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教育論文

來源:才華庫 1.63W

摘要:校企合作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一方面是由於社會用人需求與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脫節所致,另一方面,是國家為扭轉這種情況而制定的政策導向使然。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養制度的創新,也是勞動力市場的創新,更是教育的創新。近年來,高等院校探索校企合作的實踐如火如荼,各個高校都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開展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很多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這些嘗試不僅提高了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以及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解決了家長的後顧之憂,而且滿足了企業的人才需求,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援和人力資源支援。

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教育論文

關鍵詞:SPT①;實踐教學體系;多元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教育在國際上稱為“合作教育”,自20世紀80年代末引入我國以來,許多學校對此進行了理論與實踐探索。學校與企業的密切聯絡和合作,是世界教育改革與經濟發展的共同趨勢。企業是職業院校最大的顧客,是技能教育的參與夥伴,也是辦學中重要的受益者。與此同時,學校以外教育資源的最大提供者也是企業,職業技能特色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企業需求驅動、企業價值導向和企業介入。企業參與是技能教育成功的關鍵,是多年來我國技能教育屆的共識。

曾有專家指出,成功的技能教育必然有企業的參與和合作,正在成為教育界和企業界的共識。產品、商品的生命週期也即更新換代的週期越來越短。獲取、創造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正在成為當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動力。這一新的發展形勢,對加強學校與企業的緊密聯絡和合作,促進產、學、研的結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學校與企業的密切聯絡和合作,正在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與經濟發展的共同趨勢。

一、越秀國貿專業探索校企合作方面的幾種形式

(一)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

聘請行業、企業的資深從業人員或權威專家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設定、調整實訓計劃,並派專業教師到企業學習,組織學生參觀企業的生產實踐。

自2005年專業設定以來,一直堅持由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調整。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成員由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外貿企業老總、高等院校國際經貿系負責人及專家教授、具有“雙師”素質的一線教師等專業人士組成。這些行業內的專家非常瞭解企業的人才需求狀況,也十分清楚工作中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因此,對於課程設定、實踐教學、實訓專案等均能提出十分具體明確的意見和要求。

本專業有兩位教師長期從事外貿兼職活動,對行業發展狀況十分了解,對企業的人才需求也十分清楚。特別是通過兼職鍛鍊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質,有利於理論聯絡實際,增強教學效果,學生對於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十分感興趣,對專業學習也憑添了濃厚的興趣,進而鞏固了專業思想,明確了專業學習的目標。

越秀國貿專業十分重視教育學生深入外貿行業第一線參觀學習,例如,每學期都組織學生參觀各種外貿商品博覽會、外貿企業等。加深學生對外貿行業的感性認識,也促進學生了解企業生產實際,瞭解外貿產品及生產工藝,通過參觀學習切身瞭解國家外貿政策及國際外貿形勢對企業生產的影響,為今後從事外貿工作打好基礎。

(二)“校企互動式”

由企業提供實習基地,參與學校的課程設定,並指派專業人員指導學校的專業教學。2006年,學院與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培養儲備人才。為此,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設海寧經編獎學金,以鼓勵品學兼優和家境貧寒的優秀學生。同時,企業還參與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在課程設定中增設經編英語作為選修課程,為今後想從事經編產品貿易的學生,提前開展專業英語培訓,提高崗位適應能力,實現就業的“無縫對接”。在“經編英語”課程的教材編寫、教師選聘、教師培養等方面校企雙方開展了深入的合作,為該課程的成功開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本專業每年平均有40名左右學生選修該課程。

此外,邀請企業人士為學生開展講座,介紹企業的人才需求、選拔制度、考核晉升機制等,使學生提前瞭解企業文化,樹立成才的意識,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設計和規劃。

(三)“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輪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把培養學生的模組分解,將專業理論和專業基本技能培訓放在校內,把與企業接軌的職業技能培訓放在企業。學生通過學校—企業—學校迴圈的學習,在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上能不斷得到提高,企業也可在培訓當中選取適合在企業發展的人才。

