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的具體研究及問卷的編制論文

來源:才華庫 2.64W

心理彈性作為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課題,已取得頗為豐富的研究成果。就大學生群體而言,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心理彈性概念的探討、大學生心理彈性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大學生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還有少數研究者,如滕秀傑、韋海燕、曾紅、張佳佳等人探究大學生心理彈性的干預方案。但這些研究均是針對大學生的總體心理彈性,對大學生具體活動的心理彈性研究缺乏,比如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彈性、學習心理彈性、戀愛心理彈性等。因此開展大學生心理彈性這類具體領域的研究很有必要。消費作為大學生生涯中重要的活動,大學生在這一活動中的心理彈性狀況將影響他們的消費心理健康水平。為此本研究將通過訪談、調查等方法來探討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結構,編制一份符合規範的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問卷,為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的後續研究提供相關測評工具。

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的具體研究及問卷的編制論文

1、物件與方法

1. 1物件開放式調查被試:運用已擬好的消費心理彈性提綱對忻州師範學院40名大一至大四在校大學生進行訪談。要求他們對訪談提綱題項做盡可詳細的回答。訪談提綱主要設定了“當你想買某樣東西時,卻發現錢不夠,你會怎樣?”“遇到消費問題(如消費結構不合理、缺錢等)時,能否靈活解決,如何解決?'“你能夠對別人表達自己的消費結構、消費意見、消費心理嗎?你的消費結構、消費意見、消費心理是什麼”“你在消費過程中是自主性高一些,還是受周圍人的影響大一些?”等方面的問題。

初測被試:採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和大同大學200名大一至大四學生作為預測被試,回收有效問卷186份(93.0% )。

正式試測被試:隨機抽取山西師範大學、忻州師範學院、山西大同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的400名學生作為調查物件,回收有效問卷384份(96% ) 。

1.2方法第一,查閱資料瞭解心理彈性、消費心理、積極心理以及大學生的消費特點等相關理論知識,以便為編制調查問卷奠定理論基礎。第二,以滕秀傑、徐家華編制的心理彈性問卷為基礎並結合心理彈性理論,編制訪談提綱(訪談提綱包括4個方面的問題),對40名大學生進行訪談。請學生談談關於消費方面的感受和意見等。第三,專案編碼、分類和概括彙總。對訪談資料進行分析,提取裡而高頻詞彙,結合國內外的相關消費心理和心理彈性的相關研究,編制初始問卷(48題項),問卷採用5級計分制。第四,發放問卷200份進行試測,對試測的結果用SPSS17.0統計軟體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主要因素,並劃分維度,檢視其信度、效度,由此形成21個專案組成的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調查問卷。第五,發放問卷(400份)進行正式測試,對測試得來的資料用Amos20. 0統計軟體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驗證問卷結果的合理性。

1.3統計處理對調查得來的資料使用SPSS 17. 0和Amos22. 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 1 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用Kaiser一Meyer -Olkim ( KMO)和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檢驗法對變數間的特點進行檢驗,結果KMO值為0. 864 } Bartlett球形檢驗卡方值為1670. 849 ( P = 0. 000 )達到極顯著水平。對照因素分析適合性標準,此結果表示該調查得來的資料群的相關矩陣間存在共同因素,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2. 2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運用因素分析時,進行專案篩選依據3個原則:一是因素載荷小的專案(小於0.5);二是在兩個因素上載荷比較接近的專案;三是說明某個因素的專案過少。使用主成分分析且抽取特徵根大於1的因素,然後進行斜交旋轉,得到因子載荷圖,再對因子載荷圖進行分析:第一次刪減題項為22,33,34,13,41;第二次刪除的題項為24,25,8,6;第三次刪除的題項為20,45,47;第四次刪除的題項為36,16,14;第五次刪除的題項為5,21,18,15,38;第六次刪除的題項為4,9。初始問卷經過六次刪減後變得維度清晰,各專案載荷也符合問卷要求。

第一個因素的特徵根為6. 292,對總變異的貢獻率為29. 960%,它包括專案27,28,29,30,31,32,42,44,46,主要描述大學生對自己消費情緒的認知,所以命名為“情緒控制能力”。

第二個因素的特徵根為2. 421,對總變異的貢獻率為11.529%,它包括專案10,11,12,39,40,主要描述大學生對消費過程中人際關係的能力認知,因此將這一因素命名為“人際交往能力”。

