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發達地區利川突破性發展工業經濟的對策建議論文的模板

來源:才華庫 8.76K

欠發達地區發展工業經濟具有很大的難度,但不發展工業經濟只有永遠的落後。對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來說,當前乃至今後都必須樹立“工業強則利川興”的觀念,進一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動利川工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欠發達地區利川突破性發展工業經濟的對策建議論文的模板

一、確立符合市情的工業發展思路

一是澄清模糊認識,強化發展理念。正確理解“限制性”區域政策,不要被其束縛了我們的思想和手腳;正確看待“工業腿短”,不要被其喪失了我們的發展決心和信心;正確實施“雙輪驅動”,不要倚輕倚重導致新型工業化滯後發展延緩城鎮化速度。歷史證明,是工業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利川經濟的格局、推動了全市的發展。因此,利川要發展進步,必須要發揮工業經濟的積極性作用,切實樹立突破性、優先發展工業經濟的觀念,突出新型工業化是新型城鎮化的前提和支撐的觀念,充分認識、發現和掌握工業經濟發展規律,著力在“打基礎、穩增長、調結構”上做文章,採取措施加快工業經濟的發展,使它更好地為利川文明和發展服務。

二是明確工業發展方向。根據利川區位、資源稟賦和歷史經驗,結合現實基礎和發展趨勢,利川要明確提出並堅持圍繞資源辦工業、圍繞農業辦工業、圍繞旅遊辦工業的方向不動搖、不折騰。在此基礎上,根據利川在恩施州發展規劃中的定位和發展重點,科學謀劃全市產業資源的整合和產業發展措施,推動主導產業、重點產業、骨幹企業和產業叢集的發展。在近期,堅持圍繞本地資源優勢,著力發展資源型工業,明確風水電、天然氣、煤炭、高嶺土、硫鐵礦、醫藥、富硒綠色食品、水泥、石材等產業的支柱地位,在兩三年內形成各自產值達到5—10億元。堅持圍繞農業辦工業,以農副產品、畜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打造茶、米、油、肉、菜等骨幹企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壯大,使其在各行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綠色食品產業叢集。堅持圍繞旅遊辦工業,隨著“兩路”尤其是動車的開通,利川旅遊業一定會迎來一個高發期,我們要抓住旅遊大發展機遇,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開發旅遊產品。同時,我們要支援巴王酒業、煙花爆竹、礦泉水、再生資源等產業做大做強,推動本地加工製造業大力發展。

二、建立堅強有力的機制保障

一是成立一個統籌全域性、協調各方、排程有力的全市工業經濟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統一謀劃和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加快發展問題。其主要職責是統籌規劃、制定政策、協調排程、化解難題、落實獎懲。其辦公室應為常設辦事機構,與市經信局經濟執行股合署辦公,並有獨立人員編制、工作職責和業務經費,負責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工業經濟方面的重大決策部署,籌劃重大專案、協調相關部門支援工業經濟發展。為加強礦產資源有序開發和管理,建議成立礦產開發管理辦公室,統籌煤炭、石材、非煤礦山勘探、開發和管理,歸口工業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管理,扭轉各自為政的格局和弊端。

二是科學合理進行市級領導分工。工業經濟涉及發改、經信、財政、稅收、金融、質監、環保、住建、國土、規劃、工商、商務、安監、電力、自來水、天然氣、資訊化等職能部門和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如果在市級領導分工上兼顧到工業經濟各生產要素的協調排程方方面面,就減少了平常工作的難度和阻礙。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一要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凡是涉及工業經濟的資金、專案、招商、政策等事項,無論財政支援資金、信貸支援資金或是專案資金、招商引資等方面在決策、使用、管理上都應建立起一個協調統籌機制。二要建立工業經濟月分析、季排程制度,幫助企業掌握市場走勢,瞭解市場行情,協調解決具體問題。三要堅持市級領導聯絡重點工業企業制度,要像支援農村扶貧工作一樣,建立起“131”即一個市級領導帶領三個部門聯絡一家重點骨幹企業的制度,充分發揮市領導和部門負責人的行政資源和個人資源優勢,深入企業解剖麻雀,幫助企業明晰思路和工作重點,促進企業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採取措施做大做強。四要堅持和完善目標責任考核制度。要堅持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並重,將工業增加值、市場主體培育、專案建設和擴能技改,工業入庫稅收、就業人數、品牌商標建立等關鍵指標納入考評範圍,將目標、手段、獎懲有機結合起來,敢於實行獎勵,通過目標考評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通過懲罰把壓力變動力、動力變積極性,增強約束力。

