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學影像技術的論文

來源:才華庫 2.27W

醫學影像技術是醫學專業名。我國之所以在06年出臺政策,把同一專業分成兩種不同的學年制去施教,目的是想與西方某些已開發國家接軌。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關於醫學影像技術的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醫學影像技術的論文

前言

當前,國產醫學影像裝置的功能不能滿足臨床應用的高階需求,各級醫院進口的昂貴的醫學影像裝置因缺乏精通成像原理和系統構成並具備影像診斷學基礎的高層次醫學影像技術人才,導致醫院醫學影像相關部門的臨床服務、教學及研發工作的進一步擴充套件受到很大的限制,醫學影像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不能有效開展,輻射劑量的正當化無以保證,大型醫學影像裝置的功能和優勢不能充分發揮。 因此,如何培養具有理、工、醫知識相結合的複合型高層次醫學影像技術人才是提高全民醫療保障與服務水平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本文根據目前我國醫學影像技術發展的新特點,從我國醫學影像技術人員現狀出發思考我國如何培養醫學影像技術高階人才。

1 醫學影像技術發展的新特點

近二十年來,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實現了突破性的發展,CT、MR、PET、DSA 等大型醫學影像檢查裝置在各級醫院中得到了普遍裝備。 這些裝置的普及應用大大提升了我國醫學診療水平,為人民群眾醫療健康保健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大型醫學影像裝置的廣泛應用,目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在我國的各級醫院裡缺乏精通大型醫學影像診療裝置原理、 系統構成、具備醫學影像診斷學基礎的高階影像技術人才,致使大型醫療影像裝置效能不能充分發揮,醫學影像裝置的質量保障與質量控制不能很好實施;二是我國各級醫院大量使用進口高檔醫學影像裝置,每年要花費大量的外匯,我國自己開發的醫療裝置質量、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裝置相比還有差距。

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我國高階醫學影像技術人才匱乏,臨床醫生與裝置開發者之間缺乏聯絡紐帶,國產醫學影像裝置功能、質量不能滿足臨床應用的高階需求。

2 我國醫學影像技術人員現狀

自 20 世紀 50 年代末至 90 年代中葉, 我國的醫學影像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一直以中等教育(放射醫士、放射技士)為主。 目前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中從事影像技術工作的人員普遍存在學歷、職稱偏低,知識結構老化等問題。 根據調查,目前我國在崗的影像技術人員達十幾萬, 其中近 70%接受過中等專業技術培養,20% ~30%沒有經過專業技術學校的正規培訓,只是師帶徒式或短期進修,大專以上從事影像技術工作的鳳毛麟角。 與影像診斷醫師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技術水平、專業理論水平都有較大差距。 我國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中影像技術人員中專以下學歷者佔 85%,初級職稱或無職稱者佔 70%;縣級以下醫療機構中則基本上無大專以上學歷和高階職稱影像技術人員。 醫學影像技術隊伍學歷參差不齊、高學歷人員偏少、現代醫學專業基礎知識薄弱、醫學影像知識面相對狹窄,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醫學影像技術水平的提高,嚴重阻礙和制約了臨床醫學和醫學影像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高階影像技術人才不僅瞭解醫學影像診療的實際需要,而且熟知影像裝置工作原理、系統結構,可以將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醫生的意見反饋給裝置開發者,又可以很快地理解裝置的新功能並指導醫生將新功能應用於臨床。

我國和歐美及亞洲的其他國家的醫學教育體制不同,醫學影像學高等教育在國外是以培養醫學影像技術人才為主, 而我國則以醫學影像診斷人才為主。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高度重視醫學影像診斷人才(博士、博士後)的培養,而忽視了對醫學影像技術人才的培養,造成當前國家急需的高階醫學影像技術人才相當缺乏。 我國大陸醫學影像技術人才的培養遠遠落後於國外,乃至我國的臺灣、香港地區。 以臺灣陽明大學為例, 陽明大學自 2002 年開始招收培養醫學影像技術方面的博士研究生, 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

