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電子商務背景下農產品流通的現狀及發展對策論文

來源:才華庫 1.3W

關於農產品流通問題的研究,最早是開始於1901年,但西方學者對農產品流通方面的研究涉及很少。國內關於農產品流通模式研究的有李強(2008)、祝映蓮(2010)、朱華友(2013)、陳耀庭(2015)等,但是,對於電子商務背景下農產品流通模式的研究較少見。普遍的觀點認為,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有效應用電子商務,有利於簡化農產品流通環節,切實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完善農產品市場的各項機制和功能,有效解決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各種難題。雖然目前我國在電子商務背景下的農產品流通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但電子商務背景下農產品流通的發展卻面臨著多方面的困難和挑戰。

分析電子商務背景下農產品流通的現狀及發展對策論文

電子商務背景下我國農產品流通的現狀

(一)農產品流通訊息的共享率低且傳遞不暢近年來,雖然農業部積極推進農村資訊化體系的建設,全國的大中型商業企業基本上完成了聯網或者搭建了企業網站平臺,但是經過調查卻發現,重複建設、資訊分散、資訊釋出滯後、資訊更新不及時、資訊內容質量低下、資訊查詢及獲取不便等問題依舊存在。這就會造成農產品市場的供求資訊不能及時有效地釋出,批發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進而致使我國的農產品流通只是被動接受市場自發性的調節。

(二)給予農民的資訊服務力度不夠目前,雖然涉農機構都搭建了農業資訊網路平臺,但現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這些資訊網路平臺在鄉、村一級出現了斷層,加之農村的資訊化團隊尚未切實建立健全,還不能對農產品市場的交易資訊進行有效的收集、統計、綜合分析和及時釋出等工作,造成所釋出農產品的市場資訊嚴重滯後且質量較低,不能切實有效地起到市場資訊應有的指導和服務功能,造成廣大農民獲得資訊的難度和成本升高而實際效果卻下降。同時,由於大部分農民自身文化素質不高、掌握資訊較少、缺乏市場經濟意識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經常難以很好地把握市場行情,對資訊的綜合分析和篩選能力不足。因此,無論是所做的決策還是農產品的流通都有很大的盲從性,盲目跟風的現象還是時常發生。

(三)市場主體發育程度不足且農產品流通渠道有限原本應該作為市場主體的農民,在現實中卻難以切實承擔起市場主體的角色。我國農業生產方式的基礎是以家庭為單位小規模生產,統一組織程度低,而分散、細小的生產模式也限制了農產品的交易方式。另外,農民的觀念素質、經營理念和經濟實力也都遠不能滿足市場經濟對所需“成熟市場主體”的要求,因此,農民_般很難與產品銷售區域構建相對穩定的銷售渠道,進而獲得相對穩定的市場份額;另外,農民在準確獲取市場資訊、有效利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標準並得到相應指導等方面也都存在一系列的難題,這導致了市場資訊和技術指導資訊阻斷現象的產生。不成熟的市場主體以及有限的產品銷售渠道很難承擔和消化無限的市場需求和市場供給,這就使農產品的銷售陷進“因規模小而銷售難,因銷售難而無法增加規模”的惡性迴圈中。

電子商務背景下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模式分析

(一)電子廣告模式電子廣告模式是電子商務背景下農產品流通的初級模式,是一種為農產品企業進行網路宣傳,強化其廣告效應,為農產品實物交易提供服務而不進行實際交易的模式。該模式具有覆蓋面廣、廣告時效性長、實現方式靈活、互動性強、製作簡單、費用低廉等優點。但這種模式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投入進行網站的建設和曰常管理、維護,因此,對參與者有很大的限制,只有具備一定規模和實力的農產品企業才能參與,並不適合我國農產品市場參與者的主體普通農戶,另外,這種模式受到百度、谷歌等大量搜尋引擎的擠壓,自身的生存空間已經很小,發展前景很不樂觀。

(二)網路直銷模式優點是能給買賣的雙方都帶來較好的收益。賣方的收益主要體現在推銷和廣告投入的費用下降,在維護好傳統銷售渠道的基礎上有效打通網上銷售渠道,以較低的成本開啟新的市場。買方的收益主要表現在可以獲得詳細的商品資訊、實惠的價格、便捷的購物、多樣的選擇等方面。這種模式下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一是該模式一般為賣方驅動,對買方來講,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購物過程中產品的可選擇性等都是由賣方來控制,這就使得該模式下不能有效代表交易雙方的利益;二是巨集觀的網路環境和網路使用者對網購的偏好情況等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這一流通模式的發展。因此,綜上而言,這種模式具有一定的侷限性。這種模式的投入成本較高,對於廣大的普通農戶來說,一般很難負擔的起,另外這一模式要達到一定的.規模進而產生規模效應後才能更好地體現其優勢,而目前我國分散性大、規模較小的普通農戶根本不具備這一條件,只能依靠有規模、有實力的大企業才能很好地推動這一模式的發展。再者,倉儲物流、網路支付等環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等,也是普通農戶無法解決的。因此,這種模式目前並不適合我國的基本國情,不具備廣泛的適用性,不適合廣大農戶參與。

