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際鐵路沿線景觀設計論文

來源:才華庫 1.51W

一、高架鐵路沿線景觀的作用及特點

城際鐵路沿線景觀設計論文

1.景觀的動態性。這一特性主要是針對列車乘客來說的。伴隨著鐵路的線性運動,窗外的景色像一個滾動式的畫卷一般,將途經的城市、鄉村、農田或高山水域,接連不斷地展現給車內乘客,形成一個無限延展的時快時慢動態場景。隨著場景的不停變換,它能夠緩解人的緊張情緒,引導空間方向感、滿足人際交流、營造特定氛圍等。

2.景觀的層次性。針對乘客來說,隨著列車的行駛,乘客眼中的景觀被分為遠景、中景和近景,並且三者迅速轉換。往往遠景被當作背景而存在,中景是能被旅客清楚欣賞和識別的景觀,近景由於車速過快而引起視覺模糊無法辨認。所以鐵路沿線景觀針對乘客來說,是變化的、大尺度的、具有一定層次感的大體認知。而城際鐵路都是以高架鐵路形式修建,乘客豎向觀賞角度較大,視點較高,能夠清晰地欣賞到鐵路沿線景觀綠化的平面構成和低層屋頂設計。對被高架鐵路穿越的城市空間來說,其層次性還應包含豎向景觀的層次性,周邊居民在欣賞其鐵路景觀時,感受更多的則是高架橋及附屬空間自下而上的豎向景觀層次感。

3.景觀的流暢交融性。鐵路沿線景觀是一個典型的線性景觀空間,加上城際鐵路在不同地段設定的站點出入口廣場開放景觀,這條線又完美流暢地串聯了城際鐵路沿線空間及站點廣場,猶如一串綠色項鍊串了若干珍珠一般,具有良好的景觀交融性。隨著鐵路的執行,靜動相結合的流暢感,也為城市增加活力和魅力。4.景觀的瞬間體驗性。針對旅客來說,車窗外的沿線風景是受車速、座位和視點高低及視域範圍影響的瞬間體驗性。列車在出站低速行駛時旅客可以擁有較大的觀賞視角,對景觀的資訊接收也較為完整,快速行駛時,旅客視角變窄,只能欣賞遠景,或視野內較為突出標誌性景觀。針對鐵路周邊的居民來說,則不受瞬間體驗的影響。

二、鄭開城際鐵路簡介

鄭開城際鐵路又名鄭汴城際鐵路,全長約57.4km,沿途經鄭州市、開封市,全程設定站點13個,設計最高時速200公里/小時,雙線電氣化客運專線,全程單程執行時間半小時內。鐵路自鄭州東站城際場引出,沿金水東路、鄭開大道南側,東至開封宋城路站。鄭開城鐵列車全線使用電力牽引機車,是無汙染、零排放環保鐵路。鄭開鐵路全線與鄭開大道平行,緊鄰鄭開大道南側,全程96%為高架地上鐵路,站臺。鐵路沿線用地性質西段多為商業金融用地,中段為商業及住宅體育、行政辦公用地和混合用地,東段以混合用地為主,全線每間隔5km規劃有生態綠地及公共綠地片區,作為鄭汴產業帶沿線建築密集區的生態緩衝帶。本文認為鄭開城際鐵路沿線適宜依託該生態綠地及公共綠地片區打造具有鄭汴一體化特色的景觀。

三、鄭開城際鐵路沿線景觀設計原則

(一)環境整體協調性

鐵路沿線景觀設計要與沿線用地性質及用地現狀及環境相結合,協調控制規劃。鄭開城際鐵路沿線有城市、郊區、河流、農田、綠地、產業園區、高教園區等,他們相互制約、滲透和影響,在景觀設計上應考慮沿線綠化平面構成、線形、構築物的色彩、造型、風格等與周邊環境協調。

(二)地域文化特色性

地域文化特色是區別不同城市特點的最基本的特點,這要求城際鐵路不僅在鐵路工程構築物的造型景觀設計上要融入地方特色,其沿線各個節點的景觀設計也要與各個地段的歷史文化風俗民情等相協調,通過蘊含地域文化特色的周邊建築、構築物、植物群落、公共綠地、自然風景的設計來展現沿線城市的風土人情和地域特色。