為進一步加深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學生外貿崗位的實踐技能培養。2008年開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依託紹興市創新創業實訓基地探索崗位實習的新途徑,即與紹興縣中鼎紡織品有限公司開展“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輪崗實習”的新實踐。企業為今後的後續發展培養人才,學院則利用企業提供的崗位實習機會探索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的新途徑。目前,這個合作已經開展了兩期,第一期5名同學,第二期4名同學。企業安排專人負責帶這些學生,實現“一對一”的傳、幫、帶模式。企業為學生提供外貿實習崗位,這幾位同學組成一個團隊,輪流到企業開展具體的崗位實習工作,正式接觸公司業務,目前的模式是“輪崗實習”,即企業根據需要隨時與學生取得聯絡,學生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積極完成企業所安排的工作任務。企業根據學生業務活動開展情況給予一定的崗位津貼、餐費、交通費和通訊費補貼。目前,開展的專案主要是帶領學生赴商品交易會宣傳企業和產品,與外商洽談業務,蒐集市場資訊,尋找客戶等。企業將根據學生表現決定是否在學生畢業時予以正式錄用。

(四)“訂單”式培養培訓

與企業簽訂聯辦協議,實現實習與就業同步。這種模式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尚屬於探索階段。越秀與寧波南苑集團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開展“訂單”式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也參加了企業的選拔,今後這些同學,經過越秀兩年的學習並且接受企業的相關培訓之後,第三年將有機會進入寧波南苑集團下屬企業實習、工作,具體崗位則視學生在校成績和實習表現等綜合考察。

二、校企合作的意義

1。校企合作的意義首先體現在,它是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符合教育部16號檔案的精神,同時,也是政府著力推動的化解大學生就業難題的重要舉措。校企合作有利於真正落實“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職教方針,形成招生與招工、實習與就業同步的校企零距離局面,有效地轉變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育人模式,拓寬師資培養渠道,增強學生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力度;有利於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產生規模效應,實現院校與企業雙方共贏的局面。

2。校企合作的意義也體現在為企業提供儲備人才,提高企業員工素質,提升企業競爭力。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專業機構,與企業深度合作,其最大的優勢就是為企業量身培養優秀人才,提升企業員工素質,為企業的後續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援。

3。校企合作的意義也在於縮短員工與企業的磨合期,減少企業的培訓成本,為減少員工流動性,增加員工的忠誠度加分。經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是學校的優秀人才,也是企業的準員工,因此,對企業也更加了解、對企業文化比較認同、對企業未來發展更加關心,對企業的忠誠度就大大增強。

4。校企合作的意義也在於,為學校的專業建設提供了發展的平臺,對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提供了實踐的舞臺,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提升專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5。校企合作的意義也在於為學生提供了專業實習和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的學習與就業緊密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少擇業就業的盲目性,及早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為今後的職業發展提早做好知識、能力、素質儲備。

6。校企合作的意義還在於解決了學生就業的後顧之憂,在當今就業競爭十分激烈的形勢下,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

三、越秀國貿專業校企合作的發展方向

(一)深化SPT實踐教學體系改革

深化SPT人才培養體系,根據“三大核心能力”和“四個證書要求”及“五個實訓環節”實現SPT實訓教學體系的順利運作。三個能力平臺,即專業實踐能力、外語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三個核心能力相輔相成,保障我院“成功的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四個證書要求,即大學英語四級證書、計算機二級證書、職業資格證書、高職畢業證書,這四個證書要求體現在綜合實訓的內容上。五個循序漸進的綜合實訓環節組成,即實驗教學、實訓教學、實習教學、社會實踐和畢業論文(設計)。形成一個與理論教學體系既相對獨立,又有機融合的SPT綜合實訓教學體系。通過課內外相互促進、校內外相互銜接、理論實踐緊密聯絡的綜合實訓環節安排,實現綜合實訓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利用。