四是必須強化工業經濟部門的職能作用。要配強職能部門的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解決工業主管部門職能與工作不協調、人員數量不夠、業務不懂行、服務手段不多、經費預算不足、發展謀劃不力的問題。要賦予一定的工作手段和措施,發揮工業經濟主管部門熟悉企業情況、有專門班子和人員的優勢,參與專案、招商、資金分配,爭取工作的.主動權。

五是要建立健全工業企業行業協會和企業聯合會民間組織。建立政府部門聯絡企業的橋樑和紐帶,成為行業巨集觀管理和服務的助手。

三、制定高效實用政策破解難題

一是要繼續加大財政性資金投入。要繼續執行本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政策,在每年800萬元的基礎上再按上年本級一般預算收入增加部分的4%注入,市財政、經信部門要制定簡單易行、切實有效的使用和管理辦法,將有限的資金用足用活,避免挪作它用和有政策預算沒有資金使用的現象。在滿足工業經濟工作經費、專案經費、年度目標考核獎勵經費的同時,建議用一部分資金以貸款貼息方式用於加強對龍頭企業和鼓勵類成長型企業的優先支援;以財政補助的方式鼓勵企業走出去參加各種博覽會,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開展產學研活動,鼓勵企業開展品牌建立和轉型升級。

二是用好用活上級支援資金。應建立健全縣域經濟發展資金、武陵山產業發展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機制和分配、管理辦法,集中支援一批支柱產業或龍頭企業。

三是加大融資擔保力度。要發揮財政資金優勢,鼓勵利用民間資本,督促巨集財擔保公司等機構增資擴股做大做強;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引進境外投融資擔保機構進入利川,增強融資擔保能力,降低擔保費用,減少企業融資成本;要繼續引進專業銀行來利川落戶;要以目標責任考核方式鼓勵現有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對工業企業信貸資金投放額度;要建立“金融顧問”制度,由經信部門和人民銀行向各商業銀行推薦科技含量高成長潛力大的企業,由專業銀行對企業進行“一對一”金融專業服務,幫扶企業組織籌措資金;要制訂獎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強股份制改造,規範管理,進軍資本市場融資;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工業領域,取消限制性門檻,幫助企業更快發展;政府要搭建平臺,加強銀企對接,實現銀企“雙贏”;要探索其它融資抵押方式,如出口企業訂單質押、股權、土地使用權抵押等方式進行融資,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建議以利川市企業聯合會為平臺,利用財政資金間隙每年列出5000—10000萬元,鼓勵企業自願出資聯合組建小額貸款公司或擔保機構,探索更多支援工業企業融資發展的新路子,以低於市場利息、高於銀行利息的辦法短期貸予工業企業週轉使用。

四是要破解工業用地難題。要抓住土地利用規劃修編機遇,預留工業用地,實行工業用地指標單列;在有條件的鄉鎮建設小型工業園,允許集體土地流轉辦工業,待條件成熟後千方百計辦理工業用地變性手續。要處理好工業用地與房地產開發用地的關係,優先保證工業用地。要探索創新工業集約用地模式,在工業園區建設“廉租性”工業標準廠房,鼓勵企業入住發展;鼓勵農民帶地入股進廠,向農民租用宅基地等方法解決鄉鎮辦工業用地難題。