(三)景觀生態性

城際鐵路沿線景觀不但是連線兩座城市的景觀廊,也是聯絡兩個城市的生態廊,在設計時必須以生態優先,植物選擇應適地適樹,物種應豐富,多土壤微地形,適當結合廣場等硬質景觀,合理保護利用沿線植被、水系和文化歷史遺蹟。

四、鄭開鐵路沿線景觀設計建議

(一)結合沿線生態綠用穿插設計

與周邊用地環境相協調。根據環境協調性這一原則,依照鄭汴產業帶整體規劃,結合周邊用地性質,將生態綠地與道路綠地、公共綠地、工業綠地相結合延伸滲透,形成鐵路沿線綠道。

(二)融入鄭州中牟開封三城文化特色

與站前廣場結合,形成鏈式景觀帶。開封為八朝古都,鄭州為商文化的發源地,鄭開城際鐵路連線了兩個歷史古城。中間的中牟為鄭汴產業帶核心區,是現代工業產業為主的紐帶,作為分隔,也作為過渡,聯絡兩個歷史文化沉澱厚重的城市。鐵路沿線景觀設計應考慮融入三地文化及特色,並適當結合站前廣場,形成一鏈連交通,一鏈展發展,一鏈穿歷史的景觀格局。

(三)把握好沿線景觀尺度及體量

合理規劃鐵路沿線景觀視廊。鐵路沿線景觀由於鐵路的`高速,以乘客為物件的特點,應結合沿線公共綠地或生態綠地設計大尺度大體量景觀。根據許姝(2012年)研究,當列車以200km/h速度行進時,乘客的最短視距為18m,針對乘客設計的鐵路沿線景觀頻寬度宜大於18m,且景觀重點宜在18m外;獲得清晰的物體印象介面的最佳視距是90m,介面長度是131m,所以建議沿線景觀帶的建築物介面長度應控制在130~150m[2]。以周邊居民為物件應結合街頭綠地、橋下附屬空間、建築前廣場,設計較為豐富的中尺度和小尺度空間,弱化高架橋對周邊整體空間的破壞。鐵路沿線景觀視廊是乘客能夠透過車窗欣賞到窗外景色的視線通廊,建議鄭開鐵路沿線景觀設計應結合七里河、運糧河等自然河流,與鐵路垂直或相交的道路來規劃景觀視廊,應結合都市計畫,在視廊盡端設計具有城市識別特色標誌建築物、景觀構築物或綠地景觀。

(四)要合理進行沿線建築景觀設計

形成有特色的建築色彩、材質、風格及夜景。由於處於產業帶中間,鐵路兩側建築較多,型別有商業建築、住宅建築、公共建築、學校、寫字樓、工業建築等。為了沿線景觀應在合理規劃建築界面長度的基礎上,規劃統一協調具有區域特色的建築色彩,高度、材質及建築風格,並且規劃沿線夜景,為夜晚乘客帶來美妙的視覺體驗。另外,橋下構築物的色彩風格和夜景也應納入沿線景觀規劃內容,為周圍居民提供優美的可識別的橋下空間。

(五)結合地形及植物景觀設計

降低鐵路沿線噪音,美化天際線。沿線植物及地形設計除了能形成地域特色外,還能降低鐵路沿線噪音。植物選擇宜以本地樹幹高大宜成活的喬木為主,適當結合常綠喬木,形成高架鐵路橋兩側的綠色屏障,落葉植物建議採用楊樹、銀杏、刺槐、楸樹,常綠植物建議採用雪松,青杆等。建議在鐵路沿線綠地進行帶狀起伏地形設計,結合高大喬木,能形成列車在樹叢中穿梭的美景,乘客也能欣賞到高低起伏的綠色樹海景觀。

五、結語

鄭開城際鐵路的建設吸引著全省的目光,它的開通將帶動鄭開兩城的經濟互融、生活互融。鐵路沿線的景觀設計也將成為相關學者及景觀工作者後續關注的問題。本文在結合鄭汴產業帶規劃及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希望鐵路沿線能結合綠化生態、建築、交通、環境美化於一體,打造一個綠色美麗安全高效的生態滲透廊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