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學生個體差異與分層教學有效結合的探究論文

來源:才華庫 8.11K

一個班級的學生在知識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如何讓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差等生“吃得了”,這就決定了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實行分層教學。上學期,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我校對七、八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分層教學實驗。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探究,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闡述對分層教學與學生個體差異相結合的一些見解和做法。

國中學生個體差異與分層教學有效結合的探究論文

一、學生分層、分組

我們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從各方面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課堂表現等進行綜合評估,將學生分成成績優秀層(A層)、成績中等層(B層)和學困層(C層),

在編排座位時,六人一組,A、B、C各2人。把本班學生分為7個小組,每組選一個學習組長和紀律組長,以便討論、交流、體現群體中的優勢互補。為了充分發揮小組的互助作用,對課堂、作業、測試實行小組集體評價、量化,每學期評出兩個優秀小組予以表彰。但學生所處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以動態的觀點、發展的眼光觀察學生,隨時注意學生的發展變化。進步了的學生,我們就要及時對分層的情況進行調整,滿足他們的上進心,便於他們能更好地發展。只有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瞭然於胸,在教學中老師才能有的放矢。

二、教學內容分層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所以同一教學內容,對C層學生一般以識記、模仿為主,而A層學生則可適當地將多知識點綜合在一起,以理解創造為主。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對C層的學生只要向他們講清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由來以及根據公式進行計算。對B層的學生可以對他們進行轉化思想教學,瞭解轉化在學習數學中的作用,並掌握這一方法。對A層的學生可補充例題,通過對例題的分析解答,培養A層學生理解創造力。

三、課堂提問分層設計

一堂課成功與否關鍵是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否使不同層面學生學有所得。為了保證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各個層次的學生學習機會均等,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積極思考。我在設計問題時有意識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層,其中基礎性問題以複習類、基本類的問題面向C層學生;中檔題則面向B層學生;難度大的問題,如通過用比較、分析等思維方法才能解決的問題,面向A層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司其問,各有所得。在課堂提問中,我對學生答錯問題的情況因勢利導,讓其他學生幫助糾錯。這樣又增加了其他層次學生的學習機會。對於基礎題總是先讓C、B層學生回答。對於邏輯性強、難度係數較高的問題則由A層學生回答,這樣既能使提問有普遍性、針對性,同時採用六人小組集體討論並由C層學生回答的方式激勵各組相互競爭,增強他們的信心。特別是C層學生有了優先回答的機會,同時得到了同組學生的幫助,以及教師的肯定與表揚,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練習分層

練習設計要因層制宜。具體做法是:練習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在處理練習時要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綜合題,以B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第二、三兩層次的題目為選做題,這樣可使A層學生有時間完成最基本的練習,及時鞏固新知,也有機會適當拓展;B、C兩層學生也有充分發展的餘地,而不至於“無事可幹”,這樣所有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五、作業分層

為使各類學生在課後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鞏固和提高,我們對課外作業進行了分層次、有梯度的設計。給三個層次學生布置的作業難度不同。例如我們給C層學生的作業以單一機械的練習為主,偶爾也從綜合多變的練習中選一些比較容易的佈置給他們;給B層學生的作業主要從單一機械練習和綜合多變的練習中選一些中等難度的;給A層學生的作業以綜合多變的練習為主,偶爾也從單一機械的練習中選一些較難的佈置給他們。或者三組學生同時接受同一難度的作業,但要求他們仍按三個組收齊,批改時則把精力集中在C層學生的作業上。對C層學生,要求他們通過作業強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對B層學生,要求他們通過作業透徹理解基礎知識,掌握一般的解題方法和解題規律。對於A層學生則要求他們在完成作業時側重於基礎知識的深化理解和掌握,在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上下功夫,掌握一般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以及解題規律、技巧。

總而言之,適應目前國中教學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既尊重個性,體現差異,又激發活力,促進發展;既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某些心理障礙,避免學習時“優等生主動、中等生被動、後進生不動”的局面,又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慾望,從而真正實現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施有效教學,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促進全體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層次地共同發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