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普通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力的實踐研究論文

來源:才華庫 1.86W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核心技能崗位對接培訓

論普通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力的實踐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結構性就業矛盾已成為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問題。普通高校必須調整辦學理念和模式,為大學生提供專業化就業服務,開展專業技能崗位對接培訓。主要環節包括:以學科課程為基礎,合理確定對接崗位;確定課程標準,選定對接課程內容;加強師資培訓,為技能培訓遴選好的教法;認真組織教學,建立評價機制。

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一方面表現在大學生就業人數不斷增加。據來自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2006年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為413萬,2007年畢業生為495萬,比去年增加82萬;2006年有120多萬畢業生離校時還未就業。2007年進行就業求職的畢業生總量將超過600萬人。另一方面表現在大學生失業率不斷攀升。2003年失業大學生占城鎮失業人口的比率為6.6%,2006年已經達到12.5%,三年間翻了近一番。

結構型就業矛盾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題的關鍵所在。大學生求職面臨困難,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崗位又找不到合適人才。結構性矛盾實質上反映的是高校辦學目標與市場需求的錯位。換句話說,高校傳統教育理念和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並不完全切合市場需求。

如何調整辦學理念和模式,如何進行合理的專業和課程設定,實現高校與市場、與社會需要的“無縫”對接,已經成為高校必須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為此,我校從2006年開始,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的指導下,啟動了大學生專業技能崗位對接培訓專案。目前已培訓近千名大四學生。具體做法

1以學科課程為基礎,合理確定對接崗位

開展崗位對接培訓,首先要開發對接的崗位。開發崗位必須經過充分的調查和論證,且要使開發的崗位同時滿足四個條件:一要與專業密切相關,因為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開展崗位對接培訓的基礎;二確定的崗位應是社會急需的崗位,能夠有效提高畢業生就業率;三確定的崗位是畢業生期望的崗位,故可充分調動大學生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四學校辦學資源許可,能夠滿足崗位培訓教學和訓練的需要。

按上述條件,我們為首次試點的四個專業確定了12個崗位。其中,美術專業有家裝設計師;生物專業有植物組培師、園林植物配置師、菌種師、動植物檢疫師、保健品和藥品營銷師等5個崗位;中文專業有記者編輯、播音主持、廣告策劃和文案創作員、公關文祕等4個崗位;心理學專業有心理諮詢員、人力資源管理員、中學教師等3個崗位。

2確定課程標準,選定對接課程內容

對接崗位確定以後要進行課程開發。課程開發是以崗位技能的基本要求為標準,尋找大學學科課程與崗位技能之間的空白點,進而針對空白點開發新課程,實現課程對接。選定課程內容的方法是:去粗取精,凝練出最為核心的內容,形成崗位對接課程。如我們在開發中文專業與記者崗位對接課程時,在認真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首先摳出中文專業課程與記者崗位技能之間的空白點,即:新聞採訪技能和新聞編輯技能,故我們確定這些內容為崗位對接課程的主要內容。正是通過對專業技能的拓展和補充,實現了中文專業與記者崗位技能間的課程對接。

根據技能培訓的特點,對接課程以活動課的方式呈現,以崗位——崗位技能——崗位核心技能——崗位核心技能點為課程主線,通過總操作程式——操作步驟——達到標準——注意事項——相關知識五個環節呈現技能培訓內容。

3加強師資培訓,為技能培訓遴選好的教法

師訓工作是開展崗位對接培訓的關鍵環節。由於大多數教師長期從事大學課程的教學工作,習慣於講授理論知識,追求理論的系統性、嚴密性和邏輯性,這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不能適應技能培訓的需要。為此,我們從加強教師培訓入手,任課教師除直接接受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專家的培訓外,我們還利用每週一天的時間開展師資培訓。通過專家的理論引導、舉辦公開課、邀請實踐專家指點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使任課教師樹立起“理論是基礎,技能是關鍵”的'教育理念,掌握“直接下水學游泳”的體驗式教學方法,學會實踐教學、崗位演練、案例教學、情景模擬、角色互換等一系列新的教學方法。

為使崗位培訓教學更加貼近實際,在試點期間,我們還聘請了一大批有崗位實踐經驗的技師、工程師作為兼職教師參加培訓工作,彌補我校教師在實踐經驗上的不足。如生物專業菌種師崗位培訓班,聘請了酒精廠、製藥廠菌種車間的工程師親自為學生指導、講授,進一步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踐性。

4認真組織教學,建立評價機制

在教學上,堅持以“學生演練為主,教師點評為輔”的原則。課堂學生演練時間佔三分之二以上。每節課同時有2~3名教師上課,一名是主講教師,其他為演練指導教師。採用“教師引領——學生體驗——教師點評——學生強化——技能達標”這一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完對接課程後,能夠把自身專業技能拓展為崗位技能。我們把這種培訓模式稱為“直接下水學游泳,過程體驗學技能”。為保證教學的實踐效果,在培訓過程中,我們還專門安排學生參加崗位見習,強化實踐技能。

針對技能培訓的特點,我們建立了體現“兩個結合”的評價辦法,即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首先是技能考核,學生必須掌握每一單元的技能,要求學生單元過關。在崗位技能培訓結束以後,進行終結性技能考核。技能考核的標準在於能否達到崗位的要求。技能考核成績佔60%,筆試成績佔40%。我校首期試點培訓共參加學生451人,考試合格人數380人,過關率為84.3%。經中國就業培訓中心審查後,將對考試合格者頒發勞動和社會保障部《CETTIC大學生專業核心技能培訓合格證書》。

5培訓工作特點明顯,成效突出

大學生專業技能崗位對接培訓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充滿著朝氣和活力。1)建立在大學生學完本專業課程基礎之上的技能培訓,有堅實的專業理論和技能作支撐,基礎好、起點高。2)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指導下開展的職業培訓,培訓技術先進,技能認證權威性高。3)具體到某一崗位的核心技能培訓,針對性強。4)建立在體驗式教學基礎上的培訓,注重技能訓練,實效性強。5)建立在與人才市場緊密聯絡之上的崗位培訓,可以有效地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通過培訓收到的效果:1)學生的就業意識明顯增強,職業規劃從此真正開始。絕大多數參加過培訓的學生,把已掌握的崗位技能作為自己就業的首選方向。雖我們的試點工作才剛剛結束,部分大四的學生就已經根據所學技能,找到了對應的工作崗位。一些大三的學生表示要從今年暑假就開始懷揣技能證書找工作,提前聯絡就業單位。2)學生的職業素養明顯提高,就業能力顯著增強。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學生在學校期間已經掌握了崗位技能,畢業生就可以直接從事崗位工作,省去了用人單位的崗前培訓,故對這些學生十分青睞。3)我校把崗位對接培訓的教學模式逐步推廣到大學課程的教學中,促進了學校的教學改革。教育科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等已經把這種教學模式移植到本科教學中,受到了師生的一致歡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