(三)網路資訊平臺模式這種模式是指以專業化媒介的身份為平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高質量的農產品市場、價格、政策和客戶等方面的資訊。優點是有效降低了農產品企業捜集相關資訊的成本,且因參與使用者眾多,客觀上分擔、減少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這種模式在農產品市場流通中得到了一些市場參與者認可和使用。這種模式只是為了實現農產品的網上交易提供資訊服務,並不進行具體的農產品銷售,實際的交易都是線上下開展的。但這種模式也有不足,它僅僅實現了資訊流的高效傳遞和暢通,而缺失了與之配套的物流和資金流,未將資訊流、物流、資金流有效統一起來形成“三流合一”,這使普通農戶在使用該平臺時必須通過其他途徑尋找物流和資金流,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該模式的便捷性,發展前景不好。

(四)電子交易市場模式農產品的電子交易市場模式是指由農產品中介機構搭建電子交易市場平臺,只負責平臺的運營管理和曰常維護,併為農產品企業和農戶提供各種電子交易或增值服務,而自身卻不參與網上交易的模式。這種模式涉及到農產品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交易主體可以是農產品的供應商、生產加工企業,也可以是農產品的批發、零售企業,同時也可以是農產品的消費者。農產品的電子交易市場模式中一個完整的交易流程包括:商流一物流一資金流一物流。該模式是整個價值鏈優化的內在要求,主要運用網路專業化的分工來得以實現。該模式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行業性,主要體現在作為行業供應系統聚集平臺,價值鏈條上的各方都可以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交易,這不僅能有效拓寬流通渠道,對於價值鏈條上的所有相關企業而言,也為具備較強競爭力的供貨方(或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另外,由於該模式既可是賣方驅動型,也可以是買方拉動型,因此,其服務客戶型別的基本不受限制,相關農產品企業可充分利用該模式節省捜索和交易的成本,同時在平臺上可接觸更多的供應商和採購商;而農產品供應商也能有效降低交易費用,得到更多的客戶群,從而拓寬銷售渠道。這種模式市場規模很大,發展前景廣闊,但進入的門檻卻很低,普通的參與者既不用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也不需要過多的投入,操作流程和管理維護簡潔易懂。綜上而言,這種模式符合我國國情,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有利於推動中小農業企業和農戶的積極參與。

電子商務背景下農產品流通模式建立和發展的對策

(一)政府充分發揮其積極導向作用將電子商務環境充分應用於農產品的流通過程,需要依託一定的資訊基礎配套設施,同時它也需要諸如資訊網路、市場經濟和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等多種繁雜的社會資源的支援。要做到這些,僅依靠農戶和企業的力量明顯是不足的,必須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整體規劃和引導全域性的作用,尤為重要的是要制定並施行利於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平臺搭建和發展的優惠政策,儘量減少甚至消除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障礙、明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策略和必要的政策支援、提供良好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環境。要想讓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平臺具有一定的品牌化和標準化特色,只能在政府部門的支援、推動下,大力推進相應的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快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搭建工作程序,進而制定更加科學、規範的電子商務品牌發展和產品營銷策略,使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平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在電子商務背景下構建農產品流通網路“小規模、大群體”是農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普遍特徵,具體體現為參與主體的種類繁多、分散性強、層級不高、組織化程度較低等。因此,應積極構建以供銷合作社為依託的電子商務背景下農產品的流通網路,通過農村合作組織將原本比較分散的農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有機連線起來。這些農業合作組織一般都比較瞭解農村市場和農戶的需求,當前應以此為依託,逐漸將其轉變為農村最大的農產品流通組織機構,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利用農村供銷合作社的平臺收集和推送各種農產品實時供求資訊,並綜合運用多種網路資源平臺,形成一個由上而下並全面覆蓋農村的完善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平臺,促進農產品市場的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等參與者實現廣泛的資訊交流,最終推動農產品交易流通模式的根本變革。

(三)加大電子商務人才的培訓力度農戶的積極參與是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平臺能夠正常運轉的基本前提,但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是其受教育程度一般較低,難以很好地運用電子商務流通平臺開展營銷活動。因此,我國當前應當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長遠規劃方案,積極培養具備較高的文化水平、掌握必須的理論技術知識、熟悉網路營銷策略的新型農民。經過培養的新型農民應能夠深入瞭解並掌握一定的電子商務理論和網路資訊科技,熟悉計算機等電子裝置的操作使用,可以在網路上獲取所需要的各類資訊資源,並能在相關的農產品網路流通平臺上進行相應的農產品交易。政府部門應積極為農民提供便捷的網路服務,制定並施行相關的優惠政策,並大力引導大學生下鄉,有效開展電子商務的示範和推廣活動,進而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和發展工作。

結論綜上,電子商務背景下農產品流通的最終實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是一項集複雜性、綜合性、長期性於一體的長期工程。因此應積極做好電子商務背景下農產品流通平臺的搭建工作,切實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力度,選擇優質且安全性高的農產品,做好配送中心的精細加工和包裝等工作,爭取做到整個交易過程中各流程的無縫對接,並根據市場需求現狀,制定合理便捷的配送方案,開展有效的產品營銷工作等。另外,還需要積極制定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的推廣工作方案,即由政府部門提供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稅收、融資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大力提局農產品流通行業的資訊化程度,鼓勵和扶持第三方物流產業的發展,同時,政府部門還應不斷修訂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為電子商務背景下農產品流通模式的構建和有序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撐。

熱門標籤