五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無論是管理人才或是專業技術人才,對企業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從政府層面講,要研究和建立一套引進、留住、培育、使用的激勵機制,讓高學歷、高技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要注重本地適用性人才的培養,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就引進和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本地職業技術學校和行政學院要採取定向培養、訂單培養方式,加強這些專業技能的培訓,千方百計滿足利川工業企業發展急需的高階技工人才。要鼓勵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校的產學研合作,凡提出有技術難題並得到攻克,產生規模效益的專案,市財政應編列“科研與創新”預算經費採取補償獎勵予以支援。要相應增加工業經濟職能部門的領導職數和專業工作人員編制數,使其有足夠懂行的人員指導、服務企業發展。要設立人才引進、使用、創新發展基金,獎勵科技創新和發明,表彰優秀專門人才和管理人才。從企業層面講,要有求賢若渴理念,有人才幹事創業的平臺,提供基本的生活、工作條件。

六是要研究電力政策。發展工業經濟,電力是關鍵。由於電力體制整體上劃至省級,形成新的行業壟斷。今後工業用電地方更加沒有統籌協調權。政府要利用一切機會為企業呼籲,爭取加大投入,改善供用電條件,並研究爭取與平原地區一樣的用電政策,降低工業企業用電成本。

四、建強產業聚集的發展載體

一是要科學規劃、準確定位。利川騰龍開發區要解決經濟開發與發展工業經濟的體制障礙,建議以實體經濟尤其要以工業經濟為主、城市經營為輔,不能主輔異位,更不能形成“兩張皮”。按照集聚優勢產業、打造特色工業來規劃定位,謀劃發展。圍繞現有骨幹企業、優勢產業、行業企業關聯度,主動銜接,延長產業鏈。要精心打造工業企業的精品名牌,帶動其它企業做大做強。

二是優化佈局,分類管理。對現有園區要實行功能劃分、實行分類管理,使之各具特色。要在忠路、毛壩、柏楊、汪營、謀道等適合中小工業企業發展的鄉鎮謀劃鄉鎮工業園區。要劃分市級工業園區和鄉鎮工業園區的基本功能,把投資規模相對較小、用水用電用地相對較多的企業按照自願原則引入鄉鎮工業園;對產業具有帶動性、發展潛力且無汙染、低耗能的專案和企業引進市級工業園區。

三是節約用地、提高效率。要千方百計地破解徵地拆遷難題,加大土地收儲力度,讓大企業、大專案能夠順利落戶建設;要盤活土地存量,對已供地而久未動工的專案閒置土地進行清理整頓,視其情況或按政策收回,或督促開工建設,堅決杜絕圍牆圈地現象再度發生;對在中心城區的工業企業可以採取措施促其“退城進園”:對新引進的產業專案,要強化土地投入產出強度和稅收貢獻,鼓勵建設兩層或多層廠房,不提倡建設“花園式”工廠浪費土地;稽核調整園區道路、公共設施和綠化等規劃指標,防止指標過多、規劃超前造成土地閒置浪費;探索園區特別是鄉鎮工業園區用地模式,解決工業用地難問題。

四是創辦實體,自主發展。要創新園區管理體制,進一步提升服務功能和水平。建議市委、市政府做實騰龍開發區,劃給其一定的“地盤”,不然,長期藉助其他行政區域掣肘發展;做實振業等投資公司,使之形成和增強投融資能力;賦予先行先試的權力,突破現有體制和政策的束縛,把開發區當成利川的特區來辦,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改善園區基礎設施等軟硬體建設,使之成為引領利川經濟發展的先行區。

