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幸福感闡微論文

來源:才華庫 1.96W

摘 要:幸福感作為一種主觀感受,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實施者,本應在教師職業中享有應有的幸福與尊重,可是現實狀況卻令人堪憂。本文通過透視教師的生存現狀,探討了影響教師幸福感的因素,並提出了提高教師幸福感的途徑,引發社會對教師幸福感的關注。

教師幸福感闡微論文

關鍵詞:教師;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G443 [文獻標識碼]:A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作為教育的實際執行者,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發展,教師應當受到人們的尊重,應該說幸福感很強的職業莫過於教師了,孟子曾經說過:君子有三樂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然而,當下教師的生存狀況令人擔憂,教師的幸福感指數也呈下降趨勢。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提升教師的幸福感,促使教師更好的發展,對於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發展尤為重要。

一、影響教師幸福感的因素

三尺講臺,一份耕耘,一份辛苦。作為教師,背後付出的辛勤和汗水並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的。人們在談到教師這個職業時,常常說:工作穩定、受人尊敬,一年還有兩個長假期,多令人羨慕啊!可是教師們的委屈和不滿並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的:工資收入低、沒有成就感、職業發展前景渺茫等等,因此,關注教師群體,關愛教師生存,已成為全社會必須重視的大事。

第一,工作強度大,社會壓力大,教師的健康狀態欠佳。在教師這個群體中,頸椎病、咽喉炎症狀幾乎每個教師都有。儘管素質教育喊了很多年,升學率及教學成績的優劣仍被看作是一個教師教學能力高低的重要標誌!在家長和學生的心中,升學率依然是一杆無形的秤,將老師們分門別類,教出成績的老師頗受人尊敬和歡迎,教不出成績的老師,即使再敬業對學生再好也不太受歡迎。即使到了大家羨慕的寒暑假,也是老師們最累最忙的時候,學習培訓佔據了假期的大量時間,還有學校工作、學生的事,也讓假期忙忙碌碌,教師的累和苦是不為人知的,因此,教師身上所承受的工作壓力和強度,使每一位教師生存在亞健康的邊緣地帶。教師高強度工作負荷和日積月累的壓力導致教師的幸福感偏低。

第二,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日益降低,抑制了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提升。“隨著社會轉型和教育變革,教師的職業自我認同也面臨著種種挑戰與危機,如理論的聖職與現實卑職間的矛盾,即外部評價與自我評價間的矛盾;理想的完人與生活的凡人間的矛盾,即社會期待與自我體認間的衝突;理性的強者與感性的弱者間的矛盾,時代挑戰與自我素質間的失諧等。”[1]在教育圈內流行這樣一句話:“one day as a teacher ,always a teacher”。當你踏入教師這個行列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每天都在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彷彿只有教師在原地不動堅守著這片營地,所以有些年輕人對教師自身職業的價值發生認同危機,寧願去企業接受一個個未知的挑戰,也不願意留在學校當老師。北京師範大學《西部教師發展狀況》課題組針對貴州、陝西、內蒙等部分省區展開調查,在師資狀況的調查中發現:佔總調查人數 40%以上的人認為從事教師這一職業是為了獲得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而並非真正熱愛並認同教師這一職業,同時對經濟待遇也較為關注。顯而易見,發展教師職業前景規劃和增強教師職業成就感,已經迫在眉睫。

第三,教師工資待遇低下,生存環境差,嚴重影響教師的幸福感指數。教師工資待遇是教師心中難以言說的痛,特別是偏遠貧困的山區,一個個默默奉獻的教師在貧困的邊緣堅守著自己的職業操守,他們的生存狀態令人堪憂,欠發教師工資的報道屢見不鮮。教師的精神壓力大,經常超負荷工作;缺乏物質和精神保障,勢必影響教師的幸福感提高。即便在生活條件較好的地區,教師的待遇依然不盡如意。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即便我國教師法明確指出:教師的工資應該不低於或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但是實際情況是各地執行不到位,甚至有些人還對教師的正當要求提出質疑,認為教師就應當無私奉獻。一個經常為自己和家人生存擔憂的人,其體驗職業幸福的能力,必然是有限的。因此,只有解決了教師的後顧之憂,才能使他們更加安心、專心於教育,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第四,科研教學壓力大,也是教師職業面臨的又一困境。步入21世紀,社會的發展使人們對教師的要求更高。雖然素質教育提倡多年,但是諸多家長依然是一味追求高分,覺得孩子在學校出任何事情都是老師的責任,這就使得中國小教師面對學生不能真正根據學生的特性發展其個性,如遇上不明事理的家長,教師往往會投鼠忌器、明哲保身。相對而言,高校教師面臨的升學壓力偏小,讓人感覺清閒、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但事實上,大學教師繁重的科研壓力和教學任務也讓人不堪重負。在當下的大學環境下,要追求陳寅恪先生講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件很難的事。目前國內學術環境並非很好,要想晉升職稱必須發表相應數量高檔次高質量的學術文章,而高檔次學術文章的發表越來越難,成本也越來越高。因此,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科研壓力決定了教師的幸福感指數呈下降趨勢發展。

