動。因此,重點從政策驅動方面來理解環保產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政策驅動並不等同於可以通過政策和政策性資金簡單地扶持一個產業,歷史已經證明失去市場機制的政策和資金扶持最終只會帶來產業的畸形。一個良性發展的環保產業,需要靠政策所建立的市場機制來推動發展,而背後也有金融助力的身影。

對比工業治汙領域的監管壓力對市場的驅動力,市政和環境領域的市場機制顯得更加複雜,但卻更有分析的價值。因為這兩個領域都是政府直接承擔責任,但卻可以選擇由政府或其指定公司直接提供服務或向社會購買服務。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環保產業的發展史,可以看到市政領域環保產業的成長中伴隨著的三次政企服務介面的升級,也就是政府將其責任交由市場主體來完成的範圍(產業服務範圍)三次被予以擴大。這樣的服務介面背後都有著政府預算制度的變革、央地分稅模式不同帶來的地方政府行為驅動以及其他政策方面的配合。

第一次介面升級是政府將環保裝置製造交由市場來完成,這伴隨著地方政府的財政承包制所帶來的地方政府經營企業行為模式和機械部的逐步退出而產生。隨著分稅制改革,地方政府轉向經營土地,地方製造性國企逐步退出,完成了第一次介面的全面形成,以宜興環保園和早期桑德為代表的環保裝置企業成為地圖中的D方陣的代表。

第二次介面升級是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大力推動EPC服務,並以1997年的建築法為代表,形成了C方陣,桑德和太平洋等公司均在其前後成為代表企業。C方陣中市政領域的很多公司,包括康達、鵬遙、國禎等,也都在下一次介面升級中轉型成為A方陣的成員,但是,在工業領域,目前的EPC公司,很長時間內停留在C方陣的運營模式,只是在近期才努力謀求突破。

第三次介面升級來自地方政府轉向土地財政後融資壓力的日益突出,配合原建設部最早發動的PPP改革,兩者不同的意願殊途同歸,為以北控、桑德等為代表的A方陣的形成提供了土壤,2004年的特許經營條例是投資運營服務階段全面形成的里程碑。而B方陣則來自近年來地方市政國企的市場化改制,並以中山公用、瀚蘭環境等上市公司為代表。A/B方陣不但替政府接通了市場資本,他們代替原有的事業單位或者“報銷制”國企來採購市政環保設施的建設,並運營這些設施,在效率上均好於這些傳統體制下的單位(北排為摘掉投融資平臺的帽子而進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造和特許經營化也是近年來的'典型案例),並提高整個C/D方陣的市場化競爭效率,由此帶來了相關產業的成熟和發展。

政策刺激下環保產業發展趨勢及應對研判環保產業I方陣將應運而生2014年,一系列相關政策出臺,改革力度空前,為理清諸多政策對環保產業的影響,E20提出了四元分析框架。從需求側看,新《環保法》明確了地方政府對地方環境質量的責任,為環保需求的釋放打開了天花板,並加強了效果導向的需求;從交易側看,《關於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國辦發[2014]69號)提出推進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為地方政府採購環境服務提供了新的交易模式,還有對第三方治理的推動;從投資側看,政府投融資方式的調整、PPP的推行和特許經營的深化,都將為社會資本進入市政和環境產業開啟大門;從產權側看,《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和《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60號)等對市政存量資產的處置方向,混合所有制以及新增專案的PPP模式,都將加速市政環保產業大資本時代的到來。

財政部主導的新《預演算法》所啟動的系列改革配合PPP的推演,謀求逐步改變地方政府的收支體系,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導致重新劃定央地分稅比例和為地方開發新的稅種,最終導向是改變地方政府的行為邏輯,從經營土地轉向運營公共服務。將以上政策趨勢結合在一起,並考慮其未來完善和推演的方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即為滿足愈演愈烈的從環境效果出發的最終需求,配合金融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創新和前述地方政府投融資方式的全面調整,I方陣(環境一級開發商)將應運而生(圖3)。該方陣不但將資本市場進一步對接地方政府的“銀庫”,而且還需要從政府手中接管更復雜的環境要素識別、專案規劃(應用PPP的社會資本發起專案的方式)和系統整合等責任,並最終在未來代替A/B方陣主導環保產業。

誰能成為I方陣,市場上的A/B方陣正在努力之中,北排的廣西流域專案就是一個嘗試的雛形;而被稱為“門口的野蠻人”的其他金融、生態或園林領域的跨行業的上市企業也在期望抓住這次機會實現彎道超車,中信、鐵漢、東方園林就是他們的代表。誰最終能在這次大亂局中重新脫穎而出,需要的不僅是雄厚的資本和強大的融資能力,還需要有對複雜環境系統的整合能力和頂層結構設計能力,環境績效合同服務將成為其基本商業模式之一。

不同環保企業在未來發展應具備不同的核心競爭力

回到文章開篇的九宮格,不同的環境子領域目前所處和未來將處在的產業服務階段並不相同。以城市水環境為例,農村水環境走入投資運營的難度較大,但城市中的大部分子領域都有可能被整合進入城市水環境一級開發的領域,在海綿城市或者城市範圍內的流域治理等概念中獲得突破。就子領域個體處於不同階段的不同方陣的企業,其核心競爭力也有所不同,企業需要以此判斷現在其核心能力是否滿足要求,以及預判未來其能力應加強的方向,或者結合“長短板理論”合理確定其發展戰略,資本市場的投資人也可以以此判斷其是否是正確的投資標的。

結語

中國的環境問題發展到現在,從點上去解決已經不存在可能。由於移動互聯帶來的環境質量改善的居民訴求的不斷放大,給政府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綜合環境服務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而結合PPP和政府採購公共服務的推進,以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為環保領域特殊的交易模式,將為環境一級開發商的出現帶來強大的推動力。縱觀環保產業30年的發展史,可以看到,環保技術依託於企業而發展,環保產業依託於政策所推動形成和保障的有效市場機制而發展,而資本助力將帶來產業成熟度的驗證和行業集中度的加速推動。環境一級開發商,將集合各技術要素綜合的環境治理效果、對接政府和資本兩方的投融資需求、創新管理機制和提高市政設施運營效率,借力政策所帶來的市場機制這個無形之手,最終引領環保產業的其餘各方陣共同走向成熟,走向環境服務業的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