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改革論文

來源:才華庫 1.21W

目前,高等教育中本科生的教學管理模式以學年製為主,研究生大多實行學分制,作為佔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學年制管理占主導地位,那麼在高職院校中實施學分制管理是否有必要呢?一個專業的建設應從人才的培養模式改革開始,為凸顯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採取“走出去”的方式,廣泛深入自治區二十多家企業,通過發放問卷和召開研討會等形式,就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企業對學生的需求與學生的畢業時間往往存在“不同步”的尷尬,往往是企業急需用人時,學生在學校的學年課程還沒有修完不能離校,學生畢業時又錯過了企業的用人時間。推行學分制教學管理無疑是解決這種供需矛盾的“良方”。

高職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改革論文

一、學分制較學年制的優勢

(一)緩解集中就業壓力,利於學生就業

高職院校以學年製為主的教學管理,一般學制為三年,每年的畢業季大量畢業生湧入就業市場,學生就業壓力大、競爭激烈。採取學分制,學生如修完所有學分,即可提前畢業,能避開畢業高峰順利就業,對就業崗位也有較大的選擇餘地。

(二)減輕貧困生的學費困難

家庭貧困的學生,如果能力允許,在兩年半或兩年內修完全部學分,既可以提前就業有工資收入,還可以減少接受高等教育的總費用(學費、住宿費和各種管理費用)。有的貧困生可以通過適當少修學分、延長修業年限、半工半讀學費負擔。

(三)能夠增強教師的競爭意識,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

基於自主選課制度的學分制模式,為教師自主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有利於教師發揮個人特長和潛能,開設各類選修課;對激勵廣大教師探索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將產生積極的導向作用;同時,通過學生自主選課、掛牌上課,尤其是學校把選修課的選修人數作為評價老師教學水平的標準之一,將競爭機制引入教學,鞭策老師努力深化業務水平和提高教學質量。

(四)能夠真正實現“選我所愛,愛我所選”

實施學分制管理後,每個專業開設的課程門數大大增加,更加註重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有能力的學生,可按照自己的愛好和實際情況,在全校範圍內跨院系、跨專業選修個人感興趣和利於今後職業發展的課程,在有限的時間裡修讀儘可能多的課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有效地開發了學生的潛能。

二、學分制管理模式的實施

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從2011年開始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通過召開專業理事會會議,專家與專業教師經過反覆研討和論證,確定機電系2011級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化工裝置維修技術兩個專業的新生試行學分制教學改革,通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用學分制進行教學組織和管理取得階段性成果,從2014級開始在學院所有專業全面推行學分制。

(一)以人文素質教育為基礎的公共文化課平臺

公共文化課平臺主要修讀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德育等人文素質課程。人文素質教育在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關鍵能力,學會認識事物的能力,包括動手能力與處理人際關係能力,同時還學會協調參與及合作的能力。使學生的思想、情操、心理和個性得到鍛鍊,具備在一定社會條件與環境下的工作與生存的能力。公共文化課修讀學分為34學分。

(二)分專業方向的專業課程平臺

以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專業課程平臺最低修讀學分為84學分,專業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活動為核心,是對職業崗位、典型職業特徵、職業素質形成起重要作用的課程,由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限選課和專業自選課構成。專業基礎課是為專業課學習奠定必要基礎的課程,具有不同於其他基礎課程的特殊性。本專業將課程與培養目標、基礎知識與專業能力有機結合,篩選出學科中與培養職業能力直接相關且使用頻率較高的專業基礎知識,配合實踐性教育環節,搭建了包含電工技術、類比電子技術、數位電子技術、機械製圖和工業企業供電5門課程的專業基礎課平臺;專業核心類課程圍繞典型職業工作任務,依據職業活動的邏輯順序、遵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開展職業技能訓練,並有針對性地傳授相關專業知識,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活動獲得職業經驗,促進職業能力發展。形成了涵蓋過程檢測儀表、過程控制儀表、過程控制技術、可程式控制器應用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5門課程的專業核心課平臺;專業限選課是根據專業業務範圍、方向,深化、拓寬與專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的課程,教學內容是從事特定專業崗位必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本專業教學團隊經過深入企業調研,將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的專業限選課平臺細分為A、B兩個專業方向,A方向側重現場儀表的維修維護,B方向側重中控室儀表計算機控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期望和職業能力自由選擇選修方向。專業自選課平臺旨在促進學生在課程中的選擇性,擴大學生的知識範圍,優化學生的智慧結構,允許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選修,由感測器技術及應用、電力電子技術、化工儀表維修工、維修電工4門課程構成。

(三)創新素質拓展課程平臺

高職學生並不是只侷限於技術的工匠,還應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在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之外,我們還要構建素質拓展體系。素質拓展的內涵不僅包括專業素養的拓展,還應包括社會綜合能力的擴充訓練、精神氣質的陶冶和思想品質的全面提升。注重人文教育對學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注重科學精神的啟蒙對成人、成才、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因此,將素質拓展體系全面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創新素質拓展課程平臺是針對學院全體學生的公共選修課,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促進學生果敢、頑強、自信、團結等優良品格形成的目的,該平臺由教務處統籌全域性,設定具體課程。

三、學分制管理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解決方法

首先,學生選課時必須釐清先修與後續課程的關係。專業課程體系中,課程的修讀是有順序性的,專業基礎課程模組中的一些課程必須先修,才能修讀後續的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其次,要避免選修課程的盲目性。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自主安排學業的自律性、計劃性較差,容易盲從隨大流,若缺乏具體、詳細指導,可能無法順利完成學業。所以對新入學的學生,由系部對新生選課進行指導,並配發人手一冊《學生選課指南》。最後,後勤保障工作需進一步加強。學分制的實施決不是教學單位或教學管理部門能獨立完成的,需要全校各部門如學生管理部門、圖書館、後勤保障部門等通力合作,要建立與學分制配套的、靈活的學籍管理制度。特別是師資力量,因為學分制增設了許多課程,原有的師資力量明顯不足。我校採取了送部分教師外出培訓和聘請企業的“能工巧匠”來學校擔任實訓課程的指導教師等方法,努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的教師隊伍,解決了師資短缺的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