第五,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有所下降,教師威信走低,使教師的幸福感雪上加霜。最近幾年,社會上頻繁發生教師隊伍出現一些道德敗壞的現象,教師做出違背師德、違反法律的不良行為,嚴重影響了教師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形象。一時間,教師成了眾口鑠金的批判物件,人們對教師職業群體的尊重和信任陡然下降,教師則成為了民眾“不滿意教育”的替罪羊。教師威信一落千丈,社會上對教師隊伍的尊重也面臨著嚴重的挑戰。教師,一個理應受全社會尊敬的職業面臨著嚴重的危機感。應該看到,一些不良行為的教師並不能代表全體教師的形象,“尊師重教”依然是中華民族的傳承至今的傳統美德。與此同時,加強教師隊伍的自身建設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教師肩負著為國家為民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教師的道德素質和品格要於社會一般道德水平,人們對於教師職業道德高要求也強化教師身上的道德壓力要高於一般行業。

二、提高教師幸福感的途徑

杜威說過:“每個教師應當認識到他的職業的尊嚴。他是社會的公僕,專門從事於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並謀求正確的社會成長。這樣,教師總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國的引路人。”這句話道出了教師的重要作用,教師對於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提升教師的幸福感對於教育事業的發展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首先,政府部門要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師經濟地位,進而提升其社會地位。教師合理需要的滿足是教師獲得幸福的起點,是實現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必備條件。因此,改善教師生存狀態,解除教師後顧之憂,是目前教育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良好的.尊師重教風氣需要全社會來共同營造,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做到進一步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確保教師工資按規定正常發放,按相關規定和政策要求積極提高教師待遇,為貧困地區教師的職稱晉升提供優惠政策。在全社會,必須“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氣”並倡導落到實處,逐步改善教師生活、工作環境和條件,充分調動他們工作熱情,發揮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讓教師這一職業成為人人羨慕、爭相竟之的職業。

其次,增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使其在熱愛教育事業的同時收穫職業幸福感。“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是指教師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與社會對教師的期望比較符合,在工作中盡心盡責,熱愛教育事業,對自己的這份工作相當重視。教師的職業認同,不僅是因為收入和地位,而且是因為它創造了人類的未來。基於對教師職業認同的認識,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也不會有棄教的想法的。”[2]在全社會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增強教師的職業道德,使教師轉變觀念,把教師這一職業從“謀生手段”轉化為“生活方式”,使教師認識到:職業理想的實現所帶給教師的幸福體驗是物質刺激無法代替的。學生的成長與進步,桃李滿天下,一直是教師幸福的源泉,教師只有真正喜歡熱愛這個職業,才會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而努力提升自己,把學生的成功作為自己的榮譽和成就。要增強教師的職業道德,使教師認識到:職業理想的實現所帶給教師的幸福體驗是物質刺激無法代替的。教師在職業中體驗到其價值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必然增強職業認同感,教師每天的工作將不再是重複而是創造,不是犧牲而是享受,工作就是“累並快樂著”。“善於從自己的職業優勢中尋找人生樂趣,放棄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心,為自己有一份穩定的職業而欣慰。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誘惑,保留心中那份來自職業的神聖感,讓快樂伴隨你的每一天,讓教育的夢想常留心間,你的心就會感到從未有過的釋然與輕鬆。”[3]

第三,完善學校管理機制,教育部門為教師減負,使教師能真正獲得幸福。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既要傳授知識,又要發展學生能力;既要教學成績,又要科研能力;繁重的教學任務、社會壓力、科研考核壓力等等壓得教師疲憊不堪,何談職業幸福感?教育部門應該為教師減負,關注教師的身心健康。學校應該完善各項設施,培育良好校園文化,制定完善適度的管理制度,因勢利導,展現教師的特長,幫助指導教師解決工作發展、職稱評定等實際問題。首先,學校要關注教師的精神狀態,採取多種措施為教師減壓。比如:開展心理健康專題講座為教師舒緩壓力,組織參加音樂會、體育活動、讀書會、外出活動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教師的生活新增情趣,引導教師在快樂中工作,在職業中需求興趣愛好。其次,學校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教師的全面發展,重視教師在生活、工作上的合理性需求,支援教師在專業領域的開拓進取,為教師的學習提升提供資源支援,讓教師學校參與管理,採取民主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教師能更好地發揮其特長,為教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第三,學校採取正確有效的措施引導教師進行教育工作的探索研究。教師只有在教育工作中得到滿足與樂趣,才不會把每天的上課當做必須完成的枯燥乏味的“苦差”,進而提高其幸福感指數。

21世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國際競爭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關鍵取決於國民素質的高低、掌握知識的程度、擁有人才的數量,特別是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而國民素質的提高、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賴於教育,依賴於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教師職業發展前景,必須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從事教育工作。而提升教師的幸福感指數,使教師在職業中享受快樂和幸福,也是吸納更多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這一行業的必由之路。“就教師個體的生命而言,教育教學活動佔據了核心部分,如果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尋找不到人生的幸福,那麼他就找不到人生的幸福。做個幸福的教師,既是教育事業的必需,也是教師個體生命的必需。教育要向人還原,向人的生命還原,就應該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起幸福起來。”[4]

參考文獻:

[2]李志梅.影響教師幸福感因素探析[J].科教導刊,2013(8).

[3]李清季.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0(8).

[4]孫鈺華.教師職業認同對教師幸福感的影響[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 (5).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