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教學中激勵理論的實踐與思考論文

來源:才華庫 2.38W

【摘要】在我國高校教育中,思政教育因其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備受矚目。激勵理論作為科學理論的重要內容,為高校思政教育奠定充分的理論基礎,豐富教學內涵,是遵循心理學規律的一項重要理論。本文闡述了激勵理論的概念,並針對大學生思政教育方面的現狀提出如何運用激勵理論彌補不足並取得進步。探究激勵理論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優勢,在教學中如何運用激勵理論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得到把握。

思政教育教學中激勵理論的實踐與思考論文

【關鍵詞】激勵理論;思政教育;教學方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新潮文化與開放自由的思想湧入百姓生活,高校教育也不免需要進行鍼對性改革。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顯然古板的傳統板書的教學方式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也不能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因此,突出學生主體性和立足學生內心需求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如何能調動課堂學生積極性,開發學生自我思維的潛能是思政教學的主要任務。激勵理論的提出更好的分析了教學中各個部分的需求,恰到好處的提高了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

1激勵理論的內涵

激勵理論源自於心理學角度,心理學家分析:“激勵是指激發人的行動動機的心理過程,是一個不斷朝著期望的目標前進的迴圈的動態過程。”人在生活作業中擁有需求的時候,就會開展追求期望的一系列努力。激勵理論正是一項找到主動方的需求點,並使其成為推動行為的內外部支援力量的理論。管理學也曾對此展開探究實踐,如在企業內部,領導通過提高合理的薪資獎勵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使得員工獲得動力完成個人與企業共同的目標,就是運用了激勵理論的實踐事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學校要從思考學生的真實需求的角度出發,建立一個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使之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

2激勵理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隨著對激勵理論探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很容易發現激勵理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推動社會對人才有著更高的要求,我國高校的教學宗旨在於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培養高素質人才。對於學生自身而言,社會不僅需要專業知識卓越,更注重綜合素質的`選拔。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過硬的專業知識水平與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的都是現代化社會高素質人才所必備的素養。激勵理論幫助高校思政教育良好實施,促進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從而積極完成思政教育任務。對於高校來說,激勵理論的實踐可以為國家社會輸送更多具備專業知識與思政水平的人才,是提高自身教學層次的重要理論基礎。思政教育一直以來著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於大學生而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人生導向正確與否的關鍵。當三觀還未成熟之時,遇到自己無從解決的挫折與困難,極易形成消極的心理反應。這對於學生而言,無不造成學習上乃至生活上的打擊。如若此時高校充分利用激勵理念進行思政教育,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可以幫助學生改變自身不良心態,樹立健康生活的信心,成為優秀的綜合型人才。思政教育運用激勵理念一方面也有助於建立優良的校園文化。一直以來,高校學生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是一名學生能否積極充分發展自身優勢的重要條件,高校非常重視校園環境的建設。當高校運用激勵理念進行思政教育時,無形之中培養了學生的思想觀念,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帶動整個校園的學風建設,使得優良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得以順利推廣。

3激勵理論在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中的實踐

3.1師生合作模式

按照高校教育的現狀分析,根據激勵理論的內容,在思政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師生合作模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在傳統教學方法中往往使用老舊的授課模式,學生無法將思政教育與自身生活取得聯絡,因此並不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老師用板書形式教授全體學生同樣的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沒有雙向溝通,無法引起學生強有力的共鳴。激勵理念的實踐主張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組織學生以團體協作的方式學習,與老師的交流、同學的切磋中增進學習水平,並無形之中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這是現代社會綜合型素質人才必不可缺的一種能力。

3.2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

當高校需要推進激勵理念在實踐中的廣泛應用時,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根據激勵理念鋪陳一個相對和諧的激勵機制環境。高校可以從薪資水平建立科學的薪酬獎賞制度,並有效的保證制度的公正化和實施力度。提高教學裝置、教學設施、教育模式等水平。使得教師不斷進步並自身保持著優秀的思政水平,由此發起激勵理念的教育風潮,以教學群體的主動型帶領師生立足於優秀的校園環境,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學習過程中都能充滿著激勵理念的影子。

3.3遵循公平原則

在激勵理念的實踐中,遵循公平的原則也是其需要著重注意的一點。當學生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得到對自身價值的認可時,違背了激勵理念的初衷。在教學模式中,對所有學生公平一致,是激勵體制得到有效實施的一項重要原則。在教學活動中,對參與者保持公正公平的態度,對維持學生的積極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探究學生的真正需求時,教師有針對性的教學,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社會活動,在學生參與時保持公平公正的選拔制度,有利於學生建立信心提高自信,並可以迅速的發掘自我價值,二次激勵了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以此迴圈,將得到顯著的教學成果。

3.4完善就業指導

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必須完善就業指導教學系統。在畢業之後能通過自身努力取得一份優秀工作,表達了社會對自身的認同,會帶給學生強烈的成就感。因此,就業成為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手段。高校思政課教學需要著重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技能,也同時需要重視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在日常教學中著重教授就業指導方向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國家就業形式,分析自身不足與優勢。如若缺失思政教育關於就業動機的引導教學,學生會缺失對自身就業技能的認識,因而導致自信心下降,不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思政課的就業技能培養可以很好的與高校其他就業課程相輔相成。思政課是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平臺,只要學生清楚的認識到自身能力,激發就業動力,就能看到未來發展的希望。

參考文獻:

[1]呂金梅,徐玲.淺談激勵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諮詢,2011.

[2]李曉雲.新形勢下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出攤[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12.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