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論文:貿易增長

來源:才華庫 1.04W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國際貿易論文:貿易增長

關於中國應該採取的貿易增長方式,目前國內外已有相當多的進行了探討。部分學者認為,根據比較優勢理論,中國應該繼續利用自身豐裕且廉價的勞動力資源,生產並出口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以推動經濟的增長。但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傳統的勞動力比較優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其他開發中國家(例如東盟)政局的穩定,經濟的復甦,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已經給中國的勞動力優勢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和挑戰。本文筆者就想通過以美國市場為目標市場,採用中國和東盟四國曆年出口至美國市場的資料,嘗試利用出口相似度指數和顯性比較優勢指數這兩個指標,對中國和東盟出口至美國市場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做一個對比,進而分析得出中國所擁有的勞動力比較優勢已經出現減退,面臨著來自其他國家越來越大的競爭,依賴於勞動力優勢的貿易增長方式已經不太適合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貿易增長方式必須轉變。

本文是以中國和東盟四國出口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到美國市場的相關比較來進行分析的。筆者選擇的四國是東盟中的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 (以下簡稱東盟四國)來作為研究物件,是因為它們在整個東盟的貿易中佔了相當大的份額,而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在四國產品的出口中佔有重要地位,並且具有與中國類似的出口貿易結構。

二、中國與東盟四國出口相似度分析

筆者根據美國統計局進口統計資料,計算了中國、東盟四國在2000~2009年間出口相似度指數的演變情況。分析發現,中國與東盟四國的出口相似度在經歷了21世紀七年級個平穩的`下滑過程之後,從2005年開始快速上升,反映出中國與東盟四國在SITC6+8類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上相似度逐步提高,也就意味著中國同東盟四國在勞動力密集性產品的出口上競爭加劇,同時,我們要意識到,雖然21世紀初相似度的下滑過程,也並不是意味著中國與東盟四國的競爭程度降低了,而是由於中國在2001年剛剛加入WTO,使得中國進入美國市場的商品相比東盟有所增加。

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東盟四國在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上的出口與中國的相似度越來越大,也就意味著中國在對美出口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上的競爭將面臨來自東盟四國更加強有力的挑戰。這也說明中國和東盟的產業結構相似,在很多的領域存在競爭。中國按照傳統的貿易增長方式已經碰到了更大的阻礙。

為了進一步分析中國按照傳統比較優勢進行分工生產所面臨的嚴峻挑戰,筆者將在下節中,再將勞動力密集型產品進行細分,並按照中國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到美國市場中份額最大的SITC8類產品資料作為樣本,單獨與東盟四國出口美國市場的SITC8類產品進行一個比較。

三、中國與東盟四國顯性比較優勢分析

筆者根據美國統計局統計的中國與東盟四國進口至美國市場的歷年資料,計算了SITC8類產品的RCA指數演變情況。分析得出,儘管中國在勞動力密集型產品SITC8類的RCA顯性比較優勢指數還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但卻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而儘管東盟四國出口至美國市場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SITC8類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同期都小於中國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但是其顯性指數卻穩中有升。其指數的增長也就意味著從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在美國市場上面臨來自東盟國家越來越多的競爭與挑戰。長遠來看,SITC8類產品的競爭力將很有可能被東盟國家反超。因而,繼續堅持按照傳統貿易增長方式的發展道路,繼續通過大量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來推動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將面臨更大的困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