深化教學改革,保證培訓質量。按照“適應三個需要(即適應市場需要設定專業、適應企業需要設定課程、適應學生需要提供靈活的學習方式);搞好二個結合(即課程體系與國家職業標準相結合、技能訓練與職業資格取證相結合);做到一個確保(即確保教學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教學改革思路,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完善教學質量考核機制。堅持“傳播企業文化,推廣工作標準,更新專業知識,提高崗位技能”的培訓工作定位,以崗位需要和學員職業發展為目標,進行課程體系的設計,將企業文化、安全生產和職業道德教育貫穿於課堂,運用場景教學法、一體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方法,強化技能實訓,堅持每學期聘請專家學者舉辦專題講座機制,拓寬學員的視野,全面提高學員的職業綜合素質。

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編寫實訓課程教學大綱,實訓教學指導書,指導學生寫好實訓報告,做好實訓資料歸檔整理工作;引進企業從業人員參與實訓教學活動,共同開展教研活動,反饋調整教學實訓專案,增強訓練的針對性和實訓資料的實效性。組織師生參與實訓室建設以及申報創新創業科研課題,提高實踐能力與研發水平。按照教學計劃和大綱的要求,組織教學和考核。進行考核方式改革,引入第三方評價,聘請培訓師和專家組對學生進行考核。在實訓課程考核中引入多元化的評價,全面評價學生實訓過程中的態度、方法和效果,重視考核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表現和能力。不僅考核方式要多樣、全面,包括實訓操作、實訓報告(結果的準確度)、實訓問題問答、筆試等,而且考核過程要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技能。

(二)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新模式

要融入地方產業鏈,服務地方經濟。目前,浙江省應大力鼓勵國際貿易外包業務的發展,因此,可以與本地相關公司深度合作,建設校內國際貿易服務外包實訓基地,加強國際貿易服務外包業務的實訓。通過該專案運作,一方面可實現產學交替,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感受企業文化、熟悉職業規範、動手實踐操作;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促進職業道德素養的形成,提高職業崗位適應能力,提升就業競爭能力,實現畢業與就業的“零距離”對接。依託浙江省或紹興市國際貿易行業協會的企業資源,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將其建成集頂崗實習和就業於一體的高水平校外實訓基地,確保學生畢業崗位調研、崗位見習、輪崗實習、頂崗實習的實現。

依託行業或企業,邀請企業直接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設定,綜合實訓課程開發,實訓課程教學。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往往具有易變的特點,這是因為專業設定要緊緊跟蹤社會的需求,現實生產對專門技能的要求經常處於變化之中。因此,高職的實訓教學內容要依據行業的發展狀況更新調整,不斷補充、更新、修正和完善,使教學內容能靈活地適應行業新的發展。為此,企業可以直接參與高職實訓教學內容的設定與教學計劃的制定,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實訓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應用性,使教與學有的放矢。

加強與企業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合作,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專案申報,指導開展創新創業實踐,爭取政府對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經費支援和政策支援,邀請企業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平臺,學生的創新創業成果與企業共享。

(三)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實訓教學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是能力本位實訓教學體系構建的關鍵,是當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非常突出的問題。實訓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有量和質的建設兩方面。總量不足,是擴招後的突出問題之一;質的問題,由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特殊性決定,“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業配套、數量適當、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保障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堅持培養、引進,校企互兼互聘等相結合的方式,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四)整合資源,完善制度,提高校企合作綜合效益

學校通過創新和優質服務爭取到外貿企業的支援,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與外貿企業開展全方位合作,在師資隊伍、實訓設施、課程體系、考核評價體系建設和學生管理、教研科研等活動中,校企雙方共同參與,追求企業效益、學校效益、學生效益、社會效益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賙濟。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辦讓人民滿意的高等職業教育[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2]張堯學。堅持就業導向,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3]張玉文。校企合作怎樣向縱深發展[N]。中國教育報,2008—04—17。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