五、構建切實可行的工作抓手

一是要加強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堅持發展資源型工業,重點是要採取措施制定政策開展資源勘探,弄清楚礦產資源情況,制定開發計劃,全力招商引資,促進精深開發,做大這個產業。一要“摸清三個底數”。國土資源等相關部門要開展礦產資源情況勘探,摸清管轄區內資源種類、品位、儲量家底;開展礦產資源流向調查,摸清流出的資源別人在幹什麼;開展礦產資源專案調查,摸清我們可能引進什麼專案來開發現有資源。通過這些具體紮實的調查摸底工作,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二要做好開發規劃,謀劃和編制大專案。要加大現有煤礦的升級改造,做實兼併重組,形成120萬噸的煤炭產能。同時,要加大車家營、黑核壩煤炭勘探,力爭在近年內申報1-2個年產30萬噸的煤礦專案。要向上爭取以淘汰落後產能換取100萬噸水泥粉磨站專案。要充分利用我市水資源“鍶”含量高的優勢,開發礦泉水資源。三要加大資源開發利用監管力度,嚴格限制賣原材料和搞粗加工,引導鼓勵企業進入規劃的工業園區,開展深加工、再利用、形成產業鏈。四要採取優惠政策支援,妥善處理好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關係。

二是要培植市場主體,加強支柱產業建設。實施企業“成長工程”,引導生產要素向行業重點企業聚集;實施“市場主體增量行動”,推動成長型企業快速成長,增加市場主體數量,擴充經濟總量。要堅持“一個產業、一個規劃、一套班子、一套機制、一筆經費、一抓到底”的模式,推動建立一個龍頭企業帶動一個產業、一個品牌支撐一個企業發展的格局,在資金、專案、人才等政策上重點扶持行業龍頭企業、骨幹企業、成長型企業。

三是要堅持不懈地抓好“專案和招商引資”工作。一要謀劃專案,積極爭取投資。要結合我們的特色資源開展專案謀劃,結合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承接專案,根據產業政策無中生有編制專案,通過專案爭取國家投資和招商引資,推動利川工業經濟發展。二要走南闖北,大力招商引資。要依託本地資源開展招商,要選擇專案進行招商,要創新方式大力招商,要開展專業招標,要將招商引資逐步轉變為招商引智,促進利川快速發展。

四是加強企業管理,促使企業轉型升級。一要進一步完善其法人治理結構,對其進行股份制改造,為上市、進入資本市場做好充分準備。二要規範企業管理,促進企業管理由傳統經營管理模式向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制度轉變,尤其要對企業運營成本加強控制,降低其財務風險,以確保企業現金流和資金鍊暢通高效,維持長久發展。三要引導企業運用現代管理辦法和資訊化的手段,對人、財、物、產、供、銷進行規範化管理,按照工業企業生產標準組織生產經營,並建立相應監控體系,確保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得到合理、有效配置,為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實效起到積極作用。四要主動協助企業適應市場行情的變化,調整產品品種和結構,以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五要強化質量管理,樹立商標、品牌和質量意識,實施名牌戰略。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保證長久持續發展。

五是增強服務意識,打造有利於發展的軟硬環境。拼政策是下策,比服務是要務。一要教育幹部職工樹立大局意識、發展意識,區域性利益和個人利益要讓位於大局和發展,從思想到行動都要全力支援工業經濟發展。二要繼續開展部門行風評議和民主評議執法執紀中層幹部活動,加強市直部門和基層站所、公共服務單位負責人的問政問責工作,開展“網路政民互動”,把工作置於法紀和公共監督之下。三要簡化行政審批程式和手續,改革行政審批制度,要用硬措施,剛執行來打造投資、辦事的軟環境。四要清理涉及企業的中介機構,廢止前置條件,規範中介收費、服務行為,明確收費標準,不搞上下浮動,斬斷訛詐企業的利益鏈。五要嚴厲查處“三亂”行為,杜絕“三阻”現象發生,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除安全工作外,對涉企檢查、評審、驗收行為一律叫停。六要建立服務代理制,實行限時辦結制,發現違規,堅決查處,決不手軟。同時,要著力加快道路交通、電力、通訊、資訊等基礎設施,著力改善承接產業轉移的硬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