第三個因素的特徵根為2. 309,對總變異的貢獻率為10. 997 %,它包括專案17,19,23,26,主要描述環境對大學生消費坦誠對其的影響,以及大學生對這種影響的認知,本研究將其命名為“消費坦誠性”。

第四個因素的.特徵根為1. 926,對總變異的貢獻率為9. 171 %,它包括專案1,2,3,主要描述大學生對消費的自我效能感,對消費自我影響的認知,因此將這一因素命名為“消費自我效能感”。

2. 3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運用Amos20. 0對正式試測得來的384份資料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

驗證一個模型是否是一個好模型主要看以下指標,包括:X/dI, GFI, AGFI, NFI, IFI, TLI, CFI, RMSEA等。根據統計學中對驗證性結構方程模型的指標要求,X/ dI的值越接近1越好,在2. 0~5. 0之間時,則表示該模型可接受;RMSEA是度量各自由度差異的指標,該值在0. 08以下(越小越好),則認為模型擬合較好;擬合指數CFI, AGFI, GFI的值越接近1越好,表3中資料均表明模型擬合較好。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果,驗證了大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問卷由4個因子構成,分別是情緒控制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消費坦誠性、消費自我效能感。

2. 4大學生心理彈性問卷的信度檢驗結果本研究採用克龍巴赫。係數來考察問卷的信度。

總問卷及情緒控制能力因子、人際交往能力因子消費坦誠性因子、消費自我效能感因子的內部一致性。係數分別為:0.886,0.923,0.680,0.722,0.702,這些資料較為理想,符合測量學要求。

2. 5大學生心理彈性問卷的效度檢驗結果

2. 5. 1內容效度本問卷的專案來源於國內外關於心理彈勝量表的參考和半開放式問卷調查的結果,問卷形成後,請3名心理學老師根據心理彈性的定義對問卷的專案進行評價,均認為可以代表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的內容,內容效度良好。

2.5.2結構效度一個良好的問卷結構要求各因子與測驗總分的相關在0. 3 - 0. 8之間,各因子之間的相關在0. 1 - 0. 6之間回。因此用各因子之間的相關和各因子與總分之間的相關來評估問卷的結構效度。

3、討論

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的題項多數是從對大學生進行的開放式問卷調查得來,這就使得題項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問卷編制過程合理,進行了初測和正式測試。對初測得來的資料,進行KMO和巴特萊特檢驗後,KMO值為0. 864 } Bartlett球形檢驗卡方值為1670. 849 ( P = 0. 000 )達到極顯著水平。這說明調查資料適合做因素分析。運用主成分分析、最大方法差及取特徵根大於1、迭代次數大於25,最後抽取了4個因子。4個因子的方差累積貢獻率達61. 658。這4個因子根據題項表達意思分別命名為情緒控制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消費坦誠性、消費自我效能感。為了檢驗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四因子模型的正確性,運用Amos20. 0進行了驗證X/ dI為1.745,各項指標CFI, AGFI, GFI均在0. 80以上,RMSEA為0. 069,符合要求,說明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四因子模型構建合理。

信度檢驗結果是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總問卷0. 886、情緒控制能力0. 923、人際交往能力0. 680、消費坦承性0. 722 ,消費自我效能感0. 702。這些資料說明自編的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問卷具有較高的同質性。

就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問卷的效度而言,研究從內容效度和結果效度兩方面進行了探討。通過查閱大學生心理彈性相關文獻,尤其參考了已有的大學生心理彈性問卷題項,並且根據大學生在消費活動中的心理問題,初步構想了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提綱。然後對個別大學生進行訪談,根據訪談結果,進一步修改了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提綱,確定為4個方面。正式訪談提綱形成後,對40名學生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客觀收集資料,並邀請1名心理測量老師和心理學專業的教授、副教授各1名,對問卷題項及表達進行反覆修改,這在一定程度上就保證了問卷題項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另外在研究中還通過考察總分與各因子間的相關考察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的結構效度。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問卷各因子與總分的相關分析資料顯示,各因子與總分的相關係數在0. 4200. 776之間,相關非常顯著;各因子的相關係數在0. 2150. 386之間,相關非常顯著。這說明大學生消費心理彈性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