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作文能力培養之我見論文

來源:才華庫 2.43W

【摘 要】如何培養國小生的作文能力是國小語文教師十分關注的話題。文章通過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寫作營養,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知識並探求寫作方法,在愉悅的氣氛中激發、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等手段和方法,積極探索作文教學改革的方法,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國小生作文能力培養之我見論文

【關鍵詞】國小生;作文;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36-0130-02

國小作文教學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中循規蹈矩,沒有根據學生特點真正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極大地阻礙了學生作文能力的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應該把學生能力培養放在首要位置,及時轉變作文教學思路,探索作文教學改革的方法,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在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中,筆者探索了一些方法,積累了一些經驗,下面就從3個方面來談談感受。

一、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寫作營養

學生的生活越豐富,作文的內容越充實。所以,要引導學生多留心身邊的生活,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怎樣指導學生汲取生活中的營養呢?筆者注重做到以下兩點:

1. 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

寫日記,不單是記事,更多的是鍛鍊認識能力,培養觀察能力,積累寫作素材。正如老舍先生所說,“要天天記,養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記下來。因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如果沒有這種積累就寫不豐富,這樣日積月累,你肚子裡的東西就多起來了。”所以,要求學生必須按要求寫好“日記”,把感觸最深的東西用記事的方法寫進日記去。由於持之以恆,學生養成了勤觀察、善思考的習慣,寫作興趣濃了,認識水平提高了,積累的詞彙也豐富了,寫作水平也自然提高了。

2. 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

現實生活五彩繽紛,鮮豔奪目,學生有豐富而充實的生活體驗,才能激起寫作的慾望,才會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景可寫,有情可抒。為了深入實際生活,瞭解生活,我們經常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比如,春天,帶領學生到村外野遊,讓學生飽覽秀美的青山、綠水、花草、樹木、鳥魚、青蛙等;夏天,去觀賞鎮南“荷花泡”的美麗景色;秋天,和學生一起到田野參觀農民喜獲豐收的愉悅場面;冬天,讓學生堆雪人、打雪仗,觀察“樹掛”,看查幹湖冬捕。

總之,讓學生把耳聞目睹的有意義的事情隨時記下來。這樣不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積累了寫作的素材,還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了寫作意識,提高了寫作水平。

二、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知識,探求寫作方法

閱讀和作文是國小語文的兩大組成部分,這兩大部分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方面擔負著不同的任務,有著各自的特點和相對的獨立性,但二者也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絡。閱讀是吸收,作文是運用,吸收必先於運用。所以,讓閱讀教學為寫作提供充實的條件,使學生在閱讀課中所獲取的知識向寫作方面遷移,這樣才能使閱讀和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為此,筆者採取以下兩種做法:

1. 在閱讀中有意識地滲透作文因素

通過課文的閱讀,讓學生掌握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組織材料、佈局謀篇和遣詞造句的能力。閱讀教學要為學生提供有關的寫作基礎知識,如文章的開頭、結尾連貫和照應,以及常用的修辭方法等,多做對應訓練,把談和寫結合起來。

2. 在閱讀教學中抓住其特點進行分析

一是抓住思想內容,教會學生如何選擇材料。思想內容是一篇文章的精華所在,它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的寫作目的.所在。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領學生思考“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為了寫這篇文章選了哪些材料?”這篇文章的中心句子是什麼?然後讓學生閱讀文章,並積極思考:圍繞這個中心,文章裡用了哪些事例?這樣,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仔細閱讀,進而歸納出各個事例。接下來,教師再丟擲問題:作者為什麼用這些事例來寫呢?引導學生把事例與中心句聯絡起來思考,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生就會發現:原來課文所選的事例都是為中心服務的。這時教師可進行最後總結:文章中選的事例都是圍繞中心思想而選擇的。

這就告訴我們,寫文章的時候都要學會圍繞中心選材,並且要把能反映中心的材料詳細寫,不能反映中心思想的材料略寫或捨棄。時間長了,在學生的心裡就有清晰的觀點:寫文章首先要確定中心,然後選擇最能表達中心的材料來寫,注意詳略得當。

二是抓住課文結構,教會學生如何佈局謀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抓住課文的結構方式來教學生,比如總分總結構型、線索貫穿型等。對於各類文章,像寫人的、記事的、寫景的等,教師都要總結出課文的結構方式,包括總結出自然段的構段方式:總分式、因果式、轉折式、遞進式等,這對學生寫作會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長此以往,學生在寫作中碰到類似的內容就順理成章地採用此佈局謀篇的方法,做到學以致用。

三是品重點詞句,教會學生“言之有物”。首先是在閱讀中學修辭方法,如常見的比喻、誇張、排比、擬人、反問等。如《珍貴的教科書》中的第二自然段寫具體的學習情況,就用了一個排比句:“沒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當桌子;沒有黑板,就用鍋煙灰在牆上刷一塊;沒有粉筆,就用黃土塊代替。最困難的是沒有教科書,只能抄一課學一課。”四個“沒有”寫出了當時學習條件“非常艱苦”。

教師在帶領學生體會內容後,要告訴學生排比不但句式整齊,而且具有增強語勢、方便感情的表達等多重作用。建議同學們能把在閱讀課中學到的修辭手法恰當地運用於自己的寫作中,一定會使作文猶如錦上添花。其次是在閱讀中學人物刻畫,如常見的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對比描寫等。教師更多的是讓學生領悟課文寫法的妙處,從而以課文為例子,引領學生學會人物刻畫的方法,這樣才能把文章寫細,把人物寫活。

三、在愉悅的氣氛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國小生作文興趣的培養對提高寫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寫作興趣和慾望是很難寫好作文的,所以,國小生作文需要有積極的情感參與。為了調動學生的愉悅情感,有效的方法是在愉悅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寫作情趣,具體做法是:

1. 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根據國小生形象思維佔優勢這一特點,寫作前教師先為學生創設愉悅而歡快的情境,然後指導作文。如在寫“記一次勞動”時,教師可指導學生以“洗手帕”“澆花”“涮碗”“鋤地”等為題,並把做這些事情的準備工作及勞動過程演示給學生看,也可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使其有所體驗之後,對創設的情境產生了興趣,然後動手去寫,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先聯想後作文,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國小階段,中高年級學生的想象力已趨成熟。他們富於想象,想象的也比較合理,根據這一特徵,教師可以隨時創造一個故事情節,讓學生以此展開聯想、推測,並互相討論。然後把自己和大家的聯想整合在一起,寫出故事的整體內容。在教學中,也可以根據所學課文的內定,進行合理的想象。

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學完後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聯想和討論。“當小女孩帶著微笑凍死在大年夜,死後她會怎麼樣呢?”“她見到疼她、愛她的祖母了嗎?”“她得到溫暖了嗎?”“她吃到香噴噴的烤鵝了嗎?”等一系列問題,引發學生把自己的聯想用恰當的語言寫出來。

總之,作文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汲取營養,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知識並探求寫作方法,在愉悅的氣氛中激發和培養寫作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豔.淺談國小生作文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2012,(1).

[2] 劉青平.國小生作文觀察能力的培養[J].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學院,2014,(4).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