大陸對於醫學影像技術方向的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前有泰山醫學院等三所學校,目前沒有開展醫學影像技術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少數工作在醫學影像臨床一線的具有博士學位的高階醫學影像技術人才多是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其本科、碩士及博士教育背景全部是理學或者是工學,臨床知識體系不夠完整,因此培養具有理工醫相結合的知識複合型高階醫學影像技術人才,對於充分發揮現代化的大型醫學影像裝置的功能和優勢,開展醫學影像成像技術創新研究,更好地為病人的診斷和治療服務,是國家提高全民醫療保障與服務水平的迫切需要。

3 我國培養醫學影像技術高階人才的思考

3.1 明確培養目標

當今的醫學影像學科向數字化、網路化、融合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人才培養的本、碩、博體系應該更加完善,高階人才應具有掌握醫學影象的後處理技術(如各種重建技術 、手術引導技術等 )、資訊科技 (如PACS、遠端放射學等)、綜合影象技術(如功能影象與解剖影象、CT 與 MRI、超聲與 X 線影像的融合)等的能力。 為了適應這個更加廣闊的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學的需求,必須培養具有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及生物醫學工程等多學科背景的創新型、複合型的高階醫學影像技術人才. 採取有效的人才培養戰略,促進高科技技術人才與高精尖裝置有機結合,形成醫學影像學先進技術與高階醫學影像技術人才的結合。

3.2 合理設定課程體系、推進學科交叉

緊緊圍繞對高層次醫學影像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量身打造高層次創新型人才,解決新形勢下社會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之間的矛盾,滿足國家特殊需求的既能對高精密醫學影像裝置的功能進行開發又能開展醫學影像成像技術創新研究的高層次人才。 實現高校同國家部委、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促進資源共享,形成鮮明的培養特色,真正實現“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創新機制。

醫學影像技術高階人才培養致力於醫學、 理學、工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設計全新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 改變課程教學內容偏重於專業知識或研究方向的侷限性,在注重培養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的同時,通過建立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體系,加強跨學科課程的學習,既有醫學成像原理,又有電離輻射防護;既有影象重建演算法,又有影象後處理;既有理工知識,又有醫學影像學知識,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和科學的培養方式.

3.3 開放培養模式

指導教師在高階人才培養工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應對指導教師嚴格遴選,實行導師負責和指導小組集體指導相結合的培養方式。 既突出導師的作用,又發揮集體的力量,使學生知識面更加拓寬,形成有利於發展交叉學科和培養創新能力的良好學術環境。 嚴格的培養環節和論文工作,充分拓展影像技術高階人才的學術視野和實踐經歷。

4 討論

醫學影像技術高階人才培養旨在培養我國急需的創新型、複合型高層次醫學影像技術人才,從根本上改變我國醫學影像技術人才培養水平落後的現狀,符合國家重大利益需求。 人才培養方案應以“服務需求、突出特色、創新模式、嚴格標準”為指導思想,以具有堅實寬廣的醫學影像成像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術,掌握本學科國內外學術發展動態,富有科學思維能力,勇於在學科前沿領域探索與創新,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或擔任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為培養目標。 根據創新型、複合型的培養定位,設計理、工、醫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制定課程體系及授課內容,以導師指導和集體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方式。

參考文獻:

[1] 張俊祥,慰傳社。高層次醫學影像技術人才培養亟待加強[J]. 現代醫院 管 理 ,2004,2 (4):30 -32. Junxiang Zhang, Chuanshe ngthened High levels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personneltraining[J],odern Hospital Management, 2004,2(4):30-32.

[2] 鄭慶文,張更立。時代的呼喚-交叉學科與交叉教育[J]. 醫學教育探索,2003 (2):16-17. Qingwen Zheng, Gengli Zheng. Calling of thetimes - the cross-disciplinary and cross education[J]cal Educa-tion, 2003(2):16-17.

[3] 王鵬程,劉林祥,魯雯,秦斌,王學政。理工醫結合 培養實用型、複合型高素質醫療技術人才 [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 (4):cheng Wang, Linxiang Liu, Wen Lu, etal. Universal technicalcombined to develop practical composital high -quality medical andtechnical person, 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2008(4):31-3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